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laoha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中国姓氏地图

[复制链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3:04:1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部分:陈姓辉煌耀乾坤杨 黄帝后裔

    杨姓是中华民族第六大姓,有两大来源,一是以国为氏,一是以邑为氏,这两支都源于姬姓,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直系后裔。   
    关于以国为氏的记载,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有记述,杨是“姬姓,周宣王子尚文,幽王时封为杨侯,为晋所灭,其后为氏焉”。意思是说,周宣王的小儿子尚文,在幽王时被封为杨侯,后来杨国被晋国灭掉,杨国的人逃亡后以国为姓。   
    杨姓的另一个来源是以邑为氏。周武王第三子叔虞受封于晋,晋国传至晋武公时,周王赐杨地(今山西洪洞东南)以为食邑。武公之子伯侨,被封为杨侯,于是开始了“以邑为氏”的杨姓历史。   
    到了北魏以后,有不少少数民族改原姓为杨姓,杨姓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姓氏。   
    一、杨姓迁变   
    杨氏早期默默无闻,但是人丁兴旺,居住在陕西华阴县东南一带,后来逐渐向外迁徙,居住在以华阴为中心的潼关、灵宝、洛阳等地,形成一个大的杨氏家族,称弘农杨氏。杨姓在陕西的繁衍昌盛,使陕西成为杨姓的第二个姓源之地。杨氏后来的播迁,先只是限于黄河流域至长江以北诸地,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爆发后,才渐有杨氏南迁江南之记载。杨氏南迁,先后到达今湖南、湖北、浙江、江西、贵州和福建等省。经过几代的沿袭,到宋朝时,福建已成为杨氏的一个播迁中心。据《杨氏家谱序文》称,杨姓人家大都定居于漳州。福建漳州的杨巷于明朝永乐十八年率先入台开基,把杨姓带入了台湾。广东的杨姓也相继入台垦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不断有杨氏来台定居。   
    杨氏这个古老的姓氏兴盛于各地,几乎代代都有名人,战国初期就有杨朱,先秦古书称他为杨子。东汉杨震,字伯起,人称“关西孔子杨伯起”,他任东莱郡太守时,留下了“四知”佳话。文学家杨修,好学能文,才思敏捷,曾任曹操主簿。弘农杨氏自杨震始,四世三公,权倾朝野,为汉代名族。隋朝有开国皇帝杨坚、大臣杨素。唐代的杨贵妃及其父子兄妹,“唐初四杰”之一的杨炯都是耳熟能详的人物。北宋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更是家喻户晓,他们的事迹被后人编为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宋代诗人杨万里,元朝诗人杨载、杂剧作家杨显之,明代诗人杨基,清末维新人物杨深秀,都曾在杨氏家族的史册上留下不朽的一笔。杨氏在当代中国已成为第六大姓,名人自然更多,有京剧名角杨小楼、爱国将领杨虎城、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等,还有杨氏的海外名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   
    二、帝王将相光耀杨门   
    纵观杨氏历史,不难发现,有不少帝王将相都出自杨门。   
    杨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政权隋,其开国者是隋文帝杨坚。公元604年,杨广继位,他是隋炀帝。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杨侑。   
    除帝王以外,杨氏最显赫的就算秦汉时期四世三公的杨震家族和北宋杨家将了。杨震身居太尉高位,公正严明,称得上是东汉士大夫的优秀代表。杨震之子杨秉,曾任豫、荆、徐、兖四州刺史,以廉洁著称。杨秉子杨赐被封为临晋侯,他死后汉灵帝穿素服,三日不临朝。杨赐之子杨彪任光禄大夫,每次朝见,魏文帝曹丕都以宾客之礼相待,给予他很高的荣誉,杨震家族显赫一时。杨家将始祖杨培是唐宰相杨嗣复长子杨损四世孙。公元937年,杨培与折从远(折太君祖父)联合抗击契丹,攻克麟州,自立为州主。杨培的儿子杨业在20岁时就任北汉保卫指挥使。杨业的儿子杨延昭作战以骁勇著称,镇守边关20余年,辽军基本上不敢进军。1054年,宋仁宗以杨延昭之子杨文广有统御军事之才,晋升他为广西一路的总兵,前后达7年之久。此外,还有著名的“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和“明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个个功绩卓著。在唐王朝统治时期,杨氏子孙出将入相,其中共有8人任宰相,辅佐李唐王室,如杨恭仁、杨师道、杨执柔等。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3:04:36 | 只看该作者
三、杨姓名人   
    1.风流帝王亡国君杨广   
