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阿黛儿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盆景] 盆景园林知识大全

[复制链接]

901

主题

2272

帖子

172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7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居民

91#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4:42:29 | 只看该作者
盆钵的配备

  树桩盆景的配盆要根据树桩的造型特点进行配备。在大小、深浅、款式、色调、质地上都要协调一致。
  从选择盆钵的大小看,若用盆过大,则使盆内显得空旷,树木显得矮小,同时含土太多也就会蓄水过多,造成根部缺氧烂掉或徒长。用盆过小,又会使盆景显得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感,且造成水分、养分不足,影响植物生长。

  一般来说,矮壮型的树木,单株栽植时盆口面积应小于树冠面积;盆长要大于树干的高度;而高耸型的树木,孤植时所用的盆口面积则必须大于树冠范围;盆的长度可小于树干的高度;树桩组合类盆景,盆长要大些,要留有布景组合空间。而盆的深浅对树桩的生长和景观的美观也有影响。用盆过深,可使树桩景观显得矮小;用盆过浅,又会使主干粗壮、技盘丰茂的树桩显得头重足轻,给人一种不稳定感,而且相对来说养分含量和水分含量都较少,难以栽种。
  树桩的形状也是选盆的重要因素,如直立式宜选较深一点的盆钵,特别是规律类盆景更是如此。斜干、卧干式可选深浅适中的盆,悬崖式树桩则只能根据悬飞程度选择深千筒或中深千简盆。树石组合类盆景则应选用浅盆以利于水面,石材的处理。同时在盆的形状上也应有所变化,树木扭曲蜿蜒、虬劲变化,则可选圆盆或椭圆盆。树木刚劲有力则可选棱角分明的盆钵;盆钵上的装饰线条也不宜太多,若太花俏会影响树桩本身美的展示。
  在色调上也应视具体树桩而定,如金弹子,树干黑褐,树叶深绿,宜选用色彩较淡的紫砂盆或土陶盆;而六月雪树干浅黄,树叶翠绿,则应以深色盆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1

主题

2272

帖子

172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7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居民

92#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4:43:00 | 只看该作者
气根榕树盆景简介:
气根榕树盆景,气根榕盆景简称气根榕,须根榕,也称作根雕榕树盆景。是指以榕树为素材,以观赏榕树的树桩及根茎叶奇异形态为目的,通过修剪、整枝、吊扎、嫁接,精心培育,长期控制其生长发育,使其成为独特的艺术造型的盆栽榕树盆景。
气根榕树盆景特点:贱生、易长、浓绿、常青,气根美、根蔓美、块根美,形态美、根盘美、枝条美、肤色美、叶片美、须根美,根系旺、枝叶繁、易生长、耐修剪、寿命长(榕树寿命很长,有些达千年以上,生命力相当强,适合于长期盆景培养,一年四季均宜观赏,是具有传世意义的上乘树种。),而且神奇多变、形态别致,姿态优美,造型美观,净化空气,万古长青,四季常绿,生长快,好气性、易生根,抗性强,易造型,块根丰满,感观好,枝干光洁秀丽清雅,又利于塑造、能小中见大,耐阴耐旱,生命力强,养护管理简单等特点,是居室内外摆设装饰、公园,小区美化,园林园艺,园林设计景观,工程项目,道路绿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气根榕树盆景原产地:中国榕树盆景之乡——沙西镇
气根榕树盆景的优势:气根榕树盆景具有绿色,生态,自然,环保,卫生,健康,净化空气等优势,可绿化,美化,净化环境!气根榕树盆景优点:贱生、易长、浓绿、常青,形态美、根盘美、枝条美、肤色美、叶片美、须根美,榕树独特之美就是气根美、根蔓美、块根美,榕树根系旺、枝叶繁、易生长、耐修剪、寿命长(榕树寿命很长,有些达千年以上,生命力相当强,适合于长期盆景培养,一年四季均宜观赏,是具有传世意义的上乘树种。),而且神奇多变、形态别致,榕树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寓意荣华富贵之意。因而是祝寿的最佳礼品。气根榕树盆景要比其他的盆栽、花卉好养,因为这个管理比较粗放,它四季常青,养起来比其他盆景好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及优势:
(1)寿命长、生长快、可种上数百年。据95年广西林业杂志报道:“在桂北山区融安县太平村田野上有一棵要15人手拉手方能抱过的千年古榕。一棵实生榕树栽植得法,五年或六年左右,便得到主干的头径达8至10厘米粗,成为具有枝托造型别致,观赏价值较高的榕树盆景。
(2)好气性、易生根,能生成板状根。榕树独特之美就是气根美、根蔓美、块根美。玩榕树根也是一门高技艺术。可以制作如凤舞蟠龙等状。
(3)枝干光洁秀丽清雅、又利于塑造、能小中见大。若能栽植成大自然古榕桩景,那就令人感叹叫绝。
(4)不畏盛夏炎日曝晒、也耐荫、耐寒,更耐干旱。可以搁水三、五天不成问题,又能忍饥挨饿,特别是块根榕树,八天、十天不给水不给肥,甚至一个月也仍然顽强生长。
(5)受水。生长成活后每天可以淋三、四次水。甚至在雨季盆钵内积水、也不能影响其生长。
气根榕树盆景产品用途:
以展示榕树根须及其造型为主的盆景,一般都经过嫁接培植,大小在高、宽30cm-100cm。具有其独特的欣赏价值,可布置在庭院、厅堂、楼台、廊道供随时观赏。
气根榕树盆景:
小盆,高、宽50cm-100cm左右,由于盆景小巧,搬运方便,占地小,可布置在庭院、厅堂、楼台、廊道供随时观赏,并可随时搬动,是榕树盆景爱好者、收藏家以及各高级宾馆、博物馆最抢手的收藏品。
中盆,高、宽100cm-150cm左右,由于盆景不大,搬运相对方便,可布置在单位大门口、庭院、厅堂、楼台、廊道供随时观赏;可布置在小区、广场、公园以及各种空旷地和公众活动场所美化环境,很受园艺界青睐。
大盆,高、宽150cm以上,可布置在单位大门口、庭院、花园作主景;可布置在小区、广场、公园以及各种空旷地和公众活动场所美化环境,代替落地榕树景观。
人参榕树盆景:
小盆,高20cm-30cm,宽15cm-20cm,适合于窗台、案几摆设。
中盆,高30cm-50cm,宽20cm-40cm,适合于阳台、庭院、厅堂、楼台、廊道摆设。
大盆,高50cm以上,宽40cm以上,适合于阳台、庭院、厅堂、楼台、廊道摆设。(以根块重量计,最大可达几十公斤)
(一)馈赠亲朋好友的花卉礼品礼物:气根榕树盆景具有绿色,生态,自然,环保,卫生,健康,净化空气等优点,可绿化,美化,净化环境!人参榕树盆景,气根榕树盆景,微型榕树盆景,悬崖榕树盆景可用于室内陈设,室内摆设,室内植栽,居家屋室,办公装饰,家居生活布置,室内盆景,花卉盆景,花卉花木苗木,花草,易于种植养护管理栽培,栽花种草,培育技术简单,养花种花栽花。是花卉市场,花鸟市场,宠物市场,花卉批发市场,花店,花展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可用于公园,花园,社区,宾馆,学校,会议室,办公室,别墅,房地产物业置业建筑公司摆设装饰,园林园艺的一道漂亮风景景观!可作为工艺品,装饰品,饰品,花卉礼物,微型绿色植物,迷你绿色植物,树桩盆景,绿植,鲜花礼品,盆栽盆花馈赠亲朋好友。绿化榕树可以用于公路,道路,高速公路作行道树,是林业部门的首选绿化植物树种。婚礼用花、商务会议用花、乔迁礼品、工艺礼品、升职礼品、开业礼品、乔迁礼品、花卉礼品、新年礼品、展示会、宴会、会议厅、办公家居、生日祝寿、商业庆典、各种活动、促销活动、商务礼品、鲜花礼品、春节礼品、元旦礼品、圣诞礼品、节日礼品、时尚礼品、结婚礼品、情侣礼品、情人节礼品、婚庆礼品、办公礼品等;说明:看似单纯古朴,实际上此商品适用于升迁、大型企业的开业礼品,以及高级人士的节日礼品。生日礼物,情人节礼物,新年礼物,结婚礼物,情侣礼物,新婚礼物,圣诞礼物,圣诞节礼物,婚礼礼物,节日礼物,春节礼物,元旦礼物,母亲节礼物,教师节礼物,愚人节礼物,情人礼物,中秋礼物,鲜花礼物.榕树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寓意荣华富贵之意。因而是祝寿的最佳礼品!
(二)居家,办公及其他场所摆设装饰:居室内外摆设、室内装饰、室内花卉盆景,它是花卉盆景中一朵瑰丽的鲜花,可适用于美化庭院、装点家居,观赏盆景,室内观赏装饰植物,室内装缀、庭院摆设,广场、门前、大路等场所均可陈列、观赏,深受各界所喜爱。常用来布置宾馆和公共场所的厅堂、入口处。也适合家庭客厅和窗台点缀。如果您家中的装饰是中国味的,那么摆上一盆 榕树盆景 ,将更添一份苍劲美。一盆盆造型美观,绿意盎然的榕树盆景,看上去令人多么赏心悦目,和鲜花比较起来,它还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呢。是花卉市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室内观赏植物:室内装饰,室内养花,室内花卉,室内植物,室内盆景,室内养花,室内摆设,室内空气净化,室内绿化,室内观叶植物,室内绿色植物,室内盆栽,居家装饰,居家饰品,居室绿化,居家生活,居室布置,居室美化,居室花卉,居室养花,居室植物,居室绿化,家庭装饰,家居装饰,家居摆设,室内摆设,房间摆设,家庭摆设,卧室摆设,客厅摆设,房屋摆设,办公室摆设,居室摆设,书房摆设,舞台摆设,花卉摆设,室内观叶植物的摆设,室内花卉盆景的摆设,植物在居室的摆设.总之气根榕树盆景是绿色居室,美化生活,装点家居,净化室内空气,居家摆设装饰的一道亮丽风景及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花卉礼品!
(三)居室内外摆设装饰、公园,小区美化,园林设计,园林景观,工程项目,道路绿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它是花卉盆景中一朵瑰丽的鲜花,可适用于花卉鲜花礼品,绿化苗木花木,园林园艺,绿化城乡、美化庭院、装点家居园林绿化,室内装缀、庭院摆设,广场、门前、大路等场所均可陈列、观赏盆景、行道树、庭园树 绿化苗木 室内观赏装饰植物、适合盆栽观赏,常用来布置宾馆和公共场所的厅堂、入口处。也适合家庭客厅和窗台点缀。如果您家中的装饰是中国味的,那么摆上一盆 榕树盆景 ,将更添一份苍劲美。一盆盆造型美观,绿意盎然的榕树盆景,看上去令人多么赏心悦目,和鲜花比较起来,它还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呢。是花卉市场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由于榕树的造型优美,使它既能成为庭园观赏树、行道树、村里遮荫乘凉树、群植成林树,也成为盆景的上乘素材,制作成大、中、小、微型盆景。 园林绿化 作行道树,春天,嫩芽青青,给大地带来生机;夏秋绿叶婆娑,像一把把大伞,浓荫盖地;冬季如松柏苍翠,成为空气的“吸尘机”、“净化器”。 榕树盆景因四季常绿,造型优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榕树盆景可用于花卉鲜花礼品,绿化苗木花木,园林园艺,榕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终年长绿,榕树苗木成了城乡绿化的首选。 适用于:居室内外摆设、室内装饰、乔迁礼品、升职礼品、开业礼品、乔迁礼品、展示会、宴会、会议厅、办公家居、生日祝寿、商业庆典、各种活动、促销活动、商务礼品、鲜花礼品、春节礼品、元旦礼品、圣诞礼品、节日礼品等; 说明:看似单纯古朴,实际上此商品适用于升迁、大型企业的开业礼品,以及高级人士的节日礼品。
  气根榕树盆景的市场前景: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旷野正在人们的眼际中收缩,绿色正在人们的生活中退却。城市人口的骤增、城市空间的拥挤、现代生存压力的加剧,致使人们在留恋花草的同时,又不得不远离花草。
越来越多的现代都市人渴望原野、渴望花草、渴望回归接近大自然,渴望享受个性化休闲的绿色生活方式。然而,城市居住空间的狭小与自然条件的制约,室内大面积种植培养绿色植物,已显得遥不可及。于是,各种多样的漂亮花卉和观赏植物成了现代都市人居家的新宠,尤其是富有特色的个性化迷你型时尚家庭园艺产品,更以其新颖、精致、奇巧、环保、方便等特点吸引了城市时尚人士,逐渐成为时尚生活装饰的潮流。
享受个性化休闲生活,体味绿色家庭园艺正成为越来越多的现代都市人崇尚、回归自然的新目标、新追求,个性化、人文化的迷你型家庭园艺产品日渐成为都市人时尚消费的新热点。
由于气根榕树盆景具有绿色,生态,自然,环保,卫生,健康,净化空气等优点,可绿化,美化,净化环境!而且寿命长,造型奇特美观,耐阴耐旱,生命力强,四季常绿,养护简单,现己成为花卉市场的主导畅销产品,是人们居家摆设装饰的一道亮丽风景!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沙西榕树盆景”时尚迷你园艺产品既可开店专卖、又可轻松进入大型超市、百货商场、礼品店、精品店、影像店、书店、传统花店等多种销售渠道,市场空间大,投资回报快。
气根榕树盆景养护管理:

主要特点:生长迅速、四季常青、须根奇特、可塑性,生命力强,性耐阴,耐旱
气根榕树盆景栽培用土:榕树生性强健,栽培土质选择性不严。有条件的可用砂质土壤混合煤炭渣。无条件的一般花卉用土也可。成品也可用基质椰糠作为栽培用土。
气根榕树盆景根部用水:在根部基质(椰子糠或土)接近干的时候,将水一次性浇透。然后等过一段时间干了再浇。一般三天五浇一次就可以。夏季浇水次数可多一些,视情况而定。
气根榕树盆景叶面用水:叶面可以经常用少量的水(雾状的水)进行喷洒。
气根榕树盆景施肥管理:榕树不喜肥,也可每个季节各施少量复合肥(缓释肥)一次。肥料的主要成分是氮磷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1

主题

2272

帖子

172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7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居民

93#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4:43:30 | 只看该作者
浅谈“三远法”在山石盆景中的运用
  山石盆景是园艺学、美学、文学相互融和的艺术造型,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它虽属人作,却源于自然。如何将黄山之雄、华岳之险、雁荡之奇、漓江之秀付诸于尺盈之间呢?“三远法”是最具表现这种艺术情趣的重要手段。 古人云:“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迭,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渺渺”。山石盆景要想小中见大,以少胜多,不要求表现出三远,但至少也要表现出两远或一远来。这样才能展现出一幅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动人画面。 高远法可以表现出“忽乎太行,王屋起于前,而连连若不可掩”的雄浑气势。这种山石盆景的具体做法要使主峰突兀而起,峥嵘高耸;远山则须低矮平淡。四川山石盆景和桂林山石盆景多用于此法。 深远法可描绘出重峦列峰,径路曲折,溪出深虚,水若有声的幽邃意境。同时在山石的具体布局上要处理好“露”与“藏”的关系,最好采用重迭式或疏密式的布局,使人有峰峦层叠之感。此外,对于水旱盆或水盆要使水面呈S形弯曲,这样有助于加强深远感。四川山石盆景中多见于此法。 平远法则可表现出岗变逶施,平坡一抹,小桥流水,茅亭竹树等幽淡的意境。苏州山石盆景和上海山石盆景常鉴于此法。总之,不同风格流派的山石盆景,对此"三远法"的运用有着不同的侧重。这同各地的自然风貌,作者的修养、欣赏者的习惯和材料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千山多入画,只取一青峰”。山石盆景艺术是自然美的浓缩和截取。只要“三远法”远用的得当,就会使一盎盆玩或具泰山河岳之势,或呈山重水复之感,或有秋水长天之思,还可同具高远的雄浑,深远的曲幽。反之,失去了置石布局的巧妙安排,失去了“三远法”的灵活运用,仅仅是片石寸土的随意堆砌,或匠气十足,过于做作,也就很难成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1

