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0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自然] 小时候才可以见到的职业

[复制链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5:2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修钢笔

  在解放前,使用的钢笔以“进口货”为主,是奢侈消费品,且多是身份的象征,一般“平头百姓”哪有资格和财力享用?解放后文化普及,很多人开始以钢笔代替用了几千年的毛笔。记得小时候,爸爸在小学当老师,使的是沾水笔,一支笔可以换不同颜色墨水,红的批改,蓝的写作,每一种墨水用完拿水一洗就行,如果懒的用水洗,甩一甩也可以。后来生活条件渐渐好起来,家里钢笔的样式也多了起来,我用过最为有名的“英雄牌”钢笔,至于派克笔那绝对是身份的象征,是我那个阶层不可企及的。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学生开始不用铅笔用钢笔,爸爸郑重地打开他收藏钢笔的小盒子,把他收藏的钢笔挑了又挑,选出一支既好用、价格又不是很高,但属上佳品质的一支交给了我。让我好好学习。可没料到,因为好奇心太强,没过几天我竟把笔拆坏了,只好找爸爸再要。就这样,一学期下来,爸爸费尽心血攒下的十多支钢笔,就被我连“偷”带“骗”的全弄坏了,直到有一天老师找到我爸爸,告诉他“你儿子可以做修笔匠了,天天弄的两手手指全是蓝墨水”时,爸爸才发现自己的“积蓄”全被我“挥霍”光了,最后我得到的“奖励”是一顿“笤帚炖肉”。

  如此金贵的钢笔自然不能坏了就扔掉,于是顺应市场需求,修钢笔的师傅出现了,最被人看重的是修金笔的人,一个文学家曾这样描写:修笔师傅是个中年人,把钢笔小心地夹在一个模具当中,用喷灯熔化一根金丝,再用一根针挑起一点,蘸到笔尖上,待冷却了,用细砂纸轻轻磨拭一番,又是一支书写流利的好钢笔了。当时,我觉得修钢笔的师傅简真是在针尖上舞蹈!

  随着这类金笔的稀少,以至绝迹,修钢笔成了专门更换配件的简单工作了。笔尖、笔管、装墨水的墨袋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拆东墙补西墙,一般坏了的钢笔经过修笔师几下鼓弄,还可以继续“发挥余热”,甚到“焕然一新”。

  修钢笔的利润一直很低,一来钢笔的价格本来就便宜,二来使用者大都是莘莘学子.故而修钢笔一直是一个比较清贫的职业。也因此,我们只能在学校周围和乡镇上,还可以见到修笔人像笔一般瘦削的身影……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个职业终于淡出人们的视线。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888 收起 理由
沈阳老张 + 1888

查看全部评分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357

帖子

521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521

灌水大师勋章

12#
发表于 2008-12-20 20: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1#
发表于 2008-12-18 12:26:34 | 只看该作者
时代在进步!有些行业必定要消失!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2591

帖子

450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50

灌水大师勋章

10#
发表于 2008-12-17 17:14:58 | 只看该作者
360行也与时俱进,淘汰一批就会产生一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0

主题

1万

帖子

237万

积分

认证会员

以后带儿子一起养花玩鸟喝茶

积分
2377473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9#
发表于 2008-12-17 15:54:38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现在的确是没看见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9

帖子

164

积分

骑士

积分
164
8#
发表于 2008-12-17 15:37:22 | 只看该作者
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2

主题

3147

帖子

963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963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财富勋章灌水大师勋章

7#
发表于 2008-12-17 15:29:59 | 只看该作者
这些都成为历史了!!现在的孩子估计都不知道了!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雨过天晴驾小船, 鱼在一边,酒在一边;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5:23:15 | 只看该作者
传呼台

  “你的call机号多少?”“有事你呼我!”“小姐请呼XXX号,留言有急事,请马上回电话。”

  这些语言你还记得吗?你当年的传呼是多少号还记得吗?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雨后春笋般崛起,到20世纪初,中国传呼业的经历终于叫身在其中的人们,体会了一次什么叫白云苍狗。

  中国的传呼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海外、沿海城市迅速发展到内地,并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了人们的生活。在当时身挂一台数字的寻呼机就是一个非常“牛”的身份符号,地位、身价不言而喻。一台传呼机,最便宜的也要几百上千元钱,功能先进、外形美观的甚至要几千元钱,称其为奢侈品、身份的象征在当时看的确不为过。

  在传呼机普及后,传呼台和传呼从业者自然多了起来,地区网、省内网、全国网、全世界联网的传呼台一家胜过一家,传呼小姐、传呼先生、回收二手呼机、修理问题呼机的从业者更是多如牛毛,它为一些无业者创造了多少就业良机,出现了多少附属新兴行业,有多少人因此走入了小康之列。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传呼业昨天还势头正劲时,突然就成了“过时”的老朽了,代之而起的是移动电话_大哥大。而为此投资巨大的街边固定公用电话、IC卡电话、IP电话都成为陪葬品,弃之街头而无人问津。传呼台一家接着一家消失,一家接着一家合网,一家接着一家关门,最后直到所有人都把传呼机扔给了小孩当玩具,听说对孩子有毒害而扔进了垃圾箱,传呼业终于“寿终正寝”,告别曾经的辉煌与荣耀。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成为历史的代名词。

