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轶事] “淡泊明志”徐孺子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4 11:0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徐孺子

  
      徐孺子(97—168),即徐稺(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今南昌市高新区北沥徐村)人。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经学家。据《徐氏大成家谱》记载,徐孺子生于南塘沙村(疑为今下沙窝一带,难以详细考证)。史载,徐孺子家境贫苦,以耕种为业。但他清贫自乐,淡泊自守,广采博学,天文、地理、历算、占卜无一不通。


  徐孺子一贯崇尚“恭俭义让,淡泊明志”,不愿为官而乐于助人,被人们尊称为“南州高士”(南州即豫章郡)和“布衣学者”,成为千秋传颂的“人杰地灵之典范”。他曾赴江夏(今湖北云梦)拜著名学者黄琼为师,后来黄当了大官,徐就与之断交,并多次拒绝黄邀请他去当官。黄琼死后,徐孺子身背干粮从南昌徒步数日赶到江夏哭祭,后人敬佩道:“邀官不肯出门,奔丧不远千里。”

  相传豫章太守陈蕃极为敬重徐稚之人品而特为其专设一榻,去则悬之。于是在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便有了“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不朽的名句,并且千古传为佳话。陈蕃曾多次赠粮给徐孺子,徐认为“非自力而不食”,便全部转送给贫苦人家。

  宁帝建宁六年(公元168年)徐孺子谢世后,葬于南昌市进贤门外东潭巷铁树坡旧城壕沟边,后人为纪念这位东汉著名的高士,曾于南昌市内的青山湖畔建徐孺子祠堂,北宋诗人黄庭坚游学南昌期间拜谒徐祠后写道:“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樽。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今南昌市的孺子路、孺子公园、孺子亭、高(士)桥均是以徐稚的字号命名的。可见,后人对他的敬仰敬佩之情绵绵流长。

    徐孺子一生可歌可泣之事颇多,我们无法一一枚举,今日想仅就他的“淡泊明志”之举做些探讨分析。

    其一,远离官场。徐孺子所处的东汉时期,正是吏治较为腐败之时,他先后曾四次察举孝廉方正,五次辟召为宰府,三次举为茂才,均未赴任。桓帝时,因不满宦官专权,虽屡为陈蕃等大臣举荐,仍终不为官。充分说明他追求洁身自好、不甘同流合污的决心与信念。在他看来,与其入朝为官,无法为民众谋利,无法替百姓谋生,就是浪费国家俸禄,祸害民众血汗。故而为官入仕总是坚辞不从。

    眼下的中国,早已是社会主义时代,早已是人民当家做主,非封建社会能比。但“官本位”思想、“学而优则仕”理念,却远远未消除。我们不能说如今从政不好,报效国家,理应在什么岗位都应当一样,现实现状却根本不是如此。想想看,每年的“公务员招聘考试”人山人海,趋之若鹜之势,不能不让我们在徐孺子的远离权贵、远离官场之境界面前,汗颜不已。

    其二,关心民生。徐孺子生活艰难,务农为生。豫章太守陈蕃敬重徐稚之人品,曾多次赠粮给徐孺子,也是人之常情。但徐以“非自力而不食”为由,将赠品全部转送给贫苦人家。此举,不仅体现他自我要求甚高,更是彰显他关心民众疾苦的拳拳爱心。作为一位名人高士,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环境中,能够做到礼贤下士、关心民生,着实不易。


    当前,我们一再强调要关注民声、关心民情、关爱民生,却在某些地方某些官员那里得到另一种演绎:表面政绩盲目攀比,面子工程屡禁不止,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全局观念明显不足。甚至坑农、伤民之事时有发生,乱政滥权常现踪影。如此执政、执法、执行,不仅伤害了政府公信力,也损害了国家形象力。

    其三,为人诚恳。在上文提及徐孺子与黄琼的关系,他不想随着黄琼加官进爵而青云直上,反而远离权贵,甘于“平凡”。却对在黄琼死后,徐孺子身背干粮从南昌徒步数日赶到江夏哭祭,后人敬佩道:“邀官不肯出门,奔丧不远千里。”用心良苦,用情至真,可见一斑。

    现在,我们不能否认确实存在着一些投机钻营者,他们打着同乡同学同事的牌子,扛着亲戚朋友战友的旗号,走关系,套近乎,总想贴近领导,亲近权贵,以图关键时刻“拉上一把”,搭个“顺风车”,闹点“利益均沾”。正常的人际关系,在吹吹拍拍里变形、在拉拉扯扯中变味,政治氛围、社会环境都受到程度不同的破坏。

    其四,坚守原则。徐孺子有个很著名的为人处世原则,即“非自力而不食”。凡事亲力亲为,不贪图权贵施舍,不祈求他人扶助,自食其力,保持应有的文人雅士风骨。并以此获得了当时及后人的高度赞誉和敬意。

    我们不是不要人情世故的清教徒,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但凡事把握原则、讲求尺度,是必须的应当的。特别是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根本目的,一心一意做好工作是本职需要,除此之外,不能有非分之想、额外之求。只是现实中,能够真正做到“非自力而不食”并不容易。

    尤其是,放眼望去,屡见报端的高官落马事例,更是叫人羞愧不已。那些贪官污吏们,不说根本做不到一切为了群众,就是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或以权谋私,或高高在上,或执政不公,或滥权渎职,甚至有的还利用权势、仰仗权力,为非作歹,欺压百姓,疯狂敛财,违法乱纪,直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极为悲哀。

    按说,受党教育多年,为官参政多载,已经深受马列教诲,已经深悟宗旨涵义,但他们却一个个把入党誓词抛在脑后,把群众利益忘个干净,心中只有自己私心贪欲,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以权谋私、以权谋利、以权谋色,将好端端的发展环境、政治氛围、经济领域、人际关系搞得乌烟瘴气,实在可恨可恶。

    今天,学习徐孺子的“淡泊明志”,并不是让大家都去辞官不做、远离官场,也不是叫大家孤芳自赏、谢绝交往,而是要我们敲响警钟,找到差距,一心为公,全力为民,把小我摆到民众之后,把公心放到私利之前。古人尚且能够做到的,我们有什么理由有什么颜面不做到不做好呢?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2-24 07:41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