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大名著] 义字当头话三国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4 06:2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able]
三国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战争与政治的长篇历史题材的小说,它的主题思想是"尊刘抑曹",宣扬的是"忠义"精神.而其中的"义"在书中更是大幅度的进行渲染,尤以"桃园三结义"最为著名."义"在我国传统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到今天,还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些人动不动就拿"义"来作为评判他人的准则,考量别人的标准.在中国,"义"通常指的是"结义",也就是相互之间毫无血缘关系的异姓男子或女子,甚至是异性男女,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以某种方式,结成兄弟,姐妹或兄妹,姐弟的非血缘关系的亲属关系.似乎这种情况也只有在我们国家里才有.对此,中国的语言文字上还独创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成语叫"义结金兰",来诠释这个现象.不过,在中国古时候,"义"并不单指结义的兄弟姐妹,也指另一种社会普遍现象,那就是认干儿子或干闺女.也有一个专用成语叫"螟蛉义子"或"螟蛉义女".据说之所以会用这个成语来表示,是因为古人看到螟蛉这种小虫子,经常把一种名叫蜾赢的寄生蜂捉到自己的巢穴里去.隔了一段时间,小螟蛉就飞了出来.古人就想当然的认为是螟蛉没有孩子,就拿蜾赢来教化成自己的儿子.感慨万千之下,遂创造出这么一个成语用在人类认干儿子或干女儿的事上.其实他(她)们要是知道,这是动物界一种非常残酷的掠食手段的话,恐怕就不会有这么浪漫的想法了.在我国古代,像"义结金兰"和"螟蛉义子"这种事是十分普通和常见的,而在三国里,像这样的情景也非常的多.
三国中的义结金兰:
1,"桃园三结义".第1回,黄巾军反,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募义兵.行文到涿县,当时还是一个织席贩履小儿的刘备与尚为屠夫的小业主张飞偶然相遇,一见倾心,彼此在小酒馆里商议投军以出人头地之事.恰逢关羽亦来,三人相谈甚欢,见大家志趣相投.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负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这一场结义行为是三国中一个非常经典的场面,也是其中最浓墨重彩,有声有色的一段"义结金兰"之举.而且相当具体.刘,关,张三人也从此成了中国结义兄弟的鼻祖,他们的誓词也被后世奉为标准的结义誓词,受到顶礼膜拜.从日后的历史发展情况来看,刘关张三人对他们的誓词还是遵守的,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三人都没有背叛过."桃园三结义"也因此成了三国乃至整个中国最著名的"义结金兰",堪称是结义兄弟这种行为的典范之作.也开创了"义结金兰"的先河.
2,孙策与周瑜的结义.第15回,孙策用传国玉玺作抵押,向袁术借得兵马,并带领父亲留下的旧部,回到江东.行至历阳,见一军到.当先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原来孙坚讨董卓之时,移家舒城,瑜与策同年,交情甚密,因结为昆仲.策长瑜两月,瑜以兄事策.昆仲就是结义兄弟的另一个代名词.书中对小霸王孙策和周瑜之间的结义经过描写得非常简略,比起刘关张三人的"义结金兰"要简单得多得多了,就他们二人结义的内容,形式来说,可谓是最简约的"义结金兰".不过从这里可以看出,至少在三国里,异姓男子之间相互结为兄弟的情况,并不在少数.
3,甘宁与凌统的结义.第68回,孙权与曹操在濡须口相持不下,吴军累战不利,军心不稳.甘宁亲率百骑勇士,夜劫曹营,得胜而归,不折一人一骑.受到孙权的嘉奖和吴军将士们的尊敬.权将凌统与甘宁有杀父之仇,屡欲报复,都被孙权和吕蒙及时制止.现在看见甘兴霸因胜利而声名鹊起,其在江东诸将中的威望空前高涨,凌统心里十分不爽,也想在作战中露一手,赢得一份荣誉,以期博回颜面,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于是向孙权请战,欲与吴军最惧怕的曹军将领张辽比个高下,分个输赢.以显示自己并不弱于甘宁.曹将张辽让部将乐进出战凌统,二人斗到五十余合,未分胜负.曹操闻知,亲来观看,令曹休暗放冷箭.曹休便闪在张辽身后,开弓一箭,正中凌统坐马.那马直立起来,把凌统掀翻在地.乐进连忙持枪来刺.枪还未到,只听得弓弦响处,一箭中乐进面门,翻身落马.两军齐出,各救一将回营,鸣金罢战.凌统回寨中拜谢孙权.权曰:"放箭救你者,甘宁也."凌统乃顿首拜宁曰:"不想公能如此垂恩!"自此与甘宁结为生死之交,再不为恶.生死之交,也是"义结金兰"的另一个代名词.甘宁抛开个人恩怨,义救凌统,值得赞扬;那凌统恩怨分明,勇于认错,也值得称赞.甘,凌二人化干戈为玉帛的结义之举,也成为三国中一段动人的佳话.
