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lao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数码摄影基础知识及光学镜头使用基础知识

[复制链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3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09:32:06 | 只看该作者
摄影成功的关键 人像拍摄的关键要素
  太平洋电脑网

    作者:佚名
    一、什么是人物摄影?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人物摄影是以静态或动态人物为被摄对象,着重描绘其外貌和精神面貌, 从而直接表现人的一种摄影。凡是内容涉及人物而以人物为主体的各种题材, 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诸如:人像、家庭生活、亲朋欢聚、情侣相悦、婚 寿礼仪、童年纪实、校园动态、老人晚景、旅游揽胜、时装穿戴、舞台演出、 体育活动、工作现场、佳节盛会、风土人情、社会新闻、人体艺术等,广泛 多样,到处可选。总的来说,摄影艺术领域里,与此相应的具体门类,除人像摄 影外,更有家庭、儿童、旅游、婚礼,以及体育、舞台、社会纪实乃至人体等多种摄影,各具特色,相互关联,又常兼归于人物摄影系列之内,统称为人物摄影。

  自从1839年摄影术诞生迄今为止,人物一直就是摄影艺术中常拍常新的主要课题,而归纳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在于“形神兼备”。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精神面貌和更是知识界千变万化。一幅人物照片,如果抓住了被摄对象的神态和情感,但外貌没有表现好,就经不起细看, 缺乏应有的艺术表现力;反之,如果外貌酷似,而神态和情感未经刻划,则人物表现势必呆板,没有韵味。因此,人物摄影不能限于拍像,而是应当根据主题,对人物的外貌扬长避短,突出美感,以便通过外貌,能更好地传达和刻划人物的精神面貌,从而使照片中的人物看起来比真实的被摄对象更美、更生动、更有精神。只有首先作到“形似”,才能传神。

  为使人物摄影符合“形神兼备”的要求,摄影者除正确掌握照相机使用技术外,还要在观摩优秀摄影作品和学习有关摄影知识的基础上,经常对生活中 的各种人物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养成敏捷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以便在人物摄 影实践中,能别具慧眼,刻意求新,不失时机地选取题材,并抓住被摄对象典型而生动的瞬间,拍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照片来。

    二、人物摄影有哪几种拍摄方式?

  人物摄影的拍摄方式,不外乎摆拍、抓拍和摆\\抓结合三种。各有特点和要求, 又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分别构成人物摄影所不可缺少的造型手法。

    1、摆拍

  即整个摄影过程中,始终让被摄对象完全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 从而使摄影者可有较充分时间,在做好拍摄准备并对被摄对象加以摆布后,完成 拍摄。因此,这种拍摄方式也称为摆布,或者可以叫做主体全知的拍摄方式,为 肖像照、团体照、纪念照、广告照等所采用。但在摆布的情况下,摄影者应多方 设法,使被摄者思想放松,以便配合拍摄。

    2、抓拍

  即整个摄影师过程中,根本不让被摄对象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 就由摄影者地直接摄取人物活动中的典型而生动瞬间。因此,也可以叫做主体不知的拍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拍摄,也许构图、用光不尽人意,而被摄影对象却 处于无拘无束的活动状态,神情举止都较自然。但被摄者需要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和敏锐的眼力,在转瞬即逝的各种人物活动中,善于抓取被摄对象最典型、最完美、最耐看的时刻,及时按下快门。

    3、摆抓结合

  即整个摄影过程中,虽然让被摄对象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 但并不告知确切的拍摄时间,以便使被摄对象的注意力仍集中于所从事的事物, 而摄影者得以有一定的时间,选择最佳角度和光线,并经过较小范围的调整和摆 布,在适当时间按下快门。这种拍摄方式,兼采摆拍和抓拍两者的长处,做到抓 中有摆,摆\\中有抓取。因此,又称为摆摆\\抓抓,也可以叫做主体半知的拍摄方式。


    三、人物摄影应选购哪种相机?

  一般照相机虽都能用于人物摄影,但因型号和结构有所不同,性能和特点各有差异。 人物摄影究竟怎样选购照相机为好,通常可从摄影用途、个人爱好和经济条件三方 面来考虑。

    1、摄影用途

  这是指照相机的使用范围。初学者如果仅是拍摄家庭合影、个 人留念的全身和大半身等照片,选购一架普通小型135照相机,即可应付自如;这类 照相机一般装有标准镜头,既可以拍摄黑白人像,也可拍摄彩色人像。或者可选购 一架“傻瓜”照相机;它体积小,构造简单,而且附带闪光装置,不仅使用方便,拿 起来就可以拍照,又不需要另外单独购置闪光灯。如果拟将照相机用于人物题材艺术 创作,就要考虑选购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这类照相机一般可以更换不同焦距镜头,自动 化程度比较高,能用来拍摄全身、半身和头像特定等各种体裁人物照片。

    2、个人爱好

  每个摄影者爱好不同,有的喜欢135照相机,有的喜欢120照相机; 这两种照相机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很难说哪种好,哪种孬。一般说来,135照相机小 巧玲珑,便于携带,使用比较方便,每张底片的费用比较便宜。120照相机,有的可调 换暗盒,可拍多种规格幅面,同时,由于底片幅面较大,照片的颗粒相对细腻柔和,容 易使人物脸部表现出层次丰富、质感真实的效果。

    3、经济条件

  市场上,照相机型号较多,功能各异,结构不同,虽基本性能大 体相似,但彼此价格却相差悬殊。征购照相机时,须考虑它的价格适应本人的经济条件 。一般情况下,选购一架中档偏上的照相机,便可适用于各种人物摄影。 必须认识到,照相机档次高低与人物照片质量并无必然的联系。使用高档照相机, 并不能保证每幅照片质量都好;使用普通照相机,也能拍摄出高质量的人物照片。重要的问题在于必须熟悉照相机的结构性能,并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四、人物摄影应选择哪种镜头?

  照相机的各种镜头,虽都能用于人物摄影,但严格说来,人物摄影的镜头应有以下一些选择性:

    1、成像

  人物摄影的镜头成像质量,既要结像清晰,又要有一定的柔和效果。因为人物摄影一般以表现脸部为主,镜头成像质量就应能达到层次丰富、质感真实、细节毕露、肤质滋润的要求。

    2、焦距

  一般照相机上都装有标准镜头,即战 焦距近似所摄底片画幅对角线的 长度。这种镜头,只宜拍摄全身或大半身人物照片。若用于拍摄半身人物或头像特写由于距离太近,往往引起人物影像透视变形,而且有的镜头如果在近于规定的最近摄影距离拍摄,就不能聚成清晰的焦点。所以,拍摄头像或特写人物,就要使用中焦或长焦镜头,其焦距一般需要越过标准镜头1—2倍,以135照相机为例,镜头的焦距需在105豪米以上,这样,照相机与人物距离,可保持1.5米以上,既能使焦点清晰,又可避免产生鼻大耳小等变形现象。在室内拍摄小合影照片,如果遇到缺少退步的情况,就需要使用短焦距镜头(即广角镜头),但容易出现近大远小和两边人物稍有变形的缺陷。

    3、口径

  拍摄半身人物和头像特写,镜头的有效口径以大为宜,以便使主体清晰,背景略呈模糊,增强远近空间透视感,从而突出主体。另外,镜头的有效口径大,在光线略暗而又没有闪光灯的情况下,拍摄动态人物,仍可使用较快的快门速度。

    五、旅游拍摄人物,要携带哪些摄影器材和附件?

    1、摄影器材

旅游拍摄人物所要携带的摄影器材,一般以轻便为宜。通常,拍摄游览纪念照,持有一架普通小型135照相机或“傻瓜”照相机,就可以应用。假如准备进一步从事人物摄影创作,例如拍摄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等,最好携带一架可互换镜头的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并配上28—80毫米变焦距镜头一个,既便于适应摄影需要,又可缩小装备体积;或者,也可在使用该照相机原有标准镜头的同时,再配置24—28毫米广角镜头和85—105毫米中焦镜头各一个,以便选用。如果需要同时进行彩色和黑白人物摄影,最好能有两架机身,分别装上彩色和黑白胶卷,交替使用(倘若携带的是可调后背的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则只需一架,便可应用)。

    2、附件

  不论携带什么照相机,镜头遮光罩和二号黄滤光镜都宜置备。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带上彩色和黑白摄影常用的各种主要滤光镜(包括UV镜、天光镜、偏振镜等)以及黑白摄影用的黄、红、绿等滤光镜。还可携带一只小型电子闪光灯或自制的反光板,以供辅助照明。为了随时保持照相机和镜头的清洁,要带上镜头纸和镜头刷,如果能带一个吹气球则更理想。旅游拍摄人物时,由于手持拍摄可较自由选择角度,所以,三角架使用次数不多,不必携带;但如能带上,以备不时之需,当然更好。此外,宜备置一本袖珍笔记簿,扼要记录拍摄情况,包括日期、天气、时间、场合、人物以及所用光圈、快门速度等,以便积累有关数据,随时参考,从而不断提高摄影水平。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3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09:32:31 | 只看该作者
六、黑白人物摄影常用哪些附加镜?

