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平淡人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培育] 发非常实用一贴,家庭

[复制链接]

1

主题

172

帖子

19

积分

骑士

积分
19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00:19:14 | 只看该作者
栽培长春花的关键技术

  长春花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耐半阴、忌湿怕涝、较耐干旱。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其栽培关键应掌握:

  ①春季4月上中旬播种于露地苗床,待苗长后需间苗6片真叶时应定植于露地或上盆。

  ②定植后需加强肥水管理,促其早日发棵。

  ③生长期间需摘心2~3次,促其多分枝。

  ④长春花喜阳,盆栽时生长季节应放室外向阳处培养,10~15天左右施1次复合液肥,并经常保持盆土湿润。

  ⑤冬季应移入室内,放阳光充足处越冬,最低温度维持在5℃以上,控制浇水。如室温保持在15~20℃以上则可开花不绝。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2

帖子

19

积分

骑士

积分
19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00:19:22 | 只看该作者
盆栽长春花叶子发黄怎么办

  盆栽长春花出现叶子发黄,主要原因:

  ①光照不足。长春花性喜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如盆栽植株长期放置于荫蔽处,就会因光照不足而引起叶片发黄。

  ②盆土通气性差。长春花要求基质疏松,通气性较好,如种植在粘性偏碱土质,因土壤板结,造成根系发育不良,而影响地上部分生长,使叶片发黄。

  ③缺肥与积水或过湿。盆栽长春花在生长期,如施肥不足和浇水过多或排水不良,都会造成叶色发黄。针对以上原因,及时加强养护,就可避免叶片发黄。

---------------------------
长春花怎样栽培管理?


  长春花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性喜温暖,不耐严寒,喜阳光,忌湿怕涝,一般土壤均可栽培,但盐碱土壤不宜,以排水良好、风透气的砂质土壤为好。

  盆栽长春花,要用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幼苗长出6-7片真叶时上盆。苗高7-8厘米时摘心一次,以后还可摘心两次,以促进多发分枝,多开花。平时浇水不宜过多,太湿影响生长发育。生长期施一些氮肥,孕蕾期可增施一些磷肥。花后须剪去残花。

  平时管理,还要注意保证给予植株充分的光照,长期处在荫蔽处,光照不足,会使叶片发黄。如果土壤偏碱板结,渗水不良,通气性差,也会使植株生长不良,叶子发黄且不开花。冬季要移入室内,室温保持在5度以上,并控制浇水,盆土以偏干为好。若室温保持在15-20度左右,可持续开花不断。开春后可移至室外管理。长春花一般栽培两年换一次盆。

  长春花果熟期为9-10月,果实先后不断成熟,果壳易开裂,须及时收取。长春花繁殖多用播种。播种一般于4月初进行,可露地或盆播。另外,也可于春季取老植株上的嫩枝扦插繁殖, 成活后打顶,以促多分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2

帖子

19

积分

骑士

积分
19
133#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00:20:38 | 只看该作者
名 称: 六倍利

学 名: Lobelia erinus

别 名: 翠蝶花.漏斗花,风铃花

科 属: 山梗菜属山梗菜科

类 别: 一年生草本

形态特征

株高約12~20公分,茎枝細密。.莖上部叶較小成披針形,近基部的叶稍大,成廣匙形,葉互生。花頂生獲腋出,花冠先端五裂, 下3裂片較大,形似蝴蝶展翅,花色有紅、桃紅、紫、紫藍、白等色。


产地分布

原產於南非洲

生长习性

需要在长日照、低温下才会开花

繁殖

要注意翠蝶花的種子細小,所以播種時可混入一些細砂再行播種,或先育苗至本葉6~8枚時移入盆中或花壇栽培;並使用細孔之噴壺澆水,力道千萬不可過猛,以防種子流失。

 种子在22摄氏度温度下播种后20天可以发芽。一般普遍用作盆栽与吊盆植物或与其他花卉混合种植。植株生长缓慢,种子非常细小,发芽时不需覆盖。对高温不适应,12-15摄氏度气温下生长较好。播种后14-15周可以开花。一般每穴播8-12粒种子。