  在本文的最后,我想说还有很多的职业无法一一记述,现在把它们的称呼列出来,以便人们在记忆中搜索、回忆。

  弹棉花、货郎、卖水、说书、出租图书、摆渡人、哭丧、卖跌打药、雕花匠(画匠)、淘粪工、拉洋片、江湖郎中、卖唱、守墓人、制绳匠、开染坊、碾米厂、媒婆、车把式、铅印工、流动照相、采耳师、流动烟贩、猎户……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5:23:02 | 只看该作者
接生婆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农村的孩子基本上都出生在自己家的土炕上,接生的只有接生婆。我们那里的农村人通常称之为“老牛婆子”。在那个年代,如果有人问别人是在哪个医院出生的,可能会招来一顿打,因为那可能是在咒人母亲在生产时出了意外,怎么不让人生气?另外,那时的老人都有一点迷信,认为孩子要生在自家炕头上,以利扶养,并能传宗接代。于是,接生婆这个职业便产生了。接生婆当然多以中老年女性为主,凭的多是经验,医术不可能太高明。

  但接生婆也不都是女的。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有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陈小手》,写的就是帮产妇接生的男人陈小手曲折多变的命运。按西方人的观念,接生婆是新生命的施洗者,是第一个目睹奇迹降临的幸运之人!接生婆都手脚麻利,对待初次生育的妇女,接生婆总会以“过来人”的姿态开导她,并因势利导,辅助她生产。接生这段时光,伴随着产妇的挣扎、哭泣,家人们心烦意乱,接生婆就成了主宰众人命运的大手笔。而当娃娃落地,接生婆喊一嗓子“是个男的!母子平安!”大家悬在喉咙的心,才会落回肚子里。接生婆把娃娃抱出来,众人的注意力就完全集中在那个小肉团上了。

  乐得找不着北的主人回过神来,赶忙吩咐给接生婆煮碗荷包蛋,并把一个红包塞进她手里,念叨着一万个感谢,其实心思早已飞到媳妇那边去了。在有些地方,接生婆都为娃娃准备好一份贺礼——一套漂亮的小红花衣服。就这样,接生婆平静地道了喜,赶着回家——她的使命圆满结束啦!

  民办教师

  民办教师是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一种非正式的正式职业。以前在贫困的山村,教育落后,而国家的教育经费有限,公社、区县就自筹资金,招聘民办教师。他们没有固定的组织关系,工资也比正式教师低,更没有什么医疗补助和退休金、奖金,充其量,这只能算是个泥饭碗。他们以民办的名义,担负官办的责任,这就是民办教师的处境。

  在交通极为不便的大山深处,往往一间破庙就是教室,有的连粉笔也没有,民办教师只能自己用石灰制作。面对几十个孩子,老师语文、算术、体育、音乐、美术,门门都得教,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他们的工资往往都被拖欠着,领导说:“困难哩!等等吧,表现好,可以转为正式教师。”那就等吧,等到春节,一人发几箱啤酒,抵作工资。

  现在,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和教育人才的普及,民办教师已经渐渐走出了人们视线,原有的民办教师也经过培训、学习通过了民转非的考试,成为国家正式的教师,这也是我国教育体制完备的具体体现。     

  电话总机接线员       作为声音的二传手,电话总机接线员尽管是工人编制,在很长时间都是受到人们尊敬的职业,不少人通过各种手段,做梦也想当上总机的接线员。

  以前,由于电话难打,体制内的电话总机接线员听多了上司欠缺礼貌的声音,自己也变得不耐烦起来,接到陌生的电话就冒火:“接哪里?说清楚,你耳朵聋了吗?”对于这种命令,人们已经习惯必须忍受,就只好以温柔款款的语调,让沙哑的声带播送出来:“小姐,您是总机吧,喂喂喂……”线路已经被掐断。

  以前总机接线员并不要求一定讲普通话,后来大型的私营公司从节约出发也设立总话台。就要求必须说普通话,给客人以宾至如归的春风般温暖。另外现在的总机也多是电脑值守,打通了一般是“请拨分机号”,实在弄不清也要转过几转才到人工接听,告诉你个分机号马上就会挂断。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7 15:22:24 | 只看该作者
挂马掌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农业国度,牛马驴骡便是农业人口的身家性命和生存必需品,爱护这些畜力有时要比爱护人更重要。另外,冷兵器时代,行军打仗也离不开战马,长途远输、长途旅行都要脚力,这就不能不让人对牲畜格外重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就出现了相应的保护畜力的职业和手艺人,他们加工、制作各种器具,使人畜之间的关系更和谐,相互配合更完美。这里,四肢自然是力的源起,所以其脚掌自为人们重视。如何保护牲畜的脚掌?那就是给它加挂一个人工的铁片,使其蹄足耐磨、抓地牢靠,不致失蹄出事故。

  挂马掌就是把牛马驴骡等牲畜的四个蹄脚用刀切平后,在下面钉上一圈马蹄形的铁片,与牲畜蹄形一致,可以起到防耐磨、不伤畜力脚掌的作用。

  东北地区挂马掌一般在秋冬季节进行,因为进入冬季东北地区冰天雪地,牲畜的自然蹄足容易打滑,所以一股都要挂掌。记得小时候看人挂马掌都是在铁匠炉边进行,有一个大木架,把牲畜牵进去就不能乱踢乱刨了,然后两三个人一起上前,拉住马缰绳,抬起马脚,先用刀把马蹄削平,然后用铁钉把蹄铁和马蹄固定在一起,四个蹄子都要钉,可能马的蹄部也有痛觉并且又叫又跳,所以这个职业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牲畜挂上了蹄掌后,走在冰雪路、柏油路上蹄声特别清脆,一路小跑像是乐音,车老板坐在辕头,怀抱大鞭,洋洋自得,煞是威风,让人特别羡慕。

  现如今,机动车取代了畜力车,出门也好,远输也罢一般都不用畜力车,而农村虽然也有蓄养牲畜的,却不用千太多重活,所以给马挂掌的越来越少了,从事这一职业的也基本消失,在城里则早已不见了这样的作坊了。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6 14:57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