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46|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 鸣唱型鸟介绍

[复制链接]

13

主题

128

帖子

126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126

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00:5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鸣唱型
该类型鸟善于鸣叫,鸣声悦耳婉转,动人心弦。如画眉、柳莺、金翅雀、云雀、树莺等。饲养这类鸟的目的就是欣赏其鸣叫声,尤其是如果饲养有几个品种时,鸟鸣声此起彼伏,明亮多变,让人感觉到妙趣横生,心旷神怡。
1.红嘴相思鸟


红嘴相思鸟,学名Leiothrix lutea,民间也有人俗称为红嘴鸟、红嘴玉、五彩相思等。在鸟类学中分类属雀形目鹟科画眉亚科,同类中还有一种叫银嘴相思鸟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相仿。相思鸟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的印度和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丘陵山地。该鸟羽色华丽,体态优美,雌雄鸟之间形影不离。叫声明亮,尤其是雄鸟,叫声婉转悠扬,十分动听。身长约15厘米,平均寿命约10年。原栖息于丘陵地带的阔叶林、混交林、竹林、针叶林及灌木丛中,冬天就到山脚等地生活,喜群居。被人们驯养后,现已成为广受国内外养鸟爱好者欢迎的观赏笼鸟。
  饲养该鸟可选用饲养金丝雀或虎皮鹦鹉的笼子,要注意清洁卫生,夏天要在笼里常备水盆让其水浴。平时要经常遛鸟,北方冬天天冷要注意保温,鸟笼要罩上笼衣。 饲喂相思鸟的饲料可以用黄豆粉、玉米粉、适当鱼粉和熟鸡蛋拌匀作为主食,平时可添加适当的菜和面包虫。孵蛋和育雏期要注意增加蛋食和活饵。另外要注意该鸟有偷蛋行为,不要和其它小型雀类混养。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5775 收起 理由
孤飞鹤 + 1999
极品醍醐 + 1888
高亮 + 1888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28

帖子

126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126

贴图大师勋章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00:51:19 | 只看该作者
2.画眉


介绍:画眉,学名:Garrulax canorus,也有人叫虎鸫、金画眉。分类在雀形目鹟科画眉亚科。身体长约23厘米。体重50~75克。主要生长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台湾地区也有,但外表略有不同。该鸟为普遍性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公尺以下之山丘的浓密灌木林中,喜欢在晨昏时于枝头上鸣唱。画眉性格隐匿、胆小,领域性极强,雄鸟性凶好斗。平时只有在秋季才会三五成群的出现,叫声明亮悦耳,为鸣鸟中之佼佼者,常被捕捉饲养而成为笼鸟。由于画眉雄鸟好斗,不少地方都有人训练其打斗观赏,甚至赌博。画眉鸟食性杂,以水果,浆果,种子及昆虫为主食,笼养画眉的饲料主要是蛋炒米和适当的菜叶和昆虫。每年春夏季节开始繁衍后代,一窝约产3至6枚卵。画眉鸟在世界各地都广受爱鸟人士的喜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28

帖子

126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126

贴图大师勋章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00:51:52 | 只看该作者
3.百灵(Melanocorypha mongolica)