4,赵云与赵范的结义.第52回,赵子龙领刘备令,去取桂阳郡.太守赵范赍捧印绶,引数十骑来降.云出寨迎接,待以宾礼,置酒共饮,纳了印绶.酒至数巡,范曰:"将军姓赵,某亦姓赵,五百年前,合是一家.将军真定人,某亦真定人,又是同乡.倘得不弃,结为兄弟,实为万幸."云大喜,各叙年庚.云与范同年.云长范四个月,范遂拜云为兄.二人同乡,同年,又同姓,十分相得.至晚席散,范辞回城.次日,范请云入城.云安民毕,赵范邀请入衙饮宴.酒至半酣,范复邀云入后堂深处,洗盏更酌.云饮微醉,范忽请出一妇人,与云把酒.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城倾国之色,乃问范曰:"此何人也?"范曰:"家嫂樊氏也."子龙改容敬之.樊氏辞归后堂.云曰:"贤弟何必烦令嫂举杯耶?"赵范乃以实相告.原来他是要把寡居的嫂子嫁与赵云为妻,结累世亲家.云闻言大怒,厉声曰:"吾既与汝结为兄弟,汝嫂既吾嫂也,岂可作此乱人伦之事乎!"赵范羞惭满面,答曰:"我好意相待,如何这般无礼!"遂目视左右,有相害之意.云已觉,一拳打倒赵范,径出府门,上马出城去了.赵范令部下陈应鲍隆去赵云处诈降,乘机擒杀之.被赵云识破,反杀陈鲍二将,并擒赵范.然后飞报玄德.赵云与赵范这对结义兄弟可算得上是三国中翻脸最快的"义结金兰"了.不过要说赵范嫁嫂也并不是啥十分违背人伦大义的不耻之举,连刘备和诸葛亮都认为赵云可以接受."此亦美事,公何故如此?"而赵云答曰:"赵范既与某结为兄弟,今若娶其嫂,惹人唾骂,一也;其妇再嫁,使失大节,二也;赵范初降,其心难测,三也.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云安敢以一妇人而废主公大事?"看来,二赵翻脸,不是赵范的错,实实在在是赵云想得太多了.头脑简单,一心希望以婚姻来巩固自己地位的文官赵范,与考虑问题有惊人深远性的武人赵云相互之间"义结金兰"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而且绝对是一桩赔本的买卖.好在赵子龙的主子刘备还十分的通情达理,对赵范的行为很是理解.他对此事的最终处理是:遂释赵范,仍令为桂阳太守,重赏赵云.谁都没有为难,可谓是皆大欢喜.不过赵云与赵范之间的结义,也堪称是三国中最不成功的一对.