    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隋文帝次子。杨广性情敏慧,仪表堂堂,才能、胆识兼备。   
    20岁时杨广便功勋显赫。他为人诡诈,深谙逢迎之道。因此,在公元600年,杨广终于获得文帝的信任,取代其兄做了皇太子。为了达到早日登位的目的,他不惜弑父杀兄。公元604年,杨广登基,即隋炀帝。   
    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起,隋炀帝每月役使工匠200万人,大规模地营建东都洛阳,又开通了大运河。从一定意义上讲,营建东都洛阳和开凿大运河,乃是一代君主最睿智、最英明的决策。但是,对于隋炀帝而言,开通大运河,只是为他三次南下巡游江都(今江苏扬州)提供便利。   
    隋炀帝奢侈浪费,但又非常风雅,好学多才,写得一手好文章。同时,他生性嫉妒,见薛道衡的“空梁落燕泥”名句传遍天下,非常恼火,就借故把薛杀掉。   
    隋炀帝一生荒淫,不离娥眉粉黛,好色如狂,甚至敢在文帝的病榻前调戏父皇的宠妃宣华夫人。他又好大喜功,为逞一代帝王之威,北巡西行,续筑长城,开掘运河,还发动了三次征伐高丽的战争。   
    东征高丽使得国家元气大伤,百姓相继揭竿反隋。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的宠臣司马德勘和宇文化及等人,在江都发动兵变,缢死了隋炀帝。   
    2.忠烈勇猛话杨业   
    杨业,并州太原人。他的父亲杨培是后汉麟州刺史。杨业自幼随父征战,擅长骑马射箭,特别喜欢狩猎,曾对人说:“将来我用兵,就要像使用鹰犬追逐野兔那样。”公元958年,他就任建雄军节度使,骁勇善战,屡立奇功,时人称他为“无敌”。宋太宗征讨太原时,闻杨业的威名,曾悬赏招揽他。北汉灭亡后,宋太宗任命杨业为右领军卫大将军,镇守代州。正好赶上辽军入侵,杨业率兵大败辽军于雁门关。从此,辽军只要望见杨业旗号就自动退去。   
    杨业虽不识字,但有智谋,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对部下有情有义,士卒乐为之用。朔州兵败时,他打算疏散剩下的100多名将士,将士们都哭着不肯离去,结果全部战死在沙场。杨业被俘后,绝食三日而死。   
    3.倾国倾城杨贵妃   
    杨贵妃,名玉环,杨玄谈之女,本为寿王(唐玄宗子李瑁)妃,天宝四年被封为贵妃,备受唐玄宗宠爱,真所谓“三千宠爱集于一身”。杨贵妃的美貌举世无双,史书上称赞她“姿质丰艳”、“殊艳尤态”。不仅如此,杨贵妃还通晓音律,擅长歌舞,一曲《霓裳羽衣曲》舞得盖过千古。她聪慧过人,又善于献媚,把明皇这个风流天子弄得神魂颠倒。   
    杨贵妃在生活上非常奢侈,别的不说,单是宫苑内专为她织造锦绣的工匠就达700多人。据说,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为取悦她,玄宗便每年夏天兴师动众,派人从四川涪州将荔枝运往相隔万里的长安。当时运输条件差,为保证荔枝色香味不变,先得将快要成熟的荔枝树整棵连根带土挖出来,培植在大缸里,使其继续生长,再用船快速运往长安,然后按其成熟程度算好天数,摘下荔枝,派人快马加鞭,送到杨贵妃手中。有杜牧诗为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贵妃天生丽质,而且美容有方,“红汗”与“香囊”的发明就是典型例子。贵妃会出“红汗”,其实并不怪诞。贵妃喜欢梳妆打扮,粉黛艳抹,她身出“红汗”其实是揩汗的“巾帕”被她抹的胭脂与红粉染色所致。杨贵妃还喜爱胸佩“香囊”,浑身散发着异香。这种“香囊”中的香料是由异域进奉的,非常珍贵。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国色天香的美人却在马嵬坡事变中成了唐玄宗的政治牺牲品,一代红颜香消玉殒。   
    4.天国东王杨秀清   
    杨秀清,广西人。他在紫荆山上烧炭时偶遇冯云山,在冯的引导下加入了太平天国组织的“拜上帝会”,并很快成为会中骨干。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洪秀全在永安封王,杨秀清被封为东王,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节制其他诸王。杨秀清指挥起义军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攻克天京后,洪秀全封他为九千岁。杨秀清权力欲日益膨胀,已不甘心居于“一人之下”,便以天父下凡的名义威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自从洪秀全承认杨秀清为天父代言人后,“天父降凡”便成立国之本,一旦杨秀清“天父附体”,洪秀全就必须俯首听命。洪秀全表面上不得不同意杨秀清的要求,但暗地里却密召在外督师的北王韦昌辉等迅速返京。1856年九月二日凌晨,韦昌辉率人突袭东王府,杀死了杨秀清及其亲属部众两万余人。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3:04:5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部分:陈姓辉煌耀乾坤朱 朱曹同祖,以国为姓