别名:蒙古百灵、口百灵;蒙古鹨。属雀形目,百灵科。分布于内蒙古、河北和青海。
百灵体长约19厘米。上体粟褐,下体白色,头和尾基部呈栗色,翅黑而具白斑,胸部具不连贯的黑色横带。栖息于广阔草原上,高飞时直冲入云,如云雀一般,在地面亦善奔驰,常站高土岗或沙丘上鸣啭不休,在阳光充足的正午,则边砂浴边鸣叫。食物主要是杂草和其他野生植物的种子,兼食部分昆虫,象蝗虫、蚱蜢等。冬季天气酷冷时,常大群短距离南迁至河北省北部。巢由草根、细茎等盘成,常在地面凹处或草丛间,表面多有杂草掩蔽。5—6月间产卵,卵白色或黄白色,表面光滑具褐色细斑。
  1、鸟的选择 百灵科的鸟大多羽衣朴素、善鸣啭和模仿声音。百灵、沙百灵、角百灵、凤头百灵等属的鸟是广为人们喜爱的笼鸟。比较普遍的是云雀(俗称云燕、鱼鳞燕、叫天子),我国南北方都有饲养。歌百灵只在南方有饲养。沙百灵(窝勒)、凤头百灵(凤头窝勒)则多见于华北地区。最著名的是百灵,它体型大,羽色较美丽,叫声宏亮而善模仿。
  百灵科的鸟均需从幼鸟开始饲养,成鸟难以驯顺和调教。从幼鸟中挑选雄鸟是比较困难的,需要仔细观察、综合判断。如百灵,在第一次幼羽时期可选择嘴粗壮、尖端稍钩、嘴裂(角)深、头大额宽、眼睛大有眼神、翅上鳞状斑大而清晰、叫声尖的鸟。第二次幼羽时期已近似成鸟,要着重选择上胸黑色带斑发达、头及身体羽色鲜艳、斑纹清楚、后趾爪长而平直的鸟。
  野生百灵与家养百灵的区别是:野外捕捉的成年百灵羽色鲜艳,羽毛整齐。足趾油亮而呈暗红色,爪黑色;家养百灵羽色稍暗淡,羽毛常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足趾粉红,爪黄色。野生百灵,怕人,常突然猛撞;家养百灵则较安祥,即使受惊,也不拚命撞笼子。购买时应注意区分。
  在选购幼百灵时,除注意选择雄鸟外,还要看其精神状态和体质,是否戗毛(团毛)。用手摸一摸胸部肌肉的厚度,看是否“亏膘”,肛门有无便污,尾脂腺(俗称“尖”)是否完整。
  2、笼的特点 百灵科的鸟都栖居草原和沙漠等开阔地,常在沙丘、土岗或者空中鸣啭这就需用专制的百灵笼。笼的大小,笼条间距应依据鸟体的大小而调整。另外,需有布制笼套。
  3、饲料和喂法 幼鸟需人工填喂,把绿豆面或豌豆面、熟鸡蛋(或鸭蛋)黄、玉米面三者以5:3:2的比例搓匀,加水和成面团,用手捻成两头尖的长条,拔弄鸟嘴或以声音引诱鸟张嘴,沾水填入。幼鸟数量多时,一定要逐个填喂,以免有的幼鸟吃不上食。每天填喂5—8次,不给水也不喂菜,待鸟能自己啄食后,把拌好的饲料放软食抹内任其啄食,仍不给水,但可喂切碎的马齿苋菜。当体型、羽色近似成鸟时(第二次幼羽齐),方可喂给干饲料和饮水。幼百灵的饲料因地而异,有加花生米粉的、有喂鸡用混合粉料搓鸡蛋的,也有的纯喂蝗虫、蚱蜢。
  百灵成鸟饲料各地不同,有的喂谷、黍、苏子或苎麻等的种子,有的喂鸡用混合粉料搓熟鸡蛋。从营养、卫生、节约考虑,喂补充“添加剂”的鸡蛋小米较好,(换羽期)再经常喂些面粉虫、蝗虫、蚱蜢、叶菜等就能养得很好。
  4、管理和调教 食水罐宜深不宜大,多为半圆柱或倒棱锥形。平的一面紧贴笼的底圈,隔1—2日添换一次食水。笼底砂土要细匀,保持清洁、干燥,每周清换1—2次(夏季),平时可用铁丝或竹棍将粪便夹出。一般不用罩笼套,但在溜鸟时或让它学别的鸟鸣叫时需要罩上。为使百灵鸟晚上灯下鸣叫,白天应罩上。夏季南方蚊虫多,夜间也须罩上,以防蚊叮。
  为了驯熟,昆虫幼虫、蝗虫、蚱蜢等动物性饵料应用手拿着喂。为培养鸟儿上台歌唱的习惯,可在鸣台外边围一硬纸壳圈,稍高于笼的底圈,并常用夹粪棍捅其脚让它上台,或者常在鸣台上喂“活食”。
  培养百灵鸟鸣叫是很费功夫的。幼鸟绒羽一掉完。雄鸟喉部就常鼓动,发出细小的滴咕声。(俗称“拉锁”)。此时就该让它学叫。用驯成功的老鸟“带”最省事,也可到自然界去“呷”或请“教师鸟”。有的用放录音的方法,但有时声音失真,还须到野外或由其他鸟矫正。
  百灵的“叫口”,我国讲究“十三套”,即会学十三种鸟、兽、虫鸣叫的声音。但这“十三套”的内容、先后排列却因地而异。南方笼养百灵允许有画眉的叫口,而在北方却忌讳。北方笼养百灵的基本叫口要有红(沼泽山雀)的鸣叫声,南方则不要求。北方的所谓“十三套百灵”,一般是麻雀叫开头,母鸡嘎蛋、猫叫、砂燕或雨燕、犬吠、喜鹊(灰喜鹊或喜鹊)、红、油胡芦(一种大型蟋蟀)、鸢啸鸣、小车轴声、水梢铃响、大苇莺,虎伯劳结尾。
  上述饲养和调教方法适用于所有百灵科的鸟。如果只为听鸣叫,可饲养、调教当地产的种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28

