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沈阳老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百科] 《唐诗三百首》第一卷---第三卷[注解 评析版]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09:22:05 | 只看该作者
《贼退示官吏·并序》 作者: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 明年,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 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 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令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注解】: 1、井:即“井田”; 2、井税:这里指赋税。 3、戎旃:军帐。 4、典:治理。 5、委:率。 6、刺船:撑船。  

【韵译】:  

唐代宗广德元年, 西原的贼人攻入道州城, 焚烧杀戮掠夺, 几乎扫光全城才走。 第二年, 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 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 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 只是受到贼人哀怜而巳。 诸官吏为何如此残忍苦征赋敛? 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 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清澈的源泉就在家门口, 洞穴沟壑横卧在家门前。  

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 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  

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 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 山中的夷贼又常来扰边。  

县城太小夷贼不再屠掠, 人民贫穷他们也觉可怜。  

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 这个道州才能独自保全。  

使臣们奉皇命来收租税, 难道还不如盗贼的心肝?  

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 催赋逼税恰如火烧火煎。  

谁愿意断绝人民的生路, 去做时世所称赞的忠贤?  

我想辞去道州刺史官职, 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带领家小去到鱼米之乡, 归隐老死在那江湖之边。  

【评析】: ??这是斥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诗。诗序交代了历史背景,然后在诗中表现了官吏不 顾人民死活,与“夷贼”比较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

全诗共分四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昔岁太平日子,生活的安适。七至十四句为 第二段,写“今”,写“贼”。对“贼”褒扬。十五至廿句,为第三段,写“今”, 写“官”。抨击官吏,不顾丧乱人民之苦,横征暴敛。最后四句为第四段,写自己的 心志:宁愿弃官,也不愿做所谓“忠臣、贤臣”。宁愿归隐江湖,洁身自好,也不愿 作为帮凶,坑害人民。 ??

诗直陈事实,直抒胸臆,不雕琢矫饰,感情真挚。不染污泥、芳洁自好。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09:23:18 | 只看该作者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作者: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注解】: 1、燕:通“宴”,意为休息。 2、海上:东南近海。 3、烦疴:烦燥。 4、幸:希望,这里是谦词。 5、金玉章:指客人们的诗篇。 6、吴中:指苏州地区。 7、藩:这里指大郡。  

【韵译】:  

官邸门前画戟林立兵卫森严, 休息室内凝聚着焚檀的清香。  

东南近海层层风雨吹进住所, 逍遥自在池阁之间阵阵风凉。  

心里头的烦躁苦闷将要消散、 嘉宾贵客重新聚集济济一堂。  

自己惭愧所处地位太过高贵, 未能顾及平民百姓有无安康。  

如能领悟事理是非自然消释, 性情达观世俗礼节就可淡忘。  

鲜鱼肥肉是夏令禁食的荤腥, 蔬菜水果希望大家尽管品尝。  

大家躬身饮下一杯醇清美酒, 抬头聆听各人吟诵金玉诗章。  

精神愉快身体自然轻松舒畅, 心里真想临风飘举奋力翱翔。  

吴中不愧为文史鼎盛的所在, 文人学士简直多如大海汪洋。  

现在才知道大州大郡的地方, 哪里是仅以财物丰阜而称强?  

【评析】: ??这是一首写与文士宴集并抒发个人胸怀的诗。诗人自惭居处高崇,不见黎民疾 苦。全诗议论风情人物,大有长官胸襟。叙事,抒情,议论相间,结构井然有序。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09:25:47 | 只看该作者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作者: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注解】: 1、亲爱:指好友。 2、残钟句:意渭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 3、沿洄:指处境的顺逆。  

【韵译】:  

凄怆地离别了亲爱的朋友, 船只泛泛地驶入茫茫烟雾。  

轻快地摇桨向着洛阳归去, 晓钟残音还远绕广陵树木。  

今日在此我与你依依作别, 何时何地我们能再次相遇?  

人情世事犹如波上的小船, 顺流洄旋岂能由自己作主?  

【评析】: ??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开头两句写别离之“初发”。三、四句 写友人乘舟归去。五、六句写期望重逢。最后两句以舟行不定,喻世事之顺逆翻复, 难以自主。 ??

全诗即景抒情,寓情于景。眼前景,意中情,口头语,世间理,如水乳交融,似 蛛网交织,牵人心绪,动人心弦。



《寄全椒山中道士》 作者: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恃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解】: 1、郡斋:指滁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 2、白石:这里借喻全椒道士,说他生活的清苦。  

【韵译】:  

今天在官邸斋舍中觉得冷清, 忽然想起隐居全椒山的友人。  

他或许正在山涧底捆绑柴荆, 回到家里点火熬煮白石充饥。  

我本想捧持一瓢醇香的美洒, 在这风凉雨冷的秋夜去拜访。  

然而满山遍野尽是纷纷落叶。 到何处去找寻老朋友的足迹?  

