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怎样使成年鸟提早发情?
(1)提高养鸟房间的温度。房间温度保持在15℃-20℃之间。
(2)加喂发情蛋小米。(详见饲料一节及蛋小米的制作)
(3)常让鸟儿洗澡,这是促进芙蓉鸟发情的一种有效方法。
2.怎样提高雏鸟的成活率?
尽量让雏鸟能在同一天内孵化出壳。正常孵化,雏鸟可能分别在2-4天内出壳,这就会形成早出壳的雏鸟大,迟出壳的雏鸟小,雏鸟早出壳一天,它争食的能力就大的多,晚出壳的雏鸟就会因抢不到食而饿死,从而降低了雏鸟的成活率。解决的方法是,将雌鸟每天所产的新卵逐一取出,放在一个有柔软铺垫的容器内,上面再盖上清洁的棉花或薄布。容器内最好搞成几条凹槽,把每对鸟新产的卵分别放在同一条槽内,这样做一方面是不让卵在容器内滚动,另一方面是为了好区分不同的鸟所产的卵,不至于搞混了。待一窝卵全产完后,将所有的卵一起放进窝里让雌鸟孵化。14天后就可以得到一窝整齐的雏鸟了。这样就可以提高雏鸟的成活率20%-40%。
3.怎样让红色鸟羽色更红?
芙蓉鸟中有几个品种羽色为红色,如辣椒红,红桂皮及红卷毛,饲喂不当羽毛会退色,为了让红羽毛的芙蓉鸟羽色长期保持鲜红,可使用以下方法:
(1)芙蓉鸟在每年的7月初开始换羽,从6月底可加喂色素饲料。常用的色素饲料为熟鸡蛋黄,黄玉米粉,甜红椒,黄糖。把上述四种色素饲料按比例1:10:1:5混合在一起,稍加一点芝麻油,调成糊状。除喂正常饲料外,每天再用小食缸加喂1小勺调好的色素饲料。每天更换色素饲料,防止变质。一直喂到新羽长齐,约到8月底。
(2)红色的胡萝卜是一种很好的着色饲料。在换羽期饲喂,方法有:第一,将洗净的红胡萝卜加工成极细的细丝,拌上点麻油放在小食缸内由鸟儿自由啄食。第二,将红胡萝卜汁挤压出来,早晨装在水罐里喂芙蓉鸟,夏天胡萝卜汁极易变质,必须当天挤汁当天喂完。第三,将红胡萝卜放在锅内蒸熟,以软烂为宜,取出切成小段,用细铁丝制成小钩,挂在鸟笼内让鸟儿啄食,晚上将剩余弃之。
(3)花鸟市场有增加羽毛红颜色的色素出售,主要成分食胡萝卜素或叶红素,鸟吃后可在体内产生红色色素,随着羽毛的生长,色素就在羽毛的细胞组织内贮留积聚下来,达到增加羽毛红色的目的。
(4)增加换羽期养鸟房间的湿度,适宜的羽色着色的湿度70%-80%。方法是在养鸟的房间洒水或用喷水壶向鸟笼内喷水。
(5)红羽色的芙蓉鸟在换羽期要求放置在光线较暗的地方,少晒或不晒太阳,可利羽毛着色。以上方法除对红羽色的芙蓉鸟有用外,对其他羽色的芙蓉鸟不起任何作用,对换羽期的红色芙蓉鸟有用,对不处于换羽期的红色芙蓉鸟作用不大或根本无用。
4.怎样增强幼鸟的体质?
幼鸟是小鸟从能独自进食到换羽前这段时期的小鸟,如果将这段时期的芙蓉鸟饲养的好,使鸟儿身体健壮,除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减少死亡外,还可以提高以后成鸟期的产蛋率和哺育雏鸟的能力。方法一,为幼鸟提供品种丰富的饲料和微量元素(详见饲料一节)以保证幼鸟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第二,提供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幼鸟可以群养,几只或几十只可以共养在一个鸟笼内,最低条件是让幼鸟有能够飞翔的空间。
这个空间越大越好,目的是增加鸟儿的运动量,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从而避免疾病和死亡的发生。第三,芙蓉鸟尤其喜爱明亮温暖的太阳,所以在春秋冬三季要有一定的光照。阳光能使鸟儿神经兴奋,增强新陈代谢,增加食欲。在阳光的作用下,体内可转化更多的维D,以促进骨骼的正常生长,卵壳的形成,使羽毛油亮光滑。注意夏季不能让芙蓉鸟在阳光下暴晒。
5.怎样给芙蓉鸟修爪?
芙蓉鸟生长的第二年时趾甲会明显增长,如长期不加以修剪,造成趾甲畸形,会影响活动和进食,孵化时还会踩坏鸟蛋。进行人工修剪时,需用锋利的剪刀,用手轻握鸟身,由趾甲尖处向根部的1/3处剪去。逐一修剪完各趾后,用细锉刀轻轻单向磨去棱角。
6.怎样清洗芙蓉鸟的羽毛?
芙蓉鸟是一种高级观赏鸟,在饲养过程中难免会由粪便粘在羽毛上,观赏度就会大打折扣。清洗时应选择温度较高的环境,使用清洁的温水(38%-40%),轻握鸟身,用棉花或软布蘸水轻轻擦洗,直至洗净。洗后将鸟置于温暖室内,使羽毛迅速干燥。也可用干棉花或软布适当擦拭羽毛,以利速干。
7.怎样为芙蓉鸟修整羽毛?
