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都柏林的音乐与爱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4:5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都柏林这个城市的兴趣早先来自乔伊斯、王尔德、叶芝,后来是U2、恩雅,现在则来自一个叫约翰·卡尼的导演和他的电影《曾经》(Once),该片主题曲获得第80届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

在文学作品里, 都柏林总是昏暗的,潮湿的,阴郁的,古旧得像一个稀奇古怪的梦;在音乐里,都柏林有时是躁动的,疯狂的,像大西洋上的风暴,有时又是空灵的,不食人间烟火,如叶芝笔下的凯尔特女巫。在约翰·卡尼的镜头里,都柏林依然黯淡,毫无光彩,都柏林人也依然麻木、苦闷、沦落、孤独,一个个就像刚刚从乔伊斯笔下走出来。正因如此,当一个围着暗红色围巾、穿着花裙子、背着红包、抱着红玫瑰、表情恬淡的女子走入镜头时,不由得让人眼睛一亮,也让在街头弹唱的男人心头一亮。

他们没有名字。影片自始至终没有说出他们姓甚名谁,片尾打出的字幕是:Guy,Girl。哦,好吧。那是一个夜晚,胡子拉碴的男人正在街头弹唱一首歌,路灯很暗,街道很旧,吉他有些破了,男人声情并茂,用尽浑身的力气和感情,可过往的路人没几个注意到他,有一个女孩——就叫她女孩好了,虽然她是个两岁孩子的母亲,可她清新,单纯,自然——站在街对面,一直看着他唱完。她听出了歌里的故事,关于爱情、伤害、背叛和记忆。她走过来,又好奇又关切地,询问他的歌,他的职业,他的爱情。当得知他会修吸尘器时,她问:我的吸尘器正好坏了,你能帮我修吗?

女孩能听懂男人,不仅因为她善解人意,也不仅因为她热爱并擅长钢琴演奏,还因为她的情感经历——丈夫离她而去,她带着母亲和女儿来到都柏林,以卖花卖杂志和做钟点工维持生活。打工之余,她每天中午到一家琴行练习钢琴。就在这家琴行,二人开始产生默契:他弹吉他,她奏钢琴,他高歌,她低吟,他唱她和,琴瑟和鸣,天衣无缝。两个音乐人,两个孤独的人,慢慢地互相走近。她是个捷克移民,一个单身母亲,一个异乡人,唯一能慰藉她的只有音乐;他的伦敦女友离开了他,于是回到都柏林老家,一边帮父亲修理吸尘器,一边在街头卖艺,他只能从音乐中找到生活的意义。

接下来的交往顺理成章——她去他家里修吸尘器,他去她家里做客。她试着为他的音乐谱写歌词。那也是一个夜晚,她穿着睡衣,从超市买了电池出来,戴着耳机,边走边唱:长镜头有些摇晃,街道依旧很暗,她的清秀的脸庞在昏暗的路灯下若隐若现,她的歌声有点恍惚,有点沉醉,有点伤感——那首歌,他写给的是在伦敦的她,她唱给的是远在捷克的他。他依然爱着她,她也依然放不下他。

他终于决定要回伦敦争取他的爱情了。临走前,他来找她,希望一起录几首歌曲——他看重她浑然天成的伴唱。她陪他去找录音棚,帮他砍价,又陪他去置办行头,去说服音乐制作公司;她还陪他去街头寻找临时乐队,大家呼啦啦地一起去录音。她的镇定和能干令他刮目相看,又令他感动和依赖。连那个傲慢的录音师都被他们的歌声和才华打动了,他们一起录音,反反复复,通宵达旦。这之前,他偷了父亲的摩托车载她去海湾兜风,站在山坡上,他们凭海临风,他用刚刚学来的捷克语问她:你爱他吗?她则用捷克语回答:Noor-ho-tebbe(我爱你)。他不懂,追问。她却不答。录唱片的那个夜晚,他和她有机会单独在一起,她弹唱起自己的歌,流了泪,把头靠在他肩上。他说:“跟我一起去伦敦吧,我们可以一起写歌,住舒服的房子。带上艾文卡(她的女儿),一定很好。”“我们组个乐队,一定出名。去吧,我是认真的。”她笑了:“是啊,一起出专辑,我还可以伴唱。但我可以带上妈妈吗?”他只有苦笑。