【评析】: ??这首寄赠诗,是透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首句既写出郡斋之“冷”,更是写 诗人心头之“冷”。再写道士在山中苦炼修行,想送一瓢酒去,好让老友在秋风冷雨 的夜中,得以安慰,又怕落叶满山,寻不到他。 ??

全诗语言平淡无奇,然感情跳荡反复,形象鲜明自然。“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 迹”句,也确是诗中绝唱。宋苏东坡颇爱此诗,并刻意学之,步其韵为之“寄语庵中 人,飞空本无迹”。然终不如韦应物之句。《许彦周诗话》评“此非才不逮,盖绝唱 之不当和也。”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09:28:37 | 只看该作者
《长安遇冯著》 作者: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扬扬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解】: 1、灞陵:即霸陵。 2、冥冥:形容雨貌。 3、燕新乳:意谓燕初生。  

【韵译】:  

你从东方回到长安来, 衣裳沾满灞陵的春雨。  

请问你来此为了何故? 你说为开山辟地买斧。  

冥冥春雨百花淋雨开, 习习和风燕子新孵雏。  

去年一别如今又逢春, 双鬓银丝添生了几缕?  

【评析】: ??这首赠诗,以亲切诙谐的笔调,对失意沉沦的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慰 勉。 ??

开头写冯著从长安以东而来,一派名流兼隐士风度。接着以诙谐打趣形式劝导冯 著对前途要有信心。再进一步劝导他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乳燕焕发才华,会有人关 切爱护的。最后勉励他“昨日才分别,如今已经是春天了,你的鬓发并没有白几缕, 还不算老呀!”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

全诗情意深长,生动活泼。它的感人之处,首先在于诗人的心胸坦荡,思想开 朗,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邂逅的 失意朋友,充分理解,真诚同情,体贴入微,而积极勉励。诗在叙事中写景,借写景 以寄托寓意。情调和风格,犹如小河流水,清新明快,委曲宛转,读来一览无余,品 尝则又回味不尽。



《夕次盱眙县》 作者: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注解】: 1、落帆:卸帆。 2、人归句:意谓日落城暗,人也回到休息处所去了。 3、芦洲:芦苇丛生的水泽。 4、秦:今陕西一带。  

【韵译】:  

卸帆留宿淮水岸边的小镇, 小舫停靠着孤零零的旅驿。  

大风突起江上的波浪浩荡, 太阳沉落大地的夜色苍黑。  

山昏城暗人们都回家安憩, 月照芦洲雁群也落下栖息。  

夜晚孤独我不禁想起长安, 听到岸上钟声我怎能入睡?  

【评析】: ??这是一首写楫旅风波,泊岸停宿,客居不眠,顿生乡思的诗。诗的前四句为第一 段,是写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后四句为第二段,是写人雁归宿、夜幕 降临,自夜到晓不能入眠而生乡思客愁。 ??

全诗富有生活气息,侃侃诉说,淡淡抒情,看是写景,景中寓情,情由景生,景 令动情。读来颇为动人。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09:30:46 | 只看该作者
《东郊》 作者:韦应物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注解】: 1、?:拘束。 2、旷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得以精神舒畅。 3、澹:澄静; 4、虑:思绪。 5、霭:迷蒙貌。 6、庶:庶几,差不多。  

【韵译】:  

整年拘束官署之中实在烦闷, 清晨出去郊游顿觉精神欢愉。  

嫩绿的杨柳伴随着春风荡漾, 苍翠的山峰淡化了我的思虑。  

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 沿着涧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  

芳香的原野落着迷蒙的细雨, 宁静的大地到处是春鸠鸣啼。  

本爱长处清幽屡次不得如愿, 只因公务缠身行迹十分匆促。  

终有一日罢官归隐在此结庐, 羡慕陶潜差不多能得到乐趣。  

【评析】: ??这是写春日郊游情景的诗。诗先写拘束于公务,因而案牍劳形。次写春日郊游, 快乐无限。再写归隐不遂,越发慕陶。 ??

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人世 哲,经验谈,话真情真,读之教益非浅。“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可谓风景陶 冶情怀的绝唱。




《送杨氏女》 作者: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注解】: 1、永日:整天。 2、悠悠:遥远貌。 3、行:指出嫁。 4、无恃:无母。 5、令门:对其夫家的尊称。 6、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 7、居闲:平日。  

【韵译】: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 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 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 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 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 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 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 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 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 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  

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 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 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 悲哀泪水沿着帽带长流。  

【评析】: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送女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诗人早 年丧妻,留下两女自小相依为命,感情颇为深厚。因为对亡妻的思念,对二女自然更 加怜爱。在大女儿出嫁之时,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 ??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慈父爱,骨肉情,跃然纸上。“贫俭诚所尚,资从岂 待周”。可作红衣千秋楷模。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09:34:57 | 只看该作者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作者: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注解】: 1、贝叶书:古印度人多用贝多罗树的叶子写佛经,也称贝叶经。 2、冥:暗合; 3、缮:修持。 4、膏沐:本指润发的油脂。 5、澹然:宁静状。  