主题

2272

帖子

172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7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居民

94#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4:44:03 | 只看该作者
浅谈树木盆景的配盆
  盆钵对于盆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盆钵是盆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为盆景植物提供生活场所,决定了盆景的构图范围。同时盆钵是一种工艺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我国生产的盆钵种类繁多,款式千变万化,色泽也极其丰富。盆钵就质地来说,有瓦盆、陶盆、釉陶盆、瓷盆、石盆等。各自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其中以陶盆和釉盆较为常用。江苏宜兴的紫砂陶盆和广东佛山的釉陶盆,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广西的“云盆”,形态自然,用于栽种植物,颇有野趣,另具一格。盆钵常见的形状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海常形、梅花形、扇形、长方形、椭圆形,及千筒盆、浅口盆等。 树木盆景的配盆要比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的配盆复杂得多。俗话说:“好树还须配好盆”,好盆不仅是指它的商品价值,更重要的是指配得恰当,能取得最佳观赏效果。树木盆景的配盆,在盆钵大小、深浅、款式、色泽和质地等方面都要加以选择。 盆的大小要与树木相配,盆过大则盆面空虚,树木显得低矮幼嫩,不能显示出树木的雄伟气势,盆过小则臃肿迫塞,头重脚轻,而且盆钵的过大或过小对植物生长均不利。一般根据树木冠幅的大小来决定盆钵的大小,通常要求树木的冠幅适当地大于盆面,以感觉舒服,适宜为度。对于主干细而长,冠幅较小的树木,树冠就不一定要超出盆面,但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如盆面显得稍空,可采用点石和栽种低矮植物来补充,不同的树种配盆大小也有所区别,一般地说,松柏类用盆宜偏小;叶片宽大的树木和紫藤、紫薇、桂花、槭类、梅、垂丝海棠等,用盆宜稍大。 盆的款式要与树木姿态相配,传统的规则式造型多用圆盆、方盆、六角盆、海棠盆之类,直干式、曲干式、临水式、垂枝式等也可用此类盆;悬崖式宜用千筒盆;直干式、双干式、多干式、斜干式、卧干式、连根式、附石式、丛林式等多用长方形或椭贺形的浅盆;文人木多用极浅的盆钵,使树木显得高耸飘逸,超凡脱俗。从发展趋势看,现代盆景大多采用较浅的盆钵,以突出表现根部之美,充分显示自然界名木古树的雄伟气势。当然悬崖式例外。 盆的质地和色彩也要讲究。紫砂陶盆透水,透气性较好,色泽素雅,造型美观,大多数树种都适宜。釉陶盆的透气性比紫砂盆略差,色泽明朗,也较为常用,适用于部分花果类和杂木类。石盆坚固耐用,常用于体量较大的老树桩,显得古杆稳重。瓷盆透气性差,色彩华丽,很少使用,部分花果类有时可采用,但应注意盆壁的图案不宜鲜艳复杂,以免喧宾夺主。丽盆质地粗糙,不够美观,只用作栽植树坯。盆的色泽以朴素淡雅为佳,紫砂色对于多数树种都适宜。对于叶色鲜艳的树种及花果类树种,盆的色彩要与叶色、花果颜色有对比而又调和为好,如红枫宜用白色或淡黄色的釉盆,白梅宜用紫砂盆,火棘、天竹宜用深蓝色釉盆。紫藤如胜蓝釉盆效果就不佳,选白釉盆为好。 总而言之,配好盆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反复实践,多作比较,认真研究,不断提高修养,积累经验,才能熟能生巧,信手拈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1

主题

2272

帖子

172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7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居民

95#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4:44:39 | 只看该作者
浅谈苏州园林造园的立意与写意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有疏郎开明,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水廊逶迤,极具江南水乡风味的拙政园;有厅堂轩豁,廊宇周绕,奇石争雄,被成为“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圆;有雅素精巧,曲径通幽,庭园紧凑的“园中瑰宝”网师圆;有石狮林立,迷宫探幽,变化无穷的狮子林等等,正如童巂教授所言:“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一名园林专业的学生,四天的实习犹若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文化艺术的汪洋中,所到之处受时间之限,然仍可以窥见一斑,徜徉于这个为世人所赞叹的艺术的殿堂。
1. 园林的立意
1.1 苏州园林的风格特色的根基
苏州的特色何在呢?有人说苏州的风格在于柔和,即吴语所谓“糯”。“糯” 是对苏州风格的简要概括,“糯”字包含柔美、温文尔雅、细腻、潇洒等等,同样苏州的园林也有着“春夏秋冬皆有景,阴晴雨雪都成趣”淡雅的风范,当然传统的存在也受到历史的影响,回避倾轧的官场是苏州园林的起因;寻求返朴归真氛围,是苏州园林的意境;折射文化的韵味,是苏州园林的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构成苏州园林的基因;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染出苏州园林的基调。“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请”,而以园言志,以景寄情,也正体现了苏州园林浓郁的人文气息和诗情画意的意境。
1.2 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
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这是画理,同样也是造园之理。苏州的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古代的造园家在设计时力求园林中每个观赏点,看来都是一幅幅含义深远而有不同层次的画。正所谓:“古人构园置景,以体扬立意为先”,名师巧匠们,对特定的人文自然环境,体察入微,心有所得,然后筹划布局,剪裁景物,开拓意境,形成园林特有的风貌。另外古人善于将宗教的事物动静变化的辨证关系应用于园林创作中,景物有动观静观之分,造园之前,首要考虑。所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人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赏线。例如网师园园子较小是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而拙政园面积较大,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廊引人随,移步换景,这是动观。
江南淡青绿山水,每以赭石及草青为底色,轻抹石青石绿,建筑勾勒间架,衬以淡赭,清新悦目,正是江南园林之粉本,故“立意在先,协调从之”。
2. 苏州园林的写意
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其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尤其是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形成了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对后来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和创作思想上以及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造园家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以“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山水花木呈现四季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2.1 苏州园林的布局
2.1.1 局部布局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往往面积不大,但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曲径通幽,庭院深深,江南园林常以大小空间的巧妙组合,互相对比,产生深曲折的艺术效果,且使主要空间显得更加开阔,正如留园的入口欲扬先抑的空间组合是佳例,而狮子林增添了大船与水面不相称,却是败笔。
2.1.2 整体布局
 苏州园林一般在布局上以水为中心;在结构上以小巧取胜,以小见大,移步易影;色彩上粉墙黛瓦栗柱,顺应自然;空间处理上时而开阔明朗,时而曲折幽深,或藏或露,或深或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山水建筑参差起落,花草林木点缀成景,层次丰富,意境深远。如拙政园的自由不对称布局;留园建筑疏密相间。是处理极为成功的佳例。又如网师园是公认的小园,“小而精,以少胜多”,设计上是运用了假山与建筑相对而互相更换的原则。园林景物密易疏难,绮丽容易淡雅难,而拙政园的中部设计是“疏而不失旷,淡雅不流寒酸”,两者兼得,设计者别具匠心,实在难得。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2.2 叠山理水
2.2.1 叠山置石艺术
 古人云“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叠石造山,小则置一二湖石,“片山多致,寸石生情”,大则峰峦洞壑,绵延成脉,远观有势,近看有质,石无定形,山有定法。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如网师园水池仿虎丘白莲池,又有“留园三峰”——冠云、岫云、瑞云三峰,其中冠云峰相传为宋朝“花石纲”的遗物,玲珑剔透,没有人工斧凿痕迹,兼具瘦、漏、透、皱的特点,有“江南园林峰石之冠”的美誉。 名园中又以狮子林的湖石假山为多,园中峰峦起伏,洞壑婉转,奇峰巨石,玲珑剔透。假山群有21个洞口,步入其中犹如身处八卦阵,明明山穷水尽,却又柳暗花明,隔洞相视,可望而不可及。
2.2.2 理水
 “虽有人造,宛自天开”即模范山水。山贵有脉,水贵有源,山与水的关系是“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苏州园林中多以水池为中心,辅以细流,迂回曲折,并合自然,水光云影,相映成趣,而拙政园小飞虹以水为底,堪称佳构。而园中的水池驳岸本来土石相错,如今无寸土可见,宛如满口金牙是败笔。正如陈从周先生言“园林苍古之境,有胜藻饰”。我国园林用水一静止为主,体现静以悟动的辨证观点,“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可见现代园林所强调的“亲水”是有渊源的,也正是体现了现代园林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是在设计上引进了西方的理念,以动态的水体,层次的变化为主,更加完善了现代空间的水景设计体系……2. 3花木植物 
 园林中花木既能观赏又能组景,分隔空间,屋角蕉影、窗外修篁、池边垂柳、雨中睡莲、经霜丹风,雪中梅朵。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等;且善于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留得残荷听雨声”、“夜雨打芭蕉”,树木的选用也有其规律:“庭园中无松,是无意画龙而不点睛也”。南方杉木栽植房前屋后,“门前杉径深,屋后杉色奇”。利用桂花、玉兰交植来比喻金玉满堂等,真是别具匠心。

 苏州园林中用植物以时造景,可见古代造园家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虽有亭台楼阁,山石水池,又能作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正所谓:“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而苏州的园林中的种植方法“小园植树多落叶,要疏植;大园植树要适当布置常绿树”是现代园林设计中仍然非常关注的问题。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丰富园林景观,必须讲求园林的意境美,古典园林的植物所创造的意境美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2.3 古建筑……
2.3.1 园林铺地
 苏州园林中以铺地体现园林的又一大特色,如网师园松鹤延年式、金钱十字式铺地;东花园的“八方间,六方式”、“三色海棠纹式”铺地。
2.3.2 苏州园林的漏窗
 漏窗为园林装饰小品,是我国独特的建筑形式,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苏州园林讲究精致小巧,厅堂等建筑多以曲廊相连,部分曲廊单面或双面均有廊墙。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两得。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移步观景,画面则更加变化多端,目不暇接。如留园长廊就有三十多种漏窗。而最具意义当推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四个不同形状的漏窗中,依次塑有古琴、围棋棋盘、函装线书、画卷,这些富于鲜明文化特色的图案内容,为园林增添了不少的雅气。
2.4 匾额题词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古代的造园者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对联之隽永,书法之美妙,令人一唱三叹,徘徊不已,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现虽无荷风,人临其境,仍觉得风在其中,发人暇思。而有些题词则是起到了“点景”的作用,如拙政园中“海棠春坞”一景,在一个小的庭院中使人顿觉春意盎然,回味无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1

主题

2272

帖子

172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7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居民

96#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4:45:16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拍摄盆景作品
    拍摄盆景对相机的要求并不太高,普通的家庭用胶卷、数码相机都能使用,但若有一台能更换镜头的单镜头反光相机则效果更好。此外,还需要一架稳定的三脚架和快门线,以增加相机的稳定性,使作品焦点瓷实,具有较高的清晰度。还应该准备合适的背景布,要求平展无折痕,无污迹,色彩淡雅,颜色以白、浅灰、浅蓝、黑等为佳。不宜用颜色过于鲜艳的红色,以免有喧宾夺主之感,绿色由于与大多数植物的叶色接近,也不宜采用。选择背景时还要注意,如果植物是深色的要选择浅色背景,而浅色的植物应选择深色背景,总之,背景的颜色要与主体盆景的颜色有所区别。若没有背景布,还可用干净的白墙做背景,效果也不错。
  盆景的最佳拍摄季节因树种而异,观花、观果类盆景应在花期或果实成熟时拍摄;常绿树种宜在生长期拍摄;落叶植物则可在新叶刚长出后或生长季节拍摄;而某些骨架优美的盆景多在落叶后或新芽萌动时拍摄;有些树种的盆景一年四季各有特点,都能拍摄,如石榴盆景春季新叶红晕鲜亮,夏季红花似火,秋季硕果满枝,冬季落叶后,枝干苍劲虬曲,富于变化,拍摄时要注意各个季节的不同特征。拍摄盆景多采用自然光,室内室外皆可进行,以薄云遮日的多云天为佳,此时光线强度适中,反差小,能够表现植物的细部。天气晴朗时拍摄要注意光线的均匀性,避免光线明暗对比过强,否则会造成强光部分曝光过度,阴影部分曝光不足,使亮部发白,暗部发黑,没有中间层次。阴天及小雨天的散射光自然柔和,也可以进行拍摄,但要注意稍微增加一级曝光,以使画面明快。光位可用侧光、侧逆光,尽量少用顺光和闪光灯,否则会使画面发白,缺乏层次。逆光能够很好地表现盆景的轮廓,但其光比过大,会导致主体曝光不足,画面晦暗,不能表现其细节,可用反光板等设备进行补光,并注意不要让阳光照射到镜头上,以免在画面上形成“光晕”。
  拍摄前应对盆景做适当修剪整形,剪除影响树形的枝、芽,根据需要在盆面摆上配件、奇石等,用洁净的布将盆擦干净。要根据盆景造型选择拍摄角度,注意左右、前后的位置,既可从正面拍摄,也可从侧面拍摄,甚至从后面拍摄。并注意相机的高低位置,一般来讲,普通的树桩盆景可用平视的角度拍摄,悬崖式盆景则适宜用仰视的角度拍摄,而山水盆景常从俯视的角度拍摄。构图时应根据盆景的造型选择横幅或竖幅,注意盆景的完整性,不光要把植物、山石等主体拍全,还要将盆拍上。
  在盆景展览时,作品是不让随意搬动的,应尽量用原有的环境进行拍摄,可用颜色纯净的展板做背景,也可用纯色的布做背景。若光位不适宜拍摄,可等待一段时间再拍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1

主题

2272

帖子

172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7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居民