  黑白人物摄影中,照相机镜头前常用的附加镜,包括改变色光性质和改变成像结影两个系列。前者例如各种带色滤光镜、天空滤光镜、UV镜和天光镜等,后者例如柔光镜、晕化镜和近摄镜等,分述如下:

     (一)、改变色光性质常用附加镜

    1、各种带色滤光镜

  这类滤光镜是由带颜色和光学玻璃精制而成,有黄、绿、红、橙、蓝等多种,分别以各种颜色命名。其作用是阻止或减少不需要的色光,相对地增多所需色光的通光量,以更改感光片的感色性。黑白人物摄影中,黄滤光镜最为常用,例如,在蓝天白云的情况下,拍摄室外人物,一经加用,就能吸收部分蓝色光线,使胶片上蓝天感光少些,从而在照片上出现天空略暗,而朵朵白云明显突出的效果;否则,蓝天白云会混为一色。成为白茫茫的天空,索然无味。黄滤光镜又能增强人物质感层次,并表现细腻逼真的肤色。它还具有透光范围大、阻光率低的特点,因此,加用浅黄滤光镜,只需开大半档光圈,而加用中黄滤光镜,也只需开大一档光圈。

    2、天空滤光镜

  这是一半淡黄或浅灰、一半透明无色的附加镜。由于它的有色部分边缘由深至浅,逐渐过度到无色透明,因此,又称为渐变滤光镜。其作用是调节天空与地面的反差。具体地说,有色部分能吸收天空的紫蓝光或减弱天空光亮的强度,限制天空部分在胶片上的曝光量,使地面部分在胶片上曝光量多些。使用时,有色部分应朝上,不需要增加曝光量。在逆光下拍摄人物时,加用天空滤光镜,效果更为理想。

3、UV镜和天光镜

  UV镜多数是无色的,也有略带微黄色的;天光镜则接近无色或略带微红色。它们的作用主要都是吸收大气中的紫外线。紫外线对高山地区摄影的影响比较严重,常有碍于影像的清晰度。加用UV镜或天光镜后,就可以消除紫外线对感光片的影响,提高影像清晰度,特别是对远处景物的作用更为明显。由于UV镜和天光镜为无色或接近无色,不需要增加曝光量,对任何情况下摄影又没有副作用,因此,常被加戴在镜头上,用来保护镜头。

    (二)、改变成像结影常用附加镜

    1、柔光镜

  柔光镜的作用,是对通过镜头的光线进行部分折射,使所摄影像既可保持一定的清晰度,而影调反差又能更为柔和自然。柔光镜的构造形式多样,一般是在透明玻璃上制有疏密不同的圆形波纹,或者是采用尼龙丝或其它纤维所织成的网片,从而达到使入射光分割折射的目的。加戴柔光镜后,拍摄妇女与儿童特写照片,能使影像获得柔润悦目的效果。

    2、晕化镜

  晕化镜的外形结构,是玻璃镜片中间开一个圆孔,四周呈砂粒状。因为中间镂空,加戴在镜头前,不会影响主体影像聚焦。拍摄人物时,将脸部安排在圆孔的位置处,可以得到正常的清晰度,而脸部以外四周的影像,由于镜片上砂粒状的影响,则呈现朦胧晕化的效果。加戴晕化镜拍摄人物,以使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为宜,因为摄影者可以通过照相机的取景器,直接观察到影像晕化情况。

    3、近摄镜

  近摄镜又称为半身镜,是一种凸形的正透镜,加戴后,可以缩短镜头焦距,也从而缩短最近摄影距离,使人物影像扩大,充分利用感光片的面积。拍摄时,一般不需要增加曝光量,但要使用小光圈,以便增加暗深,防止底片四角虚松。在摄影实践中,近摄镜不宜拍摄人物特写镜头,因为摄影距离较近,容易产生变形缺陷。 除上述常用附加镜外,还有多影镜、星光镜、中灰镜等多种特殊效果附加镜,经加用后,前两者可分别获得多影像和不同放射形光芒的效果,后者则能起到减少光线通光量的作用,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七、彩色人物摄影常用哪些附加镜?

  彩色人物摄影,为了正确再现人物原有色彩,在正确色温光线照明下,一般只使用无色、中性灰或很浅色的附加镜,不宜在镜头前加戴黑白人物摄影使用的带色滤光镜。由于UV镜、天光镜、柔光镜、晕化镜、近摄镜以及其它各种特殊效果附加镜都是无色、浅色或接近无色的,因此,既被黑白人物摄影所使用,也适用于彩色人物摄影。 其次,彩色人物摄影中,当照明光源的色温和彩色胶卷所平衡的色温不相符时,为获得正确的色彩还原,应在镜头前加用色温转换滤光镜。彩色胶卷一般分为日光型和灯光型两种,而市场上所售彩色负片多数是日光型。日光型彩色胶卷应在色温为5,400-5,600K的日光或电子闪光灯照明下拍摄,如果在钨丝灯照明下拍摄,就要加用色温转换滤光镜系列中用于提高色温的雷登80A蓝色滤光镜,并需增加曝光量两级左右。同样,灯光型彩色胶卷应在色温为3,200K的钨丝灯照明下拍摄,如果在日光或电子闪光灯照明下拍摄,就要加用色温转换滤光镜系列中用于降低色温的雷登85B橙色滤光镜,并需增加曝光量三分之二级左右。

    八、人物摄影怎样布局?

  人物摄影的布局,要根据主题要求,简化和排除与主题无关的一切东西,将主体人物安排在主导位置。这个主导位置,不宜处于画面的中央,因为这样似乎使画面分为两半,显得呆板、生硬、缺乏艺术表现力。通常,主体人物可安排在黄金分割美感点上。所谓黄金分割,是造型艺术构图法则之一,即将一个线段分成两部分,使较大部分与整体之比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为1:1.618。该法则应用于摄影构图,就是采用这个比值,将摄影画面横直各画两条直线,使画面大约平均分成九格,取这四条直线在画面中形成的四个交叉点,定为黄金分割。一般地说,这四个交叉点公认为有美学价值,不论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安排主体人物的理想位置,因为这个位置既有变化,又有稳定和舒畅的感觉,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 此外,还须注意,人物和其它景物的安排,要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不可堆积充塞。有时,除了对主体人物的位置作适当安排外,往往还要通过另一此人物和景物,起到培衬或均衡的作用。关于动态人物照片,例如幼儿学步、自行车比赛等,则要在动态人物的前方,多留些空白部位,以便可有向前伸展的余地,从而符合平时观察事物的习惯。


    九、人物摄影怎样掌握画面均衡?

  均衡,是力学上的一个概念,应用于人物摄影构图,就是指画面中的被摄对象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从而使人物照片能在视觉上产生稳定感、舒适感。为了掌握人物摄影画面均衡,一般要注意安排以下几个方面:

    1、人物头脸方面

  人物摄影的头脸,在视觉上,脸部为重,后脑较轻。因此,拍摄侧面像时,影像需偏后一些,甚至后脑的后面可不留空间,使脸部前方空间大于后脑。这样,既可给脸部的视线以伸展余地,又能保持画面的轻重平衡。但也有些表现“冲力”情节的题材,人物脸部前方空间小于后脑,以致画面有失重之感,这是根据主题需要而作的特殊位置安排。

    2、主体方面

  人物摄影不等式画面结构形式(参见本书《人物摄影有哪些画面结构形式?》条)中,被摄对象俯、仰或倾斜等姿势,往往导致失重不稳的感觉。为此,可通过主体自身的肩头可自身的手以及与主题有关的书、花、茶杯、扇子等陪衬物体作“衬垫”,就能使失重的主体起到稳重作用。

    3、主体与陪衬方面

  有景物作陪衬的人物摄影题材,在视觉上,人物为重,景物较轻。为此,可将人物所占空间的面积安排得小些,而对景物占有的空间则安排得大些,以取得画面均衡。例如,拍摄人物写字的半身场景,其中较大面积的人物,可安排偏于一边,与此相应,在桌子的另一边,可放置墨水瓶或砚台等对象,使画面得以保持均衡。

    4、明暗深淡方面军

  人物摄影构图中,对于明暗深淡,视觉上的轻重也有所不同,一般以深色为重,淡色较轻。通常,可用小面积的深色块面与大面积的灰色或淡色块面进行平衡。如遇某一部位太深或太浅,轻重不够协调,可在太深的部位选择淡色的景物作“衬垫”;也可在太淡的部位选择深色的景物作“衬垫”。但要严格注意,深底淡景与淡底深景,都要有一定的对比度,才能起到增减重量、平衡画面的作用。

    5、色彩方面

  不同的色彩,视觉分量也不同。通常,暖色、艳色为重,冷色、晦色较轻。其平衡的规律,也要以小块面的暖色或艳色对应大块面的冷色或晦色。例如,人物脸部小块面的暖色周围,可安排块面较大的冷色;当拍摄暖调人物照片时,应尽可能使脸部肤色鲜艳,而将周围的暖色处理得晦暗些,既便于突出主体,又可使画面得到色彩均衡。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3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09:33:06 | 只看该作者
作者:佚名
    一、什么是人物摄影?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人物摄影是以静态或动态人物为被摄对象,着重描绘其外貌和精神面貌, 从而直接表现人的一种摄影。凡是内容涉及人物而以人物为主体的各种题材, 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诸如:人像、家庭生活、亲朋欢聚、情侣相悦、婚 寿礼仪、童年纪实、校园动态、老人晚景、旅游揽胜、时装穿戴、舞台演出、 体育活动、工作现场、佳节盛会、风土人情、社会新闻、人体艺术等,广泛 多样,到处可选。总的来说,摄影艺术领域里,与此相应的具体门类,除人像摄 影外,更有家庭、儿童、旅游、婚礼,以及体育、舞台、社会纪实乃至人体等多种摄影,各具特色,相互关联,又常兼归于人物摄影系列之内,统称为人物摄影。

  自从1839年摄影术诞生迄今为止,人物一直就是摄影艺术中常拍常新的主要课题,而归纳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在于“形神兼备”。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精神面貌和更是知识界千变万化。一幅人物照片,如果抓住了被摄对象的神态和情感,但外貌没有表现好,就经不起细看, 缺乏应有的艺术表现力;反之,如果外貌酷似,而神态和情感未经刻划,则人物表现势必呆板,没有韵味。因此,人物摄影不能限于拍像,而是应当根据主题,对人物的外貌扬长避短,突出美感,以便通过外貌,能更好地传达和刻划人物的精神面貌,从而使照片中的人物看起来比真实的被摄对象更美、更生动、更有精神。只有首先作到“形似”,才能传神。

  为使人物摄影符合“形神兼备”的要求,摄影者除正确掌握照相机使用技术外,还要在观摩优秀摄影作品和学习有关摄影知识的基础上,经常对生活中 的各种人物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养成敏捷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以便在人物摄 影实践中,能别具慧眼,刻意求新,不失时机地选取题材,并抓住被摄对象典型而生动的瞬间,拍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照片来。

    二、人物摄影有哪几种拍摄方式?