三国中的螟蛉义子:
1,吕布.燕人张翼德最看不起的人就是吕布了,曾当面骂其为"三姓家奴",意思是指责小温侯吕奉先没本事,只会给人家当干儿子,像条狗一样为人驱使.说起吕布这人,最大的一个特点还就是会给人当干儿子,但又最会翻脸要干爹的命了.所以张飞当面责骂他是"三姓家奴"也的确没有冤枉他.小吕的第一个干爸叫丁原,荆州刺史.第3回,丁原因反对董卓的废帝,愤然离席.卓按剑立于园门,忽见一人跃马持戟,于园门外往来驰骋.卓问李儒:"此何人也?"儒曰:"此丁原义儿,姓吕,名布,字奉先者也.主公且须避之."卓乃入园潜避.次日,人报丁原引军城外搦战.卓怒,引军同李儒出迎.吕布飞马直杀过来.董卓慌走,建阳率军掩杀.卓兵大败,退三十余里下寨.聚众商议.采纳了虎贲中郎将李肃的意见,决定用重金名马来收买吕布.反戈一击,除掉丁原.吕奉先在得到李肃送来的赤兔马后,大喜过望,设宴款待李同乡.酒酣,肃曰:"肃与贤弟少得相见,令尊却常来相会."布曰:"兄醉矣!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肃大笑曰:"非也.某说今日丁刺史耳."布惶恐曰:"某在丁建阳处,亦出无奈."李肃趁机进行挑拨,并取金珠,玉带列于布前.直言相告,要其杀丁原投董卓,以获取荣华富贵.利欲熏心的吕布当夜杀了丁义夫,持首投董卓.布纳卓坐而拜之曰:"公若不弃,布请拜为义父."卓以金甲锦袍赐布,畅饮而散.从此董卓成为了吕布的第二个干爹。古人有云:"既以利交,必以利亡."董卓与吕布之间的合作关系完全是建立在"利益"之上,而毁掉这个基础的东西,也只能是"利益"二字.第9回,为夺回心爱的大美人,吕布在司徒王允:"将军自姓吕,董卓自姓董.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的提醒下,幡然醒悟,转身又杀了董卓,如愿抱得美人归.吕布也因此成为三国中干爹最多,也最不可靠的"螟蛉义子".名声臭了的结果是,第19回,下邳城的白门楼上,五花大绑的吕布被曹军推到曹操面前,为了活命,又向曹操摇尾乞怜,并描绘了一幅"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的美丽画面,希图打动曹操.却被刘备一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而击得粉碎.也是,"自作孽,不可活".吕布这个三国中最让人头痛的干儿子,终于为自己的不讲信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吕布,堪称三国中最不可靠的"螟蛉义子".
2,关平.第28回,关公与孙乾投河北来,欲与刘备相会.将至界首,乾曰:"将军未可轻入,只在此间暂歇.待某先入见皇叔,别作商议."关公依言,乃止于关定庄内.玄德与孙乾见后,听了简雍之计,借故离开袁绍,也来到关定庄内,和关公相见.二人执手啼哭不止.关定领二子拜于草堂之前.玄德问其姓名.关公曰:"此人与弟同姓,有二子:长子关宁,学文;次子关平,学武."关定曰:"今愚意欲遣次子跟随关将军,未识肯容纳否?"玄德曰:"年几何矣?"定曰:"十八岁矣."玄德曰:“既蒙长者厚意,吾弟尚未有子,今即以贤郎为子,若何?"关定大喜,便命关平拜关公为父,呼玄德为伯父.玄德恐袁绍追之,急收拾起行.关平随着关公,一齐起身.关定送了一程自回.从此以后,关平成了关公身边一位得力的干将,与周仓一起,寸步不离关公左右.至今在关帝庙里,他与周仓二人,一左一右侍立在关公两侧,这也成了中国国内众多的关帝庙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关平自跟随关羽后,屡立战功,很少分开.只是在刘备入蜀时,被抽调去作为保护中军的重要将领之一,并参与了刘皇叔夺取益州的许多重大战斗.到了第63回,刘备由于副军师被川将张任射死,派关平回荆州请诸葛亮入蜀相助.这才与关公重新团聚,再没有分开过.直到第77回,与义父关羽为吴将马忠所获,押送至孙权面前,最后父子皆遇害.关平从头到尾,都极其忠诚于他的干爸关公,单就忠义二字来说,关平可谓是三国中最合格,最优秀的"螟蛉义子".
