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
刚开始,家里的茶很少,那时茶叶的价格也比较稳定,在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家,新开垦了一片茶园。当时我们家是这么分工的:奶奶在家做饭,做饭还是比较辛苦的,做饭是用大土灶,烧的是稻草和山上的杂木,所以做一顿饭需要较长的时间,一天4顿饭(早中晚加一顿点心)。家里还养猪,每天还要去田里摘菜做猪食。当时奶奶已经70多岁了,但身体还是非常棒的,家务活基本由她一人搞定。 父母都去山上开垦茶园,因为离家较远,中午都是送饭过去的。这个任务就交给我了。学校离家很近,中午放学后,就挑着做好的饭菜上山,在山上跟父母一起吃。有时候也会雇一下人帮忙,还记得当时的工钱是8元/天。雇人的时候都会加菜,送到山上的菜一般比家里的好。这就成了我送饭的最大动力,每天中午乐此不疲的送饭,然后再回学校上课。
当时茶山的开垦都是纯劳力,是件很辛苦的技术活,要把草皮一块一块堆积起来做梗,然后挖土填平!和梯田一样,面积很小,分很多层!
种茶前,要先在土里放一层草木灰或者是烧过的土(闽南话叫“苯”)。烧土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活,所以就流行这样的一句谚语:读书怕作文,耕田怕烧“苯”;这种土是从水稻田里面挖出来的,带有稻草跟,然后用火烧透!懂这项技术的人不多,到现在也基本没有人会了。草木灰一般是先放在鸡圈里,让鸡鸭踩上一段时间,添些粪便。茶苗的吸收能力有限,刚开始是不能加肥料的,不然会导致死亡。
茶苗一般在春茶后育培,因为春天的雨水比较充足,茶树的芽长得比较长(一个芽带6片左右嫩叶)。在春茶采摘后(采摘一般是一芽三叶),就剪来当育苗材料,一梗一叶。育苗都会选用较细较新的红土,整平后一叶一叶插上去,保证水分和防止日晒。一个月后便长出新芽,基本上表示育苗成功。一到两年左右就可以移到山上种植了。家里的铁观音大都是从祥华引进的,记得当年买育苗材料很贵,都是算叶的,一叶应该是3分钱,这和茶青相比,算是天价了!
新茶种后,3年内不仅产量低,还很费工夫,除了要经常除草,还要摘除茶仔!茶树是母性泛滥的植物,一旦有了茶仔,就把大部分养分供给茶籽,结果就是芽都不长了!迅速摘除茶籽是保证茶树健康的成长的一大关键!新茶树的采摘也是很讲究的,一般只采张得最高的叶子,其余的仅仅把芽采掉,叶子一片不动,让其分支,尽快茂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