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4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养鸟浅谈

[复制链接]

188

主题

530

帖子

49万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499792

创作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30 00:2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养鸟疾病预防
    笼养鸟的疾病治疗,主要参照《禽病学》的论述进行。不过笼养鸟种类繁多,大多数体型较小,抗病能力差,疾病前期症候不明显,所以往往不能早期发现,或发现后来不及甚至经不住“折腾”而很快死亡。因此,笼养鸟的疾病防治应该侧重在预防上下功夫,这样才能见效。这里介绍一些笼养鸟疾病预防的方法,仅供参考。
    每到春季,春暖花开,鸟语花香。这个时期是笼鸟歌唱的时期,也是易染病的时期。许多鸟因“内热”而得病。所以一些养鸟者就摘柳芽、挖苦菜喂给食谷鸟或杂食鸟吃,捉田园里的蜘蛛喂食虫鸟,给它们“去火”等。这些方法有一定效果。还有的人除撤掉脂肪性饲料外,每周还给鸟喂饮1次盐酸黄连素水(把1/4片,约0.1克的黄连素溶于水罐中喂给)。
    夏秋季除加强食、水、笼及用具的卫生,防止蚊虫叮咬外,给食谷鸟喂马齿苋、鲜谷穗和鲜玉米,给食虫鸟喂蟋蟀、蝉等都是大有好处的。据说,喂给以上食物,除了增加营养外,也有防病作用。
    平时经常观察笼鸟的取食、活动、粪便有无异常情况,及早发现病症,及时治疗。这需要耐心、细心,不断地积累经验。因为野生鸟类的疾病防治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论著,有待鸟类专家和养鸟爱好者共同去深入研究和探讨。
    家养鸟技能训练
    驯鸟,因驯鸟人的目的不同(教鸟“说话”、教鸟学技艺、驯鸟狩猎)而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不过驯鸟的共同的生理学基础是条件反射,特别是以食物为信号的条件反射。一般驯鸟有3种技能训练,现简单介绍如下。
    教鸟学“说话”
    种类 常被人们训练“说话”的鸟,主要是椋鸟科(八哥、鹩哥)、鸦科(红嘴山鸦、松鸦)、鹦鹉科(大绯胸鹦鹉、葵花鹦鹉、灰鹦鹉)等鸟。
    选择 羽毛长齐或将离巢的幼鸟,经饲养后已较温驯,完全适应了人工饲料。
    方法 平时要经常把鸟喜欢吃的食物用手拿着喂它,并先给以声音信号(呼名、打口哨等),达到人一叫鸟就有反应的程度。教鸟学“说话”时,应有一个噪音较小的房舍,在每天早晨环境较安静、鸟空腹时进行。人边教边给它少量它喜欢吃的食物。音节由少渐多,如开始教“您好”、“再见”等两个音节的话,继之教“吃饭啦”、“大哥哥”、“大姐姐”等三个音节的话,以此类推。要有耐心,不能性急,每学会一句话后要巩固一段时间(5~7天),再教下一句。万事开头难,关键是开始学第一句话时,鸟儿很难开口,一旦学会第一句,以后就容易了。有人提出,在教鸟学“说话”时对着镜子学得快,可能有些道理。若有已会“说话”鸟带着学,效果更好。
    教鸟学技艺
    鸟能学会多种技艺,比如叼签、叼钱、戴面具、开“机关”、打弹子等,其中以空中叼弹子的技艺难度最大。
    种类 黑头蜡嘴雀、黄尾蜡嘴雀、锡嘴雀、黄雀、金翅雀等都可教以技艺。
    选择 野外捕来后已能适应人工饲料、体质较好的鸟。
    方法 首先使鸟能在架上栖息,习惯颈部的“脖锁”,能依“脖锁”的长度自然地活动,而不是乱飞、“上吊”,甚至经常缠绕。这个时期要有人看管,鸟一旦“上吊”,立即把它托上架。若无人时,把鸟架放在近地面处,脖绳要短,以免把鸟勒死或吊死。
    经常用手捏着鸟喜欢吃的苏子、麻籽、葵花籽喂鸟。一旦鸟认食后,就拉开距离并放长脖绳,使鸟能飞过来啄吃,俗称“叫远”。继之抛给鸟吃的让其叼,叼住后连给几粒,以资鼓励。然后喂食时暗中换成人造的骨质丸(俗称“弹子”),鸟每叼住一次给几粒食物。等习惯后,再向空中抛起让鸟去叼,并且去掉脖绳。鸟能叼住骨质丸送到主人手中,就算训练成功。
    至于叼签、叼钱、戴面具、开“机关”等都比较简单。鸟稍驯服后,把它喜欢吃的食物粘在这些东西上,鸟吃食时便能叼住。开始可能不规矩,经多次反复就能准确。
    驯鸟狩猎
    种类 我国主要驯养灰伯劳、苍鹰、雀鹰等,国外还有训练金雕的。
    选择 一般在秋季捕捉,使用冬春两季后放生较好。因为夏季无法狩猎,又需供给大量的肉,同时影响这些鸟在自然界的繁殖。
    方法,狩猎鸟均较凶猛、强悍,体质强健,耐饥饿。因而训练时不仅使其饥饿,还要使其疲劳,故有“熬鹰”之论。一般连续7天不使其休息,并常填喂麻团,以便“刮油”。为防止饥饿过度,每天喂一些用水泡过的瘦肉条(水白肉)。到第七天时,鹰已是无精打采地“眼赛芝麻,头赛掸子”了,又十分饥饿。这时见到猎物会不顾一切地扑去,抓到后也顾不得飞跑,主人喂给一点猎物带血的鲜肉,就又回到主人臂上继续“服役”了。
    家养鸟鸟笼的种类与制作
    鹦鹉笼 饲养绯胸鹦鹉、牡丹鹦鹉、虎皮鹦鹉的笼,形状多为圆形,上部呈拱形,也有做成方形的。以粗铁丝做骨架,上敷设铁丝网,笼底用铁板制成能活动的底盘,便于清扫和冲刷粪污。笼的高度、大小,视所养鹦鹉体型的大小而定。笼内设施:设一栖体,一般用紫铜棍,但与鹦鹉习性不适,以木质的为宜。放置食罐和水罐各1个,以金属制品为好,以免被鹦鹉啃咬损坏。