3,刘封.第76回,关羽先在樊城被操将徐晃击败.又在回师救援荆州的途中被被吴将吕蒙彻底击溃.只率三百余人逃到麦城,派遣廖化冲出包围圈,向驻守在上庸的刘封,孟达求救.刘封把廖化安排至馆驿休息,随即与副手孟达商量救援一事.出乎意料的是,孟达投了反对票,理由是对方势力太大,我们不是对手.封曰:"吾亦知之.奈关公是吾叔父,安忍坐视而不救乎?"达笑曰:"将军以关公为叔,恐关公未必以将军为侄也.某闻汉中王初嗣将军之时,关公即不悦.后汉中王登位之后,欲立后嗣,问于孔明.孔明曰:'此家事也,问关,张可矣.'汉中王遂遣人至荆州问关公.关公以将军螟蛉义子,不可僭立,劝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此事人人知之,将军岂反不知耶?何今日犹沾沾以叔侄之义,而欲冒险轻动乎?"封言:"君言虽是,但以何词却之?"达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兴兵,恐失所守."封从其言.廖化闻之,叩头固请.刘封与孟达皆拂袖而入.廖化知事不谐,乃大骂出城,望成都而去.最终,关公因无救兵,为吴军擒斩.第77回,廖化将从事告知刘备.玄德大怒,欲遣人擒刘封,孟达二人治罪.诸葛亮恐二人生变,献计调开刘,孟,然后擒之.彭羕得知,遣心腹人告于孟达.被马超捉获.超找到彭羕,假意对他目前的处境表示同情,愿意相助.羕信以为真,乃与马超合谋,欲领兵作乱.超随即向刘备告发,并拿出书信和下书人作证.刘备大怒,立逮彭羕下狱,旋即赐死于狱中.孟达闻知,惊慌失措.带领数名随从投降了魏国.诸葛亮又向刘备献计,命令刘封率军前去讨伐,以为二虎相并之计.刘封受命,领兵来擒孟达.达使人赍书招降刘封.刘封骂曰:"此贼误我叔侄之义,又间吾父子之亲,使吾为不忠不孝之人也!"遂扯碎来书,斩其使.引军前来搦战.却被魏军前后夹击,大败而逃.刘封只剩下百余骑,狼狈逃回成都,入见汉中王,细奏其事.备大怒曰:"辱子有何面目复来见吾!"封曰:"叔父之难,非儿不救,因孟达谏阻故耳."玄德斥道:'汝须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听谗贼所阻!"命左右推出斩之.汉中王既斩刘封,后闻其毁书斩使一事,心中颇悔.看来刘封是受了孟达挑唆后才犯了错误,最终酿成了自己和关公二人的悲剧的.那么孟达的话究竟是真是假呢?第36回,刘备在化名为"单福"的徐庶的帮助下,击败了曹仁,进入樊城.县令刘泌出迎,设宴相待.只见一人侍立于侧.玄德视其人器宇轩昂,因问泌曰:"此何人?"泌曰:"此吾之甥寇封,本罗侯寇氏之子也;因父母双亡,故依于此."玄德爱之,欲嗣为义子.刘泌欣然从之,遂使寇封拜玄德为父,改名刘封.玄德带回,令拜云长,翼德为叔.云长曰:"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乱."玄德曰:"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何乱之有!"云长不悦.据此看来,刘封个人身世相当凄苦,而关公对刘备认领刘封为义子一事是持反对态度的.估计孟达所言也并非是空穴来风.刘封既是刘备的螟蛉义子,又与关平同为刘备集团里第二代军事将领中的佼佼者,也是屡立战功.但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耳根子软,而且鼠肚鸡肠,非常小心眼.其坐视关羽被困而不救,只是为了孟达那几句没有任何真凭实据的挑拨之言.最后铸下了大错,断送了自己的一生.从刘封的个人经历来看,他对自己的义父刘备还是相当忠诚的,直到被干爹砍了脑袋,也没有背叛过.但他对于自己的义叔父,那就完全两样了.虽然在最后的关头,他也后悔过自己当初的不义行为,但如果时光能够倒转回去,以他的个性,估计仍是会走老路.刘封是一个可恨而又可怜的人,从父子关系来说,他是一个绝对忠义的干儿子,这一点至死也没有改变;而对于刘氏的蜀汉江山来说,他又是一个绝对不能原谅的罪人.总的来说,刘封是三国中最悲剧性的螟蛉义子.