帖子

126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126

贴图大师勋章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00:52:09 | 只看该作者
4.云雀(Alauda razae)


云雀属雀形目,百灵科,是一类鸣鸟。全世界大约有75种。主要分布在旧大陆地区,只有角云雀原产于新大陆。云雀的喙由于种的不同,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形态。有的细小成圆锥形,有的则长而向下弯曲。它们的爪较长,有的很直。羽毛的颜色像泥土,有的呈单色,有的上面有条纹,雄性和雌性的相貌相似。身长大约13—23厘米。

多数云雀以食 地面上的昆虫和种子为生。所有的云雀都有高昂悦耳的声音。在求爱的时候,雄鸟会唱着动听的歌曲,在空中飞翔,或者响亮地拍动翅膀,以吸引雌鸟的注意。原产于欧洲的云雀都先后引进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夏威夷和加拿大的温哥华岛。 由于习性和产地的关系,属于雀形目其他科的一些鸣鸟,如北草地鹨等也有叫云雀的。这类鸣鸟中,拉索云雀属濒危动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28

帖子

126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126

贴图大师勋章

5#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00:52:26 | 只看该作者
5.大山雀Parus major artatus thaayeret


大山雀又名“白脸山雀”、“吱吱嘿”。属雀形目,山雀科。产于我国南北各地同区,常见于果园中。为常见的笼养鸣鸟。
[形态]:大山雀是一种很活泼的小鸟,头部蓝黑色并有光泽,两颊白色、黑色分明,所以又称白脸。上体蓝灰色,腹部灰白色,中央有一条黑色的条纹延伸到尾下。

[生态]:大山雀为农林益鸟,嗜食梨象甲、青刺蛾、金龟子、天牛幼虫、天社蛾及椿象等害虫,且食量大,一昼夜所吃昆虫的总重量更大。就是在天寒地冻、冰雪覆盖的冬季,它照常忙碌地啄食潜藏在树皮内的害虫。人们饲养大山雀是为了给别的笼鸟“呷口”。其实大山雀喜欢在城镇栖息,若绿化搞得好,多持些人工巢箱,到处都能听到它的叫声,笼鸟很容易学上,没有必要专养它,常在山区阔叶或针叶林间活动,冬季常在来原地区的林间,在果园、灌木丛中亦能见到。大山雀动作灵活,常在树枝上下停地跳跃,发出“吱吱-嘿嘿-吱嘿-吱嘿”的鸣叫声,飞行时呈波浪式前进。食物以昆虫为主。