    黄帝的五世孙中,有一个叫宴安的,曾辅佐舜,因功被封在曹地(据传在今河南灵宝),做了曹姓部落的首领。夏时,曹部落迁到了今河南滑县;商时,他们又迁到今山东定陶。武王建立周朝后,把弟弟叔振封为曹国(今山东定陶)的国君,而曹安后代则被改封到邾地(今山东邹县),建立了邾国。由于邾是小国,常遭受鲁国的欺侮,最终被楚国所灭,共传了二十九世,他们又被迁移到邾城(今湖北黄冈)和齐、鲁等国。他们把“邾”字中的“邑”旁去掉,以朱为姓,以记住亡国之辱。因此,曹安成为后世朱姓的始祖。   
    一、两代王朝皆朱姓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王朝,皇帝是同一个姓的不多,但五代后梁和明朝天子都姓朱。   
    唐朝末年,朱温参加黄巢起义,因作战勇猛而随军入长安,任同州(今陕西大荔)防御使。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九月,朱温见义军处境日渐艰难,便叛变投唐,唐僖宗封他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唐天四年(公元904年),朱温废李称帝,以开封为都城,国号梁,改元开平,建立了五代的第一个王朝,成为后梁太祖。   
    朱温一向荒淫好色,到了晚年,更是放纵淫乐,常常召自己儿子的夫人入宫服侍,视若妃嫔。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容貌出众,尤受朱温宠爱,因此,朱温想立朱友文为太子。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六月,朱温的二儿子朱友得知妻子在宫中所了解到的情况,便勾结禁卫军杀了朱温。第二年二月,朱温的三儿子朱友贞以讨逆为名,杀友自立,是为后梁末帝。公元923年,后梁为后唐李存勖所灭,李存勖杀尽朱温后裔,只留下骂过朱温的朱全星后人一支。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即位,是为建文帝。由于他想削藩,燕王朱棣便起兵攻下南京,宫中大乱,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把都城迁到北京,改元永乐,随后出现了“仁宣之治”。再后来,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兵俘获。明武宗即位后,明朝进入祸乱时期。明世宗朱厚因为信道而对宫女苛刻,差一点被宫女密谋勒死。明穆宗时期有海瑞、张居正等名臣,出现中兴局面。明神宗在位49年,曾20年不理朝政,魏忠贤乘机大肆迫害东林党。明朝的最后三个皇帝中,光宗在位只有一个月,因服用红丸而一命归西,继位的熹宗在位也只有7年。末帝朱由检(崇祯)上台前怕被魏忠贤暗算,自备食物,夜晚也不敢睡觉,秉烛而坐,即位后立刻处死魏忠贤。他想重振大明江山,因而勤于政务,但彼时祸患已积重难返。后逢李自成起义,吴三桂又引清兵入关,他还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错杀了袁崇焕。李自成农民军攻进北京城,朱由检在煤山(今北京景山)自杀。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3:05:04 | 只看该作者
二、朱姓名人   
    1.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曾任秘阁撰修等职。   
    朱熹师从李侗,是二程的四传弟子。在哲学上,他发展了二程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世称程朱学派。他的理学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   
    朱熹小时候就聪明过人。四岁时,一天,父亲朱松指着天告诉他说:“这是天。”他却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呢?”这使朱松大为惊奇。   
    朱熹只做了9年的官,但他体恤民情,做了一些对百姓有益的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他中进士,力主抗金。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他上书说:“我们的疆土还没有收复,宗庙的耻辱没有清除,百姓的生活非常贫困,且金人一向奸诈,又掳走了我们两个皇帝,万万不能同他们讲和。”由于主张抗金的势力占上风,朱熹被任命为武学博士,但刚一到任,主张议和的势力又起,朱熹愤而辞官。他还愤怒地捣毁了秦桧的祠堂,痛骂秦桧并指出他的卖国求荣。   
    朱熹一生主要从事教育活动,有门人467人。他还亲自创建了云谷、寒泉、武夷等书院,并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他的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   