4,孙桓与孙韶.第82回,刘备为报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倾师沿长江东下.孙权得知,乃问文武曰:"蜀兵势大,当复如何?"众皆默然.权叹曰:"周郎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今吕蒙已亡,无人与孤分忧也!"言未毕,忽班部中一少年将军,奋然而出,伏地奏曰:"臣虽年幼,颇习兵书.愿乞数万兵,以破蜀兵."权视之,乃孙桓也.桓字叔武,其父名河,本姓俞氏,孙策爱之,赐姓孙.因此亦系吴王宗族.河生四子.桓居其长,弓马娴熟,常从吴王征讨,累立奇功,官授武卫都尉,时年二十五岁.根据这里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孙桓应该是孙策的义子,而且经过正式的认领仪式,其身份得到孙氏家族全体的承认,并被载入孙氏族谱,成为名正言顺的孙氏家族的成员.不仅如此,他的身份也获得了江东臣子的认同.第83回,吴将周泰曰:"目今安东将军孙桓,乃主上之侄."说明孙桓这个孙氏家族成员的事实已是众人皆知,板上钉钉的了.孙桓,应当是三国里最正式的螟蛉义子.不过在第86回中,又出现了一个孙韶,字公礼.也说是吴王侄,官授扬威将军.年幼负气,极有胆勇.但为人十分的跋扈傲慢,不服从主帅徐盛的军令,执意孤军与曹丕决一死战.盛怒曰:"汝如此不听号令,吾安能制诸将乎?"叱武士推出斩之.韶部将飞报孙权,权听知,急上马来救,喝散刀斧手,救了孙韶.徐盛提出异议.权曰:"韶倚血气之壮,误犯军法,万希宽恕."盛曰:"法非臣所立,亦非大王所立,乃国家之典刑也.若以亲而免之,何以令众乎?"权曰:"韶犯法本应任将军处治,奈此子虽本姓俞氏,然孤兄甚爱之,赐姓孙,于孤颇有劳绩.今若杀之,负兄义矣."盛曰:"且看大王之面,寄下死罪."权令孙韶拜谢.韶不肯拜,厉声而言曰:"据吾之见,只是引军去破曹丕!便死也不服你的见识!"徐盛变色.权叱退孙韶.从孙权的口中得知,孙韶也是孙策的义子,估计可能是孙桓的弟弟,而且孙权对他也十分的看重,明显的胳膊肘朝里拐.孙韶可称得上是三国中最专横的螟蛉义子.不过孙权自己也收过义子,第53回,太史慈中张辽计被射死后,权伤悼不已,命厚葬于南徐北固山下,养其子太史享于府中.说明他也收过螟蛉义子.至今在镇江北固山脚下尚有太史慈墓,真假不知.
5,典满,郭奕.第16回,宛城,曹操将张绣的婶母据为己有,引起了张绣的愤怒.引兵夜袭曹营.操爱将典韦在大门口拼死阻挡绣军的进入,力竭而亡.从而为曹操赢得了逃生的时间.操脱身后在淯水边设祭祭典韦,亲自哭而奠之,谓诸将曰:"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第17回,曹操班师回许都后,思慕典韦,立祀祭之;封其子典满为中郎,收养在府;第33回,官渡大战后,曹操乘胜追击,直扑冀州,袁绍病死.子袁谭,袁尚相互攻击,被曹操各个击破.袁谭败死,袁尚与袁熙投奔辽东公孙康.曹操用谋士郭嘉计,按兵不动.以待公孙康与二袁相图.果然,公孙康斩二袁,函首送与曹操.众皆大惊,不知何故.时郭嘉已死,操出郭嘉书以示之,众人皆踊跃称善.操引众官复设祭于郭嘉灵前.第34回,操班师后,表赠郭嘉为贞侯,养其子奕于府中.尽管书中没有明言典满和郭奕是曹操的义子,但他们与曹操存在着收养关系这是肯定的.除此二人外,曹操还收养了一些没有具体名字和数字的螟蛉义子女们.如在第17徽里,曹操借粮官王垕的脑袋,转移士兵们因小斛军粮而引发的不满.在杀王垕前,曹操亲口向其承诺:"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随后喝令左右将王垕推出去砍了,以首级晓示众军.于是众怨始解.至于曹阿瞒会不会信守这个在私密场合作出的诺言,就很难说了.估计可能按月发一定的生活费给王垕妻子是可能的.要很好是不可能的;另外,在第19回,曹操在杀了陈宫前,曾曰:"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宫曰:"吾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耳.无身既被擒,请即就戮,并无挂念."说完,头也不回地大踏步走向刑场.曹大丞相起身泣送之.然后顾从者曰:"即送公台老母妻子回许都养老.怠慢者斩."个人估计老曹这次在大庭广众之下作出的承诺应该是兑现的.以曹操的地位,供养这么许多人不会是难事.反正都可以公费报销.曹操可算得上是拥有"螟蛉义子"最多的一个义父了.由此我们也可看出,曹操对为他做出过特殊贡献的部下,还是非常照顾的.估计这二人的生活虽非大富大贵,但想必也定是衣食无忧的了.其他的人就未必了.看来,典满与郭奕算得上是三国中最幸福的"螟蛉义子".