  人物摄影的拍摄方式,不外乎摆拍、抓拍和摆\\抓结合三种。各有特点和要求, 又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分别构成人物摄影所不可缺少的造型手法。

    1、摆拍

  即整个摄影过程中,始终让被摄对象完全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 从而使摄影者可有较充分时间,在做好拍摄准备并对被摄对象加以摆布后,完成 拍摄。因此,这种拍摄方式也称为摆布,或者可以叫做主体全知的拍摄方式,为 肖像照、团体照、纪念照、广告照等所采用。但在摆布的情况下,摄影者应多方 设法,使被摄者思想放松,以便配合拍摄。

    2、抓拍

  即整个摄影师过程中,根本不让被摄对象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 就由摄影者地直接摄取人物活动中的典型而生动瞬间。因此,也可以叫做主体不知的拍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拍摄,也许构图、用光不尽人意,而被摄影对象却 处于无拘无束的活动状态,神情举止都较自然。但被摄者需要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和敏锐的眼力,在转瞬即逝的各种人物活动中,善于抓取被摄对象最典型、最完美、最耐看的时刻,及时按下快门。

    3、摆抓结合

  即整个摄影过程中,虽然让被摄对象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 但并不告知确切的拍摄时间,以便使被摄对象的注意力仍集中于所从事的事物, 而摄影者得以有一定的时间,选择最佳角度和光线,并经过较小范围的调整和摆 布,在适当时间按下快门。这种拍摄方式,兼采摆拍和抓拍两者的长处,做到抓 中有摆,摆\\中有抓取。因此,又称为摆摆\\抓抓,也可以叫做主体半知的拍摄方式。


    三、人物摄影应选购哪种相机?

  一般照相机虽都能用于人物摄影,但因型号和结构有所不同,性能和特点各有差异。 人物摄影究竟怎样选购照相机为好,通常可从摄影用途、个人爱好和经济条件三方 面来考虑。

    1、摄影用途

  这是指照相机的使用范围。初学者如果仅是拍摄家庭合影、个 人留念的全身和大半身等照片,选购一架普通小型135照相机,即可应付自如;这类 照相机一般装有标准镜头,既可以拍摄黑白人像,也可拍摄彩色人像。或者可选购 一架“傻瓜”照相机;它体积小,构造简单,而且附带闪光装置,不仅使用方便,拿 起来就可以拍照,又不需要另外单独购置闪光灯。如果拟将照相机用于人物题材艺术 创作,就要考虑选购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这类照相机一般可以更换不同焦距镜头,自动 化程度比较高,能用来拍摄全身、半身和头像特定等各种体裁人物照片。

    2、个人爱好

  每个摄影者爱好不同,有的喜欢135照相机,有的喜欢120照相机; 这两种照相机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很难说哪种好,哪种孬。一般说来,135照相机小 巧玲珑,便于携带,使用比较方便,每张底片的费用比较便宜。120照相机,有的可调 换暗盒,可拍多种规格幅面,同时,由于底片幅面较大,照片的颗粒相对细腻柔和,容 易使人物脸部表现出层次丰富、质感真实的效果。

    3、经济条件

  市场上,照相机型号较多,功能各异,结构不同,虽基本性能大 体相似,但彼此价格却相差悬殊。征购照相机时,须考虑它的价格适应本人的经济条件 。一般情况下,选购一架中档偏上的照相机,便可适用于各种人物摄影。 必须认识到,照相机档次高低与人物照片质量并无必然的联系。使用高档照相机, 并不能保证每幅照片质量都好;使用普通照相机,也能拍摄出高质量的人物照片。重要的问题在于必须熟悉照相机的结构性能,并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四、人物摄影应选择哪种镜头?

  照相机的各种镜头,虽都能用于人物摄影,但严格说来,人物摄影的镜头应有以下一些选择性:

    1、成像

  人物摄影的镜头成像质量,既要结像清晰,又要有一定的柔和效果。因为人物摄影一般以表现脸部为主,镜头成像质量就应能达到层次丰富、质感真实、细节毕露、肤质滋润的要求。

    2、焦距

  一般照相机上都装有标准镜头,即战 焦距近似所摄底片画幅对角线的 长度。这种镜头,只宜拍摄全身或大半身人物照片。若用于拍摄半身人物或头像特写由于距离太近,往往引起人物影像透视变形,而且有的镜头如果在近于规定的最近摄影距离拍摄,就不能聚成清晰的焦点。所以,拍摄头像或特写人物,就要使用中焦或长焦镜头,其焦距一般需要越过标准镜头1—2倍,以135照相机为例,镜头的焦距需在105豪米以上,这样,照相机与人物距离,可保持1.5米以上,既能使焦点清晰,又可避免产生鼻大耳小等变形现象。在室内拍摄小合影照片,如果遇到缺少退步的情况,就需要使用短焦距镜头(即广角镜头),但容易出现近大远小和两边人物稍有变形的缺陷。

    3、口径

  拍摄半身人物和头像特写,镜头的有效口径以大为宜,以便使主体清晰,背景略呈模糊,增强远近空间透视感,从而突出主体。另外,镜头的有效口径大,在光线略暗而又没有闪光灯的情况下,拍摄动态人物,仍可使用较快的快门速度。

    五、旅游拍摄人物,要携带哪些摄影器材和附件?

    1、摄影器材

旅游拍摄人物所要携带的摄影器材,一般以轻便为宜。通常,拍摄游览纪念照,持有一架普通小型135照相机或“傻瓜”照相机,就可以应用。假如准备进一步从事人物摄影创作,例如拍摄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等,最好携带一架可互换镜头的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并配上28—80毫米变焦距镜头一个,既便于适应摄影需要,又可缩小装备体积;或者,也可在使用该照相机原有标准镜头的同时,再配置24—28毫米广角镜头和85—105毫米中焦镜头各一个,以便选用。如果需要同时进行彩色和黑白人物摄影,最好能有两架机身,分别装上彩色和黑白胶卷,交替使用(倘若携带的是可调后背的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则只需一架,便可应用)。

    2、附件

  不论携带什么照相机,镜头遮光罩和二号黄滤光镜都宜置备。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带上彩色和黑白摄影常用的各种主要滤光镜(包括UV镜、天光镜、偏振镜等)以及黑白摄影用的黄、红、绿等滤光镜。还可携带一只小型电子闪光灯或自制的反光板,以供辅助照明。为了随时保持照相机和镜头的清洁,要带上镜头纸和镜头刷,如果能带一个吹气球则更理想。旅游拍摄人物时,由于手持拍摄可较自由选择角度,所以,三角架使用次数不多,不必携带;但如能带上,以备不时之需,当然更好。此外,宜备置一本袖珍笔记簿,扼要记录拍摄情况,包括日期、天气、时间、场合、人物以及所用光圈、快门速度等,以便积累有关数据,随时参考,从而不断提高摄影水平。


    六、黑白人物摄影常用哪些附加镜?

  黑白人物摄影中,照相机镜头前常用的附加镜,包括改变色光性质和改变成像结影两个系列。前者例如各种带色滤光镜、天空滤光镜、UV镜和天光镜等,后者例如柔光镜、晕化镜和近摄镜等,分述如下:

     (一)、改变色光性质常用附加镜

    1、各种带色滤光镜

  这类滤光镜是由带颜色和光学玻璃精制而成,有黄、绿、红、橙、蓝等多种,分别以各种颜色命名。其作用是阻止或减少不需要的色光,相对地增多所需色光的通光量,以更改感光片的感色性。黑白人物摄影中,黄滤光镜最为常用,例如,在蓝天白云的情况下,拍摄室外人物,一经加用,就能吸收部分蓝色光线,使胶片上蓝天感光少些,从而在照片上出现天空略暗,而朵朵白云明显突出的效果;否则,蓝天白云会混为一色。成为白茫茫的天空,索然无味。黄滤光镜又能增强人物质感层次,并表现细腻逼真的肤色。它还具有透光范围大、阻光率低的特点,因此,加用浅黄滤光镜,只需开大半档光圈,而加用中黄滤光镜,也只需开大一档光圈。

    2、天空滤光镜

  这是一半淡黄或浅灰、一半透明无色的附加镜。由于它的有色部分边缘由深至浅,逐渐过度到无色透明,因此,又称为渐变滤光镜。其作用是调节天空与地面的反差。具体地说,有色部分能吸收天空的紫蓝光或减弱天空光亮的强度,限制天空部分在胶片上的曝光量,使地面部分在胶片上曝光量多些。使用时,有色部分应朝上,不需要增加曝光量。在逆光下拍摄人物时,加用天空滤光镜,效果更为理想。

3、UV镜和天光镜

  UV镜多数是无色的,也有略带微黄色的;天光镜则接近无色或略带微红色。它们的作用主要都是吸收大气中的紫外线。紫外线对高山地区摄影的影响比较严重,常有碍于影像的清晰度。加用UV镜或天光镜后,就可以消除紫外线对感光片的影响,提高影像清晰度,特别是对远处景物的作用更为明显。由于UV镜和天光镜为无色或接近无色,不需要增加曝光量,对任何情况下摄影又没有副作用,因此,常被加戴在镜头上,用来保护镜头。

