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5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轶事] 公元前三百多年,战国时期。二十岁的屈原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5 14:1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元前三百多年,战国时期。二十岁的屈原,从鄂西的这片山区走出来,书童挑着他的竹简,仆人掮着他的行装。香溪河岸,一个贵胄子弟,就要到东边的楚都郢做官,去施展他的人生抱负了。

顺着香溪河,青年诗人屈原,一边吟着诗辞,一边看着河山。出香溪,入长江,他乘一叶扁舟,顺流而下,三四天后到达荆州,然后登上两匹马拉的车子,往郢(今江陵县内)而去。那个年代,享受两马拉车,是士大夫和贵胄的礼遇呢。

屈原以诗人的浪漫情怀入仕了。怀着浪漫入仕的这个诗人,将诗辞的美丽和华丽,付诸于自己的政治理想,因此也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凉。

屈原之前的数千年,屈原之后的数千年,政途和官场,本来就凶险而诡诈。可是,诗人屈原,却是偏向虎山行,于荆棘丛中,拿出了他“美政”的主张。今天我们知道,春秋战国,多为无义之战,战无义,君无义,臣无义。彼一时也,群雄并起,个个唯利是图,人人刀枪相向,周礼已废,纲常已乱,末世来临,浪漫与美丽,成为那个时代罕有的奢侈品。屈原来了,就带着这与世俗迥然不同的东西,也带着许多的不合时宜。有时候,许多最美丽的东西,往往就不合时宜,特别是末世之时,所有的腐朽都会疯狂张扬,所有的美丽都会彻底摒弃。

屈原出山后的第二年,就当了楚国的左徒,成为楚国的大官。他一出来就可以进入中央机构,绝不仅仅因为他是王家亲戚,不仅仅因为是什么线上的人。当然,出身于什么样的家族,在战国时代,仍然是任用干部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几千年来,中国历朝历代的干部,有几个是干出来的?有几个是学出来的?有几个是拼出来的?历朝历代大多数的干部,都是生出来的,生于什么样的家庭,就会有什么样的官位。出生在高门大家,出来当然要当大官的,世袭,是几千年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传统嘛,这样的干部,是他妈将他生出来的。还有一种干部,虽然没有出生在高门大族,但因为他在什么高级干部的门下工作过,比如做过宰相的门客秘书什么的,属于某个派系,因此也上升得很快。这种干部,虽然没有生在名门望族,但是,机缘使之有个好出身,相当于有个好后妈,相当于重新生了一次,也相当于是生出来的,是出身于某个门第某个门派之中!封建时代的中国,干部制度基本就是这样,典型的门阀政治,典型的世袭政治!正因为是这样的干部制度,所以,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朝代,没有什么真正的进步,反而让我们这个民族越来越落后于西方民族。当然,几千年封建朝代,这种生出来的干部中,也有出色的人才,并非全是废物。

屈原能那么快出任大官,我以为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他的能干。屈原,从根本上说,是干出来的干部,不是生出来的干部。屈原十九岁时,秦兵入境。我们打开中国地图,就不难发现,屈原的家乡,位于湖北西部,那地方离秦国的东部很近,是很容易受到秦兵袭击的。同时,那地方又离楚国的国都较远,是楚国兵力不足的地方。于是,秦兵常常会到那儿打秋风,抢财物,夺奴隶。十九岁那年,愤青屈原,还是一个手握书卷的少年诗人。当然,他也是一个身背长剑的剑客。我们常常看屈原的作品,对于剑,他也是很钟爱的。这一年,秦兵大队来袭,国军不知何在。屈原放下书卷,抽出宝剑,组织民众,抵御秦兵侵略,一连数胜。好消息传到朝廷,朝野为之震动!在咱楚国,在咱楚国的贵族子弟中,居然还有如此奇才!这是屈原出任大官的第一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他的家族。那个时代,家族是很重要的,屈原也因此受惠。屈氏家族,本来是楚国国姓的分支,是国王的亲戚。而且,自春秋以来,屈姓历世都担任楚国的显要职位,担任高级官职的有屈重、屈完、屈荡、屈到、屈建、屈生等,而且多半是父子相传。屈原一来,就担任了左徒的官职。据现有史料可以考知,战国时期,在楚国担任过左徒的,仅屈原与春申君二人。可见,这是很重要的位置,应当是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之类。

第三个原因,是他的文辞。二十岁的屈原,诗辞已十分有名。这样的名人,为什么不能用呢?能诗能文能剑,就是古代用人的标准。这,总比用那些连人话都不会说的干部好吧?总比开屁大个会都要用讲话稿的干部强吧?!

屈原当官后,进行改革。

屈原在政治上的活动主要有:内政方面辅佐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于齐。这些活动,一方面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一方面是屈原自己诗作上讲述的。无论内政外交,屈原都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

担任大任的屈原,面临这样的“国际”形势:

从春秋时期开始,诸侯国家都已自成中心,相互争霸。楚国地处中原,由于地理和政治上的有利条件,发展成新兴大国。到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迫于竞争的压力,先后实行改革,壮大实力,互相兼并,形成了七雄并峙的新局面。七雄之中,以秦、楚为最强。

屈原辅佐楚怀王,正在七雄激烈争斗之时。屈原来了,怀王开始十分信任并重用,让他“造为宪令”,即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项,用“宪令”推行变法之事。

屈原希望怎样变法?如何改革?按屈原的说法,就是实行美政。屈原的作品,处处洋溢着他的“美政”理想,成为这一理想的实录。他说:“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举贤而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贤能的人选拔上来,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屈原对这个美政的理想,始终如一地坚持着,执着着。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其人格和意志,真是“可与日月争光”。屈原对美政的追求,从楚威王到楚怀王,又从楚怀王到顷襄王。然而,太过高洁的理想,往往是会受到太多中伤的。国王烦他,因为国王是人;大臣烦他,因为大臣更是人。你那样的美其政而清其廉,人家还吃什么?人家还贪什么?屈原太多的浪漫和太过美好的愿望,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剩下的,只能是大伙儿一块儿想策,一块儿想策狠狠地排挤他,远远地流放他。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

沙发
发表于 2011-1-5 14:48: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解公元前三百多年,战国时期。二十岁的屈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2375

帖子

5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3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11-1-7 11:01:38 | 只看该作者
总比开屁大个会都要用讲话稿的干部强吧?!精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1555

帖子

195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95
地板
发表于 2011-1-7 11:31:14 | 只看该作者
屈原!冤屈的来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主题

3350

帖子

525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525
QQ
5#
发表于 2011-1-26 22:41:01 | 只看该作者
战国时期。二十岁的屈原 学习了
钓鱼 养鸟 品味休闲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2-26 02:33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