当芙蓉鸟的飞羽或尾羽折断或缺失时,可采用人工强迫换羽的方法,促使重新生长。方法是左手握住鸟身,并用左手食指与拇指按住要拔掉的羽毛的根部,然后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伤残羽毛的毛干,用力猛朝羽根垂直向外的方向拔除。拔除残羽时不可摆动摇晃以免伤及羽毛基部组织引起炎症。如残断羽毛较多,可分次拔除,每次最多拔4根羽毛。可隔3-4天再拔除一次。4-5周后新羽即可长齐。
8.为何要“春养骨头,秋养腰”?
由于一年四季的气温不同,芙蓉鸟体内所需的热量也不同,为了避免鸟儿长的过肥,春季在搭配饲料时应适当减少高脂饲料,而多喂一些青绿饲料。秋季,为了提高鸟的抗寒能力,保证安全过冬,饲料搭配中应适当增加脂肪性饲料。芙蓉鸟在夏季换羽,这个时期应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和维生素,而减少高脂性饲料。羽毛粉,蛇蜕,蚕蜕和蛋壳内皮等,有促进换羽的作用,必要时可适当添加。
鸟病预防的基本原则
为了预防乃至消灭芙蓉鸟疾病,将其危害性限制在最低限度,在饲养过程中必须切实抓好“养、防、检、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消除或切断疾病发生和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鸟这3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养:是指平时必须搞好饲养管理,即合理搭配饲料,满足芙蓉鸟的正常生理需要;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科学的进行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养是防疫工作的基础,是增强鸟的体质,提高鸟体抗病能力,保证芙蓉鸟健康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本措施。
防和检:是指通常所说的防疫和检疫,是防止引入病原,及早发现和控制乃至扑灭疫情的两项密切相关的重要措施。
治:是指疫情发生后,采取必要和恰当的措施对病鸟进行治疗,以减少损失和促进病鸟的早日康复。同时对受威胁的健康鸟也采取必要的措施或进行疫苗紧急接种或药物防治。
1. 为芙蓉鸟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根据芙蓉鸟的生活习性的特点,选择大小适当结构合理的笼具;经常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依据四季的气温变化,及时调整相宜的饲养管理措施;保持良好的通风,但不要将鸟笼放在风口处;既要有必要的日照,但时间又不能太长,一般上午斜照的日光为佳。
2. 经常保持养鸟器具的清洁卫生
饮水器每天清洗一次,食具和鸟笼每周清洗和打扫一至二次。消毒一般每月一次,鸟笼可用日光消毒,食具饮水器及其他用具可用百毒杀、新洁尔灭或过氧乙酸等消毒。每天清理粪便,鸟巢经常更换垫料,一窝小鸟能独立进食后,对鸟巢进行清洗,再用沸水烫洗,晒干备用。搞好环境卫生,定期进行灭鼠、杀虫和消毒
3. 注意饲料质量和营养价值
饲料的调配应尽量做到合理和营养全面,特别注意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的需要量及各种营养成分之间的平衡。在饲养过程中,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时有发生,要视具体情况经常注意补充。对易变质腐败的油脂性和蛋白质较多的饲料,在储存过程中应添加适量的抗养化剂和防霉剂,以防变质。
4. 加强运动
通过增大鸟笼空间、加大栖杠距离、饲料引逗,以及水浴等方式增加芙蓉鸟的活动量,避免因运动量不足而过于肥胖,过于肥胖的鸟不但会不发情、不产卵或少产卵,还会发生猝死的情况。
5. 严格隔离检疫
购进新鸟应先隔离饲养、严密观察和认真检查,待证实确无疫病,特别是无传染性疫病后,再并入原有的鸟中一起饲养。
6. 注意日常观察
每天都要观察芙蓉鸟的精神状况、食欲、饮欲和排便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表现应及时诊断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致病原因
1. 传染性疾病的病因
是指由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侵入鸟体后而引起的疾病的总称。其中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又称寄生虫病。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特定的致病性微生物的存在,而且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鸟。三个环节中一个环节被终止,即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传染病是指体内有致病微生物生长并在不断向外传播致病微生物的病鸟(有症状),或带毒(菌)鸟(无症状)。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后,再传入其他易感鸟所经过的途径。传播途径可以是直接传播,如撕咬、伤口、交配等方式引起的传播。也可以是间接传播,如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先污染环境再引起易感鸟发病。间接传播的媒介可以是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笼舍、土壤、空气、水罐、食罐等。也可以是蚊子、虻、蝇、蜱、老鼠、野鸟,以及人和其他动物。
2. 非传染性疾病
是指此类疾病不具有传染性,可由遗传缺陷、营养代谢障碍、毒物或药物中毒,以及环境急剧改变或饲养管理失误等原因引发。常见的有蛋白质缺乏症,维生素缺乏症以及霉变饲料引起的霉菌毒素中毒,由腐败蔬菜引起的亚硝酸盐中毒,由毒物或药物引起的中毒等。此外,还有外伤、骨折、啄羽癖、各种因素引起的应激等疾病。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