    (二)、改变成像结影常用附加镜

    1、柔光镜

  柔光镜的作用,是对通过镜头的光线进行部分折射,使所摄影像既可保持一定的清晰度,而影调反差又能更为柔和自然。柔光镜的构造形式多样,一般是在透明玻璃上制有疏密不同的圆形波纹,或者是采用尼龙丝或其它纤维所织成的网片,从而达到使入射光分割折射的目的。加戴柔光镜后,拍摄妇女与儿童特写照片,能使影像获得柔润悦目的效果。

    2、晕化镜

  晕化镜的外形结构,是玻璃镜片中间开一个圆孔,四周呈砂粒状。因为中间镂空,加戴在镜头前,不会影响主体影像聚焦。拍摄人物时,将脸部安排在圆孔的位置处,可以得到正常的清晰度,而脸部以外四周的影像,由于镜片上砂粒状的影响,则呈现朦胧晕化的效果。加戴晕化镜拍摄人物,以使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为宜,因为摄影者可以通过照相机的取景器,直接观察到影像晕化情况。

    3、近摄镜

  近摄镜又称为半身镜,是一种凸形的正透镜,加戴后,可以缩短镜头焦距,也从而缩短最近摄影距离,使人物影像扩大,充分利用感光片的面积。拍摄时,一般不需要增加曝光量,但要使用小光圈,以便增加暗深,防止底片四角虚松。在摄影实践中,近摄镜不宜拍摄人物特写镜头,因为摄影距离较近,容易产生变形缺陷。 除上述常用附加镜外,还有多影镜、星光镜、中灰镜等多种特殊效果附加镜,经加用后,前两者可分别获得多影像和不同放射形光芒的效果,后者则能起到减少光线通光量的作用,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七、彩色人物摄影常用哪些附加镜?

  彩色人物摄影,为了正确再现人物原有色彩,在正确色温光线照明下,一般只使用无色、中性灰或很浅色的附加镜,不宜在镜头前加戴黑白人物摄影使用的带色滤光镜。由于UV镜、天光镜、柔光镜、晕化镜、近摄镜以及其它各种特殊效果附加镜都是无色、浅色或接近无色的,因此,既被黑白人物摄影所使用,也适用于彩色人物摄影。 其次,彩色人物摄影中,当照明光源的色温和彩色胶卷所平衡的色温不相符时,为获得正确的色彩还原,应在镜头前加用色温转换滤光镜。彩色胶卷一般分为日光型和灯光型两种,而市场上所售彩色负片多数是日光型。日光型彩色胶卷应在色温为5,400-5,600K的日光或电子闪光灯照明下拍摄,如果在钨丝灯照明下拍摄,就要加用色温转换滤光镜系列中用于提高色温的雷登80A蓝色滤光镜,并需增加曝光量两级左右。同样,灯光型彩色胶卷应在色温为3,200K的钨丝灯照明下拍摄,如果在日光或电子闪光灯照明下拍摄,就要加用色温转换滤光镜系列中用于降低色温的雷登85B橙色滤光镜,并需增加曝光量三分之二级左右。

    八、人物摄影怎样布局?

  人物摄影的布局,要根据主题要求,简化和排除与主题无关的一切东西,将主体人物安排在主导位置。这个主导位置,不宜处于画面的中央,因为这样似乎使画面分为两半,显得呆板、生硬、缺乏艺术表现力。通常,主体人物可安排在黄金分割美感点上。所谓黄金分割,是造型艺术构图法则之一,即将一个线段分成两部分,使较大部分与整体之比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为1:1.618。该法则应用于摄影构图,就是采用这个比值,将摄影画面横直各画两条直线,使画面大约平均分成九格,取这四条直线在画面中形成的四个交叉点,定为黄金分割。一般地说,这四个交叉点公认为有美学价值,不论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安排主体人物的理想位置,因为这个位置既有变化,又有稳定和舒畅的感觉,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 此外,还须注意,人物和其它景物的安排,要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不可堆积充塞。有时,除了对主体人物的位置作适当安排外,往往还要通过另一此人物和景物,起到培衬或均衡的作用。关于动态人物照片,例如幼儿学步、自行车比赛等,则要在动态人物的前方,多留些空白部位,以便可有向前伸展的余地,从而符合平时观察事物的习惯。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3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09:33:20 | 只看该作者
九、人物摄影怎样掌握画面均衡?

  均衡,是力学上的一个概念,应用于人物摄影构图,就是指画面中的被摄对象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从而使人物照片能在视觉上产生稳定感、舒适感。为了掌握人物摄影画面均衡,一般要注意安排以下几个方面:

    1、人物头脸方面

  人物摄影的头脸,在视觉上,脸部为重,后脑较轻。因此,拍摄侧面像时,影像需偏后一些,甚至后脑的后面可不留空间,使脸部前方空间大于后脑。这样,既可给脸部的视线以伸展余地,又能保持画面的轻重平衡。但也有些表现“冲力”情节的题材,人物脸部前方空间小于后脑,以致画面有失重之感,这是根据主题需要而作的特殊位置安排。

    2、主体方面

  人物摄影不等式画面结构形式(参见本书《人物摄影有哪些画面结构形式?》条)中,被摄对象俯、仰或倾斜等姿势,往往导致失重不稳的感觉。为此,可通过主体自身的肩头可自身的手以及与主题有关的书、花、茶杯、扇子等陪衬物体作“衬垫”,就能使失重的主体起到稳重作用。

    3、主体与陪衬方面

  有景物作陪衬的人物摄影题材,在视觉上,人物为重,景物较轻。为此,可将人物所占空间的面积安排得小些,而对景物占有的空间则安排得大些,以取得画面均衡。例如,拍摄人物写字的半身场景,其中较大面积的人物,可安排偏于一边,与此相应,在桌子的另一边,可放置墨水瓶或砚台等对象,使画面得以保持均衡。

    4、明暗深淡方面军

  人物摄影构图中,对于明暗深淡,视觉上的轻重也有所不同,一般以深色为重,淡色较轻。通常,可用小面积的深色块面与大面积的灰色或淡色块面进行平衡。如遇某一部位太深或太浅,轻重不够协调,可在太深的部位选择淡色的景物作“衬垫”;也可在太淡的部位选择深色的景物作“衬垫”。但要严格注意,深底淡景与淡底深景,都要有一定的对比度,才能起到增减重量、平衡画面的作用。

    5、色彩方面

  不同的色彩,视觉分量也不同。通常,暖色、艳色为重,冷色、晦色较轻。其平衡的规律,也要以小块面的暖色或艳色对应大块面的冷色或晦色。例如,人物脸部小块面的暖色周围,可安排块面较大的冷色;当拍摄暖调人物照片时,应尽可能使脸部肤色鲜艳,而将周围的暖色处理得晦暗些,既便于突出主体,又可使画面得到色彩均衡。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3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09:33:35 | 只看该作者
光是摄影的生命,没有光线就不可能存在有摄影。摄影的艺术是光与影的艺术。大家都知道,风景中的景物和其他东西一样,有了光线的照射,才会产生明暗层次、线条和色调。拍摄风光,主要是以太阳光作为光源。太阳光线是一种变化多端的东西,它照射在景物上,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它有时强有时弱,而且还会随着季节和气候的不同而变化,景物就因为它的不同变化而受到不同影响。因此,我们拍摄景物时,就先要了解每种光线的来源和光线的强弱给予的影响,从而很好地加以运用,才能充分表达景物的光线效果。风光照片拍摄得成功与否,与光线运用得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因此,熟悉光线在景物上的一切变化,是拍摄风光照片的一个关键问题。

1、正面光对景物的效果

用正面光拍摄景物,可使景物清朗而具有光亮、鲜明的气氛。但正面光照射在景物上过于平正必须缺乏明暗之分,往往会使景物主体与背景的色调互相混淆起来,缺乏景物的立体效果。

2、侧光对景物的效果

利用侧光拍摄景物,由于光线斜照景物,景物自然会产生阴影,显现明暗的线条,使景物有立体的感觉。景物有了立体感,立体背景的色调就不易互相混淆,但拍摄侧光景物,要注意阴暗部分色高的深浅,以阴暗部分确定光时间,但最好以中性灰为测光基调,使景物阴暗部分的层次能够充分显示出来,使画面层次丰富。侧光是几种基本光线中最能表现层次、线条的光线,也是最适宜拍摄风光照片的采光。

3、逆光对景物的效果

逆光照射景物,景物中被光线照射的部分,都会产生光亮的轮廓因而就能使物体与物体之间都有明显的光的界线,不会使主体与背景互相混合成一片深黑色的色调。因为逆光所造成的这种光亮的轮廓使主体与背景物截然分开,这就是逆光所独有的特点。

逆光是从景物背后照射来的,我们拍摄的对象必然是没有直接光线照射的阴暗部分,因而也就不容易表现出景物的明暗层次和线条。但是逆光照射在一切物体的背后,如果物体与物体之间距离不很远,就有互相反射光线的作用。拍摄逆光景物往往会因光亮的轮廓和镜头前面的光照影响拍摄者的视觉,容易造成曝光不足。因此,拍摄逆光景物必然以景物的阴暗部分或中性灰来确定曝光时间,才能充分显示出景物的层次。另外,逆光照射下的平地、水面以及一切仰面物体,自然会产生一片强烈的白色反光,为了避免这部分与其他物体色调反差过大,以运用柔和的光线拍摄较为适宜。

4、高光对景物的效果

太阳升至在天空垂直地照射大地时,就是高光。高光是一天中阳光最强烈的时候,因此,光线强烈,阴影必深。同时高光又是从高空垂直照射下来的光线,除了能表现由上到下的阴暗层次外,并不能表现出物体的质感,这种光线不是拍摄风光的理想光源,非必要时拍摄的景物,应尽量避免采用。