观赏应用

特有的蓝色花品种是春季花坛花的一个重要品种。開花時整株呈現膨脹的圓形,植株幾乎被花朵佔滿,適合花壇、盆栽 、吊盆及庭園造景,在歐美廣受家庭喜愛。

养护与病虫害

施肥 : 在定植的同時要加入長效肥,之後每隔三週左右再追肥,尤其在花期来臨前,要補充比較多的磷肥,以利開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2

帖子

19

积分

骑士

积分
19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00:21:00 | 只看该作者
中名:百日草

学名:Zinnia elegans

别名:步步高、节节高、对叶梅、五色梅、百日菊、火球花、秋罗。

科属:菊科百日草属,百日草属(Zinnia L.)一年生草本植物,

  百日草原产北美、墨西哥及南美等地,喜温暖,不耐寒。宜阳光充足,在长日照条件下舌状花增多。耐干旱、忌连作。要求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

  植株高度30一100cm,有刚毛。直立性强,茎被短毛,叶对生,有短刺毛,卵圆形至椭圆形,叶基抱茎,全缘,长4~10cm,宽2.5~5cm。头状花序顶生,直径5~15cm,具长花梗。舌状花倒卵形,顶端稍向后翻卷,有黄、红、白、紫等色;管状花顶端5裂,黄色或橙黄色,花柱二裂或有斑纹,或瓣基有色斑。花期6—10月。栽培品种可分为大轮型、中轮型和小轮型三类。。舌状花所结瘦果广卵形至瓶形,顶端尖,中部微凹;管状花所结果椭圆形,较扁平,形较小,种子千位重5.9克,寿命3年。

  百日草播种法繁殖。发芽适温20一25℃,7一10天萌发。幼苗经2—3次移植后定植。

  百日草花期长,为夏秋季花坛常用花卉。高型品种可用于切花,水养持久。矮型品种用于花坛,也可作盆栽观赏。

  同属约20种,常见栽培的还有:小百日草、(Z.haageana);细叶百日草(Z.linearis)等。
百日草生长强健,耐干旱,喜阳光,喜肥沃深厚的壤土,忌酷暑。花期6~10月。经长期人工杂交和选育,栽培类型极为繁多,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大花高茎类:株高90~120cm,花序直径12~15cm,花枝少。按花形分为平展型和卷瓣型。
中花中茎类:株高50~60cm,分枝多,花序直径约6~8cm,花形近平展型而外形略呈球形。
小花丛生类:株高40cm左右,分枝多,花序直径3~5cm,外形呈扁球形,舌状花平展。

  同属相似种有细叶百日草(Z.linearis Benth.)和小百日草(Z.angustifolia H.B.K. )。细叶百日草为一年生草本,株高30cm,叶条状披针形。花序直径2~4cm,橙黄色,边缘淡橙色。花期从7月至降霜。原产墨西哥。小百日草为一年生草本,株高30~50cm,茎上有短毛。叶矩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花序径2.5~4cm,橙黄色。原产墨西哥。

  百日草可用于花坛、花境、花带布置,也可不同花色品种混栽成花群。矮生种可作盆栽,中高茎种可作切花。叶、花均可入药,具有消炎和祛湿热作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2

帖子

19

积分

骑士

积分
19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00:21:15 | 只看该作者
------------------------------------

  百日草为1-2年生草本植物,其叶片对生、无柄,由舌状花和筒状花组成。由于百日草为相对短日照植物,因此可采取调控日照长度的方法调控花期。当日照长于14小时时,开花将会推迟,从播种到开花大约需要70天,此时的舌状花会明显增多;而当日照短于12小时时,则可提前开花,从播种到开花只需60天,此时的花则以管状花较多。另外,也可通过调整播种期和摘心时间来控制开花期。  
   在播种过程中,百日草要求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环境。通常发芽温度为21-22 度,发芽时需要覆土,2-5天即可发芽。在生长过程中,日温应保持在18度,夜温应达到21度。从播种到开花,所需时间一般为9-10 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百日草忌连作,应适时轮作。 
 
   由于百日草在生长后期容易徒长,为此,种植者通常采取以下几个措施加以控制:一是适当降低温度,加大通风量;二是保证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加大株行距;三是及时摘心,促进腋芽生长。具体操作方法一般是在株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留下2至4对真叶后摘心。要想使植株低矮而开花,常在摘心后腋芽长至3厘米左右时喷矮化剂。对于没有徒长的苗可露地栽培,如果为了限制其生长高度也要进行摘心处理。
  