    若养大型鹦鹉,可使用鹦鹉架。一般用铜管或其他金属制成框架(高55~60厘米,宽40~45厘米),在框架两边安放食罐和水罐。同时,准备一条锁链,一端固定在框架上,另一端拴系可随意转动的颈环或脚环,然后将环套在鹦鹉的脖子或脚上。在鹦鹉架制作过程中,既要考虑坚固、轻便、耐用,又要注意雅致美观。
    百灵笼 饲养百灵、凤头百灵、云雀的笼,一般为竹制品,其开头多为圆形,笼顶有拱顶、圆顶之分。大小有3种规格:大型笼高55厘米,直径60厘米;中型笼高55厘米,直径45厘米;小型笼高25厘米,直径30厘米。笼内一般不要放栖杠,只在笼中央设置一个高13~25厘米的蘑菇形台,供鸟停息、鸣唱。笼底设有底板,并围以底圈,以防笼底供鸟沙浴的沙土(不晒干)和食用的沙粒被鸟划出笼外。笼边近底部留一鸟头能进出的小孔,粉料缸(粟子缸)挂在孔外。制笼的竹条要光滑、无刺,以防刺伤鸟体或影响鸟的自由活动。
    画眉笼 专饲画眉的笼,常见的观赏笼属中型,为圆顶、拱顶或平顶。一般笼高35厘米,直径30厘米,笼条间距2厘米。笼底为亮底,条间距为2.5厘米,通常敷设托粪板。笼内安放1根表面能粘沙的栖杠(选直径2厘米左右的木棍,剥去外皮,刷上粘胶,然后把细沙撒在胶上面,晾干即成;也有用漆涂抹栖杠粘砂而成的),有利于画眉不断生长的角质嘴和趾爪的磨灭,以防鸟儿啄食和活动受阻。在栖杠的两端分别安放1个大而深的食罐和水罐。画眉笼顶的“抓”非常讲究,多为紫铜或黄铜制成。
    黄雀笼 这是饲养多种小型鸟的笼,如大山雀、金翅雀、朱雀、朱顶雀、各种鹀 (笼条间距1.2厘米)和沼泽山雀、煤山雀、黄腹山雀、棕头鸦雀(条间距1厘米)等。一般为竹制小圆笼,高20~22厘米,直径30厘米。笼底为木板而有底圈的封闭底,又称死底。在距笼底5~6厘米处放两根栖杠,供鸟栖息和跳跃。在杠端安4个小巧玲珑的食罐和水罐。
    点颏笼 这是饲养点颏、红尾鸲、蓝尾鸲等食虫鸟类的笼。为竹制圆笼,高在30厘米以下,底直径20~25厘米,条间距1.5厘米。笼内放置栖杠1根和水、食罐各1个。底为亮底,下有托粪板或铺有吸湿性强的布垫。
    八哥笼 八哥笼是专饲养八哥用的笼。此为大型竹制或铅丝(14号)制成的圆形笼。笼条间距约2.2厘米,高为48厘米,直径为36厘米。笼内放置1根鲨鱼皮栖杠和深大、腰鼓形的比较讲究的食罐、水罐各1个,另设一软食缸。
    金丝雀笼(又称芙蓉笼)这种笼除饲养金丝雀外,还可饲养白色文鸟、灰文鸟、淡头文鸟或其他与上述鸟体形相近似的食谷小鸟的笼。多为竹制品,现在也有金属 (镀镍合金)制品。竹制品的笼有圆形、方形、长方形、平顶或拱形顶的。笼高约33厘米,直径20厘米左右,一般条间距为1厘米。此类笼活底、死底均可。笼内放置栖杠1~2根,食、水罐各1个。
    串笼 用作笼鸟更换食、水和打扫卫生、隔离病鸟和防止因抓捕而伤及鸟体的替换鸟笼。笼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宜,前后设有两口双开门(大门中间套小门)。笼的大小为20×20×15(厘米)或35×25×20(厘米)。
    我们提倡饲养人工繁育鸟,珍珠鸟、文鸟、鹦鹉、十姐妹等,坚决反对去野外捕捉野生鸟。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776 收起 理由
极品醍醐 + 1888
高亮 + 1888 好帖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969

帖子

325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25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居民

沙发
发表于 2008-5-30 18:33:1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s: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95

帖子

1021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021

社区建设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灌水大师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08-5-30 21:06:51 | 只看该作者
好资料   顶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主题

1365

帖子

3721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721

贴图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灌水大师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08-5-31 17:55:00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2-23 21:19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