5、散射光、低光、反光对景的效果

除了以上介绍正面光、侧光、逆光和高光四种基本光线类型之处,有时也要在散射光下拍摄景物。散射光就没有直接阳光照射,在这种光线下拍摄,被摄的一切物体必须没有明暗的线条界线,不能产生阴影。因此,我们也就不利用光线来变化景物主体及背景调的深浅。散射光下拍摄景物只能显示出平淡的物体影像和阴沉的气氛,不能在景物上产生明暗的层次和线条的美。因此,有时需要拍摄景物而遇到散射光的天气,那就只有尽可能缩小景物范围而采取较近距离的中景或局部场面,才可获得稍为清晰的效果。场面越大,灰暗的气氛越浓;场面越小,灰暗的色调越小。

太阳刚出或将落的时候,是一天中最柔和的低光光线,由于光线从低角度直接照射景物,也可在不同的方面而获得正面光、侧光或逆光等几光线的效果。因此,利用低光拍摄风光照片,不但能获得极其柔和的效果,而且富于变化。但低光属于光谱中的红色成分,表现出来的颜色呈黄、橙色,对景物原来有色调会有一定影响。因此利用低光拍摄景物,首先要注意光线对景物色调的影响,然后决定是否适合运用滤色镜拍摄,使有色的低光光线不至于影响景物原有色调。

反射光是间接的光线,比直接的低光更柔和,但它只能对景物中物体的阴暗部分起反射作用,因为反射范围是有限度的,所以它除去能辅助物体本身阴暗部分的表现外是起不了很大作用(加偏振镜)。

光线对景物的层次、线条、色调和气氛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景物在照片中能否表现得好,全赖于运用光线。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每一种光线对景物的作用,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我们只有经常地观察各种光线在景物中的自然变化和影响,才有助于我们对光线效果的认识。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3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09:33:49 | 只看该作者
五种自然环境气氛下的拍摄要诀
一、云的拍摄
云是天空湿所的凝体,它在天空中会随着天气变化而凝结、移动和消散。云的确很很美,而且有多种不同形象,一般常见到的有浮云、朵云、鱼鳞云、片云、条云、层云、火烧云等。 爱好拍摄风景的人,对云是特别喜爱的。一张风光照片因为有了云以后会增加美观。不少好的景物却往往缺乏天空的云彩,使画面上的天空部分过于空旷而美中不足,甚至会影响到画面的结构和色调的均衡。云不但能增加景物的美观和使画面的均衡,而且还可利用不同形象的云表现景物的季节和气候。例如,春天早晨轻薄的浮云、夏日凝结不散的层云、秋天美丽的鱼鳞云、初冬稀疏的条云;早晨的云海和傍晚的彩云、风和日丽的朵云、台风前夕的火烧云、风雨欲来的乌云等等,都是表现每个不同季节、气候和时间的。即使景物本身完全没有明显表示时间的特征,但由于景物中有了云,从云的形象中就可以知道是什么季节葺气候了。云是有多种多样的,形象不同的。我们利用白云陪衬景物,也要注意白云的形象是否与景物相适应。例如,有显著横条的景物,就不应再选用横条的云作陪衬,不然就会使画面产生更多的横线条,造成画面呆板,线条无变化的感觉。又如采取与景物主体大小相等的白云作陪体,也会造成画面的宾主不分。因此,采取作陪衬景物的白云,必须要注意它的形象,并要与主体物有明显不同的比例,才能使画面生动、感人。其次,没有深浅层次的白云,不适宜作任何景物的陪衬,更不宜作为主体,一般层次较多的白云多半产生在早上或下午阳光斜射的时候。因此,在斜照的阳光下拍摄风光,是最适合运用天空的白云作陪体。云的形象是随着风千变万化的,我们要掌握时机,要有耐心,才会拍到好的云景。但拍摄时要注意使用滤色镜,彩色多加偏振镜,黑白摄影多用黄、橙滤镜。


二雾霞景的拍摄
利用各种雾层或霞层拍摄风光,能使景物的透视变化可近可远。也能使景物的色调变化可深可浅,给予景物丰富的层次。在晨光雾还没有被太阳热蒸发消散而每个山峦的高峰凸出在晨光雾上面的时候拍摄逆光的山景,由于远近的山层都有了厚薄不同的晨雾,被逆光照射的雾层又是非常明亮的,只要以较近的主要山层作为曝光基础,拍出来自然会显现出由深到浅的层次丰富的色调明快的照片。
云雾在山上常会随风方向移动,有时却停留在山腰间或只露出山峰,层雾存在树林中,太阳从枝叶稀疏的空间照射到林中产生一条条的斜阳光线,这种不同的光线,随着太阳高低转移投射方向和角度,显示出明暗的光柱。这一切自然景物变化,给我们拍摄山林景色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只要我们身处其景,及时掌握景物的自然变化,才能拍出有艺术性,高质数的风光照片。
晚霞产生在傍晚的时候,由于傍晚时空间的湿气较少,故晚霞常比晨光雾淡薄。利用晚霞拍摄景物,较远的景物中才有霞的气氛表现出来,较近距离的景物就象没有晚霞一样,如果运用逆光拍摄晚霞景色,有晚霞的地方就能如晨雾景色一样,表现出景物的浅淡层次。但逆光照射在晚霞景物中,景物的近处因没有霞气容易受远处霞景的光亮影响而曝光不足。因此,拍摄霞景时,要是以近处景物作主体的话,就应以近处为测光标准。有时拍摄远处的晚霞景色,我们就要用长焦距的镜头拉近拍摄,使景物在画面上所占面积大些。


三、雨的拍摄
雨天是摄影者最不喜欢的天气,不论是在下大雨或下小雨,都很少人拿着照相机到外边拍摄景物,甚至有人认为雨天根本不能拍摄风光。
大家都知道,有光线就能摄影。我们在晚上可以拍摄夜景,白天当然更可以拍摄雨景,而且可以拍摄有动态的雨景,就是雨天的晚上,也右以拍摄雨夜景。雨天的景物也有它独特的情调,何况雨天也是人们生活中必有的情景。为了反映更多的生活情景,丰富风光的内容,雨景也是我们不可缺少的拍摄题材。
拍摄雨景时,为要在照片上表现雨景中的雨条,除了选择大雨外,还必须要有较深色调的背景作衬托才行。如果雨中景物的背景是天空,那么雨天的天空必须是白色的浓密云层,即使雨下得非常大,也因背景与雨条同是白色而不能显现。背景越近,雨条越易显现,背景越远,景物场面必然大,雨条也不易清楚显现。因此,拍摄雨景所取的景物范围不宜过大,更要避免白色的天空占据大部分画面,而影响景物中的雨条的表现。
下雨时景物的光亮度,一般是比较弱的。因此,拍摄雨景时一般都要用较大的光圈及较慢的快门速度,才使雨景有足够感光为显出景物空间中还没有落地的雨条和能掌握雨中动态,应站在较高的位置拍摄。一般用1/60秒的快门速度拍摄雨景,就能显现出空间中还没落地的雨条,如果使用较快门速度拍摄雨景空间的雨条变较短,使用更慢的快门速度能获得较长的雨景,便景物中的动态可能就会不够清晰。
在小雨天气下拍摄景物,因小雨在景物中不够显现,故不能表现出雨条。但是,利用毛毛细雨在拍摄深色调的树林或山层,由于景物中没有阳光照射而尽是深圳特区色的物体,毛毛细雨在深色的物体间就会如雾层一样,显现出远浅近深的色调。如果取景范围不很大,以近处的物体明亮度作曝光基调,也能在景物中表现出如雨如雾的烟雨情景。每当夏季的时候,常常会在阳光照射下突然下一场大雨,这是拍摄雨景的最好时机。在大雨中进行拍摄景物,相机镜头很容易被雨淋湿,拍摄前应事先考虑好这一点,做好防雨的准备工具。


四、雪景的拍摄
雪是洁白的晶体物,它散布下或积聚在景物上时,景物中色调深浅不一的物体都给它遮盖而成为白色的物体,因而雪景就是白色部分较多的景物,可给人以洁白可爱的感觉。正因为雪景中白色部分占据的面积较大,也比其它景物明亮,在有太阳光线照射时,就更加明亮。它在胶卷上感光也比一般景物灵敏,雪是一粒粒透明的晶体,只有在较远的地方才能明显地表现它的这种质感。因此,为要表现出雪景的明暗层次以及表现出较近地方雪粒的透明质感,运用逆光或后侧光拍摄雪景最为适宜。这样,即使是远景也因逆光或侧逆光而产生深远的气氛。如果以正面光或顶光拍雪景,由于光线平正或垂直照的关系,不但不能使雪白微细的晶体物产生明暗层次和质感,而且会使物体失去立体感。但是,逆光或侧面光照射在白色面积较大的雪景上,未被雪遮盖的其它色调的物体必然会因此而容易成为黑色的物体。为使雪景中的白雪和其它色调的物体都能够有层次显现,拍雪景就必须采用柔和太阳光线。
正在下着妾的时候拍摄雪景,也如下雨拍摄一样,必须有深色的背景作衬托,才易于显现出正在天空飞舞的雪花。如果拍摄天空范围较广的景物,那就只有在一些深色物体前的空间中才能看见雪花,其它部分雪花是不能显现的。
在阳光下拍摄雪景,为了使蔚蓝的天空不至过白,拍摄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滤色镜(偏振镜)。
为获得更为简洁的雪景画面,又能清晰地表现雪中物体的层次和线条,可选择线条较美的局部景物,并用柔和的逆光、侧逆光拍摄,这样,可使雪中物体的层次线条都能充分显现,从而获得更为美满的雪景。