   百日草因其花期较长而备受推崇,成为夏秋季花坛常用花卉。经过各国育种专家漫长的选育过程,目前已成功选育出上百个品种。时下市场上比较流行的百日草品种有矮型的“梦境系列”、“帕尔西诺系列”以及能够耐高温、高湿、抗白粉病、黑斑病的“缤纷系列”等。这些系列无论是花色、花型还是株型,都十分丰富,对各种环境条件有着良好的适应性,既适合做大色块布置又能用于镶边等小点缀,在各种形式的花坛、庭院、绿地中都有比较出色的表现。

  百日草种子较大,每克约120粒。大多在5月份开始播种,这样7月份以后可以开花。不耐寒、耐热,但35C以上生长不良。PH值5.8~6.5。生长适温白天21~29C,夜温15~18C.发芽天数5~10天。苗长至6~10厘米时进行移栽,定植后需摘心,以促进分枝。


百日草白星病

  症状:叶上发病。初生暗褐色的小斑点,后成周边暗褐色而中心灰白色、直径2~4毫米的病斑。多在下部叶上发病,严重时叶卷枯。病斑表面有暗绿色霉状物。

  病原物 Cercospora zinniae Ellis et Martin 为百日菊尾孢菌,属真菌半知菌亚门。

  传染途径 以菌丝块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温室栽培的病株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来源。病斑上的病菌也可通过风、雨、园艺操作来传播。

  百日草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该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85%以上。但高温干旱而夜间结露的情况下,也易发病。此外,缺肥、缺水,或大水漫灌,生长不良等都容易发病。

  百日草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 施足肥料,培育壮苗,防雨遮荫,定植后适时浇水,防止大水漫灌。加强棚室通风,降低湿度。及时清除病残体。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然后立即喷药防治,可用1:0.5:200倍的波尔多液加0.1%硫磺粉,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50%代森铵800~1000倍。

百日草黑斑病

  百日草黑斑病又称褐斑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被侵染植株的叶子变褐干枯,花瓣皱缩,影响观赏。
   症状:叶、茎、花均可遭受此病危害。叶片上最初出现黑褐色小斑点,不久扩大为现规则形状的大斑,直径为2毫米~10毫米,红褐色。随着斑点的扩大和增多,整个叶片变褐干枯。茎上发病从叶柄基部开始,纵向发展,成为黑褐色长条状斑。花器受害症状与叶片相似,不久花瓣皱缩干枯。幼苗期,茎的基部受害时,形成深褐色中心下陷的溃疡斑,病斑逐渐包围茎部,使小苗呈立枯病症状

  病原:为真菌百日草链格孢 A lternaria zinniae Pa-pe。

  侵染途径:此病菌在病叶、病茎等残体上越冬。带病的也可能成为初次侵染源。病菌借风雨传播,在百日草整个生长过程中都可侵染。特别是在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病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1、选择排良好的地段种植。栽植密度要适当。避免连作。种子播前要进行消毒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侵种10分钟)。秋后,病叶、病茎等集中销毁,消灭来年的侵染源。从无病的健康母株上留种。
  2、用50%代森锌或代森锰锌5000倍液或80%新万生右湿粉剂600倍液喷雾。喷药时,要特别注意叶背表面喷匀。

百日草花叶病(CMV)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常常引起植株矮小、退化,观赏性下降。

  症状:发病初期叶上片呈轻微的斑驳状,以后成为深浅绿斑驳症。新叶上症状更为明显。
  病原:引起百日草花叶病的病毒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
  传染途径:此病毒病可以由多种蚜虫传播,黄瓜花叶病毒的寄主范围很广,而且百日草生长季节又是蚜虫活动期,蚜虫与病害的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

  防治方法:灭蚜防病对百日草花叶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另外,也要注意田间的卫生管理,根除病株,清除CMV的其它寄主,以减少侵染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2

帖子

19

积分

骑士

积分
19
13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00:21:25 | 只看该作者
-----------------

盆栽百日草

  春播于3-4月进行,4-5片叶时移植,株距10厘米。6月初定植,株行距30×30厘米。生长期间每10天施一次10倍人粪尿液。7月至霜降开花。百日草也可利用夏季侧枝扦插繁殖,但因气温过高,且多阵雨,应注意防护遮荫。