97#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4:47:47 | 只看该作者
盆景制作原理



本文来自英特网,因收藏很久了,忘了作者姓名,以后知道一定补上!本文对盆景理论阐述精辟,细致入微,读后令人受益匪浅!隆重推荐!
(一)学习自然师法造化所谓"自然"、"造化",即包括世间的万事万物。
盆景正是名山人川、奇百老树的艺术概括和艺术再现。创作盆景,最重要的是须胸有丘壑林泉,而后才有"概括。和"再现"。学习自然、师法造化,是收集素材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创作的前提。当然,既是创作,就不是人日然景色的照搬、照抄,不是照镜子似的"缩影",而是现实主义札浪漫主义的结合。千里之出岂能尽奇,万里之水焉岂能尽秀。盆景创作,必无对出山水水、参天老树作仔细地观察、研究,认真进行一番剪裁、取舍、渲染、夸张的艺术加工,才能集中、更典型地再现自然。对于人日然,历代诗人、画家、艺术工作者都无限讴歌、崇拜,从大自然吸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创作。盆景工作者也必须不辞辛劳,爬山涉水,对出水树不作深入研究,抓住特点,掌握规律。山,或幽、或秀、或险、或雄、或奇;树,或遒劲豪放,或潇洒飘逸。要全神贯注,捕捉其特点。而每一特征,又要注意细微之别,搜尽奇峰打腹稿。在大自然中深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盆景艺术素材,但需我们去开掘,收集素材,才能避免刻板老套,从而创作出立意新、构图美、色彩宜人、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来。百人有这样的经验:"自江陵登三崃夔门,长流三千余里…旋涡回流,雄波急浪备在其间……悬崖峭壁、陡岸高风,峻岭深岩,幽泉秀谷,虎穴龙潭,奇危峻险,骤雨狂风,无不经历……真所谓探囊取物也。"不少盆景技师文化水平不高,但能创作出颇有意境、神形兼备的精品,正是他们在观察自然,在"行万里路"上下功夫的果。当然,强调行万里路,胸有丘壑,并不否定读万卷书,腹藏诗书,而是要正本清源,不要把师法百人当作源流。如果本末倒置,盆景的艺术源泉就会枯竭。
怎样学习自然,学些什么?学习自然,就是要抓住各稗事物的特征、特性、神情、态势等,抓住事物的规律性。自然界万事万物无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树有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落叶、休眠等规律;山有春夏秋冬、朝夕晴雨等变化规律。以植物而言,各有不同的植物学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奇姿异态,变化万千,如竹的劲节潇洒,松的苍翠刚劲,桂花的香韵,海棠的妩媚,不一而足,各具特征。拿雅趣来说,就有古雅、秀雅、淡雅之别,而百人又把雅分成五类:"百谈天真,不着一点色相者,高雅也;布局有法,行笔有本,变化之至而不离乎变化依规矩者,典雅也;平原疏木,远岫寒沙,隐隐遥岭,盈盈秋水,笔墨无多,愈玩之而愈无穷者,隽雅也;神恬气静,使人顿消其躁妄之气者,和雅也;能集前古各家之长而自成一种风度,目不失名贵卷轴之气者,人雅也。"总之,观察事物越细致,在创作时,就越能随心所欲,应物像形","随类博彩,使作品达于"形似"、"神似,具有生动感人的意境。
所谓形似,就是指艺术作品形象逼真地反映出客观物象的形貌;所谓神似,是指表现出事物生动而鲜明的神态情况和独特个性。形是基础,没有形似,也就谈不到神似。但如果拘泥于形似,而去追求外形局部的真实,就唯以突出对象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在这里,神是关键,形似是为了传神,形与神必须兼备,二者缺一不可。盆景艺术由于受材料、表现形式等客观条件的局限,在写实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追求严格的形似,则往往反而失真,何况盆景艺术的最终目的是表现意境。抒发感情,唯有形神兼备,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形神兼备的审美要求就不似之似"。我们强调盆景应符合自然,拜不意味着成为自然景物的模型。盆景要将大自然的景物"缩龙成寸"、"缩地千里,达到"一峰则大率千寻,一匀则江湖万里,就必须要概括、凝炼和集中,也就不可能完全形似。盆景中的景物同被表现的自然界景物相比,形虽不全似,神却相似,而且只有形不全似,才能取得神似,过于形似,反而失去神韵。在盆景的创作中,要做到形神兼备,必须从各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对所表现的对象有充分的认识,为了突出神,在选择表现对象时,应对形作适当地概括和取舍,有时只选一鳞半爪"即可,也就是繁中求简。在加工制作时,对于植物、山石等,务必要做到因材施艺,以充分利用其固有的形态来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神韵。在布局选型中,则须灵活运用形与神的关系,为求达到形象的完美,使观赏者激发感倩,产生联想,引起共鸣。构成深远的意境,而意境就是情景乏融。并且在盆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灌注作者的主观感受,凝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有限的景物中产生无限的联想。如桩头和树干雄浑嶙峋、盘根错节的,则将其塑造成大树型或老榕型;头根流畅、树干侧斜的,将它塑成飘斜树型;树干挺拔冲霄的,则塑成大棉树型等。要求所成的作品其形态符合自然,使每一种形态都有它的个性和特征,既有天然美,又有艺术美,达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创作目的。
(二)立意在先,贯彻始终
所谓"立意,就是在创作之前,作者得到树胚后,或者对山石的加工方法,依其形态特征与材料本身的特点,结合自身的艺术修养,对作品作出总的构思。这个思维过程包括对作品外观形态、大小、枝法的利用和配套盆钵的设计,力以后创作的依据。所以立意是着重处理作品的"神,构图则着重处理作品的"形"。二者是辩证的统一,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连。因而在进行立意构图的同时,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得到立意新、构图美,独具魅力的作品。
立意要表现什么主题,这是最重要的,主题,既意境,即诗情。主题的意境如何,是品评盆景作品优劣的第一标准。立意要高雅、新奇,作品要有动气韵,反对平淡无奇,"景无险夷",刻板老套,也不要一味真实,照搬自然。要正确处理奇与实的关系。奇也是真实的,它只是从自然中、现实生活中提取出人意外、引人入胜、生动有趣而又合乎情理的东西。
其次是选材。以桩景而论,不仅要考虑树种特性,而且还要注意个体的"生相,体态。树种选择,要求具有树蔸怪异、树根易蟠易露、树干耐蟠、耐剪、枝细叶密;花果香艳、适应性强、耐瘠薄、耐移栽、易上盆等特点,这是总的要求,但是,不同主题,要求也不同。如果硬用藤萝之类表现苍古雄奇,用松柏之类表现婀娜妩媚……就会事倍功半,以至枉费力气。同时,内出水盆景选材,也应把握住石材的质地、色彩、形态、纹理等特征,因材造型,或因意选材。如用锋芒挺秀的砂片石、斧劈石怍峭拔奇峰;用剔透嵌空的钟乳石、崖浆石作虎穴龙潭,就恰到好处。要熟悉石形"漏、透、瘦、皱"的特点。瘦则挺拔雄奇;皱则富于层次变化;漏、透则幽深莫测,免于迫塞,各有妙用。
再次,用何种形式。是作山水盆景,还是桩景。若定山水 景,又要先选定是水盆、旱盆,还是水旱盆;若定桩景,是作大刀阔斧,随意挥洒的自然式,还是精雕细刻,俨如工笔画意的规律式;是剪裁、蟠扎,还是另别主次,二者兼施。
四是盆中各物的主次安排、远近位置等,都要围绕主题,作通盘考虑,应用备种艺术手段,为创造意境服务。如果在动手创作之前,拿不到正意,漫无目的,布树立石,东拜西凑,盆中各物互不相顾,就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一幅优秀作品,必是立意新,格调雅。我国的盆景艺人,十分注重意境的创造,每一新作都别开生面,这是优良传统,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宋人范石湖在《小峨嵋》的诗前小序中说:"近得灵璧古石,绝似大峨正峰,名之日。小峨嵋''。东坡常以名庐山,恐不若此石逼真也。作小峨嵋歌以夸之。"诗中还说,"三峨参横大峨高,奔崖侧势倚半霄。龙蹬虎卧起且伏,旁睨沫水沱江朝。禹从岷蟠过其下,奠山著籍称雄豪……诗人面对灵璧古石,富峨嵋山水真意,并由此联想到古代禹在峨嵋山下,为民治水,化害为利的伟大业迹,使作品富于浓厚的诗情画意,引入入胜。
制作盆景前,先有构思,大局定后,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还要反复审视材料,惟修改、添补。国画中称"笔到意生"。这是立意的继续,已在盆景创作中的重要意义远远胜于国画。因为盆景材料不能像笔墨那样,可似由画家随意挥洒
(三)巧奇布局,小中见大
腹稿打成后,便可按章法布局。布局就是布置安顿景物,即造型。无论表现何种主题,盆景比园林更加强调小中见大的
艺术效果。这种效果越好,盆景的艺术价值越高。盆景中虽有大型盆景,但比起参天古树、万里江山来仍然是小的,何况一般盆景都是中小型盆景。要在二三十厘米或更人一些的盆里,表现千崖万壑的场面,必须巧于布局,才能收到小中见人的艺术效果,白居易在《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一诗中写道:"况此朱门内……洛石砌千拳……两岩滟濒口,一泊潇湘天……巴峡声心里,松江色眼前。"朱门之内,一幅大型盆景,有声有色,气势磅礴,意境何等深远感人!宋代苏东坡在扬州拾二石做成盆景,"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嵋",他创作的盆景能在"一掌"、"一壶"之间,取得"三峰"、"九华"、"五岭"、"千嶂"的意境。这是最巧妙地应用小中见大手法的典型范例。诗人陆游的盆景也应用了"凿池容斛水,垒石效遥岑"的艺术手法。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小中见大,取得扩大艺术空间的效果呢?
一是利用散点透视原理,增加层次。所谓散点透视,就是在许多不同的点上透视景物,好像山下望峨嵋,只见一重山,不能重重见到,更不见丘墼溪谷。又如,要表现"惟见长江天际流"这种意境,可布成此岸群山须低排,彼岸高山须峭拔,这样就能使观赏者产生水域辽阔深远、望不到尽头的感觉,这稗造型虽然与近大远小的一点透视原理不同,但产生的效果是一样。所以,在布局时,要把散点透视,即"以大观小"所见万叠云山的层次,应用"缩龙成寸"的手法表明出来,即把有限的咫尺空间分成若干等级,就能取得扩大景深、层次丰富的效果在观赏盆景时,由于平视风景的感染力,使人感到水有万里遥;由于仰视风景的感染力,使人感到比有千仞之高。创作者观察真山真水,在创作盆景时要利用散点透视原理。因观赏者在欣赏盆景时又总是在某一点观赏的,所以创作时还必须结合考虑一点透视的观赏效果。因此,创作盆景,除要遵循上述原理外,在垂直高度和水平方向的不同层次上,也要作相应的处理。山石纹理,近宜细腻,远宜概括;下官清晰,上宜模糊;近树宜大,远树宜小,甚至干脆用青苔表示远山森林。最远最高之景,连青苔也不用了。远景近景,近出近比的线条轮廓不要相同。盆景常作三层,如外一层是横,中一层必多竖,内一层又当用横。这就是盆景布局的"远中近三重法"。百人有做山"起脚宜小","高山莫种作树"的忌讳。王维在《山水决•山水论》中所述的"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又是对平运风景感染力的生动写照。
二是注重比例、对比与烘托。盆景要能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须注意盆中物、色的恰当比例,应用对比烘托手法,这是很重要的。"丈出尺树,寸马分人。"说的就是大小尺度的大致比例关系;"鸟鸣山更幽,蝉嗓林愈静",讲的是以闹求静的烘托手法。一切事物都是在比较中实行鉴别的。高低大小、欹直、明暗、浓淡、疏密、动静等,都是因比铰而存在的。地球上万事万物都连同地球,以同等速度运动,没有静物作参照,就无法鉴别。中国画中多用参照物作对比,大小如蚁,弓小如豆,衬出云出万叠的磅礴气势。没有对此,再高不觉高,再大不觉大,再远不觉远……。
运用对此,是盆景取得小中见大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其方法有:
1、以低山烘托高山之峭拔;
2、以极小的老态树木烘托高山之雄用;
3、以极小的桥亭、楼台、舟楫、人物等点缀物作比例尺度,烘托水域之辽阔浩瀚,群山之逶迤磅礴;
4、以浅盆烘托景物之巍峨壮丽;
5、以疏衬远。
如桂林艺人秦翥翊所创作的"漓江百里图”,巧妙她,应用了近大远小,近细腻、远概括,疏落散点,用文竹代替漓江沿岸的翠竹,用长12米的长浅盆来烘托出漓江清澈的水面、巍峨起伏的群山,把漓江的主要佳景汇聚盆中,因此在艺术效果上职得了好的成就。在应用点缀物(又称摆件)时,不可过大过繁,不然就会失去比例尺的作用,而流为俗品。布置重山峻岭,移天缩地于小盆,如果藏得巧妙,可使观赏者感到不知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有多少,并由此产生联想。盆景中景的布置,应是有藏有露,显隐明白,不仅远近层次了然,而旦趣味无穷;如果能让藏多于露,趣味则愈浓。藏景,不仅要求在平面上有藏有露,在立体空间上,也应一层之上更有一层,一层之中还有一层。溪萦回,洞曲折,道路隐现山峦掩映,景深意浓,艺术效果就提高了。国画中"远景烟笼,深岩云锁",即以烟云藏景。现在有些假山以喷水雾来取代烟云,并有悠悠的琴声,加之比石上竹树、帆船、桥、亭,相互掩映成为藏景,则其意境就深远了。
三是应用特定的景物引起人们的联想。这是以扩大意境的手法来实现小中见大的效果。如苏州的拙政园里有《听雨轩》,用蕉叶点景,并配以怪石,使人产生如陷其境的感觉。 此外,盆景中还用飞瀑表现山外山、盆外景,用水面表现辽阔江天等意境。
总之,盆景虽小,只要手法巧妙,布局得体,就能收到三寸之峰、当千仞之高,盆长咫尺、体百里之回的艺术效果。
(四) 次分明,顾盼有情
主次又称"主从","主赏(客)"、"偏全"等,是形式美的重要法则之一。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各部毋之间的关系都不可能是同等的,必然有主、次之分。在盆景的创作中也要突出主体和客体,因此要宾主分明、参差有致。如一盆山水盆景,怎样处理宾主关系呢?主山与群山要像祖孙父子关系那样,主山就是祖山,要庄重威严,顾盼有情,群山如子孙,要恭谨顺承,不得各自为政。主山和客山在高度与体量上,应相差悬殊一些,才能收到愈星拱月的效果。
哪些景物作主体呢?山、水、树、石均可作主体。如苏东坡的"双石",陆游的"老学庵比作假山既成即雨弥月不止"等盆景,都以山为主体;"江行万山间"、"惟见长江天际流"等则以水为主体。岭南盆景或广西盆景的桩景中,双干式或多干式窄主客之分,而别的形式如悬崖式,则主是树、客为土中之石;反过来,如果是一盆山水盆景,则以石为主,而生在山石中的树就为客了;致于直干式桩景则以树为主,陪衬件为客体。从林式盆景,也是以树木为主体,盆中的石头,有象征山峦而造意的,也有作为怪石的(怪石也可作主体)。在表现出林景色时数株一丛,同样要参差有致、宾主分明。如三株一丛,第一树为主树,第二、第三树则为客树。什么是主树?沈叔羊在《国画文法新论》中写道:"目根在下者为主树?主近树也。主树欹,客树直,主树直,则客树不得反欹矣,......主树多欹者,所以让客树之直也。"盆景主树造型,不仅姿态要高干客树,而且高度和形体也要高人于客树,才能使主景突出,致于孤峰式山水盆景,似乎只出现主体而无宾体。但就其内都而言,仍然是有主次之分的,如树木的主干与侧枝之别。所以,这些作品中的宾体还可以通过观赏者的想象去感受和补充
五)繁中求简,因材施艺
在观察大自然时,要善于取舍。古语云:"千里之山岂能尽奇,万里之水不能尽秀。"又云:"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有省略,才有突出。为了突出应该突出的地万,创作盆景要像雕塑那样,去除那些没有用的部份。若不加取舍,就很容易造成轻重不分、暄宾夺主或景物繁杂的现象。只有抓住景物特点,删繁就简,或繁中求简,才能以少胜多、以小见人,从而集中和典型地再现人自然景色。如以漓江凹水内题材,要创作一山水盆景作品,若照搬自然,完全按照真景缩小的活,是唯以在咫尺的盆中表现出全部漓江的群峰奇境之貌,即使做出来,也没有画境之美,只有在盆中刻画出一两个具有神韵的奇峰和配景,才能收到繁中求简的艺术效果。树桩盆景是大自然的奇异树桩通过人工施以技艺,使其突出表现树干的孤高、挺拔,枝叶的飘逸,潇洒、丰富的神韵,因此就必须删繁就简来表现其艺术美。
繁中求简是艺术创作中的一条重要规律,一般况来,可舍则舍,可抛则抛,正如清代画家郑板桥沦画所说:"一两三枝竹竿,五六七片竹叶,自然疏疏淡淡,何必重重叠叠。。所以简是一种手段,并非是目的。致于取舍删彼,实际上已经含有作者的主观审美感受,同时作品所表现的景色也经过了作者的加工和改造,因此它比真的景色更高、更美、更集中和更典型。
因材施艺是盆景的重要美学特征之一,在它所采用的主要材料 植物、山石、土、水等,与其所表现的对象同属于一类,这些材料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自然形态和色彩,其中植物还有着生命特征,因而能赋予盆景的自然美,这是给画等其他造型艺术所不能达到的。但是盆景材料的特点也使盆景的造型受到某种程度上的限制。绘画可以在一张白纸上,任意画出各种各样的山水、树木来,而制怍盆景则必须按照不同的材料特点,因势利导,顺其自然,确定如何造型,如何根椐材料表现主题。这就是"因材施艺"的处理方法。在树木盆景中,对于松,就宜表现它的苍劲;对于柏,则宜表现它的古拙,梅就可表现其疏影横斜,竹则潇洒扶疏。若以松柏表现婀娜妩媚,以藤蔓表现苍劲,这样就不符合因材施艺的原则,因此作品是不成功的。
在山水盆景中,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石料所含的自然美,如质地、形状、皱纹和色彩的不同,而表现不同的题材,并通过人工的加工制成各种艺术造型。如石身瘦长、纹理挺直的斧劈石,可用来表现陡峭的山峰;质地疏松、便于雕凿的砂积石、浮石、鸡骨石等,可用宋表现各种浅皱的峰峦;圆浑光滑的卵石,则官表现海滨风光;白色的宣石、海白石则可表现雪景、山水等等。