五、日出、日落的拍摄
从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或在太阳即将西沉的时候,地面上都有一定的朝霞或晚霞遮盖着太阳散射的光线,而显现出一轮没有光芒散射的圆圆的太阳,这就是拍摄日出或日落的时候了。太阳刚出或刚落时,地平线上的天空常常会有一些逆光的有色云彩,我们可等到太阳云彩而没有光芒散射时拍摄日出或日落景色。这样,不但可避免太阳散射而底片上产生光晕,并可使景物的天空部分不至仅有孤单的太阳存在。
太阳刚出或即将落逆照山层时,山层间因没有水的反光,就完全与有太阳的天空成为黑的色调的对比。因此,在山峦上拍摄日出或日落景色,只有在云彩遮盖部分太阳或在放大是增加天空部分的曝光,才可使天空与山层的色调较为均衡。
在太阳刚出或将落的时候,天空没有一些云彩也是常有的现象。为避免天空过于单调,利用一些较为稀疏的树叶、枝干作为空旷的天空部分的前景,能帮助景物画面结构的均衡。但枝叶过多或过重,就会遮盖大部天空而影响画面的均衡。
太阳的形象和色调在早晚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如果要从照片上来区别日出或日落,应当通过景物和色调去区别,因为早晨地平线的天空一般都比较清朗,太阳上升时就会很快地散布射光茫。黄昏时候的地平线上天空一般都较为混浊,太阳离地平线尚远时就没有散射的光芒了。从色调来区别,早上天空色调偏红带黄,而黄昏色调带品红。
因此,拍摄日出时,太阳刚升上地平线就应该立即拍摄,不能错过。拍日落就可以从没有光芒散射的时候开始,直到将进入地平线的时候为止,都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拍摄。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37#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09:34:05 | 只看该作者
控制廉价镜头成像质量   
我总以为,摄影镜头理应制造得足够好。并且,足够便宜!比如:应当存在一款18—200mm焦距,f1.4恒定光圈并具备防抖及1:1微距功能的镜头,而这样一款镜头还要让大众也消费得起。然而,这之所以无法成为现实,不是因为设计者没有技术,而是因为厂商没有利润。商人们总是这样做:由他们提供给你的产品,一方面要足够好而使你愿意掏钱,另一方面又要不够好而让你继续掏钱。

在大多数情况下,摄影人之所以开始发烧,花销大量的金钱去烧器材,以至于最终修炼到骨灰级,也不过是中了商人的那一个计谋罢了。
  在我写作这一堆文字的时候,这个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爱好摄影的大脑在竭尽全力地为如何找到更合适的借口和更多的金钱去升级器材而冥思苦索。但由于财力方面的限制,这当中的大多数脑袋最终会因为无奈而苦恼并死掉数量可观的脑细胞。
  还是不要做这种无谓的事情了。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怎样让我们手中的廉价镜头通过神奇的光线而得到清晰、美妙的图像。
第一,使用适当的光圈以获得优质影像。   在摄影当中,对镜头光圈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光圈值可以影响到景深效果、快门速度、成像风格和成像质量!不过,这里我们主要是讨论光圈大小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在一般经验当中,使用一只镜头的最大或最小光圈都不能得到令人十分满意的成像质量!当全开光圈时,光线几乎会穿过镜头镜片的全部面积而在感光物上成像。这样一来,镜头镜片因为生产过程中精度不足而产生的缺陷(尺度误差)便会在最终的影像上暴露无余。于是,我们收缩光圈,使得仅有镜片中心的一部分面积而不是全部面积透过参与成像的光线。结果是镜片边缘没有透过光线的部分的制造误差没有机会去破坏成像质量,画质就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依此种理论,应该是光圈越小(同一镜头,同一焦距),成像越好。可实际上,我们会碰到另外一个问题:如果缩小光圈使得镜头光孔变得过于微小,那么当光线通过光孔时发生的衍射现象就会显得十分严重。而这种光学现象同样会降低镜头的成像质量!
  因为光圈值=光孔直径/镜头焦距,所以同样是使用较小的光圈,镜头焦距越短,光孔也就开得越小。根据这种关系,我们不难发现:当用较小的光圈拍摄照片时,焦距越短的镜头越容易因为光的衍射而降低成像质量。想一想,一只焦距为300mm的镜头,即使把光圈值缩小到f32,此时它的光孔大小也和一只光圈开大到f3.2的30mm焦距镜头的光孔大小一模一样!
  知道了这些,对于开始所提到的一般经验,我们就不必总是在意了。举个例子,我手中有一只70—300mm镜头。我专门测试了它在300mm端的成像质量,结果是最小的f29和f32为最佳光圈!
O9C%N第二,快门速度也会影响到镜头的成像质量。   先我仍然要累述一个一般经验,即如果用1/M秒来表示快门速度,用N毫米来表示135相机的镜头焦距。那么在手持相机进行拍摄时,一般认为M需要大于N才不至于由于手的抖动导致图像模糊。也有人更严格地提出M要大于2N,以使图像的清晰度更有保障。其实,以上的一般经验与本文并无直接的关系,因为本文完全是围绕镜头而言的,而且还区分了高档镜头和廉价镜头。但是由于上述的一般经验让很多人一味地追求更快的快门速度。他们在期望得到清晰的影像时,总是认为哪怕只快那么一点儿,也会更清晰。这就有问题了!

  众所周知,单反相机有一个弱点:在拍摄瞬间,反光板的运动会使整个相机产生震动,从而导致影像模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者为一些高档相机添加了反光板预升的功能,有效地避免了反光板带来的震动。不过目前,大多数照相机仍然不具备此种功能。当然,还是那句话:不是因为没有技术,而是因为没有利润!(我的数码单反机身花了6000元买来,不还是没有吗?!)这个时候,就只有我们自己想办法了。在这里,我们主要是讨论长焦镜头,因为根据几何当中的相似比,长焦镜头会放大相机的震动,使模糊程度加重。

  高档次的长焦镜头往往一是较重,二是配备有专门的支架。前者就好像在射击时使用较重的枪械反而更稳,更容易射准一样,重力缓冲了震动。并且据我的经验,无论是手持拍摄还是使用三脚架,情况都是这样的。而后者让我们在使用三脚架时,整个照相机能够处于更加平稳的状态,当然也就减小了震动幅度。可是在于普通的廉价镜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镜身轻而不坚固,虽然长却又没有专门的支架。拍摄时,相机完全是靠机身和三脚架的云台相连。光是看起来就极不平衡!在拍摄瞬间,我们可以从取景框里观察到明显的震动,甚至还可以听见镜头各部分因为结合不严而发出的声响!这时,成像便自然无清晰可言。不过不必沮丧,我现在就告诉大家,用这样的镜头也能拍出清晰的图片!方法就是:加PL滤镜、加ND滤镜、收缩光圈、调低感光度(ISO)……总之,尽量降低快门速度,而不是一般经验当中的提高!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要尽可能地延长曝光时间。因为反光板的震动只在抬起和放下是产生。而反光板放下之前快门就已经关闭了。可见,只有反光板抬起时产生的震动会导致影像模糊。现在我们假设这种能够导致影像模糊的震动会持续1/3秒,那么如果整个曝光过程的持续时间都不足1/3秒,我们便可以认为照片完全是在相机的震动当中生成的。也就是说,它的清晰程度100%地受到了相机震动的不良影响。但如果曝光时间为3秒,那样照片的清晰程度就只有11.11%受到相机震动的不良影响。这样一来,好的影像便可以覆盖坏的影像,照片的清晰度就明显的提升了。
  当然,如果摄影光线强到足以使M大于N甚至M大于2N,那显然是最理想的。只是当N值较大,光线又不足,比如在室内、森林或者黄昏、黎明拍摄照片的时候,我们才考虑去降低快门速度。如果光圈为f8,感光度为ISO200时,快门速度仅有1/60秒,那么谋算着怎样去提高快慢速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无论是开大光圈还是提高感光度都会明显地降低照片的画质。这样,我们就收缩光圈至f32,调低感光度为ISO100,再加上PL滤镜,快门速度就可以降至1.5秒了。
第三,时时提防炫光的出现对画质的影响。   对于那种由大小不一的彩色光斑连接成一条线的炫光,我们也许是无能为力的。因为那种炫光是由于画面当中存在特别明亮的光点而造成的。例如太阳或路灯。这些东西存在于画面当中,如果挡住便无法拍摄了。虽然高档次的镜头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避免炫光出现,不过有时候,这样的炫光却也是挺漂亮的。而对于另外一种最为常见的炫光,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减轻它对画面的影响。