  百日草秧苗在生长后期非常容易徒长,为防止徒长,一是适当降低温度,加大通风量;二是保证有足够的营养面积,加大株行距;三是摘心,促进腋芽生长。一般在株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留下2-4对真叶摘心。要想使植株低矮而开花,常在摘心后腋芽长至3厘米左右时喷矮化剂。不徒长的苗露地栽培,如果为了限制高度也要摘心。定植前5-7天放大风炼苗以适应露地环境条件。

  百日草可采取调控日照长度的方法调控花期。因它是相对的短日照植物,日照长于14小时,开花推迟,播种到开花需70天,且舌状花多;日照短于12小时,则开花提前,播种到开花只需60天,但以管状花较多。另外,也可通过调整播种期和摘心时间来控制开花期

  百日草经长期人工杂交和选育,栽培类型较为繁多,大体上可分为大花高茎型、中花中茎型和小花丛生型三类。大花高茎型,株高90 厘米至120厘米,分枝少,顶生花序直径可达12厘米至15厘米,4倍体品种花径15厘米至18厘米。中花中茎型,株高约50厘米至60厘米,分枝较多,花序直径约6厘米至8厘米,顶部略平展,整个花序近似扁球形。小花丛生型,株高仅40厘米,分枝多,每株着花的数量也多,但花序直径小,仅3厘米至5厘米,舌状花平展而不翻卷,花序外观似球形。
  
    20世纪70年代培育出矮性系的新类型,枝平展呈半圆形,花径7厘米至8厘米,株高在30厘米以下,最矮的迷你型株高仅20厘米,花径约 4厘米。还有矮性大花品种。
  
    百日草原产墨西哥等地,现世界各地广泛栽培。生性强健,适应性强,根系较深,茎秆坚硬不易倒伏。喜阳光,在长日照条件下舌状花增加。喜温暖,不耐寒,耐贫瘠,耐干旱,忌连作,怕湿热。地栽在肥沃和土层深厚的地段生长良好。盆栽以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培养土为佳。
  
    通常均采用播种法繁殖,发芽适温20℃至25℃,7天至10天萌发,种子发芽要求黑暗条件,播后需覆土把种子盖严。露地播种时间不宜过早,如出苗后气温又降到15℃以下,幼苗将停止生长,以后会始终生长不良,形成“小老苗”。苗高5厘米至8厘米时,宜分栽一次,5月下旬可移栽花坛定植。6月中旬以后也可取侧枝扦插繁殖,注意遮阴防雨,以免插穗感染腐烂。
  
    盆栽百日草宜选矮性系新类型和矮性大花品种。可于2月上旬在温室盆播,3月中旬分苗移入内径10厘米盆内,每盆一株,4月上旬换上18厘米盆定植。室温平稳,光照充足,空气流通,水肥适度,“五一”节即可开花展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2

帖子

19

积分

骑士

积分
19
137#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00:21:44 | 只看该作者
太阳花,又名半支莲、松叶牡丹、大花马齿苋。
太阳花科,原产巴西。
为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

太阳花喜温暖、阳光充足而干燥的环境,极耐瘠薄,一般土壤均能适应,能自播繁衍。见阳光花开,早、晚、阴天闭合,故有太阳花、午时花之名。

太阳花用播种或扦插法繁殖。春、夏、秋均可播种。20℃条件下,种子播后10天左右发芽。覆土宜薄,不盖土亦能生长。在15℃条件下约20天即可开花。

扦插繁殖多用重瓣品种,在夏季将剪下的枝梢作插穗,插后即出现花蕾。

生长习性

  半支莲属阳性植物,喜光,高温,耐旱性极强,生性极强,管理粗放,有“死不了”之称。

  半支莲不仅花色丰富、色彩鲜艳,景观效果极其优秀;其生长强健,管理非常粗放;虽是一年生,但自播繁衍能力强,能够达到多年观赏的效果。是非常优秀的景观花种。


[繁殖与栽培]

播种或扦插均极易成活。播种于4月中旬直播或插于苗床,一般播后80天左右即开花。生长季节均可扦插,成功率很高。

半枝莲为强阳性植物,生长期喜温暖气候,要求疏松、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夏季遇低温、暴雨天气,植株生长不良,且容易腐烂,但酷热干旱天气生长也受阻。