无论是植物材料或山石材料,在加工造型的过程中要细心审视后,根据材料的自然美,该表现什么题材,然后进行造型。所以因材处埋可以使盆景作品既有适当的人工,又有天然的野趣。人工是重要的,完全任其自然,就谈不上盆景艺术了。但人工的斧凿痕迹过甚,却又失去了自然。因此要既不完全放任自然,又不完全依靠人工,才能使盆景作品真正达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
盆景制作原理(二)
(六)虚实相生,疏密有致
所谓虚实,是指满与空、疏与密的关系。塞得太满,便显得笨拙,臃肿庞杂,使人感到窒息。因此要疏密有致、虚实相宜,如一处密,须一处疏,以疏其气。但不宜过疏过虚,以免盆中各物失去联络,主不相顾,导致脉气不能连贯。在处埋一盆盆景各局部之间的关系时,要有虚实、疏密之别;在处理某一局部时,也要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密中有疏、疏中有密。所以虚与实在盆景艺术中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虚者,可以理解力虚空与实在,或无与有;作内实者,则可理解内虚境与实境。所谓实境,是指盆景中看得见的形象;而虚境是由实境在联想和想象中生成的形象。盆景的意境即表现内实境与虚境的统一。作为一个艺术品,没有欣赏者活跃的想象力,就没有生命。一盆优秀的盆景作品,可以使观者神游,裨游就是虚。因此虚与实是对立的统一体。而虚总是寄托干一定的实,没有实,虚就无从存在;而实又离不开虚的补充,没有虚,就没有想象的余地。因此艺术作品必须做到有虚有实。
在盆景中,对景物的塑造并不是最后的目的,而是抒情于景的手段,既要有实感,又要有虚感。盆景本身就是"虚,因为它表现了自然景物,但毕竟不同于真的自然景物。作为艺术手法的虚与实的关系,有互足干虚而引起观者实感的;有立足干实而引起观者虚感的,而即所谓"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实中有虚,亦实亦虚;虚自实出,赤虚亦实,终而达到"虚实相生"、"化景为情思,形成作品的意境。
对意境创造与欣赏中虚实关系的认识,是有着久远的思想渊源和坚实的艺术创作依据的。本末宇宙就是虚和实的结合,客观事物本宋就是有阴有阳、有虚有实的结合。盆景艺术既然要真实生动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就必须运用虚实相生这一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中国历代的艺术家遵循这个规律,创造了无数的艺术珍品。树桩盆景中的虚实关系,主要体现在枝叶与主干、树木与空间、树与盆土以及树根提根等方面。一般空间为虚,主干力实,枝叶相对主干为虚,而相对于空间则为实。在枝叶域植株的安排上,疏散处为虚,密聚处为实。因此,可采取修剪、攀比、雕琢、选盆布局等手段来调整虚实关系,以达到虚实相生?在山水盆景中,献出与水而言,山为实,水为虚,山环水,水绕山,山水的结合也就是虚与实的结合,通过山石的布局、水岸线以及溶洞、流泉、•瀑布等的处理,可以有助于虚实相生。若献出与树来说,则山为实,树为虚,树石相依,则有虚有实,就出言,峰、峦、岗、峪力实,沟、壑、涧、穴内虚,处埋好两万面关系是重要的。树木相对于山石为虚,而相对于水面与空间则又为实。故在造型时如水石过虚,可配上小礁石或点缀小船、小桥;山石过实,可穿凿洞壑栽种树木;引泉瀑等,以达到"实中有虚"。
无论是山水盆景,还是树桩盆景、均须记住"宁空勿实,当然,作品的意境不同,虚实、疏密的要求也不相同。若表现高远,实处可占画面的4/10~5/10,若表现平远,实处可占3/10~4/10,超过5/10,多显臃肿迫塞,少干3/10,则又松散单调。这个比例适用盆景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布局时通常易犯正视过实、侧视偏虚的毛病。如有些作品在表现高远巍峨的景观时,层灰较多,属过实。如果注意聚而不结,疏而不散,疏密有致,虚实相宜,就能取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如何处理疏密的关系呢?前人经验是一有疏有密,疏密相间";"疏能走马。密不通风,在盆景布局中,有的地万要疏,有的地方则要密,疏处与密处应间隔安排,该疏的地方就要着意于疏,即使"疏能走马"也不会显得空洞无物;该密的地方就要大胆地密,即使"密不通风"也不致闭塞不通。疏密关系是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关键在于把握全局,不能把疏或密当怍孤立的部份来处理。疏与密的关系又是相对的,它存在于盆景中的每个部分。就整体而言,要做到"有疏有密,疏密相间,就局部而言,又要做到"疏中有密,密中有疏,同时还要做到"疏中有疏,密中有密"。何处该疏,何处该密?疏、密到什么程度,是不能做出具体的规定,但是这稗艺术分寸的把握,全凭盆景作者的艺生灵腑所感受体会,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探索、总结。一般说来,主体部份宜细密一些,次要部份则可粗疏一些。W盆景申的芏灰也是相对的芏灰,因此其疏密的处理也表现在多方面的。
(七)露中有藏,景外生情
运用欲露先藏手法,布置重山峻岭,移天缩地于占领小盆,须善藏善露。如果藏得巧妙,可使观赏者感到不知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有多少,并由此产生联想。所以露与藏是盆景艺术造型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盆景是给人观赏的艺术品,毫无疑问,首先必须有露,否则无从观赏。然而,如果将一切遗露在外,使人一览无余,就会失去想象的余地,其所表现的景物内容是有限的。因此,盆景布局还须做到霉中有藏。百人天:"景愈藏则境界愈大;景愈露则境界愈小。"盆景布局如做到露中有藏,对于在很小的范围内表现出很人的意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艺术贵在言蓄,处埋好露中有藏,就能展现出一个景外有景、景中生情的动人画面,引起观赏者丰富的联想共鸣,从而有利于创造盆景的深远意境。而意境正是盆景艺术最重要的追求,也是品评的最高标准。
在山水盆景中,露中有藏的表现手法应用得最多。咫尺盆中,要想表现出群峰起伏、水岸迂回、洞壑幽深的艺术效果,仅靠多用石料是不行的。应将每座山峰都处理得既有露又有藏;将水岸线加工成迂回曲折、时隐时现,将山洞作成有转弯、有遮挡,一眼望不见底。盆景配件的安置也须做到露中有藏,有时将亭子从山后露出一角,或将房屋遮掉一半,使人猜测到山后还有其他内容,甚至还可以通过露出的景物引起人们对完全隐藏的景物的联想。如百人深山藏百寺,若将百寺画出来,反而大大增扪了景物的深远感。露中有藏的表现手法对于树木盆景的造型也同样适用。
尤其是在丛植的盆景布局中,最忌一目了然。欲表现丛林之幽深,仅靠采用很多株树木未必奏效,其原因人多就在于露而无藏;若傲到前后错落穿插、树木枝干相互遮挡,有露在藏,虽则几合株栽亦有丛林之感。对于孤植的树木,须注意使干、枝、叶穿插变化,处理得有隐有现,才能显出繁茂,有些规则式的树木盆景,将所有枝片都整齐排列在主干两侧,毫无遮挡,这样既显得单调呆板,又违背自然之理。所以露与藏,实际上也是一种虚实关系,露者为实,藏者为虚,有藏有露,则虚实相生。
(八)动静相衬,均衡相宜
所谓动势,就是赋神于形,讲究生动活泼、动势与均衡问题。在创作盆景时,须注意动势与均衡,这样才能发挥景物内部的力量。当然这稗力量是作者思想、感情、理想、愿望的灌注。如果忽略动势,势炒满盘死物,毫无气韵可言。人有坐卧行走,山有偏正欹斜,峰峦树石,无不各具风姿神态。清代唐岱在《绘事发微》中写道:"岭有平夷之势,峰有峻峭之势,峦有圆浑之势,悬崖有危险之势,遥岭远岫有层叠之势,石有棱角之势,树有矫预(读宁的上声,顶的意思)之势 诸凡一草一木,俱有一势,存乎其间……。"所以动与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状态,存在于自然界各个方面。如山本静,水流则显其动;树本静,风吹则显其动。
至于人物、鸟兽、舟车等也都是有动静的。有些景物虽然暂时处于静止状态,但却具有一稗动势,或能引起观者动的联想。
如作一幅吹伐式的树桩盆景,若把主干与枝爪顺风一边斜倒,其中唯有一断臂残枝反向而行,搏击长风,这样给人以坚不可摧的感染就非常强烈。这便是动势应用恰当之处。一般常用以下一些动势的布置方法:
1、置主体于自然重心之上,避免居于几何中心;
2、树作偏正欹斜之形,俯仰悬垂之势;
3、出要作成之形走局,使其形如拳曲飞舞之势;
4、用鸟兽人物、船桥亭台加以点缀,静中求动之势;
5、拟人此喻,死物活化,如自然界中的象鼻山、骆驼山等。
一般考虑动势的布局,应以一张一敛内原则。张的力量是向外伸,状如辐射,使人有人、动和面外之画的感觉;敛的力量是向内聚,形、层紧凑,使人有深、静和画中之画的感觉。所以动势布置终究离不开张敛聚散。致于敛势之类的作品是很少的。
另外在设置动势时,还须注意平衡。只求其动势,以致娇柔造作,反而给人以不自然、不稳定的感觉。要能"既迢险绝,变归平正"。在考虑动势与均衡时,须兼顾高度、体量、质量等各稗因素。如只考虑其中一个因素,就必须使构图刻板呆滞,缺少化。如两棵一尺高的树,或两块一尺高的石,虽然取得平衡,但构图死板。如果一尺高的树以三可拳石为偶,就恰到好处。
盆景的布局最忌四平尺稳,而必须注意取其动势,达到动静相衬,使作品避免呆板乏味,显得生动而有气势,同时合乎自然规律。动静相衬在盆景中从很多方面表现出来。在山石盆景中的欹与正、险与稳、顺与逆以及其他不同景物之间的对此等等。有时通过对盆景的命题,起到画龙点睛、增强作品的动感作用。
在树桩盆景中,通常以斜干式和悬崖式最富动势。曲干式往往给人以蕴藏抗争之力的联想,这又是一种动势。有时候,景物虽然左右平衡,没有欹斜,但上下却有虚实轻重的不同,这也是一稗取势的方法。如直干式的造型处理恰当,可以表玩出一种参天古树之势。
(九)平淡奇特,刚柔互济
平淡与奇特,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在盆景艺术中,有的作品以奇制胜,如奇峰、奇石、奇树、奇花等等,这些奇都是比较易于看出的;有的作品则看似平常,而其实不平常,它可以使观者如食橄榄,回味无穷,这也是一稗奇,是年中之奇,它需要通过绌仰观察,才能发现。所以盆景艺术,既不能太平凡,也不能太奇特。太平凡没有趣味,太奇特又失去自然。同时,奇必须有生活基础和自然依据,应该是虽出人意料之外•,却尽在情理之中,它往往存在于平凡之中,需要渫入地发掘和细心观察才能发现。因此要求有扎实的生活基础,必须对大日然进行人量细致和深入的观察。这就是人画家石涛和尚所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同时还须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娴熟的表现技艺。要知道奇,绝不是荒诞怪异,而必须符合自然规律,金人信服。另外平中有奇,还言有"亿腐朽内神奇"之意,即指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素材,通过艺术加工,变为面目一新的艺术形象。
在人自然的景物中,既有雄伟险峻的高出,也有蜿蜒曲折的长河;既有刚劲挺拔的苍松,也有婀娜圣姿的垂柳。这就是刚柔互济的辩证关系。在盆景艺术中,刚柔体现在作品的表现题材、艺术风格以及景物的形体、质地、线条等方面。刚好还是柔好,不可一概而论。就作品的题材而言,刚柔两体,各有千秋,犹如中国百代文学中的刚健派和婉约派一样。但就作品的艺术造型来说,刚者,不可一味地刚,而应刚中有柔;柔者,也不可一味地柔,而应柔中有刚,这样才能有变化,有对比,石崩使刚者更显其刚,柔者更显其柔。
在树桩盆景中的刚柔关系,人多体现在主枝干与叭枝条之间、枝条的硬角与软孤之间,以及配石与树木之间。一般主枝干偏于刚,川枝条则较为柔;硬角显得刚,软孤则显得柔;配石多为刚,树木则多内柔。在苍劲的松树中通常通过枝条的转折来达到刚柔互济的艺术整体。在山水盆景中,刚柔互济也体现在很多方面。山与水就是一刚一柔,而出石与树木又是一刚一柔的矛盾统一体。
(十)巧立景名,色彩生辉
所谓色相,是指色彩的明暗、扁馈要协凋,扦有一定的对比,在色彩构图时,一般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天然田石、土面、冰面和背衬的色彩;
2、花草竹树、青苔等植物的色彩;
3、楼台、亭阁、桥船、人物等备秤摆件和各类人造盆钵的在配色时应注意色相的凋和及对此,扦根据时命汪意淆色和暖色的搭配。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各稗摆件的色彩要与环境协凋,扦有对此。如冰边白榭采用淡绿灰白色,可取得柔和淡雅的艺术效果;溪谷崖畔应取与裸崖相近的色凋。又如茌绿树州中取红黄暖色,"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这种色彩构图的概括。
第二,夏李盆景展抗应多用冷色凋,如青自、青紫色的花木。可惜冷色花的植物,尤其是木本植物极少。而春荷期间盆景展览可多用红黄暖色,腊梅、梅花、海棠等是这个时候摆设的最佳盆景材料。
第三,一般多用以下五种办法处理单色、多色和对比色:
1、单色,就是盆景的主体与盆和背衬的色彩十分接近。只求其轮廓形体的对此,以创造出一种淡雅、宁静的气氛。但这情况是很少的。
2、多色,不仅要求盆中景物与盆和背衬色彩不同,而且也要求盆中各景物色彩也不同,这样多色处理,既有对比又能协调。
3、对比色,在作盆景的色彩帼图时,特别是山水盆景,多用白色瓷盆或石盆,它与树石的色彩对比更强烈一些,能收到突出主景、使人兴奋的效果。但是如果用彩釉盆则需十分谨慎,弄得不好是很不协调的。
4、渐层处理,如果盆中两种物色差异过大,可采取相互交错、逐渐过度的处理方法,给以柔和宁静的感受。白色内中间色,既可与冷色协凋,也可与暖色协调,并有加强冷、暖色凋的作用。用白色作调色者,也是一稗方法。
5、在色相处埋中,植物叶、花的配色占很重要的地位。在盆景植物中,花果盆景总是少数,这就需要运用"补色对比"和"邻朴色对比"的原理来点缀盆花。特别是夏季盆景展览,就更需要盆栽花卉与盆景搭配展出,从而加强了色彩的效果。
所谓变化,不仅要求一盆中的物色不同,而且要求此盆与彼盆的风姿神态各有异趣。这就要求意境、形体、纹理、色彩等都要变化多样,各有个性。切忌千篇一律,如模铸成。孤峰忌头齐;群峰要参差错落,低昂聚散,起伏峥嵘;树要劲拔妩媚,慢仰多姿。从构图轮廓上看,不日作对称的笔架式,即中间高两边坻;轮廓不宜规整,或呈梯形、等边三角形、四边形等,也不宜作"一"字排列。在平面上或立面上,各景物要构成一个或多个不等边三角形,使盆中山有主次,树有参差,水有曲直,石有大小,坡有陡缓……富于变化,生动活泼,如想作峭拔险绝之峰,还须辅以平夷徐缓之景。同样,欲密先疏,欲实先虚,在对比中求变化。强调变化,强凋各景物的殊相,又须注意共性,求其统一、亘有连络。在求其形态变化时,如山水盆景须兼顾石种、色彩、纹理相同或相近。在处理客山时,须兼顾客山相互之间有参差起伏和多重罗列,以及对主山"恭谨不背"、"一脉相承"。石的纹理犹如园画中的皴法,或芹劈皴、披肺皴、或乱柴皴、荷叶皴,务求一致,不要杂乱。树本姿态在求其变化时,也要考虑树稗相同或相近。如把银杏与弓尾松同置一盆,就缺乏共性。即使相似树种配置一盆,也要以一种为主,其余为辅,才能统一协调。
盆景制成以后,把作者的创作意图用景名加以概括、深化,以收画龙点睛之效。国画中常用题名、诗词点景;园林中也用匾额、对联、诗词点景;盆景景名如用得恰当,更富于诗情画意,可使观蒉者回味无穷。如"漓江百里图"这盆大型盆景,全长12米,它以漓江两岸的主要景色为主题,把漓江的主要景色凝缩于此盆中,使观者联系景名,便想起泛舟于漓江之中,使人向往,深化了意境。命名人体上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古籍中找典故,二是从现代语言中去提炼。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朴素的目然美,经过诗人画家的反复哙咏,精心描绘,千锤百炼,已升华为艺术美。如青城之幽、峨嵋之秀、三峡之险、剑门之雄、桂林漓江之春,等等。所以,典从古籍中找曲故给盆景命名,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抚今思昔,给人的艺术享受会更深。看树桩盆景疏影横斜",便忆起宋代诗人林逋"疏影横斜冰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的句子,更令人风气醉。
盆景创作要再现绚丽多姿、变化万干的自然景色,还必须从现代语言中,特别是群众语言中去提炼景名。这不仅可以正确反映愈来愈丰富的创作题材和新的时代气息,而且使作品更具有人众性。如六日雪盆景,点点百花,宛如片片白雪,雪压青松"、"残雪未销"、"寒薯交融"命题,不仅使人一看就懂,而且还能发人深思,增添情趣。宋代画院招生,公布考题于天下,考生按题作画,画院按画的质量择优录取。试看二例,这对盆景命题、盆景创作都有启发。
1、考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获得第一各的考生画的是一群蜂蝶追逐奔驰之马蹄,寓香于形。巧妙地将只能用鼻来辨别的香味,化为能用眼睛看得见的"香"味。手法是很高超的。
2、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应试者的作品多系空舟于岸侧,或画鹭于舷间、画鸦于篷顶,以证明船中"无人"。而唯独夺魁者,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表现了"无人渡"时,船夫闲得无聊的意境,充满了生活气息。在给盆景命名时,可参看以下几例,如给孤峰命题可用登峰造极、擎天一柱、断崖千尺;群峰可用太华千寻、重峦叠嶂、万山竞翠、江河可用极目天舒、江流天际、孤帆远影;原野可用绘新图、遥望远方、锦绣如画;春色可用春意上枝头、春风又绿江南岸、布谷唤来万树春;夏景可用蝉噪林静或林静蝉噪、荷凤飘香、浓荫乘凉处;秋景可用一叶知秋、榴实似火、羞煞红枫;冬景可用寒江独钓、鸦噪寒林、顶风冒雪;硕果可用谁抛金弹满枝头、望梅止渴、喜悦;花韵可用娇艳欲滴、如此多情、希望等。
总之,景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同一作品,不同作者可用不同的景名,但要给人以回去味的余地。如一盆横叠的山水盆景,可用云崖、卧云、飞云作题名,但是前两者意境较浅,而后者富于动势,令人回味。
以上谈及创作盆景,从收集素材,到立意布局、命题的一般原则。但不要把原则作框框,束缚手脚,而要灵活掌握,富于创造。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有法之极,归于无法,熟能生巧。开始,手不听话,景不达意,心手相离。熟了,就能心有章法,布局得体,心手相应。但是信手拈来,恰到好处,颇不容易。要得易,先得难,艺道无私、若心自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论画的这道诗,对我们创作盆景,有很人的启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1