  其实炫光并不只是通过镜头才能观察到。我们拿自己的眼睛就可以观察到它:打开一本书,用左手举起来对着天空看,我们会发现书上的字变得没有平时看起来那么清楚,好像有一层薄雾蒙在上面。这就是炫光在作怪。然后再用右手掌尽量多的挡住天空,并向书本移动,最后让手掌挨着书的上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见那一层薄雾越来越淡,字也变得越来越清楚。眼睛是这样,镜头也是这样。而镜头上的遮光罩就起着刚才手掌的作用。可是,遮光罩往往制作得不够长,这里有三个原因:一,遮光罩的遮挡范围要照顾变焦镜头的较广一端;二,做太长了无论是携带还是使用都不方便;三,为了控制生产成本。这个时候,单反相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可以用手、帽子、笔记本甚至反光板等一切既不透光又轻巧的物件去遮挡镜头前面很亮,但又不在画面之中的部分。然后在取景框里仔细的观察效果,以便控制、调整遮挡的方向和角度。直到我们认为所见的景物都处于最合适拍摄的清晰(通透)程度,再摁下快门。特别是在风光摄影之类的慢摄影中,这种方法是相当实用的。
第四,适当地改变摄距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善于使用变焦镜头的不同焦段来拍摄照片,也就是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变焦镜头各焦段的成像质量有差别。一般来说(特别是专为数码相机而设计的镜头),在使用较短焦距拍摄时,成像较好。主要表现为分辨率高、反差大、色彩饱和。而在使用普通廉价镜头的长焦端时,常常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分辨率低、反差不足、色彩平淡,也就是影友们常常说到的肉。所以说,我们宁愿多用脚动变焦,尽可能地使用镜头的最佳焦段以获得更优质的影像,也不要盲目的相信现在镜头上越来越夸张的大变焦。另一方面,因为廉价镜头大都不具备大光圈,若是需要虚化背景(包括虚化前景),不免为难。这也是众多影友不惜花费重金添置大光圈镜头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实际上,要想虚化背景,使用大光圈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要知道,虚化背景就是要让景深变小。而景深是和光圈、焦距以及摄距这三个因素相关的。光圈越大,焦距越长、摄距越短,景深也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所以,即使光圈大小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也只不过是三分之一的不足。只要把焦距和摄距控制好,一样可以得到另人满意的背景虚化效果。
第四,适当地改变摄距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善于使用变焦镜头的不同焦段来拍摄照片,也就是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变焦镜头各焦段的成像质量有差别。一般来说(特别是专为数码相机而设计的镜头),在使用较短焦距拍摄时,成像较好。主要表现为分辨率高、反差大、色彩饱和。而在使用普通廉价镜头的长焦端时,常常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分辨率低、反差不足、色彩平淡,也就是影友们常常说到的肉。所以说,我们宁愿多用脚动变焦,尽可能地使用镜头的最佳焦段以获得更优质的影像,也不要盲目的相信现在镜头上越来越夸张的大变焦。另一方面,因为廉价镜头大都不具备大光圈,若是需要虚化背景(包括虚化前景),不免为难。这也是众多影友不惜花费重金添置大光圈镜头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实际上,要想虚化背景,使用大光圈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要知道,虚化背景就是要让景深变小。而景深是和光圈、焦距以及摄距这三个因素相关的。光圈越大,焦距越长、摄距越短,景深也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所以,即使光圈大小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也只不过是三分之一的不足。只要把焦距和摄距控制好,一样可以得到另人满意的背景虚化效果。

  在拍摄微距照片时,我使用18—70mm镜头的70mm端,全开光圈为f4.5,并使用镜头的最短摄距0.38m;而在拍摄人像时,我使用70—300mm镜头的150mm以上焦段,只要摄距不是太远,即使把光圈收到f8,背景也依然能糊成一片。
  一方面要求短,一方面又要求长,可能不免让人糊涂。不过,只要善于分析、比较,明确主要意图,不断地积累经验,用心去理解镜头,漂亮的照片自然会找上门来。
  玩了几年相机,技巧仍在不断的探索。那就先说到这里吧。在拟题目的时候,本来打算用提升这个词。可转念一想,镜头买回来,有怎样的成像质量是我们改变不了的。若是改变不了,提升又从何说起呢?所以还是说控制好。也就是说,我的意思是想和大家一起去重新认识自己已经拥有的镜头。静下心来,去思考,去感悟,去发现镜头的最佳状态存在于何处。而且不仅仅是这样,作为摄影人,镜头就是眼睛的延伸。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把镜头同化。让镜头成为我们的第三只眼睛,像使用自己的眼睛一样使用镜头。当然,这是不容易达到的,它一定是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那么,我们就从认识镜头,学着控制它的秉性开始一步一步地做吧。镜头的生产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时至今日,无论是哪一只镜头也会有它的可爱之处。只要我们能够去探索,就一定有收获。所以,让我们爱上自己的镜头,就像当初爱上摄影一样。从一个新的起点,用一种新的思维,开始新的摄影。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38#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09:34:24 | 只看该作者
使用变焦镜头的十条经验


美国摄影家诺曼·罗思柴尔德在多年使用变焦镜头的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总结成以下10条提供给摄影爱好者参考。
1.利用长焦距对焦。使用变焦镜头时,正确的对焦方法是先用长焦距对焦后,再选择合适的焦距拍摄;因为在长焦距时,被摄体的影像最大而景深最小,这就方便了准确对焦。在遇到逆光或光线复杂的情形时,也有助于选择适当的局部测光,而无需走近被摄体进行测光。在平时拍摄时,经常以一个中焦距或长焦距的变焦镜头为主,用最长焦距对焦和测光,锁定曝光后再选择理想的焦距拍摄,这样就不必来回移动脚步。
2.对各焦距要多作尝试。大部分摄影爱好者虽然都极为关心变焦镜头的变焦倍率问题,但在具体使用时却往往是长焦距一头用得最多,有些甚至将其当作一个定焦远摄镜头看待。其实,当你尝试运用其他各焦距而获得截然不同的画面时,便会发现变焦镜头作为一种可变的取景工具,有着相当的潜能。
3.熟悉变焦镜头的操作。早期的变焦镜头上,变焦和对焦是以二环分别调节的。现在大部分变焦镜头都已改为单环控制,其特点是通过将镜头前后推拉来改变焦距,左右旋转来进行对焦。因此,对刚刚购买新镜的摄影爱好者来说,要熟悉及牢记变焦的前后方向和对焦的左右位置,避免在精确对焦之后因变焦时微稍转动调节环而影响清晰度。这也是很多较为“保守”的摄影家宁愿使用旧式的双环式变焦镜头的原因。
4.适当运用支撑物。当运用焦距为200mm或更长焦距的变焦镜头时,应把镜头固定在三脚架等支撑物上,以保证拍摄时的稳定性。
5.选择合适的遮光罩。变焦镜头比其他类型的镜头更容易产生光晕,因此,一个合适的遮光罩是少不了的。有时遮光罩造成的遮挡在单镜头反光相机的取景屏上看不出来,但是在胶片上却显示出来。这种情况在使用小光圈拍摄时最为明显,往往会使遮光罩也落入景深范围。此外,有些遮光罩在长焦距一端有效,但变焦至短焦距一端使用时,就会使照片上产生取景屏上看不出来的因遮挡而造成的晕映现象。因而,为变焦镜头选择合适的遮光罩并合理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6.加用增距镜。在需要使用极长焦距的情况下,花很少的钱购买一个2倍增距镜,便可随意将你的70—210mm镜头立即变成140-420mm超望远变焦镜头,一个3倍增距镜更可达到210--630mm,使你的镜头马上跻身天文望远镜的行列。然而,代价将是损失光圈级数和摄得照片的清晰度。
例如,一个F4的变焦镜头加上2倍增距镜后,光圈会损失2级而变为F8;加上3倍增距镜后,最大光圈就变成了F11。如你所知,要发挥镜头的最佳解像力应当是选择比最大光圈收小2级的光圈来拍摄。因此,当加用增距镜时就必须考虑选用高速胶片和三脚架,同时,被摄体以静止的为宜。
7。慎用滤光镜。除非确实需要,一般不要给变焦镜头加用滤光镜。在海滩或咸水的环境下,确实需要一块保护镜。为了改变色温,制造特殊效果,例如为了加深天空颜色和消除反光,需加用偏振镜。除此之外,加上一些可有可无的滤光镜,只会增加已经让人头痛的镜头内部光线反射问题。
8,控制画面深度。用一个变焦镜头在离被摄体1.5米处用60mm焦距拍摄,与在离被摄体7.5米远处用300mm焦距拍摄,所得照片中的被摄体影像是一样大小的,所不同的是两张照片画面深度不同。用60mm焦距拍摄的照片,其背景有深度和空间感;而300mm焦
距拍摄的,给人的感觉是景物被压缩了,被摄体与景物似乎被“拉近”了。
9.保持距离,防止变形。在使用变焦镜头的广角一端拍摄时,要注意与被摄体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免造成被摄体变形。须记住,拍摄时的距离是影响透视效果的主要因素,而不是焦距。
10.控制景深的诀窍。可以做一个实验,用同一光圈,在同一距离分别以25mm和50mm的焦距拍摄两张照片,再将用25mm焦距所拍摄的照片放大,使画面中被摄体影像与50mm的一张中的一样大小。比较两张照片的背景后就会发现,放大后照片中的背景并不像第一张照片中的那么朦胧,实际上得到了更有用的景深。这种方法应用于定焦的广角镜头时同样有效。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39#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09:34:41 | 只看该作者
整理几段关于雾景拍摄的文章,供喜欢拍雾景的朋友参考.

拍摄雾景时,应选择外形轮廓线条好的景物做为画面的主体,主体所占的面积不要太大,一般以不超过画面面积的1/4为好,这样就可以用大面积的浅色调来突出小面积黑色调的被摄主体,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有利于对雾的表现和有利于增加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透视感。在山区拍摄的雾景,取景构图时要注意到山上的雾瞬息多变的特点,山上的雾往往随着山风时而升高,时而降低,时厚时薄,雾中的景物也会随着雾的变化而时浓、时淡、时隐,时现,所以在山区可以拍摄出比平地更具动感的离奇雾景照片。

  一般来说拍摄雾景的曝光量应在测光读数上增加0.5EV,这是因为雾具有较强的反光能力,相机按正常测光常常会产生曝光不足。雾具有很高的湿度,在雾中拍摄,应注意防止照相机受潮。拍摄完毕应将照相机放在干燥箱内进行去湿处理。
雾是在低层的大气中,由无数的微小水珠或冰粒聚结而悬浮在空中,随着风的流动飘移不定。雾将太阳挡住,使太阳光透过雾而呈散射光照明地面景物,并使地面景物有如蒙罩了一层薄纱一样时隐时现,产生一种自然的虚实相映,轻柔美妙的视觉感觉。
雾有浓淡之分,有地平上的雾和山区雾之别,有晨雾和暮霭之分。一般来说,只利用浅淡的薄雾来拍摄,很少利用浓雾来拍摄,因为浓雾的能见度低,被摄体的形态不能得到应有的表现,光线暗弱,反差低,拍摄出的照片质感很差。
平地的雾和山区的雾也是有区别的。平地的雾受风吹的影响小,所以其变化较慢,在拍摄时可以从容地进行;山区的雾常常受风吹的影响,雾的变化比较大,应抓住时机果断地进行拍摄,否则很容易错失拍摄良机。