    2.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他原名重八,字国瑞,后改名元璋。元朝末年,他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并娶其养女马氏为妻。在动荡的局势中,他击败了陈友谅,杀害了韩林儿,又消灭张士诚部,于1368年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设立锦衣卫。锦衣卫遍布京城的大街小巷,对官员和民众进行严密监视。吏部尚书吴琳退休以后,朱元璋想知道他的情况,就派了一名锦衣卫来到他的家乡。这名锦衣卫在稻田旁看到一个老头正在插秧,便问道:“这里是不是有个吴尚书?”老头儿很恭敬地回答:“我就是。”得知吴琳没有在家乡横行不法,朱元璋很高兴。博士钱宰有一次顺口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床,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件事立刻就被朱元璋知道了,第二天,他说:“你昨天作的诗不错,不过,我并没有嫌你啊,你还是改为‘忧’字吧。”钱宰吓出一身冷汗,急忙谢罪。还有一次,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吃的何饭,请的何人,宋濂如实回答,他笑着说:“你没骗我。”原来,锦衣卫把昨夜吃饭的全景都画了下来。   
    朱元璋用酷刑来惩治贪官污吏。洪武十八年,户部侍郎郭桓贪赃案发,朝廷内外左右侍郎以下官吏被处死者达数万人。他规定,贪赃满银60两者,除斩首示众外,还要剥皮。不少官府的公座旁边,悬有剥皮装草的前任赃官,使得现任官员触目惊心,知所畏惧。   
    太子朱标不赞成明太祖这种做法,曾陈谏说:“陛下诛戮过滥,恐伤和气。”朱元璋听了,默不作声。第二天,朱元璋把儿子叫来,指着地上一条长满刺的荆棘,让他捡起来。朱标怕刺手,没有马上捡。朱元璋说:“这根荆条有刺,你不能拿,我替你削光了再给你,难道不好吗?”这个比喻,一语道破了朱元璋的心思:实行残酷的高压政策,不仅是为了维护他自己的皇帝宝座,也是为了他们朱家将来能稳坐皇帝的宝座。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3:05:2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部分:陈姓辉煌耀乾坤秦 显赫先祖

    秦姓源自嬴姓,即秦王嬴政的祖先。上古皋陶的后裔非子善于驯马,被周孝王封为秦地首领。后来,非子后裔秦庄公屡立大功,其子秦襄公又因讨伐西戎、保护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封诸侯。襄公东迁,正式建立秦国,开了秦姓辉煌之先河,后秦孝公又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国力大增,遂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到了嬴政时,秦终于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可惜,秦仅历二世而亡,其王族子孙后来都以国名为姓,以纪念自己家族的辉煌历史。   
    另有一支秦姓,源于姬姓。周公旦的儿子伯禽继承封地,食采于秦邑,他的子孙便以邑名为姓。这一秦姓,两汉时期非常活跃。   
    罗马人到中国定居后改姓,也是秦姓的一个来源。罗马古称大秦,大秦人久居中土不归,以秦为姓,后融入中国本土秦姓之中,代表人物有拜谒过孙权的商人秦论。   
    一、秦姓迁变   
    秦得姓以后,相继在甘肃天水、山西太原等地发展成望族,主要活动于河南、陕西、山东、四川、湖北、河北等地。   
    西汉初,刘邦迁山东,秦姓充实关中。由于秦是汉所灭,所以两汉时期播迁有限,但已开始进入东南一带。   
    唐宋时期,秦姓主要向江南一带流播,宋以后,秦姓也迁播频仍。   
    二、义士慷慨唱悲歌家族孝悌名传世   
    在孔子的弟子中,姓秦的有四位,他们是鲁国的秦非、秦冉、秦祖和楚国的秦商。或许是因为继承了儒学先师的衣钵,秦氏家族中,以孝悌忠勇闻名的,为数众多。在秦氏的家训中,还细列了为夫、为妻、为父、为母和为人子所应尽的义务,并以其规范族人。   
    先说秦姓勇士。秦姓勇士首推秦董父,他在逼阳战役中三攀楚墙垂下的布条,从城墙上三次重摔下来而安然无恙,为鲁军争回了面子。秦琼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大将秦裴在敌人紧紧包围的时候独守昆山,抗敌数月,直到弹尽粮绝,为保全一城百姓而降,后郁郁而终。五代十国名将秦传序廉政爱民,后守城被破,投火自焚,忠义可鉴。宋初名将秦翰每战必捷,令契丹人闻风丧胆。大奸臣秦桧的曾孙秦钜却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金兵来犯时,他竭力抵抗,城陷失守,他便将钱帛粮草俱焚,不给金兵留下一粮一草,死后被封为义烈侯。他的两个儿子秦浚、秦也随父以身殉国。明代的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惟一被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她一生戎马倥偬,驰骋疆场。她的家人也都忠勇善战,她的兄长秦邦屏战死疆场,她的弟弟、儿子也都在战争中负重伤。秦姓家族之人以他们的忠勇义气,在中国历史上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悲歌。   
    再说秦姓孝子。秦姓族人忠勇过人,孝悌亦有余,在封建时代堪称楷模。秦玉每遇事要先禀父兄,后来他母亲去世时,他因悲伤过度竟哭出血来,被他的学生称为“孝友先生”。秦约因为母亲年老而辞官不做。秦传序的两个儿子秦煦、秦,为了取回父亲的尸体而在途中遇难。清朝的秦大成中了状元,后因母亲水土不服,便请求归乡供养母亲。秦大成的孙辈秦长治,也因母亲年老而推官不就。   