6,马谡.第96回,蜀将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命令,在山上安营,致使军队因缺水在街亭被魏军打得大败.诸葛亮被迫匆忙撤军,返回汉中.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叱左右推出斩之.谡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视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言讫大哭.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子也,不必多嘱."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斩了马谡,将首级遍示各营已毕,用线缝在尸上,具棺葬之.自修祭文享祀.将马谡家小加意抚恤,按月给与禄米.孔明又自作表文,令蒋琬申奏后主,请自贬丞相之职.后主听费袆言,乃诏贬孔明为右将军,行丞相事,照旧总督军马.这一段也是三国里著名的经典片段"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不过这里面也传递出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信息.你看,马谡认为他与诸葛亮的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是不是其中暗含有"虎毒不食子",希望诸葛亮能高抬一手,放他一马的意思?而诸葛亮只承认他们之间是"兄弟"关系,也就是说承认他们之间的关系很亲密,但还没有达到非常深厚的地步。所以"亲兄弟明算账",一码归一码.这也似乎在非常明确的告诉马谡,你小子这次犯下的事太大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肯定难逃一死了,还是趁早死了这条心吧!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对马谡不但是非常的失望,而且已是极其绝望了。当然,面子上的事还是要做的。双方都把话说的很隐晦,但本人估计,其真实意思就是如此!马谡,可谓是三国中最一厢情愿的"螟蛉义子".
7,貂蝉.第8回,董卓专权,无恶不作,杀人如麻.司徒王允欲除董卓,苦无良策.夜深月明,策杖步入后园,立于荼靡架侧,仰天落泪.忽闻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允潜步窥之,乃府中歌伎貂蝉也.其女自幼选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艺俱佳,允以亲女待之.经王允询问,方才知道,原来是貂婵感王司徒平日待其深厚,无以为报.今见司徒大人愁容满面,又不敢问.故在此长叹,愿为主分忧.王允闻听大喜,乃与貂蝉定计,一女二嫁,实施连环计,以分化离间董卓与吕布这对干父子关系,从而进一步除掉董卓这个恶贼.貂蝉欣然受命.于是,王司徒先把貂婵以女儿的名义许与吕布为妾.并开口闭口称呼貂蝉为"小女",“孩儿”。佯醉曰:"孩儿央及将军痛饮几杯。吾一家全靠着将军哩。”吕布乐得是心花怒放,视王允为最信得过的人。此后,王司徒每次见到吕布,必称貂蝉为女儿,并请吕布多加关照。而背地里以歌伎之名,把貂蝉送给董卓。蒙在鼓里的老董和小吕,从此反目为仇,恩断义绝。终于忍无可忍的吕螟蛉一戟把董义父送上了西天极乐世界,自己则称心如意的把貂蝉抱入怀中。虽然王允认貂蝉为干女儿都只停留在口头上,但本着古时候上流社会的君子一向以“一诺千金”作为做人处世必须遵循的重信守义准则。所以貂蝉是王允义女这个事实也是不能否认的。貂蝉应该是三国中绝无仅有的“螟蛉义女”吧。
[table=100%,#ffffff]        “义结金兰”和“螟蛉义子”都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既特殊又普遍的现象,可谓是中国特色。这里面更多的是出于对现实因素的考虑,而在三国里,这些带有“义”的故事和人物以及行为,无一不反映出了其在政治方面的重要性。而对于政治家来说,无论是“义结金兰”,还是“螟蛉义子”,都是出于政治的需要。为了政治,这种名目各异的“义”不仅是绝对必需的,必要的一种形式,更是不能或缺的!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1-15 17:39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