主题

2272

帖子

172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7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居民

98#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4:53:47 | 只看该作者
盆景的艺术风格

京派盆景的艺术风格
    在造型方面吸取了南、北两派之长,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剪扎结合。布局上因材制宜,繁中求简,粗中有细,露中有藏,达到参差错落,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侧枝多以横枝式出现,树冠多作扇形或半圆形,以显示雄伟刚劲的气势。盆景艺术风格表现为敦厚稳健,古雅质朴。
    常用树种有:鹅耳栎、朴树、荆条、华山松、鼠李、枫树、榆树、山楂、桧柏、云杉等多达40余种。常用石材有:斧劈石、砂积石、千层石、钟乳石、鸡骨石等。
广西盆景的艺术风格
    广西盆景虽然曾经是岭南派的一个分支,但又具有自已的独特个性,尤其是山石盆景和石玩盆景,更显示出与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盆景的不同特色。
    桂派山水盆景又以表现桂林、阳朔、漓江等风景胜地的自然风光为优势,讲求清、通、险、阔、即清秀明丽,圆润通达,险峻幽深,景观壮阔。常用石材有:石灰石、石笋、英石、芦管石等。树桩盆景以古桩头为主,因势取材,师法自然。造型上分为两大类:一是矮桩型,树蔸奇古,盘根错节,枝托流畅,独立成景;二是潇洒型,树头苍雅,枝干挺拔,疏密有致,颇多野趣。总体说来,可以称之为“八桂风貌”。常用树种与岭南派大同小异,主要有榆树、九里香、福建茶、黄杨、六月雪、罗汉松、五针松、紫薇、榕树等。
闽派盆景的艺术风格
    闽派盆景以福建省的福州、泉州为中心;闽派盆景因此以榕树为盛,榕树为秀,享有“榕树独传”的美誉。在造型技法上吸取南、北两派之长,在采用蓄枝截干、鹿角鸡爪的同时,也讲究树干虬曲,扎片结顶。在对榕树的加工方法上,利用榕树的块根、气生根逐渐“提根”,形成“树干”一体,使干与根合二而一,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洒脱自然,飘逸多姿。
    山石盆景大多表现岭南风光,石材主要有海浮石、砂积石、太湖石等。
浙派盆景的艺术风格
    以浙江省杭州、温州两地为中心的浙派盆景。
    按传统划分,杭州一带的盆景属江南派,采用棕丝和金属丝蟠扎与细修剪相结合的造型技法,逐步形成有别于江南其他各派的艺术风格:以松、柏为主,尤其是五针松,继承宋、明以来“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的写意传统,薄片结扎,层次分明。擅长直干或三五株栽于一盆,以表现莽莽丛林的特殊艺术效果。对柏类的主干作适度的扭曲,剥去树皮,以表现苍古意趣,并且善于用枯干枯枝与茂盛的枝叶相映生辉,大有似入林荫深处,令人六月忘暑的妙境。树种除松、柏外,其他杂木类和观花、观果、观叶类共约100余种。
苏州园林-艺圃
    徽派盆景是以安徽省的徽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以歙县卖花渔村(雄兴乡洪岭村)为代表,包括绩溪、休宁、黟县等广大地区。
    徽派盆景风格独特,形式多种多样,造型技法受扬、苏、沪诸派影响,以古傲苍劲、奇峭多姿为主要特色,尤以梅桩最为著名,称为“徽梅”,品种有红梅、二红、骨里红、绿萼、玉蝶、素白、台阁;台阁又分为银红阁与香花台阁等等。在造型上分规则类与自然类,规则类主要有“游龙式”(多见于梅桩)、“扭旋式”、“三台式”、“屏风式”、“疙瘩式”等。自然类则师法造化和表现画意,不拘一格,匠心独运,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改革开放以来,徽派树桩盆景,尤为梅桩盆景在造型上更趋自然。其山石盆景以平远式为基调,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阔,白帆点点,波光粼粼,好一幅“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江南图画。
苏州园林-怡园2
    岭南派风格创始人之一的孔泰初,从19岁起就致力于盆景艺术事业,首创“蓄枝截干”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树木的第一节枝(即主干上的侧枝)长到所需要的粗度时,进行强度剪截;同时选留角度、位置适合的第二节枝(或芽),待第二节枝蓄养到所需要的粗度时,又加剪截,以下第三节、第四节……都按此法进行。一般每一节枝上留两个左右的小枝(或芽)一长一短,经多年修剪后,枝干的比例匀称,曲折有力,其枝托“上翘如鹿角,下垂如鸡爪”,古拙入画,有跃枝、飘枝、摊枝之分,每一枝托的第二、三、四层的枝爪,要求逐渐减细,分部均匀。枝托(相当于北派的枝盘、云片、枝片)是岭南派造型的基本技法,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山石盆景虽非岭南派所长,但也有相当的成就,主要表现南国山明秀丽的自然风光,不乏危岩奇峰,高峡深谷,富于岭南画风。常用石材有英德石、砂积石、芦管石、浮石、海母石(珊瑚石)、钟乳石等。
    树桩盆景常用的树种主要有:九里香、福建茶、榆、雀梅、榕、黄杨、罗汉松、五针松、杜鹃、水桅子、梅、银杏等。
苏州园林-怡园1
    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因势利导,随类赋彩,按照国画理论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备。虽然也同所有北派一样,讲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而且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疏密相间,聚散自由,以欣欣向荣为首要目标。因此,在技法上另辟蹊径,扎剪并重,不用棕丝而用金属丝缠绕枝干进行弯曲造型,而后细修细剪,以保持优美形态:刚柔相济,流畅自然。

    现在海派山石盆景有两大类型:其一是用硬质山石表现近景,盆内奇峰峻峭,林木葱茏;其二是用海母石、浮石等软质石材,细致雕琢出山纹石理,种上小树(小草),以表现平远、深远的意境。不过,这两种类型的山石盆景,就其总的风格而言,都比较辽阔。
    就总的艺术风格言,可以概括为8个字:雄浑苍劲,流畅自然。
苏州园林-掘政园
    苏派树桩盆景分为规则(即川派之规律)、自然两大类。传统的规则类的主要形式叫“六台三托一顶”,将树干蟠成6个弯,在每个弯的部位留一侧枝,左、右、背三个方向各3枝,扎成9个圆形枝片,左右对称的6片即“六台”,背面的3片即“三托”,然后在树顶扎成一个大枝片,即“一顶”,参差有趣,层次分明。陈放时一般都两盆对称,意为“十全十美”,苏派盆景的山石盆景也颇多古人画意,富有浓郁的诗情,布局简練,章法严谨,生动地再现了江南 风光。常用的石材有斧劈石、昆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
    树桩盆景常用的树种有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畅园
    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两弯半”又称“狮式”盆景,制作狮式有5个要点:一提根、二顿节、三拿弯、四做片、五收顶。前二者表现古雅,后三者妙在传神。顶要大而圆,切忌尖形或羊角形,才有狮头韵味。“疙瘩式”是扬派盆景在树桩造型上的又一种形式,制作必须从树木幼小时开始,即在主干基部打一个死结,或绕一个圆圈,成疙瘩状,显得奇特别致,可分为“单疙瘩”、“双疙瘩”和“多疙瘩”。杨派的山石盆景以平远式为主,蕴涵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江南情致。扬派树桩盆景的常用树种有: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山石盆景除用本地出产的斧劈石外,还使用外省的沙积石、芦管石、英德石等。
插花作品8
    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山石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鹃等;山石盆景以砂片石、钟乳石、云母石、砂积石、龟纹石,以及新开发的品种为制作石材
谈盆景意境
    “诗情画意凝佳境,巧夺天工胜自然。”诗情画意凝聚在小小盆景的佳境之中,比起自然的客观景物,更美、更雅,真是巧夺天工,这是对盆景“美”的赞誉。美在何处?唯一的表现是指意境的深邃。 盆景的意境又从何来?盆景的意境是来自大自然丰富秀丽的美景的感性世界,通过艺术加工,更加超越自然,胜过自然,升华为比自然更高更美的精神境界,这就是“意境”之美,也是审美鉴赏的中心。
    无论是山水盆景、树桩盆景、水旱盆景、微型盆景都要追求意境,以求“千里锦秀盆间吃,古朴丘壑望中存。”如大家熟悉的著名作家和园艺家周瘦鹃先生,涵养自然,他所作的盆景,追求诗情画意,充分表现自己的艺术性,常借鉴古人和近人的名画,取其意境,曾有唐寅的“蕉石图”、沈石田的“鹤听琴图”、夏仲昭的“竹趣图”、张大千的“松岩高士图”、齐白石的“独树庵图”等,以及他自己的创作 “归樵图”、“听松图”、“散牧图”、“枫林雅集图”、“观瀑图”等。如唐寅的“焦石图”盆景,反以两棵抑制生长的小芭蕉合栽,配以拳石,浅盆栽植,布景简洁,意蕴丰富,给人以清凉幽境。又如沈石田的“鹤听琴图”盆景,在古木之下配一老叟抚琴,旁边配一小件仙鹤及点石,“使人联想到诗人林和清的梅妻鹤子,又或许抚琴者正弹着一首梅花三弄。
    这些盆景的制作,取材以植物为主体,配以石料、人物、亭榭等小件,巧妙的结合,颇富诗情画意,就能充分体现出意境之美。 意境是感情、认识、意象等主观因素与客观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盆景艺术和盆景创作者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的表现。绝非主观“营造”,而是以景结情的结果。 “以景结情”也是创造意境的最重要的过程。仅此树桩盆景而论,取材于老干虬枝,蝇根露爪,是利用自然形态,而栽植的形成,也是以客观自然与主观意象的结合统一。如单株式、丛林式、悬岩式、附石式等都是“以景结情”的创造意境。如在92年一次江苏盆展中见到南京的一盆“石城古貌”以叠石为主的山水盆景,山上配以比例得当的茂密小树,气势恢宏,能在一小小的盆盎里,再现祖国的锦秀山河,该多伟大、美丽!油然而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之感。第六届江苏盆展,所见一盆老干虬枝的雀梅树桩盆景,主干老气横秋,横卧盆中,枝繁叶茂,翠盖葱葱。
    景名为“静卧芳园不再武”。“静”与“武”取其园主夫妇的名字,园主人毕生精力追求盆景,当到退休之年,专心致志于盆景艺术,不再为琐事争衡,以娱晚年,寓意言志,颇有意境。 树桩盆景枝干的处理也大有讲究,江苏盆景多以剪扎结合,云片造型为主,而云片的由来,历史悠久,又以扬派为主,在发展的过程中,流派纷呈而各具特色,在追求美的精神享受,不得不追求高格调意境。在技艺的要求方面,云片的造型,以扬派来说,要求平稳、严整,精扎细剪“一寸三弯”的技法,要求较严,在这方面,南通的盆景大师朱保强和已故盆景大师扬州的万观堂、泰州的王寿山,他们的作品都有较高的意境,绝非一日之功,能不令人叹为观心。但也有人认为云片造型,似乎太为呆板,以我个人管见,云片造型之所以有悠久的历史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如同中国山水画宗出“四王”的传统,云片造型也是符合自然神韵的,如云片的分布,高低错落,有显有藏,云片的造型有平、有垂、有偏、有空,这也就是根据山水树石的画理,“晴树平整”、“雨树下垂”、“风树偏斜”、“雪树空白”的原理,表现盆景的动势,能从云林深渺中领略千姿百态之风采,这就是追求意境。
    这里并非否定其它流派盆景的特色,我国盆景的流派,丰富多采,兼容并蓄。如岭南树桩盆景,以蓄干截枝的手法造型,追求意境,非常自然,以自然古木为借鉴,可谓是大自然的缩影。近年来苏州的盆景艺术除传统风格外,更有所创新,以抽象的手法,制作盆景,给人以遐想。如戏曲盆景“魂断牡丹亭”的处理,仅以一个草亭(牡丹亭)亭旁植以两棵古木,略配点石,能呈现出一座大花园的荒凉境界,从杜丽娘的伤春,到梦境幽会,化情思为景物。真可谓“则见风月暗消磨,倚逗着断垣低垛”表现出幻境中虚实相映的情趣。 总之,盆景的制作,既要有充分的艺术修养、思考、功力等综合能力,进行艺术加工,又要有灵巧的手法,能够入画,才有意境,方为上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1