[繁殖]:该鸟在华北及江苏沿海一带约在3-5月繁殖,营巢于树洞或树缝中。巢由苔藓、草茎、地衣及兽毛构成。每窝产蛋7-8枚,蛋白色带粉红色,上有红褐色斑点。

[饲养管理]:捕捉大山雀用粘网、打笼都可以,不过需要有“诱鸟”(俗称“游子”)。刚捕来的鸟必须换食,开始喂成包虫或其它昆虫的幼虫,并将虫放在粥状的人工饲料上,大山雀吃虫时会边同饲料一起吃下,这样就会慢慢认食。饲养大山雀,可用山雀笼、金丝笼。饲料可喂黄豆面、玉米面、花生米粉,其它蛋白质添加剂,比例一般为3:3:2:2,或掺兑熟鸡蛋黄,并减少水分的比例,使饲料逐渐变稠,约1周后改为干饲料。冬天适当增加花生米粉的比例,或把核挑砸开放到笼中让鸟自己吸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28

帖子

126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126

贴图大师勋章

6#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00:52:47 | 只看该作者
6.黑枕黄鹂


别名:黄鹂(北名)、黄莺(南名)、黄鸟。

黑枕黄鹂体长约25厘米。雄鸟通体金黄色,头上有一通过眼周的宽阔黑纹,两翅和尾亦大都黑色。幼鸟与雌鸟相似,背面羽色黄中带绿,腹面白色、而在胸部稍带黄色,尾下复羽黄色,颏至下腹部的羽毛均具黑色羽干纹。

主要生活于平原地带,也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区的山林和村庄附近的大树或疏林间。此鸟为树栖性,极少落至地上。飞行时呈波浪形。雄鸟常发似猫叫的鸣声,但亦多变化。以昆虫为主要食物,间或吃一些植物性食物。

黄鹂营巢在高大的阔叶树上,如梨树、栗树、杏树等。巢一般筑于约距地面3.3—5.7米高处,在近树梢而又远离树干的水平细枝上。巢呈吊篮式,由麻丝、碎纸、棉絮、草茎等编成。每窝产卵 2一 4枚,卵为近椭圆形,呈粉红色,而缀以稀疏的紫红色斑点。产卵完毕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担任,孵化期约14—l6日。雏鸟第七天才睁眼,食物全部都是昆虫。

1、鸟的选择 黄鹂不但羽衣华丽、鸣声也悦耳,但人工饲养达到鸣啭的却甚少,所以一般是饲养雄鸟供观赏。雌鸟色泽较暗淡,而且背面的黄色沾绿色。

2、笼的特点 黄鹂是体型较大、嘴强有力的食虫鸟,笼子宜高大而坚固,一般可用竹制或铅丝制的八哥笼(高48厘米、直径36厘米、条间距2.2厘米),食罐、水罐宜深、大、结实、底为亮底,下有托粪板。

3、饲料和喂法 刚捕获的野生黄鹂,常会因胆怯而拒食,营养得不到补充、渐渐体力衰竭而死亡,故开始宜人工填喂。一般填喂长2厘米、宽1.5厘米外裹点颏粉的瘦猪肉或牛、羊肉条,每天4次。填喂时要注意,不要掰伤鸟嘴,应放到鸟口腔内后任其吞食,不要硬塞进食道。同时,在食罐内放入粥状点颏粉,表面撒上一些黄粉幼虫,诱其啄食,并且不放水罐,促使黄鹂饮食罐中表层的水、利于“换食”。随着黄鹏自己取食情况,逐渐减少人工填食次数,一般7—10天即可达到完全自己取食。在黄鹂“换食”期间,笼内宜暗,可用画眉的板笼或用其它用笼罩套起的鸟笼。初期尽量保持安静,除填食外不要轻易窥探或惊动,待能自取食后,再逐渐打开笼罩。

黄鹂属软食鸟,日常饲养可以鸡蛋大米为常备饲料,但每天上、下午要各喂一次软料,即肉沫、熟鸡蛋、水果块(0.5×0.5厘米)拌粉料(蛋鸡料或点颏粉),而且量要足,鸡蛋大米只是用来“接短”。

4、管理和调教 当天的软料天黑前一定要取出(尤其是夏季)。水罐每天洗刷并换新鲜饮水,每周彻底清洗鸟笼及食水罐、栖杠,并消毒一次。水浴视鸟的表现,给以喷雾淋浴。换羽期除补充各种维生素外,尽量多喂一些活的昆虫幼虫及蛹,如黄粉__、皮虫(大蓑蛾幼虫)及蚕蛹等。冬季宜室内过冬,保持10—15度的温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28