    除此之外,秦姓家族还有许多名人,如战国名将秦开;名医秦越人,即扁鹊,著有《疗痛疸诸疮方》两卷。东汉有著名诗人秦嘉。唐时有名将秦琼,后被民间奉为“门神”。隋末唐初有名医秦政应,有“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等名句流传的秦韬玉,名士秦景通、秦兄弟。宋时有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秦九韶,诗人秦观。元有戏曲家秦简夫。明有秦良云。清有太平天国将领秦日纲。近现代有作家秦牧。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3:05:40 | 只看该作者
三、秦姓名人   
    1.山抹微云秦学士   
    秦观,字少游,又名太虚,北宋著名词家,苏门四学士之一。苏东坡取其《满庭芳》中的精工词句,称他为“山抹微云秦学士”。   
    秦观一度很是贫穷,经常无米下锅。邻居钱穆父,与秦观常有往来。有一天,秦观作了一首诗送给钱穆父,诗中难掩生活的困苦,其中两句为:“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穆父一看,深表同情,立刻给他送去两石米。这就是“赠诗得米”典故的由来。   
    传说,秦观风流多情,以才华而得苏轼的赏识,后又结识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两人之间发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秦观为苏小妹所作诗词,已成为传世佳句。但又有人考证,苏轼并无妹妹,因而这也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   
    2.卖国贼秦桧   
    “人于宋后羞称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秦氏家族虽以多出孝勇之士而著称,却也出了卖国贼秦桧。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英雄,奸臣秦桧却一心想将他害死。秦桧曾命何铸审讯岳飞,岳飞袒露背后的“精忠报国”给何铸看,何铸深为感动,后也查明秦桧属诬告,并无实据。于是,秦桧改用万侯审讯他,千方百计地诬陷岳飞,仍不能定罪,秦桧就亲自下令将岳飞处死于风波亭。岳飞死后,韩世忠当面责问秦桧,秦桧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来搪塞。韩世忠愤慨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   
    秦桧虽是万世唾骂的卖国贼,却也颇有聪明过人之处。有一年,很多人囤积铜钱,京都忽然缺少铜钱流通。一时间,人心惶惶。一天,秦桧请人为他修整头发,赏了那人五千钱,并说:“有圣旨,这种钱即将作废,我还是早点用掉。”那人自以为得知内情,将消息很快传了出去。没几天,京都市面的铜钱流通便正常起来。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3:05:5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部分:陈姓辉煌耀乾坤许 炎帝后裔,许国后人

    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他因尊重远古贵族的后代,就将他们都加以封赐。其中有一个叫文叔的人,是炎帝的后代,武王就把他封于许地(今河南许昌)。文叔后来建立了许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许国人便世代以许为姓,这就是许姓的一大来源。另一个来源则是许由,许由生活在远古尧帝时期,德行和才干都很突出,尧帝便想把君位让给他。许由不愿意,便逃到箕山下隐居起来。   
    一、许姓名人录   
    历史上,许姓名人很多。战国时便有农家代表人物许行。东汉时有文字学家许慎。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名士许劭。三国时有被号为“虎痴”的曹操大将许褚,晋时有被封为“神功妙济真君”的许逊。唐有写下“山雨欲来风满楼”名句的诗人许浑,有与唐高祖李渊同学、以三郡归唐的许绍,还有安禄山叛乱时与张巡协力守睢阳达数月之久的许远。   
    宋元时期有讲授程朱理学、为元统治者策划“立国规模”的学者许衡。清末有著名外交家许景澄,近现代有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大将许光达、上将许世友,革命家许继慎、许百川,小说家许地山,数学家许宝,经济学家许涤新,教育家许崇清等,为许姓大增光彩。   
    二、许姓名人   
    《说文解字》编著者许慎   
    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   
    许慎从小天资聪颖,博闻强记,曾拜大学者贾逵为师,研究经学。后来他精心研习经籍,相当娴熟,有“五经无双许叔重”的评价,意思是说没有第二个人能像许慎那样精通“五经”。许慎一生没有做过大官,只担任过本郡功曹,后来举孝廉,做了县令。   