主题

2272

帖子

172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7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居民

9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4:59:09 | 只看该作者
盆景的概述



  盆景起源于中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是富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之一。中华文明古国,历来就爱好自然的本性,盆景的本质就是自然风貌与自然精神的再现。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再各种深浅长宽不同,行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央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这门造型艺术称之为盆景。
  盆景是从盆栽(盆植)进一不提高发展起来的。盆景与盆栽有根本的区别;盆栽只是将植物种于盆央之中,以供四时观赏,其审美的对象,仅枝叶、花朵、果实等艳色形状而已。而盆景除达到盆栽的观赏目的外,还必须通过精心的艺术造型,表现出无穷的诗情画意,表现出令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的自然美,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因此盆景又是作者艺术情感的寄托与抒发,是主观精神的表露。盆景是景致与情感的交融体,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是自然神韵的凝聚,形神共现。
  盆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它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为素材,经过园艺师的构思设计,造型加工,精心护养而成。把它布置于飓尺盆中,“缩地千里”、“缩龙成寸”,可以展现大自然无限风光,所以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它还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色彩和意境。
  从某种概念来讲,盆景也是美学、文学和科学的综合体。所谓美学,盆景的制作要给人以美的欣赏,古雅秀美,神韵生动,耐人寻味;所谓文学,盆景造型构思,有诗情画意,有高低层次,有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反映出较高的文采水平;所谓科学,盆景的主要造型材料为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征及生长发育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制作它必须掌握园艺科学的知识和进行长期的艺术加工以及养护管理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它的生存和优美姿态。 盆景这项科学艺术,在植物栽培加工技术上要求很高,小小盆盎,一撮之土,盈尺之树,要它生长良好,已非易事,而多年老桩,能技干虬曲,提根露爪,叶茂花盛,更为难得。故盆景确是“高等艺术”,有生命的“艺雕”。
盆景起源于何时?    古时那几个朝代盆景发展得较快?
盆景起源于中国,这是世界公认的。至于起源于何时,盆景界的看法尚不统一。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盆景是由栽培观赏植物,以及模仿自然山林堆砌假山造国发展演变逐渐形成的。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距今7000余年)遗址中发现绘有盆栽植物的陶片,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盆景起源最早的证据。在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中(距今1700余年)有盆栽花卉的画面,画面是一个圆盆,盆中栽着6支红花,盆下配有方报几架,形成植物盆钵几架三位一体的艺术造型,与现代的盆景极为相似,有人认为这就是盆景的前身。至于盆景起源的确切时间,有待今后更多的出土文物加以证实。    盆景是文化艺术,其发展的快慢与当时政局是否稳定,经济繁荣程度密切相关。当人们处于兵荒马乱、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时候,哪有心思欣赏盆景呢?盆景在封建经济发达的唐代,以及后来的宋代、明代及清代前中期发展比较快,并有关于盆景的论述和书籍问世。在唐代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经济衰退,盆景艺术当然就很难发展了。元代**阶级崇尚武力,不重视文化艺术;清代后期**者更加**,农民起义,外族入侵,国力衰退,民不聊生,盆景艺术的发展相当缓慢,甚至还遭到破坏。
现代盆景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古老的盆景艺术又焕发了青春,进入兴旺发达的高速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盆景组织像雨后春笋般的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1981年中国花卉盆景协会诞生。1984年中国花卉协会成立。1988年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在北京成立,该协会的成立对中国盆景艺术的快速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区、市)都建立了盆景组织,很多县(区)乃至企事业单位都成立了花卉盆景协会。
  (2)组织国内外盆景展览。从1979年开始,全国性盆景展以及到国外办盆景展,几乎每年都有,这对盆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3)盆景报刊和有关书籍大量问世。当前在全国影响最大的花卉盆景报刊有3家:①《中国花卉盆景》月刊;②《中国花卉报》(盆景占相当比重);③《花木盆景》双月刊。近十余年出版的盆景书籍据不完全统计有50余种。
  (4)盆景出口外销量逐年增加。从1979年我国首次参加国际盆景展览并开始外销后,销量逐年增加。中国盆景古朴典雅,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出口形势越来越好。
盆景的养护与管理
  树桩盆景是具有四时变化和具有生命力的象征的造型景观,因此维护其生命生长的延续就成了维护管理的必然目的。必须在日常维护中对其进行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
尽管山水盆景以山石为主,但由于山石上点缀了植物,因此与树木盆景同样地需要进行养护管理。同时,由于山石上栽植植物一般用土较少,生长条件受到限制,更需精心管理。管理方法与树木盆景基本相同,但应特别注意喷水施肥放置。
树桩盆景的养护与管理
浇水
  浇水是树桩盆景管理的最重要、最频繁的措施之一。树桩栽植于盆中,不论是深盆,还是浅盆,泥土总是有限的,所含水分也是有限的,如长期不浇水进行水分补充的话,树桩就会因缺水而枯萎,因此要及时观察,根据其土壤干湿情况浇水,保持土壤水分。当然浇水也不可过量,若浇水过量,盆土长期过湿,则易引起根部缺氧和腐烂;同时浇水的多少还要视具体树种不同、季节变化、天气冷暖而定。一般说来,夏季或干旱时,最好早晚各浇一次水,春秋季节每天或隔日浇一次水,春天树桩萌动,也可视情况早晚浇一次水。梅雨季节或雨天时,则不需要浇水,还要注意排水。砂质土壤可多浇水,粘性土壤要少浇水。浇水可以叶面喷水,也可以根部灌水,一般二者结合,先叶面喷水,再根部灌水灌透,注意不要浇“半截水”造成盆面湿、盆内干的现象,而且叶面喷水也不可过多,易引起枝叶徒长。    施肥
  树桩盆景的盆钵内土壤有限,因而养分也有限,应注意肥料的补充。树桩盆景因其小中见大的艺术特性,不可施肥太多、太频繁,要掌握施肥含量、种类,把握施肥季节。植物生长养分的三要素为氮、磷、钾肥,氮肥可促进树桩枝叶生长;磷肥可促进其花、果实形成;钾肥可促进茎干和根部的生长,所以选用肥料应根据树桩种类和其生长态势而确定。
  需要使树桩枝繁叶茂,可多施氮肥类;需要树桩多出花果,则可增加磷肥含量;需要根干粗壮,发达时,则可多施钾肥。施肥方式一般又分迟效性施肥和速效性施肥。迟效性施肥一般是将有机肥粉碎、腐熟后按一定比例混入土壤中,在换土时,掺入盆中,让其慢慢提供养分;速效性施肥则是将有机肥或化肥稀释后,根据树桩的季节性生长需要进行施肥,但要注意,不可过浓,新栽树桩不宜进行此类施肥,雨天施肥,肥效流失,效果不好。
病虫害的防治
枝干出现病害:
表现在枝干韧皮部、形成层腐烂、枝干上出现茎腐和溃疡,出现枝干表面腐烂,干心腐朽,枝条上发生斑点等现象,通常应喷洒波尔多液,徐之以石硫合剂,并刮去腐烂局部等。    叶面病害:
叶面病害通常出现黄棕色或黑色斑点、叶卷缩、枯萎、早期落叶等症状,有可能是黄化病、叶斑病、煤烟病、白粉病等。叶斑病可摘去病叶,喷洒波尔多液;黄化病可用0.1~0.2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叶面;白粉病可用波美0.3~0.5度硫合剂喷洒。
根部病害:
树桩盆景根部老化,易产生各种细菌、真菌引起的根腐病或根瘤病,应注意盆土的消毒和浇水量的控制。    介壳虫治理:
介壳虫危害普遍种类繁多。它是吸取树桩树液的害虫,树桩受其害后易引起煤烟病,出现生长不良,枝叶枯黄,提早落叶等现象。防治方法是除用人工刷除杀死外,可用40%的乐果乳油1000~150O倍溶液,或用80%敌敌畏1000~1500倍溶液喷杀之。
红蜘蛛治理:
红蜘蛛是以吸取树叶叶汁对叶片进行危害的,虫害后,叶片呈灰斑色,并引起枯黄脱落。防治方法是用4O%乐果乳剂1500~200O倍溶液或50%亚胶硫磷可湿性粉剂1000倍溶液喷杀,    蚜虫治理:
蚜虫种类繁多,危害普遍,被害树桩一般叶片卷曲下垂,严重时叶表污黑、干枯而脱落。防治方法:一般用4O%乐果2000~300O倍水溶液喷杀,每周一次。或用鱼藤2.5%800~1200借水溶液喷杀。
修剪
盆景树木仍在不断生长,如任其自然生长,不加抑制,势必影响树姿造型而失去其艺术价值。所以要及时修剪,长技短剪,密技疏剪,以保持优美的树姿和适当的比例。
摘心:树木盆景为抑制其高生长,促使侧技发育平展,可摘去其技梢嫩头。
  摘芽:树木盆景在其干基或干上生长出许多不定芽时,应随时摘芽,以免萌生叉枝,影响树形美观。
  摘叶:观叶树木盆景,其观赏期往往是新叶萌发期,如械树、石榴等新叶为红色,通过摘叶处理,可使树木一年数次发新叶,鲜艳悦目,提高其观赏效果。
  修枝:树木盆景常生出许多新枝条,为保持其造型美观,须经常注意修技。修技方式应根据树形来决定,如为云片状造型,则将枝条修剪成平整状。一般有碍美观的枯枝、平行枝、交叉技等,均应及时剪去。
  修根:翻盆时结合修根,根系太密太长的应予修剪,可根据以下情况来考虑。树木新根发育不良,根系未密布土块底面,则翻盆可仍用原盆,不需修剪根系。根系发达的树种,须根密布土块底面,则应换稍大的盆,疏剪密集的根系,去掉老根,保留少数新根进行翻盆。一些老桩盆景,在翻盆时,可适当提根以增加其观赏价值。并修剪去老根和根端部分,培以疏松肥土,以促发新根。
翻盆换土
盆景树木在盆中生长多年后,须根密布盆底,浇水难以渗透和排出,肥料也不易吸收,会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这时就应翻盆换上。翻盆可用原盆或换稍大一号的盆,根据树木大小来决定。换土可改善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增加土壤养分,有利盆景树木健壮生长,提高其观赏效果。
  树桩换盆的土壤以腐殖土、稻田土、山泥等为主,换土时可先在土中适当加上一些养料,使其在土中发酵挥发成为迟效型养料,这样能使树桩缓慢受益。至于土壤的酸碱度的把握,要视树种的具体情况而定。换盆时,一般先在盆底孔处固定筛网或瓦片,先加入颗粒较大土壤以利排水,然后放入树桩,填入颗粒较细的培养上,用竹、木棍插紧,并视树种情况确定浇水量。
  树木盆景的翻盆可根据以下几方面决定:
①一般小盆景每隔1~2年翻盆一次,中盆景2~3年翻盆一次,大盆景3~5年翻盆一次。如系老树桩景,可多隔几年翻盆一次。
  ②生长旺盛且喜肥的树种,翻盆次数要多些,间隔年限要短些;生长缓慢、需肥较少的树种,翻盆次数可少些,间隔年限可长些。松柏类老桩景就不宜多翻盆。
  ③枝叶茂盛,根系发达的树种要勤翻盆。翻盆可通过根部生长情况来决定,当盆土不干不湿时,将盆倒翻过来,用手拍打盆底,使树木连土带根全部倒出来,检查土块板结情况以及根系分布情况,如土块板结、根系密布土块底面,则说明必须翻盆。
  翻盆时间以选择树木休眠期为好,大多在早春或晚秋进行。如保留原土较多,则随时可翻盆,不受季节限制。如需换去大部或全部宿土,则应严格选择恰当的翻盆时期。
放置与保护
  树桩盆景的放置,也应据树种的特性确定位置,一般应放置在通风透光处,要有一定的空间湿度,阳光不充足,通风不畅,无一定空间湿度,可使植株发黄、发干,导致病虫害发生,直至死亡。但有的树种喜荫,有的树桩需要阳光多一点,这样就要采取如遮荫或遮光措施。如常绿的一些阔叶或非阔叶树种黄杨、杜鹃、山茶花等大都喜荫,而紫薇、银杏、海棠等喜阳,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有的树桩盆景还有耐寒或非耐寒性,对非耐寒性的树桩一般冬天还要进入温室维护管理,如榕树、福建茶等。
大榕树老桩快速培育
用榕树制作盆景,南方各省最为流行,但要培养一件好的作品,也非易事:一是野生老桩多生于石缝中,挖掘极难带根,而榕树有无根不成景之说;二是将幼树培养成苍古雄奇、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古桩,费时费工。如何快速培育大榕树老桩、缩短成型周期?笔者经多年实践,现介绍几种简易制作方法,供盆景初学者参考。
一、多枝合插:清明节后,配合榕树修剪,选取部分大小不一的枝条,截成高低不等的扦插枝,按造型要求,高低错落,捆在一起,扦插于松泥中(分插后合植也可),使根系自然交叉。成活后在各枝相互连接处,用小刀划破树皮,使之吻合,粘为一体。第二年清明过后挖起,梳理根须,对粗长根进行短截,暂缓修剪枝条,以充分利用光合作用养桩。重修一般在休眠期进行为好,以免白色黏液外流过多,影响植株生长。然后地栽,促根催壮,加速粘合,对僵死枝去除布嵌,粘连不妥的可遂年按上法补之。第三年清明前后,修剪整形,上盆莳养,以控制根须无限度延伸。立秋前后再修剪或摘心一次,促其分枝。同时在原插干上,用撬皮、刻槽、锤击等方法促老催古。再培育几年,插枝增粗,相互挤压形成凹凸不平的整体,树头显苍古的榕桩嶙峋之状,再提根观赏盆。至此一件苍古的榕树盆景既基本养成。
二、老干直插:榕树生命力强扦插易活,即使老扦插,只要尽心护理,一般都能成活。扦插的时间在清明前后、日平均气温不低于20°C时进行为好。老干的采取:一是从老榕树上选取有培养前途的枝干,锯截下来扦插;二是生长在山野石缝中的榕树,桩坯可取,但根部无法挖掘,即可舍根取干,以干扦插养根。一般先地插后上盆,也可直接插于较高大的盆缸中,培育造型使升华成景,只要认真养护,三年即可理根提根。对缺根的地方,可用以下两种方法处理:一是剥皮促根,即在需要长根部位,用小刀或木工凿在树干上横开宽1CM~2CM左右的小沟槽,剥去树皮,如多处须补根,开槽则上下错位,以便吸取营养而不致于创口周围皮层坏死;二是靠接幼树补根,即在需要补根位置,用利刀在树干上纵开一槽,然后用带根幼苗,削去部分树皮,嵌入槽缝,靠借固定,开槽长短宽窄要与靠接的幼苗相适应,待皮层完全粘合后,留根去干。笔者1994撵月上山挖取桩坯,见一大叶榕树根基深埋在石缝中,无法挖掘,但其干飘逸潇洒,掘之不得,弃之可惜,后截回老干扦插,培育几年后,现已枝繁叶茂,经两度提根,已初具景观,如果能用叶片较小的品种换冠,更具观赏价值。
三、合体拼栽:合体拼栽是最理想的一种增粗促古的有效方法。根据造型设计,选取3~5株两三年生幼树,在清明后,按造型要求,截枝后根枝交叉拼合一体,用高培土方法,植盆养护,根据生长情况,修剪整形,并逐步去土理根露根,三年后即可成景。笔者1995年4月初用5株大小不一的细叶榕幼树,拼栽造型,现已相互挤靠合为一体,树冠丰满,气根遍生,初具自然古老大树风韵。为进一步提高观赏价值,拼栽后第二年起,用叶片较小的印度榕枝条逐年逐枝分批嫁接换冠,叶片变小,现更具艺术魅力。
四、靠接增粗:多年生之榕桩,主干却仍太小,或形态不理想,可用幼树依附周围靠接增粗。从山野挖掘榕坯,干虽古老,多树根、枝不理想,可利用其老干,用靠接办法补干补根,三五年可初具景观。为进一步提高观赏价值,叶片较大的,可用小叶片树种嫁接换冠。嫁接换冠要注意:高空芽接或枝接虽好,但技艺不纯熟、气温不适度,成活率不高,最好是带根带泥高空靠接,即用小塑料袋包住根部带泥靠接,成活率可达百分百。成活后,靠近主干的接苗,去泥埋根附于树干上,使之下延长粗,增粗主干;离主干较远的接苗,根据需要,有些去根留枝,有些去枝留根,有些根枝全留,将根培养成下垂假气根,吊于枝上,则别有情趣。笔者1995年购一下山细叶榕桩坯,分枝少且主干基部偏上,除三根粗根外,细根全无,养坯两年,根仍细而不长,露不出根,后用插扦的印度榕幼苗依附原桩周围,采取靠接方法,补根补干,不仅改变了树形,还使叶变小。但左下枝细而短,整体树形为等边三角形。后用一带根幼苗靠接,加长飘枝,其根保留,用矿泉水瓶去底,将根装入瓶内填土,直接盆面,待根深扎后去掉塑料瓶,即成粗大假气根。这种方法,根干都易增粗,同时弥补了基部过小的缺陷。
盆景的价值
欣赏盆景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室内陈设盆景,使人顿觉生趣盎然;斗室之中,能领略到旷野林木的景色,自然山水的风貌,令人心旷神恰而豪情满怀,既陶冶了性情,又增进了艺术的素养。
  优秀的盆景作品,能振奋人们的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这就是“寓教育于艺术”。当我们在盆景中看到刚劲挺拔、体态矫健的松柏和凝霜傲雪、姿态化美的梅花时,常常为其坚贞高洁的形象所激励;当我们看到千姿百态的黄山奇峰和山青水秀、突兀峥嵘的桂林山水时,往往会更加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热爱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因此,爱好盆景艺术,并不是什么“玩物丧志”,或无聊消遣,而是“玩物养志”,提高气质素养。
  工作之余,尤其在紧张的劳动之后,欣赏一下盆景,实在是生活中的一种很好的调剂,对于身心的健康十分有益。能亲自动手制作和培植盆景,欣赏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则更有无穷的乐趣,还能增长许多科学知识。
  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盆景艺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愈来愈显示出它的优越作用。在各城镇的园林单位和庭园、公园、小游园、公共绿地,以及疗养院、宾馆、住宅等处,都可见到盆景的陈设,它几乎已成为美化环境不可缺少的一种园林设施。
  盆景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不能单纯为艺术而艺术,只有走商品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道路,盆景艺术生产力才能得到解放,盆景艺术才会发展提高,才会有光辉灿烂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内许多地区都建立了盆景生产基地,生产各类盆景,使盆景生产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不仅在国内市场大量销售,满足盆景爱好者的需求,而且还畅销到东南亚、日本、澳大利亚、西欧及英美各国。
  盆景成为经济商品,并不失去其艺术的光彩,相反地,商品交流就意味着竞争,竞争就意味着发展。为了在竞争中占优势,竞争者必须付出最大的努力,不断创新发展,其结果必将导致盆景艺术规模日益扩大和盆景艺术日臻完善。这种提高是自然发展所难以比拟的,可见艺术与经济不可分割,只能结合。
  盆景艺术还代表着我国造园艺术的发展水平,在世界上负有盛誉的日本盆景,追溯其源,也是我国流传过去的。国际上曾多次举行过世界性的盆景展览会,我国盆景在展出中占有重要地位,博得了各国朋友的高度评价和赞赏,获得了金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为国际文化交流和促进人民间的友谊作出了贡献。今后,我们应该继续努力,让盆景艺术之花开遍全世界。
盆景是“活的艺术品”
树木花草作为盆景造型的主要材制,具有生长发育的生命特征,决定它在制作加工上的连续性,艺术欣赏的可变性。由于季节的更换,可以看到春花、夏绿、秋果、冬姿规律性的四季景观。所以盆景的制作必须具备植物学的科学知识和园艺学的栽培技术,根据选用树种的习性、树龄的老幼,决定采用何种造型技艺,运用何派、何地造型风格,目的是以能表达主题思想,形神兼备,才为上品。生气盎然的盆景,是艺术美的创造,欣赏盆景佳作,不仅使人清心悦目,还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花盆里“长”出2600万
今年入春以来,欧盟、韩国、香港、台湾等地客商及国内的中国六通公司,纷纷前来洽谈榕树盆景出口业务,榕树盆景呈供不应求的态势。截止6月底,榕树盆景出口至欧洲、韩国等地,其中出口韩国4个集装箱,出口荷兰7个集装箱,共计22万盆,创汇45万美元。
岭南派盆景及其风格
  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这里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水充沛,草木滋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盆景艺术繁荣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虽然岭南盆景艺术起步较晚,但也有数百年历史。清朝广东藉著名诗人屈大均,在其所著的《广东新语》中就有较详细的记载。
然而,岭南派盆景艺术风格的真正形成,则是本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传统的广东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龙弯”式,树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横出,作五托或七托,树顶扁平,称“古树”,又叫“将军树”,这种盆景很费功夫、时间,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
到上世纪末,随着社会的变革,文化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受到岭南画派的影响,一部分广东画家既善于绘事,又爱玩盆景,在造型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以画意为本,逐步扩大树种范围,成为当今岭南盆景的雏型。30年代以后,广东盆景分作三个流派:一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派,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茂稠密,构图严谨,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材料,经过精心培育,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以潇洒流畅为贵;三是以广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技托虽少而不觉空虚,含蓄简括,高雅自然,很有点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
新中国成立后,由孔泰初担任技术指导的广州盆景协会,以西苑为研究基地,将三个流派的优点集中起来,融为一体而成为完整、独特的岭南派,使岭南盆景的艺术造型更加变幻莫测,千姿百态。诸如秀茂雄奇的大树型、扶疏挺拔的高耸型、野趣横生的天然型、干矮叶密的叠翠型等等,就总的艺术风格言,可以概括为8个字:雄浑苍劲,流畅自然。
岭南派风格创始人之一的孔泰初,从19岁起就致力于盆景艺术事业,首创“蓄技截干”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树木的第一节枝(即主干上的侧枝)长到所需要的粗度时,进行强度剪截;同时选留角度、位置适合的第二节枝(或芽),待第二节技蓄养到所需要的粗度时,又加剪裁,以下第三节、第四节……都按此法进行。一般每一节枝上留两个左右的小技(或芽)一长一短,经多年修剪后,枝干的比例匀称,曲折有力,其枝托“上翘如鹿角,下垂如鸡爪”,古拙入画,有跃枝、飘枝、摊枝之分,每一枝托的第二、三、四层的枝爪,要求逐渐减细,分布均匀。枝托(相当于北派的枝盘、云片、枝片)是岭南派造型的基本技法,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春夏秋冬,四季可赏:春季抽芽,新绿点染;夏季浓郁,翠盖重叠;秋季霜降,黄叶自俏;冬季天寒,角爪生辉。有时为了观赏枝托的角爪美,故意摘去叶片,称为“脱衣换锦”,这是其他盆景流派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山水盆景虽非岭南派所长,但也有相当的成就,主要表现南国山明秀丽的自然风光,不乏危岩奇峰,高峡深谷,富于岭南画风。常用石材有英德石、砂积石、芦管石、浮石、海母石(珊瑚石)、钟乳石等。
树桩盆景常用的树种主要有:九里香、福建茶、榆、雀梅。榕、黄杨、罗汉松、五针松、杜鹃、水桅子、梅、银杏等。
川派盆景及其风格

