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繁殖期己经到来,每年都有部分鸟友因各种原因导致雏鸟死亡造成繁殖失败,又找不出失败的真正原因,年复一年使自己都失去繁殖热情和兴趣.为此我想谈点自己的看法供鸟友们参考:
一:亲鸟先天只有孵性而喂性不足,这些鸟一般是鸟友外购的鸟做种鸟,不了解它的成长过程,现在社会确实有部分黑心养家为了多出鸟/多赚钱.在小鸟出壳七天后完全人工喂养,亲鸟又可以醒窝/产蛋.完全人工喂大的鸟就会出现只有孵性而喂性不足的现象,这样的鸟不适合做种鸟,
二:由于管理/预防不当,鸟橱/笼/窝/杆等器具有寄生虫存在,大家知道鸟的孵窝温度也最适合螨虫的生长繁殖,芙蓉鸟14天的孵窝时间螨虫就会成灾,刚出壳的雏鸟体弱无力加上螨虫的叮咬,那还有力量顶亲鸟腹部乞食充饥,其后果雏鸟体质越来越弱直至死亡.
三:一窝蛋由于白蛋/死胎等原因只出了一只小鸟,这种情况小鸟很难成活,原因是小鸟饿了用头部顶母鸟的腹部,向母鸟传递乞食信息,其力量有限母鸟不能及时完成由孵性转变为孵/喂性.24小时内小鸟不会饿死但时间再长小鸟就会体弱死亡.如果3至4只小鸟同时出壳其力量是1只小鸟的三至四倍它们轮番乞食,母鸟很快就会饲喂小雏鸟,完成它的转变任务.这就是鸟友们经常强调的提蛋/照蛋/合蛋/合窝(鸟)之目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