    许慎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并不在经学,而是在文字学方面。他撰写的《说文解字》一书,流传极广,至今仍是研究古文字的重要参考文献。书中,许慎科学地阐述了汉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文字的功用和汉字的构造,还收集了各类书籍中出现的大部分汉字,囊括了经书(特别是古文经)中的常见字,包括篆文、古文、籀文、或体、传体,既有先秦时的字,也有汉代新产生的字,为后世考察汉字发展的历史提供了极宝贵的材料。近代识别甲骨文、金文,也多是依赖于这部工具书。   
    《说文解字》的出现,是在汉武帝后经过古今文经学家数百年的争论,思想和学术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后,在关于语言文字的学术思想基本成熟的条件下诞生的。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第一部由个人独立编纂完成的字书的诞生。同时,《说文解字》又是一部极其重要的训诂学著作,后代字书大量援引它的训释,其编排体例也被后世字典所继承。因此,它在中国字典学史上也具有伟大的开创性意义。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3:06:0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部分:陈姓辉煌耀乾坤何 何姓源于韩姓

    何姓起源很早,在黄帝时就有何姓,但关于何姓的起源,较流行的看法认为何姓源于韩姓,是从韩姓中分化而来的。周武王的弟弟叔虞的子孙受封于韩地,遂有韩姓。战国时期,秦国灭韩。此时,韩姓子孙纷纷离开今河南韩地,迁居各地。迁往长江和淮河流域一带的韩姓人,由于当地“韩”和“何”发音十分相近,常把“韩”读成“何”,而书写的人又从读音上把“韩”字写成“何”字,因此,这些地区的韩姓人开始以何为姓,这就是何姓的主要来源。关于何姓源于韩姓,还有另一种说法。秦始皇巡游时,遭刺客袭击,于是下令灭绝六国遗族。韩琦为韩国后人,当关吏盘问他姓什么时,他指了一下河,意指姓韩(取河水寒冷之意),但关吏误认为他是姓何。后来,韩琦得知自己无意中躲过一劫,便把韩姓改为何姓。   
    一、何姓迁变   
    何姓除了由江淮地区的“韩”——“何”衍变而来以外,另有不少是西北少数民族在同汉族的融合过程中改为“何”姓的,还有从冒姓和赐姓而来的,这些同样是何姓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秦朝在江淮地区繁衍生息以来,何姓在此后的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五次大的播迁,其中最主要的是隋唐五代时的南迁。   
    据史料记载,西汉武帝时,治粟都尉何成从安徽迁居于陕西扶风,遂成大家望族。西汉哀帝时,何武位极人臣,权倾朝野,家族在四川兴盛发达,声名显赫。山东的何休,更是东汉大儒。大将军何进,也在东汉末年名噪一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何姓名人层出不穷,仅庐江何姓一门,正史记载的就有名人48人。到了隋唐五代时,一些何姓人渡江南迁,一支迁到广东、福建,另一支进入贵州、浙江、云南。此间,何姓出过皇后、节度使和不少文化、科技名人。而宋元时期,何姓更是人才济济,如两宋忠臣何灌等,文士何梦桂、何镐等。元代何姓多出虎将重臣,如何伯祥、何荣祖等。明清何姓多出名医,而且工篆刻、善书画、能诗文,何绍基、何绍祺都是一代名家。近现代有原国民党高级官员何应钦、有民主革命家兼画家何香凝、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何叔衡。   
    时至今日,何姓已经由原来的韩姓分支而发展成为我国第十七大姓,位居韩姓之上。何姓之人遍布海内外,何姓之足迹无处不在。   
    二、何姓名人   
    1.八仙中惟一的女性何仙姑   
    何仙姑为八仙之一,传说为广东增城人,原名何秀姑,出生于唐代武则天统治时期。   
    何仙姑的父亲是开豆腐坊的,她从小就帮助父亲做豆腐,是位“豆腐西施”。在其十三四岁时,她去野外游玩,恰巧遇到了早已成仙、在此云游的吕洞宾、李铁拐和张果老。这几位见她有仙骨仙缘,于是让吕洞宾收其为徒,授其仙果和成仙的方法。据说,何秀姑炼成仙术后,能预测未来、行动如飞、幻化无形。乡亲们对她十分信服,专门为她盖了一座小楼,供她居住,并称她为“何仙姑”,由此,何秀姑之名就被“何仙姑”取代。传说唐朝大将狄青在征伐广源时,曾去何仙姑居住之处求签,十分灵验。   
    2.“傅粉何郎”何晏   
    何晏(公元190~249年)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以倡导玄学而著称于世。何晏少时坎坷,曾随母亲一起被曹操收养;长大后,以才学出众闻名,并娶了魏国的公主为妻。后来,在司马氏与曹氏的政治斗争中,何晏站在曹爽一边,于公元249年被司马懿所杀。   
    何晏著有《道德论》、《无为论》等书,是魏晋玄学的著名代表人物。但何晏之闻名于世,除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外,还与他的长相有极大的关系。   