【韵译】: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 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 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 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 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 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 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 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感想的抒情诗。诗的内容是抒发了诗人的哲学见解。前半部写他到 禅院读经,指责世人追逐的乃是那些荒诞的事情,而不去了解佛经的真正含义。后半 部写他认为佛家的精义与儒家之道有相通之处,但如何修养本性,却难以精熟。然 而,他对禅院的清静幽雅却流连玩赏。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09:36:10 | 只看该作者
《溪居》 作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解】: 1、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2、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3、滴:流放。 4、夜榜:夜航。 5、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韵译】: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 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 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 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 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评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 独往独来,偷安自幸。前四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径。后四句叙述自己早晚 的行动。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之意。 ??

“闲依农圃邻”、有“采菊东篱下”之概;“晓耕翻露草”,有“晨兴理荒废” 之风。沈德潜评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 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集》卷四)这是很有见地的。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09:38:2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卷:五言乐府


《塞下曲·其一》 作者: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解】: 1、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2、游侠儿:指恃武勇、逞意气而轻视性命的人。 3、矜:自鸣不凡。  

【韵译】: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 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 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 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 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评析】: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庶几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 非战之情。写边塞秋景,无限萧煞悲凉,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劝世上少年、 声声实在,句句真情。“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塞下曲·其二》 作者: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解】: 1、黯黯:同“暗暗”; 2、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3、咸:都。  

【韵译】: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 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 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 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 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评析】: ??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 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 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09:40:33 | 只看该作者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解】: 1、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2、胡:这里指吐蕃。 3、高楼:指住在高楼中的戍客之妻。  

【韵译】:  

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 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 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 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  

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 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 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  

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 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  

【评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 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 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 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子夜秋歌》 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解】: 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2、玉关:即玉门关。 3、虏:对敌方的蔑称。 4、良人:丈夫。  

【韵译】: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 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 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评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 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 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09:41:43 | 只看该作者
《长干行》 作者: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注解】: 1、床:这里指坐具。 2、抱柱信:《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 ??而死。” 3、不道远:不会嫌远。 4、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安庆市东的长江边上。地极湍险。  

【韵译】:  

记得我刘海初盖前额的时候, 常常折一枝花朵在门前嬉戏。  

郎君总是跨着竹竿当马骑来, 手持青梅绕着交椅争夺紧追。  

长期来我俩一起住在长干里, 咱俩天真无邪相互从不猜疑。  

十四岁那年作了你结发妻子, 成婚时羞得我不敢把脸抬起。  

自己低头面向昏暗的墙角落, 任你千呼万唤我也不把头回。  

十五岁才高兴地笑开了双眉, 誓与你白头偕老到化为尘灰。  

你常存尾生抱柱般坚守信约, 我就怎么也不会登上望夫台。  

十六岁那年你离我出外远去, 要经过瞿塘峡可怕的滟?堆。  

五月水涨滟?难辨担心触礁, 猿猴在两岸山头嘶鸣更悲凄。  

门前那些你缓步离去的足印, 日子久了一个个都长满青苔。  

苔藓长得太厚怎么也扫不了, 秋风早到落叶纷纷把它覆盖。  

八月秋高粉黄蝴蝶多么轻狂, 双双飞过西园在草丛中戏爱。  

此情此景怎不叫我伤心痛绝, 终日忧愁太甚红颜自然早衰。  

迟早有一天你若离开了三巴, 应该写封信报告我寄到家来。  

为了迎接你我不说路途遥远, 哪怕赶到长风沙要走七百里!  

【评析】: ??这是一首写商妇的爱情和离别的诗。诗以商妇的自白,用缠绵婉转的笔调,抒写 了她对远出经商丈夫的真挚的爱和深深的思念。 ??

诗的开头六句是回忆与丈夫孩提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景,为读者塑了 一对少年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十四为君妇”四句,是细腻地刻划初婚 的羞涩,重现了新婚的甜蜜醉人。“十五始展眉”四句,写婚后的热恋和恩爱,山盟 海誓,如胶似漆。“十六君远行”四句,写遥思丈夫远行经商,并为之担心受怕,缠 绵悱恻,深沉无限。“门前迟行迹”八句,写触景生情,忧思不断,颜容憔悴。最后 四句,写寄语亲人,望其早归。把思念之情更推进一步。 ??

全诗形象完整明丽,活泼动人。感情细腻,缠绵婉转;语言坦白,音节和谐;格 调清新隽永,是诗歌艺术上品。“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已成描摹幼男幼女天真 无邪情谊的佳语。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3 14:26 ,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