半枝莲种子一成熟就裂开,采收种子应分批进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2

帖子

19

积分

骑士

积分
19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00:21:53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扦插太阳花


  太阳花一般以种子繁殖为主,自播能力也很强。但随着大量园艺新品种的出现,其种子较难收集到。尤其是重瓣的园艺新品种,花后不结籽。因此,家庭繁殖可采用扦插法。

  1.种苗越冬:每年霜降节气后(上海地区)将重瓣的太阳花移至室内照到阳光处。入冬后放在玻璃窗内侧,让盆土偏干一点,就能安全越冬。次年清明后,可将花盆置于窗外,如遇寒流来袭,还需入窗内养护。

  2.扦插时间:5月初至8月底均可剪取5厘米左右的嫩茎顶端进行扦插。

  3.配制培养土:可用3份田园熟土、5份黄沙、2份砻糠灰或细锯末,再加少许过磷酸钙粉均匀拌和即成。

  4.种植容器:泥盆、瓷盆、塑料花盆或底部能够渗水的其他容器。底部渗水处垫上瓦片,以利渗水,就可装入培养土种植了。

  5.扦插方法:抹平容器中培养土平面,将剪来的太阳花嫩枝头插入竹筷戳成的洞中,深入培养土最多不超过2厘米。为使盆花尽快成形、丰满,一盆中可视花盆大小,只要能保持2厘米的间距,可扦插多株(到成苗拥挤时,可分栽他盆)。接着浇足水即可。新扦插苗可遮阴,也可不遮阴,只要保持一定湿度,一般10天至15天即可成活,进入正常的养护。

  6.平时养护:太阳花极少病虫害。平时保持一定湿度,半月施一次千分之一的磷酸二氢钾,就能达到花大色艳、花开不断的目的。如果一盆中扦插多个品种,各色花齐开一盆,欣赏价值更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2

帖子

19

积分

骑士

积分
19
139#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00:22:17 | 只看该作者
虞美人
(Papaver rhocas. L)

  虞美人别名丽春花、蝴蝶满园春,属YS科、YS属。

  [形态特征]
  一、二年生直立草本,分枝纤细,株高30--90厘米,全株被糙毛,有乳汁。叶互生,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缘生粗锯齿,花单生长梗上。未开放时花蕾下垂,萼片绿色、花开后即脱落;花瓣4枚或重瓣,花径5厘米以上,近圆形,全缘有时具圆齿或锐刻,纸质而有花形,呈红、紫、粉、白等色,非常娇艳,花期5---6月,蒴果,种子肾形

  [习   性]

  原产欧亚大陆温带,我国广泛栽培。喜阳光,较耐寒,忌炎热多湿环境;直根性,不耐移植。能自播,土壤要求不严,宜栽植在通风和排水良好的地方。喜欢光照充足和通风良好的地方;耐寒,不耐湿、热,不宜在过肥的土壤上栽植,不宜重茬种植。


  [栽培技术]

  繁殖:播种繁殖。9---10月播种于预先整理好的苗床中,发芽适温20~C,因种子很小,苗床土必须整细,播后不覆土,盖草保持湿润,出苗后揭盖。

  管理:出苗后要间苗,定植株行距为30厘米左右,待长到5--6片叶时,择阴天先浇透水,后再移植;移时注意勿伤根,并带土,栽时将土压紫。平时浇水不必过多,经常保持湿润即可。生长期每隔2---3周施5倍水的腐熟尿液一次。非留种株在开花期要及时剪去凋萎花朵,使其余的花开得更好。蒴果成熟期不一致,需分批采收留种。

 虞美人属直根系,侧根少,大苗移植不易成活或生长不良。因此可改用: 

  ①直播栽培,把种子直接播种在花盆内,或直接播种在栽培地点;

  ②小苗移栽法,就是在播种的苗长出3—4片真叶时移栽,带土移栽更佳,株行距30×40㎝,成活率均能达到90%以上。

  切记育苗和栽植地点不宜重茬,不宜在低洼、潮湿,水肥大,光线差的地方育苗和栽植;否者生长不良,还易出病害。

  [用   途]

  虞美人花姿美好,色彩鲜艳,是优良的花坛、花境材料,也可盆栽或作切花用。用作切花者,须在椭半放时剪下,立即浸入温水中,防止乳汁外流过多,否则花枝很快痿缩,花朵也不能全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2