清晨,他和她在街头告别。他有他的爱情和前途。她有她的责任和牵挂。这一别也许就是永别。他不舍,徒劳地想留住什么,比如喝茶,听歌,可是她不肯:那都很好,不过没有意义。故事最后,男人奔向机场,女孩呢,她收到了一架新钢琴,那是男人奔向机场前送来的礼物。她坐在钢琴前,眼睛望向窗外。镜头拉远拉长,都柏林的街头依旧,生活依然继续,而他和她之间,一切已成过去。

约翰·卡尼的镜头克制、自然,完全不使用浮夸的电影技术,甚至许多都是偷拍,场景和对话真实感十足。没有世俗的纠葛,没有醉人的浪漫,男人和女孩之间,始终发乎情,止乎礼,温情也罢,无奈也罢,才激荡开来,便切开一个满目青苍的空镜头,却永远是情愫暗涌,心照不宣。看完这部电影,我一直在想,他跟她之间,爱情真的发生过吗?就像这部电影,如果没有那些好听的音乐,故事还存在吗?男女相悦,如果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遇到正确的人,爱情发生就不可避免,这也是我们乐于从电影里所看到的浪漫和传奇。可是大部分的邂逅就是他和她这样的,纵使两情缱绻,纵然心里百转千回,到头来却云淡风轻——所有的软弱和坚韧,依恋和逃避,所有的矛盾纠结,皆在片尾曲响起时,变作了满腹无法诉说的怅然。或者,这就是约翰卡尼眼中的都柏林式的爱情?与暧昧无关,与欲望无关,只是关乎真诚——一种被现实被生活被艰难清洗过的真诚,带着责任和归驯,带着妥协和感激,也带着美好和希望。不为别的,只因都柏林是一座音乐之城。

据说约翰卡尼之所以拍摄《曾经》,是想表达自己曾作为音乐人对都柏林长达十年的城市记忆。不得不说的是他唱而优则导的经历——他曾经是爱尔兰民谣乐队TheFrames的成员之一,后来成为独立电影制作人。《曾经》的剧本是他写的,故事里有他的亲身经历,男主角饰演者格伦汉萨德则是他的老伙计——TheFrames乐队的主唱,女主角饰演者玛卡塔·埃尔格罗瓦是捷克籍钢琴家和作曲家,客串演出的包括约翰卡尼现实生活中的女友,格伦汉萨德的母亲,以及一些都柏林的音乐制作人。他们表演的就是自己,表达的就是音乐本身:街头、公共汽车、琴行、家庭、超市,无处不在的街头乐队,见惯不惊的音乐人,俯仰皆闻的律动,音乐就是都柏林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约翰卡尼让他和她在这样背景下相遇,与其说是想表达一种爱情,不如是想表达一种音乐的碰撞:他弹吉他,她弹钢琴;或者他就是那把吉他,音质浑厚,感情真挚,善于歌唱,却不修边幅,没有足够的敏感,她就是一架钢琴,质朴,大气,婉转,又理性,包容,笃定。因了她,他更自信,更饱满;因了他,她更细腻,更温暖,也更有***。可钢琴和吉他终究是本质不同的两种乐器。它们的交汇,需要默契,更需要隐忍和放弃。所以,他们的相互错过,与其说是因为生活的现实,不如说是因为对音乐的执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900 收起 理由
星天外 + 1900 好帖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59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人生是一次没有准备的旅行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贴图大师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9-12-25 15:51:59 | 只看该作者
他们的相互错过,与其说是因为生活的现实,不如说是因为对音乐的执著。
  
[fly] [glow=255,red,1]自在养鸟,自由表达,自己成长[/glow] [/fly][flash=260,120]http://www.75one.cn/bbsxp/images/upfile/2006-5/200652010246.gif[/flas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8-1 19:56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