帖子

126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126

贴图大师勋章

7#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00:53:12 | 只看该作者
.金丝雀


形态及习性: 人工饲养的金丝雀是从原产在金丝雀岛(Canary Island)的野生金丝雀(Serinus Canaria)育种而来的,之後,陆陆续续又育出许多颜色及形态不同的金丝雀,它是许多笼鸟中最普遍的 一种。 可以从它们的鸣叫声轻易的分辨出性别,公鸟的声音婉啭动听,母鸟只能发出几个简单的单音。饲养时要特别注意绿色蔬菜及油菜籽的添加,油菜籽能帮助金丝雀换羽及防止卵难产。如果您饲养的是红色系的金丝雀,则要注意胡萝卜素的添加,以维持它红色的体色。

金丝雀一年通常可产三窝,约3至6个蛋,由母鸟孵育14天,大约21天离巢,中鸟於12至14周时换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28

帖子

126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126

贴图大师勋章

8#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00:53:27 | 只看该作者
.金翅雀


金翅雀又叫芦花黄雀、绿雀。属雀形目,雀科。主要分布在北京地区,其他东部地区也有少量分布。这种鸟不但色泽美丽,可作为笼鸟观赏,而且可训练成叼物的技艺。由于饲养管理简单,训练容易,成为初学养鸟者的守选鸟。
【形态特征】

  雌雄体形与麻雀相似,主要区别在羽色。雄鸟羽毛艳丽,背部褐色,腰金黄色,尾羽黑色,翅膀黑色并点缀金黄色斑,腹部灰黄色。雌鸟的黄色部分较雄鸟淡。

【生活习性】

  金翅雀的食物主要是树木和杂草的种子,也可用谷物和昆虫充饥。野生金翅雀在松树上筑巢,巢呈杯状,由草根、羽毛等构成。

【饲养管理】

  一般的鸟笼都可饲养金翅雀,笼内设栖杠1根,食罐、水罐各1个,笼底铺布垫或细砂。饲料是稗子、谷子、菜籽,按7:2:1的比例配合。 金翅雀比较耐寒,冬季放在室内即可。平时除保证食、水供应充足外,每周应清妇笼子,洗刷食、水用具1次。

【繁 殖】

  每窝产蛋4~5枚,颜色为浅绿色,较大的一端有杂色斑点。雏鸟12天左右出壳。雌鸟育雏,先将食物储存在嗉囊中,待充分泡软后再吐出来喂给雏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28

帖子

126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126

贴图大师勋章

9#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00:53:45 | 只看该作者
9.乌鸫


别名:百舌、反舌、、中国黑鸫、黑鸫、乌鸪、乌鸫,属雀形目,鸫(亚)科。留居新疆西部,东至长江南北两岸及以南地区。
全长约26厘米。上体包括两翅和尾羽概黑色。下体黑褐,颏缀以棕色羽缘,喉亦微染棕色。嘴黄,脚近黑色。

平时栖平原草地或园圃间,常结小群在地面上奔驰,亦常至垃圾堆及厕所等处找食。歌声嚎亮动听,并善仿其他鸟鸣。   主食各种昆虫幼虫、蚂蚁、淡水螺、蟑螂等,也吃樟果、榕果等果实,以及杂草种子等植物。

3—7月繁殖,巢大都营于乔木的枝梢上,距地面约3米,以枝条、枯草、松针等混泥筑成深杯状。每巢5卵,呈浅绿色而满布粗细不匀的淡紫色和栗褐色斑纹。

1、鸟的选择 乌鸫为我国南方喜欢饲养的歌鸟。野生成鸟野性大,难驯熟,故多掏取幼鸟人工喂养。雌性成鸟与雄鸟稍不同,上体包括两翅和尾羽均黑褐色,背部色稍淡;颏和喉浅栗褐色,缀以暗纹;下体余部亦黑褐,但稍沾栗。幼鸟雌雄较难区分,一般认为雄性幼鸟初级飞羽有明显金属光泽雌性幼鸟无此光泽或不明显。

