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制笼艺会消亡吗? 原创杨啸忠
《艺笼坊浅谈竹笼上油问题》发表后。竟引发了意想不到反响。有要求汇编成全集便于学习,转载,收藏的。有文章的受益者,竹笼爱好者纷纷通过QQ或其他渠道与笔者交流互动。笔者QQ常在半夜三更报警,“你的XX文章,被XX转走了。很多人根本不是笔者Q友。
而在更多的交流中,很多鸟友,笼友,制笼师与笔者有着许多共同观念与担忧。即在我国有五千年农耕文明孕育出的传统手工制笼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千姿百态的笼具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聪明与智慧。弥足珍贵。
然而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都在向国际化大都市疾进。由此造成席卷全国的“强拆”沙尘暴,将一些传统笼具做坊,名牌店铺呑嗜殆尽,混凝土建筑革命“灭四旧”势如海啸,过后一切荡然无存。在现代科技与当今浮躁的冲击下正在逐步走向失传,湮灭的绝境。
许多大师高徒的精难工艺已失传,年迈的大师,制笼人找不到传人。很多精华还来不及收集,整理,一个早上醒来时,它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视线而消失了。使我们每一个人感慨良多,又无可奈何。
近几年一些有识之士的呼吁与吶喊,人们开始重视起祖先留给我们这些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剪纸,年画,丝织。。。。。。都相继行动起来,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成立全国性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在国家有关政策资助下,进行深入地抢救,发掘,保护,整理,申遗,传习.使一些国宝,国粹得以保护和发扬。
就连改革开放才发展起来的温州打火机行业,都有着自己的行业领头协会。并能代表行业作坊利益,和国家利益。在“世贸总“打赢国际官司。笔者孤陋寡闻,制笼业协会还没有在那种媒体露脸,和见褚报端。更谈不到制笼艺的民间或官办研究机构的出现,没有一个行业协会,没有一部行业标准,更没有一条国家标准。怎能奢谈产业化,没有产业化,买笼难,买笼贵何日能解决?又怎能大踏步走出国门?触目惊心的现实,实在令人痛惜。
在中国历来退避三舍,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性”早多少年就有了“性”研究学会,也有了“性”民间博物馆(据说已从上海迁到吴江同里)徐州也有了自己的“性”博物馆。
而有着几千年历史,被公认为民间工艺奇芭的鸟文化,非遗项目的制笼艺却至今没有一个专门研究,学会或机构,没有一部专门研究专著,全国至今没有一家民间或国立制笼艺博物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些制笼人,众多鸟笼爱好者的悲哀。更悲哀的是我们的祖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给我们留下一页让我们炫耀的史册,那么多精美绝伦的精品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作了尘埃。使我们只能挽腕叹息。
笔者很爱看一些收藏,鉴宝之类的电视节目,看中常惊叹各种收藏品争奇斗艳,争先恐后地登上珍宝台。就连不入流的溺器也洋洋得意地站在珍宝台上,接受众人的喝彩与掌声。唉叹;唯独我们爱笼人,制笼人手中的宝贝笼子,却从不显眼,依旧潜伏在街头巷尾。
几年中,好不容易终于在王刚主持的鉴宝节目中,闪现出一期鸟笼专题,笔者觉得人们对它的认识,远没有深入全面,估价也远不到位。但毕竟有了一个好的开端。笔者不止一次暗中感谢这期节目,让我们手中的宝贝露了一小脸。更感谢那些为实现这期节目,幕后忙碌的热心人士。
祖先留给我们的遗恨,是由于我们祖先的认识误差造成的,他们都认为保护制笼艺这事应由李世民,朱元璋管,该由李白,苏轼去做。都在等待他们做出成果来,自己坐享其成。其结果是他们都在忙自己的事,文治武功千秋伟业,填诗赋词流唱千古。李白因醉酒驾车忘了我们祖先的重托。苏轼因忙修瑅,蒹职太多无瑕顾及,使我们祖先希望落空,空悲切,白了少年头。这就是造成至今几千年的制笼艺,史书无记载,野史无专著,这方面的史料,资料奇缺,实物难寻觅的原因,及悲惨结局。
