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奇闻趣事] 汉代女子为何改嫁很平常?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16:2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史料记载,在汉代,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庶民百姓,人们的贞节观念相对后世来说比较淡薄,女人有自择佳偶、再嫁他人的自由和权力。原因是当时生产力不发达,再之自然环境卫生条件差,人口稀少,政府极力鼓励民间多生育,女人再嫁乃平常不过之事。

  例如,汉景帝的王皇后原来已嫁给金王孙,并生过女儿,后来被当时尚为太子的景帝看中,不久便被封为了美人。王皇后的父亲王仲去世以后,王皇后的母亲又嫁给了姓田的人,生下了田蚡。另外,士宦家再嫁的情况也有很多,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后,她的妻子误以为他已经死了,就再嫁他人了。在普通的百姓中,女人改嫁更是常见,据《汉书·陈平传》记载,“卢牖富人张负,有女孙,五嫁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最后,张负“以女孙予陈平”。丧夫五次的妇女都可再嫁,说明当时社会对女人再婚的事情还是支持的,并不像后世那些封建社会里不近人情。

稍懂得些历史常识的人都清楚,班昭的《女诫》和刘向的《列女传》,皆都成书于汉代,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不愧是“规范中国妇女两千多年德行贞节的两大范本”。尽管我们说,这些书提倡男尊女卑、禁锢女性自由,存在很多弊端,给后世的女性地位逐步降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它们同时出现在贞洁观还比较宽松的汉代,就颇有些意思了。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奇怪。现实中往往是缺少什么,才会提倡什么;泛滥什么,才会禁止什么。也许正是因为汉代初期,人们对女性的贞洁观并不看重,并不在意,故而一些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就挺身而出,拿自己的现身说法或研究成果,倡导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伦理观念。于是乎,班昭的《女诫》和刘向的《列女传》应运而生,大行其道,受到统治者欢迎。

有学者指出,汉代是儒家礼教形成的重要时代,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政治制度以及社会风习均发生变化。但一般来说,制度变革快捷,而以“礼”化民乃至风习约之,那就缓慢得多。我们知道,即使有了教化的书乃至法律的支持,到形成一定的社会观念并为人们遵从且固化于人心,那也是汉代以后几百年的事了。

事实上,汉代的婚恋观确实比较人性化,无论男女各方既有结婚自由,也有离异自由,甚至是再娶或改嫁的自由。不像宋明以后礼法甚重,仅把女子压得抬不起头来。只要翻开《汉书》,我们会发现许多再嫁之例:如西汉朱买臣因其赤贫,其妻提出离婚一事。女子尚有自主婚配的自由,再嫁也该不复困难才是。特别是蔡邕之女文姬的故事,影响很大。文姬初为卫仲道妻,卫死无子,回至娘家,后值兴平之乱被匈奴左贤王掳据为妻,并怜爱之,居十二年,生下二子,后来曹操念邕无嗣,以重金赎蔡文姬归汉,并嫁给当时的名士董祀为妻,董祀与之恩爱甚笃。

这种例子不仅在汉代史料记载中屡见不鲜,在当时的文学作品描绘里也常有发现。汉乐府诗中,有篇《上山采蘼芜》写到: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此诗讲述的故事,故夫故妇是如何离异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二人对答中,我们仍可以品味出这对离异夫妻还是有感情的,只是今非昔比:不仅劳燕分飞,且都另组家庭了,但诗词语气的克制和对旧情的追忆,却让人分明感受到了他们的心理活动。试想,这一对离异夫妇,在故妇采蘼芜下山的途中相遇,能坦然叙述起旧情、关心起离异后彼此的生活,且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内心的遗憾和情感,如此看来,离异之举,在汉代乃属正常,并且民风世俗也都能宽坦以待,习以为常,足见当时观念之一斑。

需要说明的是,汉代女子虽并不被所谓的贞洁观所束缚所限制,但她们并不会心猿意马、三心二意,而是执着热烈、大胆率真地追求丰富的情感世界、美满生活。在《白头吟》一诗写道:“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这显然是汉时女子的理想追求,也正因为如此,她们才敢逾越尚未成熟的礼法,才能表达“我欲与君相知”的渴望。由此可知,汉代女子的爱情观、家庭观、贞洁观并不愚昧落后,颇有现代之风。

  当然,我们分析问题,必须看全面看大局。汉代的这种状况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女人皆很自由。西汉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之于天”,奠定了纲常名教的基本理论,在“夫为妻纲”成为三纲之一时,女人受到的束缚肯定愈来愈重。只是由于习俗观念的转变,与礼法政策的贯彻之间总会有一段时间差,儒家标榜的“从一而终”原则还远未在民间立刻得到普遍认同和接受,才因此有了汉代比较常见的女人自由再嫁局面。

看一个时代是否进步,看一个国度是否文明,假如不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主流的话,仅看对待女性的态度与做法,也能从一个侧面看出个大概来。也许有人会说笔者很武断,其实不然。试想,当男尊女卑大行其道、女性权利常被践踏,这样的社会文明程度肯定存在问题。事实上,对待女性的伦理法权、社会风俗、习惯行为,无不透露出国民的素质好坏、社会文明的程度高低。

尊重女性、珍爱女性,应当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应该成为我们每个社会国民和家庭成员的素质与要求。我们提倡的是一种健康向上、尊重人性、守则自爱的贞洁观,而那些过时的、落后的、封建的、腐朽的贞洁观,早就该摒弃和唾弃。毕竟,我们已开展妇女解放运动数十年,限制女性自由和幸福、违背人性原则和权利的陈旧道德伦理观念,是不能再有、也不该再有其滋生土壤和泛滥市场的。否则,缺乏对妇女保护、缺少对女性爱护、缺失对女子尊重的现象,必定是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的,必定是与文明发展背道而驰的。

汉代女子改嫁很平常的现象,虽说早已是历史的陈旧一页,却依然可以给我们今天一些启示,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等工作,如今还远未十全十美,譬如有些政策有待完善、有些做法有待商榷、有些观念有待提高。这一切,仍需加倍努力,祈求美好的理想能得以实现,尚任重而道远。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2-24 12:54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