帖子

19

积分

骑士

积分
19
14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4 00:23:03 | 只看该作者
洋凤仙栽培技术
    英 文 名:Impatiens
  学 名:Impatiens holstii
  原 产 地:非洲热带东部
  科 属:凤仙花科凤仙花属
  特 性:多年生草本,常用作一年生栽培。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干旱和低温。多数品种以播种为主,扦插的植株分枝少而株形分散,开花也较散。新几内亚凤仙中也有专门的扦插品种,株形紧凑,花大而艳。与我国常见的凤仙花不同,它的栽培品种与原生种相差较大。洋凤仙是欧美国家最流行的盆栽花卉,品种极为丰富,花色多。常见的有两大类,分别是单瓣花的“重音”系列、“节拍”系列、“超级精灵”系列、“旋涡”系列、“耀眼”系列;重瓣的“旋转木马”系列。这些品种中,许多还有星状形的、花边及其它的图案镶嵌。  播种育苗:洋凤仙花期很长,四季可见,在许多气候条件下的温室内可以全年播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夏季的高温,洋凤仙多用于春季花坛,因此其播种时间多在冬季。洋凤仙的种子大约在1700-2000粒/克,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光照。发芽适温20-22℃,约8-15天可以发芽。播种用土应该用疏松透气的介质,可用泥炭土、蛭石、珍珠岩以6∶2∶2的比例配制而成,种子经消毒处理后播种,pH值控制在6.0-6.2之间,EC值小于0.75。
  第一阶段:
  播种后大约4-5天出现胚根。这个阶段要求湿度较高,需要保持介质潮湿由于发芽需要100lux的光照,建议覆盖一层薄薄的蛭石用以保湿。不宜施肥,注意保持恒定的发芽温度。
  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湿度要求稍稍减少,以便胚根可以更好的伸展并顺利“脱帽”。洋凤仙的主根不明显,后期可以看到须根1-2cm。该阶段子叶展开并出现第一片真叶。这时可以进行少量的施肥,以50ppm的20-10-20的水溶性肥料施用,最好与浇水结合起来。
  第三阶段:
  这时种苗开始快速生长,但看起来洋凤仙生长还是比较慢,因此这个阶段相对其它品种来说会长一些。这期间,每周交替施用70-100ppm的20-10-20和14-0-14的水溶性肥料。这时要求控制水分,与施肥相结合,使介质间干间湿。生长环境还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湿度,但温度要降低一些,以更利于生长。当苗有3-6片真叶且根部已出现在穴孔底部时表示该阶段结束。
  第四阶段:
  到了此时,根系已经比较壮实,应控制水分进行炼苗,可以准备移栽或者出售了。应加强通风,避免种苗徒长。
  移栽/上盆:洋凤仙应该在穴盘中育苗,否则其根系发育比较慢。移栽时种苗有4-6片真叶,根系成团。通常可以上盆或移栽至12cm的营养钵中,一次到位。
  光照调节:洋凤仙生长时不耐强光照,尤其在夏季要加强遮荫,可以种植在树下或隐蔽处。
  温度控制:洋凤仙不耐高温和低温,在15-25℃之间生长良好,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植株易受病害。
  水肥管理:洋凤仙花茎肉质柔软,在缺水时会很快枯萎,即使种植在树下的成株也需要额外的供水和施肥,以避免与树的根系竞争。所有的洋凤仙品种在肥沃、潮湿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当然需要定期施入一定的水溶性肥料。施肥时采用20-10-20和14-0-14的水溶性肥料100ppm-150ppm,每周一次。夏季和冬季少施,尤其注意浓度减半。
  栽培管理:洋凤仙是容易养护的植物,在漂亮的株形形成中不需要收束和修剪,也不需要经常移动便能形成丰满的株形 ,开出新鲜亮丽的花朵。如果株形不佳,可以对植株进行修剪,半个月后就丰满起来了。
  病 虫 害:病虫害较少,主要在夏季和冬季易受灰霉病感染,除了加强通风外,可以施加百菌清800-1000倍液防治。蚜虫也会经常发生,定期观察,一旦发生,可以施药防治。夏季高温时,干燥常使底叶发黄脱落影响株形。
  出圃质量:出圃时,洋凤仙应该株形丰满、圆整,30%现花,从上面看不到介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4-3 15:50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