如今我们正处在中国现代史上经济发展走向盛世时期,文化走向复兴繁荣关键时刻。便利的交通,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各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文化媒体的传播使人与人的交流无距离。发达的物流可朝发夕至。
我们面临如此良机,还在沿用“鸟笼思维”,重复做我们祖先已破灭的美梦,我们这一代一世又将一事无成,愧对祖先,后患子孙。遗恨绵绵无尽期。
在叹息之余我们每个人都反思一下,我们自己为此做了些什么?愿天忧人毫无作用,与事无补。
此时笔者再也无法按奈心中激愤,大喝一声,起来吧,全国的制笼大师,高徒们。笼艺的玩家,爱好者,鸟友们。热心的文学,文史爱好者。各类专业研究爱好者。**社区几万会员们。天降大任与你们也,再也不要彷徨等待,袖手旁观。摈弃我们祖先的“鸟笼思维”问问笼外之事吧。
立即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人不分男 女老幼,地不分东西南北,笼不分繁纷派系。去发掘,收集整理自己所在地区,地域制笼艺史,寻觅老艺人独门绝技,收集他们的代表做,为他们写传作文,汇文成册,钉册成书。联合一批有热情,有理想,有能力的群体让众多人的智慧碰撞,共同奋斗。
自古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个人做出的每一件事就像一滴水。会写文章的拿起“金不换”为笼艺呼与鼓。会拍照的用你手中的现代工具记录笼艺发展的每一步历程,留下每一个历史瞬间。有能力的与各方面沟通联络,争取官方支持成立研究学会,行业协会,有闲钱的收集一些代表作,代价而沽赞助公益。能制笼者广收徒,多传艺普及制笼艺。著书立说。每一个地区;区域做出的成果就像千百条溪流,最終汇集成大江大河,到那时积沙成塔。一部全国有权威性的制笼艺史,或期刊。一座有代表性,高水准的民间,或国家级的制笼艺博物馆就会应运而生,制笼产业化,也得以实现。
《中国花鸟鱼虫网》是一座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搭建的网络工具信息交流平台。集中了全国各流派高;精;尖的制笼,售笼店;坊。汇集了全国名师高徒的精品名作。聚拢了一批高水准的鉴赏家,玩家。汇綷展示名流杰作,发掘历史淹没在民间的传世孤品;宝贝。更有着几万高素质;有热情的会员,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他自身拥有的技术与优势,在此相工作中大有作为,并有引领优势。
让笔者感到欣慰的是,通过与众多Q友的交流,已发现了一位默默潜行多年的笼艺收藏者,身为制笼师;笼具经营者,抱定保护和发扬中国笼艺的宗旨。身体厉行,车不要豪华,只要能代步就行。房不要奢侈只要能安居就成。三餐只求能饱腹,占用大量资金收藏了从象牙笼到各个时期民间艺人的一批笼具。并志在建立一座能代表江南笼艺水平的民间笼艺博物馆。
笔者以为在这个,人们对金钱的崇拜,追求超过中国历朝历代的疯狂年月,竟有人甘守清贫,志向高远。实在难能可贵。笔者也善意顺便提醒一句,“这将是一条费时;费力;耗财,充满荆棘坎坷之路,可能需要终身艰难跋涉,才可能有一个难以预测的结果。但毕竟他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并已默默践行的第一人。的确值得推崇。如果全国多几个这样的人,笔者的议题就一定会早日实现。
有志与此,有力与此的笼艺爱好者及各方人士,请与艺笼坊主创人:杨啸忠,男,55岁.机械制造工程师.曾获新疆自治区优秀科技成果奖;铁路局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十余篇.业余爱好鸟笼制作,其善融南北,海派鸟笼制作风格.汲取京,蜀,粤海派制作技艺.风格独特,在全国首创烙画鸟笼,自成体系.以制作尺寸精准,工艺精湛,装饰精美著称.
交流探研为我国笼艺保护发扬尽一点绵薄之力 。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假如有一天 笔者的构想能实现,有一定代表性的博物馆,麟选收藏品,笔者的拙做 ,够麟选条件笔者一定无偿奉献。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