    据称,何晏天生长相俊美,皮肤白皙细腻。魏明帝一直怀疑他肤白是抹粉打扮的结果,便设计想让他露出庐山真面目。在一个大热天,魏明帝把何晏召来,并赐给他热汤面吃。不一会儿,何晏便大汗淋漓,并不断用衣袖抹汗,魏明帝想,这会该露出真面目了吧!谁知细细端详之下,他发现何晏的肤色比出汗前更显白皙透亮,这下魏明帝方信何晏肤白确系天生,真是比搽了粉还要白皙。有意思的是,由于这一故事,后来人们创造了“傅粉何郎”这一成语,用以形容男子的肤白、俊美。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3:06:27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部分:权钱交易的超一流高手吕不韦吕 吕侯子孙

    吕姓是姜姓的分支。史载炎帝的后裔、共工氏的堂孙伯益,因忠心辅佐尧、舜、禹三代帝王而被赐姓为姜,赐氏为吕,封为吕侯。这就是吕姓的最早来源。吕侯的直系后裔建立了吕国,先是在山西南部活动,后迁到河南南阳一带。吕侯的支系子孙吕尚(即姜尚、姜子牙)因辅佐周文王、助周武王灭商,被封为齐侯。后来吕国被灭,吕国后代子孙均以国号为姓氏,这部分人构成了吕姓的主脉。齐国灭亡后,其后裔也有一部分以吕为姓。   
    除吕侯后裔姓吕外,续封吕国故地的姬姓,也有一支融入到了吕姓中。另外,在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一支叫叱吕氏的部族改为吕姓。后周时,鲜卑族另一支俊吕陵氏也改为吕姓。   
    伯益开宗立姓以后,吕姓宗族一直没有大的播迁,直到元朝及其以后,才开始往内陆各个地区发展,远至移居台湾,甚至飘洋过海,在异域他乡扎下根来。   
    一、吕姓名人多掌大权   
    研究吕姓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会发现一个重要现象,那就是吕姓族人在很多朝代都把持着朝政,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比如被赐姓吕的伯益,是禹的心腹之臣。战国时的吕不韦,手握秦国军政大权,连秦王嬴政都要尊他为仲父。西汉的吕后及其家族更是显赫一时,只差一步,刘氏江山就要改姓吕了。此外,十六国时期,吕光割据凉州,建立后凉政权。   
    这以后的吕氏族人,虽未再获得其先人那样的权势,但成为首辅的人,数量之多也是百家诸姓中所少见的。如唐肃宗时,吕湮任丞相。宋太宗时,吕余庆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吕蒙正在太宗、真宗时三度为相,与宋初开国元老赵普齐名,他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因而深得皇帝信任。吕蒙正之后,吕端继任为相,宋太宗曾赞他“大事不糊涂”。吕惠卿在神宗时居相位,因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有“护法善神”之称。   
    此外,在宋朝出任过宰相之职的吕氏族人还有:吕夷简、吕公著、吕大防、吕颐浩等。   
    吕姓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出了不少彪炳史册的武将。在这些武将中,第一个被载入史册的是吕尚(即姜子牙)。吕尚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掌管周部落军事大权的“太师”。在吕尚的率领下,周军最终灭掉殷商,建立了西周,吕尚也因此被封为齐侯。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吕臣,初为陈胜起义军涓人,后升将军,陈胜被害后,他又组织苍头军,重建张楚政权。   
    西汉时也出现了许多因功封侯的武将,如周吕侯吕泽、建成侯吕释。汉末三国时最出名的要数吕布和吕蒙。吕布勇武之名闻于天下,号称飞将。当时人这样称赞他:“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他还留下了“辕门射戟”、“三英战吕布”等佳话。吕蒙也因勇武好学而留下了“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和“白衣渡江”等典故。当代名扬中国的有历史学家吕思勉,语言学家吕叔湘和建国后曾任铁道部副部长、铁道兵政委的吕正操上将。   
    二、吕姓名人   
    1.权钱交易的超一流高手吕不韦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他原本是一个大商人,后来他认识到,在各诸侯国之间贱买贵卖,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一本万利,只有掌握了一个国家的政权,以权力攫取金钱,才是“最合算的买卖”。于是,他找到入质于赵的秦国公子异人,并和他达成了一桩交易,即他帮助异人登上秦王之位,而异人则帮助他获得权力。后来,他通过入秦游说华阳夫人,最终使异人被立为太子并成为秦王。吕不韦也因此成为秦国相国,被封为文信侯,食邑十万户。   
    在赵国时,吕不韦还将已怀上自己孩子的赵姬送给了异人。他想,如果赵姬生的是男孩,将来就可以承嗣为王,那么,嬴氏(秦国国王姓嬴)的天下就是他吕家的了。果然,赵姬生了一个男孩,取名为政,即日后的秦始皇。   