  一年四季中都有雾的天气,但有些地区,有些季节中,雾的天气比较少,因此,在拍摄雾景时,应选择在多雾的季节里进行。雾有蒸发雾和辐射雾之分,蒸发雾多数情况是出现在深秋和冬季,在冷空气过后而产生;辐射雾多发生在冷空气过后雨停转晴的当天晚上和次日早晨。拍摄雾以选择在日出1-2小时后为最好的时刻,因为此时的太阳光比较强,雾气也减弱了一些,远景在雾气中显得朦胧模糊,近景、中景比较清晰,轮廓较为分明,在逆光下拍摄,能获得很好的透视效果强的照片。
雾生万象,雾变百态。单纯里隐藏着丰富,又能化平凡为奇美。因此雾景是风光摄影中重要的拍摄题材。
  雾景的特点:
  1、朦胧美。雾中景物若隐若现,近景清晰,中景朦胧,远景模糊,有丰富的层次感和透视空间。能调动起人们的好奇心。
  2、净化背景。雾能遮丑献美,何处该藏,何处该露,摄影家可以通过拍摄距离远近来调节、来取舍。在晴天不能避开的东西,在雾中可得心应手地取舍消除。
  3、雾能使景物产生残缺,又能把这些残缺的景物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山河景观,这种组合有鬼斧神功之妙。
  4、雾在变化,雾在流动。特别是山谷中的雾,轻盈飘逸,极富有韵律感。常可在同一拍摄点、同一视角拍出风韵不同的照片。
  5、雾能天然留白,产生空间感,产生中国传统水墨画中的意境和效果。让人们展开无限的空间想象。
  拍摄方法:
  1、雾有浓雾、淡雾、大雾、小雾之分。大雾、浓雾可拍摄近景为主的风光片和一些小品题材。淡雾、小雾、流动的雾可拍摄山水、风光等大场景的题材。
  2、雾景是高调作品,以白色和淡灰为主。所以一定要有少些的、但有“重量”的黑色景物压住画面,否则,照片会因缺少力度而失败。通常可以选择造型好的树枝、有特色的建筑、深色剪影的小舟等,这些有份量的深色部位常常是成败的关键,宜少不宜多。
  3、雾景用光,一般以逆光和侧逆光为主。在这种光照条件下,雾有质感,层次感也丰富。如有炊烟或其它烟雾效果则更佳。
  4、曝光量的控制,拍摄雾景通常在照相机内测光的数据上再增加1-2级曝光量。根据雾的浓淡和白色在画面上的多少进行调节,甚至还可以多一些。这样才能把雾拍白,层次也不会丢失。
  5、掌握拍摄时间,要赶早不能晚。掌握在雾未散、太阳位置不是升得太高的时候抓紧时间果断抢拍。如果在山区,可掌握在日出前十分钟和日出后半小时这段最佳时间,可一点多拍、一景多拍。
  6、拍雾景由于能见度较差,为了有足够的景深,光圈调节在F8或F11,快门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必须使用三脚架。拍摄的同时还要注意镜头上的水气不要影响清晰度。
  7、在拍摄中尽量不用长焦距镜头,因为它能增加雾的密度,影响层次的表现。在拍黑白片的时候不用黄和红色的滤镜,它会起到消雾的作用。

雾是由许多细小的水点形成的因而它能反射大量的散射光。距离愈远,散射光越多,色调越明亮,远处景物越看不清。所以在薄雾笼罩下的景物,能明显地从色调上区分出前景 中景 远景,加强了空间的纵深感。薄雾能掩盖杂乱无章的背景,简练地勾划出画面中的主要形象,提高了表现力。
拍摄时应注意:
1. 雾景的光亮度很高,应正确控制曝光量,以免感光过度。
2. 雾景反差小,拍摄时最好远用慢速与中速胶片。为使底片获得较大的反差,也可采用减少曝光,增加显影时间的办法来加以改善。
3. 安排画面构图时,应尽量选择有远景 中景 近景的景物,以表现景物的纵深感。前景中景应昼选取暗色调的景物。
4. 浓雾时一般不宜于拍摄,因为它的能见度太低,除较近前景外,中景和远景都不到。这时,如果加用黄滤光镜或橙滤光镜,可减弱浓雾效果。因为黄 橙滤光镜能吸收兰 紫短波光,增强光线的透过能力。如想增强雾的效果时,可加用兰滤光镜或雾镜。雾镜分一号 二号,可获得不同浓度的雾化效果。如果想加强雾化时,也可把一号 二号雾镜加在一起使用。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4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09:34:54 | 只看该作者
摄影技巧光的用法

--------------------------------------------------------------------------------

光线的投射方向与被摄者的造型关系极大。所谓光源投射方面,就是指照明光线从哪一个方向投向被摄者。这里有一点要强调说明:在摄影上当我们给来自不同投射方向的光线下定义时,应以照相机拍摄的方向(亦即照相机镜头光轴的方向)为论述的基准,而不应以被摄者的面向为准。比如,“顺光是来自照相机背后的光线”,而不应该说成是“顺光是来自被摄者正面的光线。这虽然是个并不复杂又不难理解的问题,可是,在不少的摄影书籍上,包括国外出版的书籍,却常常出现上述错误提法,读者应明辨。人像摄影所使用的照明光线,无论是照相室人像、室内现场人像还是户外人橡、如果从光源的投射方向上分类,有以下几种:
(1)顺光
从照相机背后投向被摄者,与照相机镜头光轴形成大约0—5度夹角的照明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者面部及身上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被摄者的影调比较明朗。采用这种照明方法,被摄者面部及身体的立体感主要不是靠照明光线和明暗反差形成,而是靠被摄者自身的起伏表现出来。顺光照明的例子可以看出,被摄者面部和手臂的立体感主要依靠它们本身的起伏造成的影调上的明暗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与其它照明光线相比较,采用顺光照明时,由于被摄看的阴影面积较小,所以,立体感较弱。
(2)前侧光
从照相机后方一侧(左侧或右侧)大约与镜头光轴构成30—60度夹角的方向投向被摄者的照明光线叫做前侧光。它的特色是被摄者的面部和身上大部分受光,产生的亮面大,形成较明亮的影调;被摄者的小部分不受光而产生阴影,表现出被摄者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种采光方法的特点是被摄人像(包括室内室外)常用的一种光线。可以看出,被摄者的面部约有三分之二的部位直接受光,形成亮面;阴影面虽有,但与小部分。手臂的立体感也比较好。这样,既保留了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展现了被摄者的立体形态。
(3)侧光
来自照相机一侧(左侧或右侧)与镜头光轴构成大约90度夹角的照明光线叫做侧光。它的照明特点是被摄者的面和身体—半受光,而另一半处在阴影中,面部和身体部位的立体感最强,有利于表现被摄者面部和身体的起伏状态。由于侧光照明使被摄者面部和身体的阴影面积增大,整个画面的影调不象顺光和前测光那样明快,但调子并不沉重。阳光从照相机一侧约90度的位置投向被摄者,人物一半受光,一半处在阴影中,立体形态表现得较好、影调也不亮不暗、阴暗参半。这时、由于被摄者阴影面逐渐加大,因此对阴影面调子和深浅应严格注意。如果阳光不太强烈,阴影的调子不太深可以不必调整阴影的亮度直接拍摄。假若阳光过强,阴影太重,就需要用反光板、电子闪光灯或其它反光手段将阴影的亮度略加提高,达到适当的深浅。没有利用任何辅助反光,使被摄者的面部阴影显得比较深暗。
(4)侧逆光
来自照相机的斜前方(左前方或右前方),与镜头光轴构成大约120—150夹角的照明光线叫做侧逆光。采用侧逆光照明,被摄者面部和身体的受光面只占小部分,阴影面占大部分,所以影调显得比较探重。采用这种照明方法,被摄者的立体感比顺光照明好一些,但影像中阴影覆盖的部分立体感仍然较弱。在这种情况下拍摄,对人物阴影面影调的控制和调整尤为重要。一般说来,阴影面曝光不宜过少,以免影调太深太重。而且还常常需要使用反光板、电子闪光灯等辅助照明灯具适当提高阴影面的亮度,修饰阴影面的立体层次。阳光来自被摄者侧后方但是又用反光板将光线反射到被摄者股上、手臂上这些背光的阴影部分,改善阴影部分的立体感。如果没有这种辅助照明的光线,阴影面便不会如此生动。
(5)逆光
逆光是来自照相机迎面,与镜头光轴构成大约170-180度夹角的光线。它的照明特点是被摄者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影调显得比较沉重,阴影面的立体感也较弱。在大部分情况下、用逆光掐摄人像需要利用辅助照明手段对被摄者的阴影面进行修饰,或通过额外增加曝光量保留被摄者阴影面的层次。采用逆光照明,有时可以在人物的头发上、肩上(有时也在脸上)形成明亮的光斑和轮廓,而被摄者面部处在阴影中。采用选种光线拍摄,最好是选用暗调子的环境作人物的肯景,以衬托出被摄者明亮的轮廓,并把人物从环境中烘托出来。对于光线投射方向的选择,照相室人像、室内特定环境人像与户外人像各有不同的处理方法。照相室人像可以通过摄影者任意选择灯光的位置达到照明方向的变化而被摄者的面向一般并不需要为适应投射光的方向而变。室内特定环境人像则不然,由于室内窗子的方向是固定的,如果要求照明方向的变化,只能依靠变动被摄者的面向来解决(如果在室内特定环境中用灯光照明另当别论)。至于户外人像,照明方向的变化既可通过选择阳光投射的方向调整,又可借助被摄者转动面部朝向以形成所期望的光线效果。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4-11-22 12:23 ,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