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百科] “仁道”与“人道”是不是一码事?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2:5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仁道”可谓“人间第一正道”,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仁居首。孔子的“仁道”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年,其间也出现了各种丰富的解释。乃至今日,有些词条把“仁道”与“人道”合并同类项,标明二者“相通”。

    孔子的“仁道”内涵到底是什么?“仁道”与“人道”是不是一码事?不搞清这个问题,中国文化恐难道“长进”。

   何谓“仁”?关于“仁”,孔子给出的解释是“爱人”。《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说文》的解释与孔子大同小异,“ 仁,亲也”。

     根据这两家“权威”解词,“仁”为“亲爱”之意。如果再具体一点,从“仁”这个象形文字拆解,“仁”是指“两个人相互亲近关爱”。这里,有《春初·元命苞》的望文生义: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

   而《礼记·经解》给出的拆解更贴谱:上下相亲谓之仁。

    “上下相亲”——这应该是孔子心目中“仁道”的“正解”。

     平心而论,“仁道”的出发点没什么不好,即便在现代文明社会,“两个人相互亲近关爱”也是良俗美德。问题不出在“相亲”,而出在“上下”。“仁”中两人,一大一小,有高有低,上下有别,谈不上平等。

   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显然熟知的是“仁道”而不是“人道”。 他们真正熟悉“人道”这个词应该是在近代甚至更以后。

   从哲学角度上讲,“人道主义”是个舶来品,它始自15世纪西方文艺复兴。这里的“人道”与“人文”一脉相承,其精神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权,倡导个性解放。“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这是文艺复兴三剑客、意大利人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喊出的响亮口号。

   到了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三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从哲学的角度把人道主义系统化,理论化,六字以敝之:“自由、平等、博爱”。伏尔泰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主权在民”,将“人道主义”推上“立制”高度。

    作为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产物,人道主义的正解是“自由、平等、博爱”。“仁道”与“人道”的区别,不在“博爱”,而在“平等”。中国古代圣贤也强调“亲而不可不广者。”关键在于这种“爱”是建立在什么社会基础之上以及用什么手段来实现。

   关于实现“仁”的手段,孔子给出的答案是“克己复礼”。克什么“己”、复什么“礼”;“己”为君主,“礼”为周礼。 可见,“仁道”是中国由奴隶制转型封建制时期的道德指南,是道德家孔子对“君与臣”、“子与父”、以及“夫与妻”的伦理总结。与中国“仁道”连体的,是中国的封建君主制。

   历史与制度的局限,孔子只能把“仁道”定位为“上级对下级发善心”,君主对臣民发善心。这种善心凭的是君主“自觉”、道德自律,克己复礼,并没有制度制约,所以没有任何保障。

    对于下级,受教孔子“仁道”人,是“被训化的奴”,而“非平等的人”。儒家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无“人”,“五常”无“勇”。所谓“仁道”,中国封建君主后来心领神会,那是圣人为他们“做稳奴隶主”着想,被此洗脑的人,不会“犯上作乱”。

    中国过去的词汇,虽然很早也出现过“人道”一词,譬如礼记丧服小记云:“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人道之大者也。”。但这里的“人道”,其实是“仁道”的通假,与货真价实的“人道”相去甚远,甚至南辕北辙。至于孟子所言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更与自由平等的“人道主义”搭不上界。

    将“仁道”与“人道”划到治国当中,体现的也是两种泾渭分明的“政”。中国封建君主制,“仁政”是为主打的价值体系。儒教“仁政”虽有“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说教,但它配合的是君主专制,孰轻孰重,一切掌握在皇帝手里,其本质却还是“君为重”——“天子”权威大于一切。


     而西哲的“人道”,对应的是民主宪政。它的价值体制是卢梭倡导的“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宪政的本质是民政,仁政的本质是君政。卢梭的“宪政”是为民众服务的,而孔子“仁政”则是为君主服务。这种“仁政”的本质,主权在君不在民,所以既不能限制君主“不仁”,也不会使国民成为“大写的人”。

    至此可见,“仁道”与“人道”完全是两码事,就如追求“王法”、“为帝王做杀人刀”的中国法家、与“人人平等”的现代法治是两码事一样。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12-1-20 17:18:44 | 只看该作者
完全是两码事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2-24 12:41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