四川古称巴蜀。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设置剑南道,所以过去也把川派盆景称为“剑南盆景”。唐玄宗以后,州治改在益州,就是今天的成都市,其所管辖的范围不仅限于四川,而且还包括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
独特的巴山蜀水,经过漫长的历史流程,孕育出了独特的巴蜀文化。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记载:“从开明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蜀之为国,肇于人皇。”如果说这些记载偏重于传说的话,那么,广汉的三星堆,就足以证明巴蜀文化的悠久历史,早在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西周初年(距今约4500年到2900年),四川所铸造的青铜器物如青铜人像,就从未见于其他遗址,其体质特征及其服饰也与华夏族不同;其他器物的形制也多不见于中原地区,虽然某些器物与中原类似,但就其总体特征来看,它与中原文化以及其他地区的文化都不尽相同,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已初步形成一个**的文化体系。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现这种姿态和变化的技法规律,通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创造和完善,最后归纳为10种身法和3式、5型。盆景艺术大师陈思甫在他的专著《盆景桩头幡扎技艺》一书中写道:“若以规律类平技式桩头论,成都和川西地区的主干弯曲、校视下倾的造型,乃是仿照峨山高寒之地长期被积雪压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态,雪融化后,树梢直立,枝桠由垂转手或略带倾斜状。故尔平枝式规律类型桩头,枝盘渐至盘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技盘基部下倾、盘略下斜而平整。”这说明规律类来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是对大自然的艺术概括与艺术加工,并且进而如古典诗歌的“格律化”一样,使之集中展示传统美学中的基本原则:对称美、平衡美、韵律美,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有统一,活泼而有序,庄重而灵动。“它摆脱了自然现象对盆景艺术的盲目控制,以清醒的理性、充沛的情感统驭着它的反映对象。它一方面再现大自然,另一方面又主动地表现人对自然的审美理想。在艺术形式上,它以严谨的格律作为基本的结构原则,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诗’。”(唐春来:《规律类树桩美的探索》,载《成都盆景研究》)。
正因为规律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自然类随之慢慢“淡化”,只保留了极少数的悬岩式,现在保存完好的“老龄”树桩盆景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见证。清朝末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成都青羊宫举办花会(已延续至今),各地的花农和盆艺者都把自己制作成型的各类树桩盆景送到花会上展销,此时的树桩盆景已完全采用“三式五型”的造型技法。迄今为止,四川的树桩皤扎,无论是何种形式,基本上都没有越出这一时期所形成并广泛采用的技法和造型规则。清末民初,成都和各县的著名皤扎艺人约60余人,其中最著名的有窦禹朋、陈洪顺、张彬如、陈玉山、戴开弟、戴崇光。龚音如、李洪泰、纪成久等。到了本世纪40年代,自然类树桩盆景重新抬头,但在蟠扎技法上与规律类大致相同,除悬岩式外,一些自然类桩头的造型几乎是一种偶然的“机缘”。陈思甫的父亲陈玉山就是常用一些枝条残缺、不适合制作规律类盆景的树坯,顺势加工为自然类。其后李忠玉及邱开春、王明文等发展了自然类,逐渐成为今天川派树桩盆景的两大主要类型之一。
川派山水盆景,虽然远在两宋已见端倪,尤其是安岳县圆觉洞和大足县大佛湾摩岩造像中,飞天与传女手托的山万盆景,已与今天的浅水山水盆景十分相似,但因明、清盆景向树桩倾斜,直到近千年后的四五十年代,才由一批园艺家、画家。盆景“玩家”亲密合作,使之成熟。
总的说来,川派盆景的艺术风格: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山水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社鹃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钟乳石、云母石、砂积石、龟纹石,以及新开发的品种为制作石材。
扬派盆景及其风格
  以扬州为中心的扬派盆景,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南通、如皋、盐城等地,由于地处江苏北部,故又统称苏北派。
扬州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交通十分发达,加之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早在唐朝就是全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之一,所谓“一扬二益’冲的“扬”即指此地。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旎,文人荟萃,商贾云集,既是鱼米之乡,又是文明之邦,因此,在审美情趣方面既有注重形式的倾向,又有浪漫抒情的传统,白居易的一曲《忆江南),让人们吟唱了一千多年,成为人们梦里留连忘返的“天堂”。在这么一个地域环境中孕育出来的盆景艺术,苍古清秀,灵巧飘逸,尤其是在全国各流派中独树一帜的“云片”造型,更显示出丰厚的文化意蕴,仿佛进入了《忆江南》梦幻般的瑰丽世界,韵味无穷。扬派一代宗师万觐棠的代表作《巧云》、《瑞云》、《翠云》等,不但在国内各大型盆景展览评比中一再夺魁,而且饮誉海外,在世界盆坛引起震动,其作品远销英国、日本、德国、丹麦、荷兰等国。
扬派树桩盆景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一。在造型技法上同川抓清汗步相似z处,问好米用标公蟠扎,精扎细剪,单是棕法就有11种之多(扬、底、撇、靠、挥、拌、乎、套、吊、连、缝入云片要求距离相等,剪扎平正,片与片之间严禁重复或平行,观之层次清楚,生动自然。云片大小,观树桩大小而定,大者如缸口,小者如碗口,一至三层的称“台式”,三层以上的称“巧云式”。为了使云片平正有力,片内每根枝条都弯曲成蛇形,即“一寸三弯”。现在采用“寸结寸弯鸡爪翅”技法,即每隔一寸打一个结,主枝像鸡翅,分枝像鸡爪,比传统的“一寸三弯”简易多了。与云片相适应的树桩主干,大多皤扎成螺旋弯曲状,势若游龙,变幻莫测,气韵生动,舒卷自如,惯称“游龙弯”。云片放在弯的凸出部位,疏密有致,葱翠欲滴,与主干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显示出苍古与清秀。 扬派盆景分为两支:扬州、泰州一带称为西派,以“游龙弯”为主要标帜;南通、如皋一带称为东派(现在也称通派,在一些盆景文章中列为单独一派,不过,按传统划分,属于扬派),则以“两弯半”(或“三弯半”)为主要特色。
“两弯半”又称“狮式”盆景,相传为明代画家所创,造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必须构成三弯九片一顶(三弯半),意态如狮。但“三弯半”的造型难度太大,很不容易达到标准,以后逐渐简化为“两弯半”。到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南通有位名叫徐朗屏的盆景“玩家”能文善画,酷爱盆景,“两弯半”经他不断完善在盆景艺坛上占有突出的位置。 制作狮式有5个要点:一提根、二顿节、三拿弯、四做片、五收顶。前二者表现古雅,后三者妙在传神。须要大而圆,切忌尖形或羊角形,才有狮头的韵味。主干的最佳效果是:一级。二驼。三抬头。四回项。寓弯于直,须根相应,状如坐狮,回首顾盼。做片的要求不像杨派“云片”那么严格,一般用五片,六片亦可,第一弯左右各一片,背上一片,第二弯的左右各一片特别重要,能够体现狮子的动态,上下两片相对要“上捧下蹲”,才能收到活灵活现的艺术效果。狮式盆景还有另一种布局,盆中植大、小树桩各一,构成“母子树”,经过分别造型表现“太师少保”之类的主题。
“疙瘩式”是扬派盆景在树桩造型上的又一种形式,制作必须从树木幼小时开始,即在主干基部打一个死结,或绕一个圆圈,成疙瘩状,显得奇特别致,可分为“单疙瘩”、“双疙瘩”和“多疙瘩”。
扬派的山万盆景以平远式为主,蕴涵着“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的江南情致。
扬派树桩盆景的常用树种有: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构把、梅、山茶等。山水盆景除用本地出产的斧劈石外,还使用外省的沙积石、芦管石、英德石等。
盆景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
  造园是把自然景物缩小在一定的范围内,而盆景是把景物缩小于飓尺盆中,谓之微观造园。因此,它比一般造园更概括、更集中,因而也更有利于表现大自然的风光面貌。高不盈尺的树木,却具有虬曲苍古的风姿,令人想象犹如参天的百年古木。一勺盆水内,巧妙地布置几块山石,却能显示出广阔的水域和起伏的峰峦。正如中国山水画论中所谓“飓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小中可以见大。
盆景形式的多样性    盆景艺术的个性
  人们对艺术的要求本来就是多样的,随着时代文化的发展,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盆景艺术也趋于更加多样化。旧有的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创新成了当务之急。我国盆景从传统的几十个树种,发展到今天近两百个树种,在树木、山水两大类别的基础上,又创新了水旱、微型及花草、果树等类别,盆景的地方风格更是不断涌现。由于各地盆景艺师巧匠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手法的不同,促进了推陈出新,使盆景造型千变万化。综上所述,可看出现代盆景艺术,正向着多样化发展。      盆景艺术的个性,即是不断创新发展。由于盆景作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性格、艺术才能及文化素养的不同,其作品往往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个性,即所谓“个人风格”。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对艺术个性表现十分重视,总是喜爱富有鲜明个性的作品;千篇一律,程式化的盆景已不受欢迎。中国盆景历来讲究诗情画意,追求意境深远,其中就包含了个性的表现。这个优秀的传统,正推动着现代盆景艺术不断创新发展。所以说,盆景的发展将越来越趋向个性化。
盆景艺术的自然性
  人类来自大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类的本性,由此才产生出表现自然的盆景。然而,作为一种艺术,盆景又必然离不开人的创造。旧时代,由于盆景欣赏者受审美情趣的影响,盆景中的人工成份越来越多。如中国盆景中的某些传统式样——游龙式、方拐式等,一味追求技干的弯曲,脱离了真实,这说明最初源于自然的盆景艺术又逐渐失却了自然美。今天,随着社会趋向现代化,人们远离了大自然,而又向往自然。作为大自然景物。缩影的盆景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正好迎合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也趋向于自然形式。近些年来,中国盆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进行创新,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注重造型自然。当然,这种对自然的趋向,并不意味着不要人工,而是不可让人工占据太大的比例,以使造型合乎自然之理,所谓“七分自然,三分人工”。而这三分人工,也须力求不露痕迹,尽量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成。”
    盆景创作的艺术性
      这是创作盆景的最基本要求。盆景的形式多种多样,造型更是千变万化,主要是看艺术表现手法如何。表现手法首先要根据主题,主题的确立,又重在立意,所谓“意在笔先”。盆景造型要具有艺术美,而内涵意境更要深远,使人们在欣赏的时候,不仅看到了景,而是通过景激发出感情,因景而产生联想,从而领略到景外的意境。如水旱盆景《归樵图》一景,徐晓白教授因景触情而赋诗一首:“小桥流水斜,深处有人家。远径归樵晚,无心间落花。”这就是盆景艺术的意境。盆景的艺术性,还表现在“对比”的手法,对比有主客、高低、大小、远近、疏密、繁简、虚实、藏露、刚柔、巧拙以及色彩等内容,要求做到对比能调和,变化能统一,达到“平中求奇”和“不似之似”的境界。
盆景所表现的题材内容很多,主要为自然景色,如江、河、湖、海、溪、塘、潭、瀑等.各种水景;峰、峦、岗、壑、崖、岛、矾、坡等各类山景,以及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景物。从名山大川倒小桥流水,从山林野趣到田园风光,它都可以表现。
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局限性,盆景自然也不例外,这主要由于盆景材料的特性决定的。如树木造型受到树种特性和树肢的自然形态所限制;山石的造型受到石料质地和自然形状所限制。经过培育加工的树木,常常不能使干、枝、叶、花、果各部同时缩小到协调的程度;不少花、果类盆景,由于修剪整形频繁而影响开花结果。所以盆景艺术要善于“因材造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1