2、笼的特点 饲养乌鸫用八哥笼为宜,也可用画眉笼,或自制类似大小、亮底、条间距2厘米的竹笼。

3、饲料和喂法 掏到乌鸫雏鸟,一般喂豆制品(如白豆腐干或白豆腐皮),切成适口小块用竹签挑着喂;最好再加新鲜肉沫拌粉料(如点额粉、雏鸡料搓的20%的熟鸡蛋黄等)调成稠粥状,用竹蓖挑着喂。

成年乌鸫以鸡蛋大米或鸡蛋小米为常备饲料,每天喂一食抹(食缸)软料(肉沫+熟鸡蛋+水果沫+菜沫+昆虫),两小时内吃完为度。

4、管理和调教 大约10月份,幼乌鸫已换成鸟羽衣,是学口的好时期,应开始遛鸟。每天清晨提鸟笼到公园或郊外让它聆听鸟叫,或使其跟“教师鸟”学口。

日常管理的重点是食水的卫生,笼子和用具的清洁。夏季每天水浴一次,冬季设法提高室温,保证每周水浴一次。换羽期饲料中一定要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剂,否则常会因脱不下羽毛而难以过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28

帖子

126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126

贴图大师勋章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00:54:00 | 只看该作者
10.白头鹎


别名:白头翁、白头婆。白头鹎体长约18厘米。头黑枕白,背面黄绿,胸部大都灰褐,腹面白色。幼鸟头灰褐色,背橄榄色,胸部浅灰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

 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  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既食植物性物质,也食动物性物质,同时食性还随季节而异。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植物性食料大部为双子叶植物,也食一部分浆果和杂草种子,如樱挑、乌柏、葡萄等。

繁殖于3月至8月间。产卵至少二次,巢于桑树茂密的绿叶丛中,或油茶树上及各种灌木丛中,距地大多2—3米。但亦有筑在高大乔木上的,距地高度约在6米至6.5米之间。巢呈深杯状,用草茎、杂叶、芦苇、草穗及少量细根、石松等构成,内垫以细柔的杂草。卵每产3—4个,呈椭圆形,色淡红,其上更有深红、淡紫等色的斑点。

1、鸟的选择 鹎科鸟类多食虫、兼食果实,较难达到人工繁殖。一般饲养白头鹎是为听其悦耳鸣声,故多选择雄鸟。白头鹎雌雄羽色相似,较难区分,有经验的人可根据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白色清晰,雌鸟稍发污等特征鉴别出来。幼鸟头灰褐、背橄揽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容易跟成鸟区分。因野外捕捉的成鸟胆小,不易驯熟,故通常掏长羽芽的雏鸟或将离巢的幼鸟饲养。

2、笼的特点 白头鹎食昆虫和水果,粪便多而稀软,喜欢水浴,因而鸟笼的底宜为亮底,下边有托粪板,便于粪便漏下和清刷。可自制竹笼,圆型(直径26厘米,高30厘米)或方形(26×26×30的厘米)。在北方,亦可用点颏笼饲养。

3、饲料和喂法 饲养白头鹎可以一种粉料做为常备饲料,比如把玉米面、花生米粉、熟鸡蛋黄按5:2:3的比例混匀喂给,或者喂点颏粉(绿豆面、玉米面、熟蛋黄、淡水鱼粉或蚕蛹粉按5:2:2:1配合);经常补充些水果和昆虫幼虫及蛹。

4、管理和调教 在人工饲养下白头鹎属软食鸟,水罐内的水容易污染,每天需要清刷并换新鲜饮水。喂给的水果当天吃不完的应把剩余的取出。每天(夏季)或隔日(春、初秋)供给浴水,任其自行水浴。每周洗刷一次鸟笼。白头鹎不耐寒,在北方饲养冬季一定要移至室内饲养,停止外出溜鸟。

红耳鹎、白喉红臀鹎、黄臀鹎等鹎科鸟 类,均可以参照上述方法饲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2-24 05:03 ,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