    吕不韦做丞相时,为扩大自己的河间封地,派大军攻打赵国,杀人无数。他还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大力扶植自己的亲信,从而全面控制了秦国的政权。   
    随着嬴政年龄越来越大,吕不韦感到秦国的统治权迟早要归于嬴政。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从思想上控制嬴政的办法。他招募各国的学者,共同编写了一本《吕氏春秋》,企图以此作为日后秦国的统治思想。但嬴政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并没有接受吕不韦为他设定的统治思想,而是选择了法家为其统治思想,对一切不利于自己统治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毫不留情的打击。吕不韦首当其冲,被嬴政赐死。   
    2.心如蛇蝎的吕后   
    吕后名雉,字娥,山东单县人。她是汉高祖刘邦的结发妻子,为人阴险、残忍。   
    刘邦夺取天下后,吕后为巩固刘氏政权,大力铲除异姓王。例如,吕后趁刘邦平定陈叛乱时,诛杀了韩信。她还唆使梁王彭越家臣诬告彭越谋反,将其剁为肉酱并夷灭三族。   
    刘邦死后,吕后残忍地杀害了刘邦的爱姬戚夫人及其儿子。她先毒杀了赵王刘如意,接着令人挖掉其母戚夫人的眼珠,烧烂其耳朵,砍掉其手脚,并弄哑了她的嗓子,然后将她扔进厕所,称为“人彘”。吕后这种毫无人性的行为,甚至引起了自己亲生儿子惠帝的反对,惠帝自此不再理会朝政。   
    惠帝死后,吕后开始大肆分封吕姓族人,废除刘姓诸王,吕氏家族显赫一时。吕后死后,陈平、周勃发动拥刘反吕的政变,吕氏宗族有数万人被杀,单县吕氏遭到毁灭性打击,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3.反复无常的吕布   
    吕布是东汉末年迁居到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西)的吕氏部族的一员。他是一个典型的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小人。   
    起初,吕布因骁勇善战、武艺高强而受到并州刺史丁原的重用,并随升官后负责京都执金吾的丁原来到京都。当时,西凉军阀董卓抱有极大的政治野心,带兵入京。他因兵力太少、力量不够,便极力劝诱吕布归顺于他。吕布竟在金钱、权力的诱惑下杀死恩主丁原,并带着丁原的头投奔董卓。   
    董卓把吕布认为义子,并吞并了丁原部众,势力大增。于是,他废弑少帝,毒死何太后,改易少主,把持朝政。   
    后来,吕布又在美女貂婵的引诱下杀掉了董卓。在董卓余部的攻打下,吕布败退出京城。在不断改投各地军阀之后,他最后投到了刘备手下,但他又趁刘备与袁术对抗之机,突袭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邳镇东),掳获刘备的妻子儿女,并将徐州据为己有。此后数年,他又时而与袁术联合,时而与其结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发兵围攻吕布所在的下邳,吕布被缢杀。吕布就这样结束了其可耻的一生。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3:07:04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部分:权钱交易的超一流高手吕不韦施 以国为姓,以祖为姓

    据说,上古夏朝时有个诸侯国,称为施国,国亡后,这个国家的人以后就世代姓施,成为施姓的一宗。   
    另据资料记载,周代的诸侯鲁惠公之子,字施公,是鲁国的大夫。在传至鲁惠公五世孙的时候,为了与其他家族相区别,他们都以其祖字为姓而姓施。   
    一、施姓衍迁   
    施氏的源地在当时的鲁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后来,施氏一族又逐渐迁至今浙江、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大约在唐代中期,即公元7世纪,有一位叫施典的施氏先祖,随其父辈先是在河南光州定居,后又南移至福建,在泉州钱江乡安定下来。和其他诸姓相比,施氏族人是较早南迁的一支。   
    到了宋代,有一位官人施炳,从福建迁至泉州浔江。经过数代的繁衍,他的后代遍布福建和广东各地,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现在南洋的施氏华侨和台湾的施姓,其先祖都是这支迁至浔江的施氏。   
    最早的施氏名人,是春秋时孔子的两个弟子施伯、施之常。西汉时,有今文易学“施氏学”的开创者施金谁。宋时又出了一位为国除害、刺杀秦桧的忠义壮士施全。明朝时,有水师提督施琅,他和次子施世纶,皆以清廉知名。在清代,有专攻金史的施国祁,另有施国章,顺治六年进士,曾参与纂修《明史》,官至侍读。近现代史上则有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施洋。   
    历史上的施姓名人还有很多,但最有名的要数越国美女西施和元朝大文学家施耐庵。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4-11-25 14:39 ,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