主题

2272

帖子

172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27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居民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14:59:42 | 只看该作者
盆景的流派及其風格


  我國地域遼闊,由于各地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差異,盆景流派較多。就傳統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爲南、北兩大派,南派以廣州爲代表的嶺南派,北派包括長江流域的川派、揚派、蘇派、海派(其中揚蘇海三派過去統稱江南派)。他們巨則如浩浩大江,細則似涓涓清溪,各具風格和特性。新的曆史時期裏,湧現出一些新的流派,以嶄新的風采,獨特的創意,大有和傳統五派一爭天下之勢。嶺南派盆景及其風格
  嶺南派盆景藝術風格的真正形成,則是本世紀30年代以後的事。上世紀末,特別是受到嶺南畫派的影響,一部分廣東畫家既善于繪事,又愛玩盆景,在造型上進行了大膽改革,以畫意爲本,逐步擴大樹種範圍,成爲當今嶺南盆景的雛型。30年代以後,廣東盆景分作三個流派:一是以盆景藝術家孔泰初爲首的一派,樹形蒼勁渾厚,樹冠秀茂稠密,構圖嚴謹,表現曠野古木的風姿;二是以廣州三元宮道士爲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將要枯死的樹樁作材料,經過精心培育,從某一部分長出新芽,以潇灑流暢爲貴;三是以廣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爲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雲霄,技托雖少而不覺空虛,含蓄簡括,高雅自然,很有點鄭板橋“冗繁削盡留清瘦”,“一枝一葉總關情”的詩意。孔泰初擔任技術指導的廣州盆景協會的西苑基地。將三個流派的優點集中起來,融爲一體而成爲完整、獨特的嶺南派,使嶺南盆景的藝術造型更加變幻莫測,千姿百態。就總的藝術風格言,可以概括爲8個字:雄渾蒼勁,流暢自然。
  嶺南派風格創始人之一的孔泰初首創“蓄技截幹”法,是嶺南派造型的基本技法,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有時爲了觀賞枝托的角爪美,故意摘去葉片,稱爲“脫衣換錦\”,這是其他盆景流派難以達到的藝術效果。
  山水盆景常用石材有英德石、砂積石、蘆管石、浮石、海母石(珊瑚石)、鍾乳石等。主要表現南國山明秀麗的自然風光,不乏危岩奇峰,高峽深谷,富于嶺南畫風。
  樹樁盆景常用的樹種主要有:九裏香、福建茶、榆、雀梅。榕、黃楊、羅漢松、五針松、杜鵑、水桅子、梅、銀杏等。川派盆景及其風格
  川派盆景又稱爲“劍南盆景”,川派盆景藝術的發展,經曆了一個在造型上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的過程,最後歸納爲兩種主要類型。即規律類和自然類。兩種主要類型的特點爲:對稱美 、 平衡美、韻律美,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有統一,活潑而有序,莊重而靈動。源于生活。但它又高于生活,是對大自然的藝術概括與藝術加工。基本技法爲自然樹的順勢加工和10種身法及3式、5型。
  川派盆景的藝術風格:樹樁以古樸嚴謹,虬曲多姿爲特色;山水盆景則以氣勢雄偉取勝,高、懸、陡。深,典型地表現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風貌。
  川派樹樁盆景一般選用金彈子、六月雪、羅漢松、銀杏、紫薇、貼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社鵑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鍾乳石、雲母石、砂積石、龜紋石,以及新開發的品種爲制作石材。揚派盆景及其風格
  以揚州爲中心的揚派盆景,在造型技法上同川派有相似之處。要求“樁必古老,以久爲貴;片必平整,以功爲貴。技法主要有“一寸三彎”。棕法11種((揚、底、撇、靠、揮、拌、乎、套、吊、連、縫)
  揚派盆景分爲兩支:揚州、泰州一帶稱爲西派,以“遊龍彎”爲主要標幟;南通、如臯一帶稱爲東派(現在也稱通派,在一些盆景文章中列爲單獨一派,不過,按傳統劃分,屬于揚派),則以“兩彎半”(或“三彎半”)爲主要特色。“疙瘩式”是揚派盆景在樹樁造型上的又一種形式,制作必須從樹木幼小時開始,即在主幹基部打一個死結,或繞一 个圓圈,成疙瘩狀,顯得奇特別致,可分爲“單疙瘩”、“雙疙瘩”和“多疙瘩”。
   揚派的山水盆景以平遠式爲主,蘊涵著“潮平兩岸闊,風正~帆懸”的江南情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揚州紅園高級工程師趙慶泉先生獨創的水旱盆景獨樹一幟。在世界盆景界産生很大影響和受到廣泛的好評。其本人1994年獲中國盆景藝術大師稱號。
  揚派樹樁盆景的常用樹種有:松、柏、榆、黃楊(瓜子黃楊)及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構把、梅、山茶等。山水盆景除用本地出産的斧劈石外,還使用外省的沙積石、蘆管石、英德石等。蘇派盆景及其風格
   蘇州,是我國盆景藝術最早的發祥地之一。蘇派盆景是中國最主要的流派,以其悠長的曆史淵源,獨特的傳統技藝古樸典雅的特色,自然流暢的風格以及隽秀多姿,斑斓多彩的制作效果見長,早早流傳于日本,東南亞和歐美,飲譽海內外。
  蘇派盆景以古雅拙樸見長。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虬幹老枝,培植于小盆之中,竟能高不盈尺,自然成態,或懸或垂、或俯或爺,配以古盆和蘇式幾架,則古趣盎然。布局構思精細入微,取法自然,混同天生,絕少斧鑿之痕,富有藝術情趣。在處理虛實,曲直、疏密、開合、明暗等關系上,脈理清晰,卓具匠心。
  蘇派盆景著重意境的創造,它以情景交融的藝術魅力吸引人們。它吸取古典園林藝術精粹,綜合中國繪畫技法之特長,以景寓情,以情抒景,運\用“小中見大”等藝術手法,取得景中有情,景外亦有情的藝術效果。
  蘇派樹樁盆景分爲規則(即川派之規律)、自然兩大類。
  總之,蘇派盆景風格的特點爲:古雅 。 咫只千裏,縮龍成寸。 制作精細 , 靈巧人微。 擅運\用中國繪畫的畫理,講究意境。
  蘇派盆景的山水盆景也頗多古人畫意,富有濃郁的詩情,布局簡煉,章法嚴謹,生動地再現了江南風光。常用的石材有斧劈石、昆山白石、太湖石、英石等。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各派之間的交流日多,也引進其他石材品種。
  樹樁盆景常用的樹種有松、柏、雀梅、榔榆、黃楊、三角楓、石榴、鳥不宿等。海派盆景及其風格
  上海盆景廣泛吸取了國內各主要流派的優點,同時還借鑒了日本及海外盆景的造型技法,創立了以師法自然、蒼古人畫的海派盆景。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強調主題性、層次性和多變性,在制作過程中力求體現山林野趣,重視自然界古樹的形態和樹種的個性,因勢利導,隨類賦彩,按照國畫理論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備。技法上也另辟蹊徑,紮剪並重,不用棕絲而用金屬絲纏繞枝幹進行彎曲造型,而後細修細剪,以保持優美形態:剛柔相濟,流暢自然。
  選用的樹種非常豐富,落葉、常綠、花果各類應有盡有。
  海派山水盆景有兩大類型:其一是用硬質山石表現近景,盆內奇峰峻峭,林木蔥籠\;其二是用海母石、浮石等軟質石材,細致雕琢出山紋石理,種上小樹(小草),以表現平遠、深遠的意境。不過,這兩種類型的山水盆景,就其總的風格而言,都比較遼闊,“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無疑是地域環境在盆景藝術家心靈上刻下的印記,體現出衝積平原的地域特色。徽派盆景及其風格
  以安徽歙縣賣花漁村爲代表。
  徽派盆景以古樸、蒼老、遒勁、莊重、幽雅爲其特點。其傳統造型,主要有遊龍式、 蟠曲式、扭轉式和懸崖式等。制作技法以蟠紮爲主,喜是用棕、麻或蘆皮作材料。這些材料韌性大、拉力強、幹濕無損,與金屬絲蟠紮相比,既無損傷樹皮之憂,又有定型後自然腐爛,無需解、剪的優點。
  徽派樹樁盆景常用的樹種有梅樁、松柏、山茶、天竺、石榴、丹桂、杜鵑等。其中以遊龍式梅樁盆景最具代表性。
  近年來,徽派盆景在國內一些全國梅展中獲得金獎。京派盆景及其風格
  北京盆景形成流派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實際上也有幾百年的曆史。在造型方面吸取了南、北兩派之長,以剪爲主,以紮爲輔,剪紮結合。布局上因材制宜,繁中求簡,粗中有細,露中有藏,達到參差錯落,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求統一。側枝多以橫技式出現,樹冠多作扇形或半圓形,以顯示雄偉剛勁的氣勢。由于繼承了首都古典園林藝術的傳統和受到中原文化的薰陶,其盆景藝術風格表現爲敦厚穩健,古雅質樸。
  常用樹種有:鵝耳枥、樸樹、荊條、華山松、鼠李、楓樹、榆樹、山植、桧拍、雲杉等。
  常用石材有:斧劈石、砂積石、千層石、鍾乳石、雞骨石等。 香港盆景及其風格
  香港盆景的藝術風格源于嶺南派,但又有自己的特色:潇灑蒼勁,富于變化。常用造型技法爲蓄技截幹,修剪爲主,蟠紮爲輔。台灣盆景及其風格
  台灣盆景既受嶺南派的影響,同時又受日本盆栽的影響,既不同于南派的“蓄枝截幹”,又不同于北派的“蟠幹紮片”,主張古樸蒼勁,典雅自然。矮壯型可看作是參天大樹的矮化,結構嚴謹,極具功力,在台灣盆景中頗有一定的代表性。台灣盆景風格:雄渾蒼勁閩派盆景及其風格
  以福建省的福州、泉州爲中心。獨特的藝術風格爲灑脫自然,飄逸多姿。造型技法采用蓄技截幹、鹿角雞爪的同時,也講究樹幹虬曲,紮片結頂。
  樹種以榕樹爲盛。還有榆樹、福建茶、九裏香、樸樹、雀梅、羅漢松等。
  山水盆景大多表現嶺南風光,石材主要有海浮石、砂積石、太湖石等。桂派盆景及其風格
  廣西盆景雖然曾經是嶺南派的一個分支,但又具有自己的獨特個性,尤其是山水盆景和石玩盆景,更顯示出與以廣州爲中心的嶺南盆景的不同特色。 其山水盆景主要以表現桂林、陽朔、漓江等風景勝地的自然風光爲特點,講究清、通、險、闊,即清秀明麗,圓潤通達,險峻幽深,景觀壯闊。常用石材有:石灰石、石筍、英石、蘆管石等。
  樹樁盆景以古樁頭爲主,因勢取材,師法自然。造型上分爲兩大類:一是矮樁型,樹蔸奇古,盤根錯節,技托流暢,獨立成景;二是潇灑型,樹頭蒼雅,枝幹挺拔,疏密有致,頗多野趣。總體說來,可以稱之爲“八桂風貌”。 常用樹種與嶺南派大同小異,主要有榆樹、九裏香、福建茶、黃楊、六月雪、羅漢松、五針松、紫藤、榕樹等。
      小記:起源于中國的盆景藝術,在唐朝末期宋朝初期傳入日本、朝鮮等國,後在日本發揚光大。本世紀初盆景又從日本先後傳到美國、澳大利亞、法國等,後繼續傳播。目前盆景已遍布五大洲,成爲世界性的藝術品。1989年全世界性的盆景組織——《世界盆栽友好聯盟》誕生,它的成立有助于盆景藝術在全球的普及與提高。當前世界盆景以工業發達的日本、西歐、美國,尤其是美國盆景發展速度比發展中國家要快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10 12:19 , Processed in 0.21101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