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6|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柳氏民居

[复制链接]

282

主题

2309

帖子

1746

积分

中花顾问

积分
1746

创作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16:5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秋日,到太行一行.有兴到柳氏民居一游!!此地位于沁水县,距县城20km.此处为唐周时期柳宗元失宠落难,带家眷隐姓埋名于此.....
此处正在开发之中,望有兴趣者可以前往一游!!!!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357

帖子

521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521

灌水大师勋章

15#
发表于 2008-12-15 18:5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6

主题

1万

帖子

158万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1580534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14#
发表于 2008-12-14 15:25:45 | 只看该作者
好地方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13#
发表于 2008-12-11 11:59:44 | 只看该作者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主题

3748

帖子

176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76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12#
发表于 2008-12-11 09:53:04 | 只看该作者
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处历山脚下的土沃乡西文兴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的明清建筑及唐末至清代以来的古建筑群、木雕石刻、名人碑文、书画工艺、壁画、皇赐金匾、石器雕物等等。    柳氏民居,原为河东解州镇(今运城永济县解州镇)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史称“永州司马”的柳宗元后裔的宅第。当年,柳宗元参与王叔文派政治革新运动,遭迫害被贬。其亲属为逃避“灭绝九族”之害,使分散躲避,此为一大支系。唐宋时,始祖自河东徙沁。柳氏民居初建于唐末,后历代均有扩展,盛兴于明清两代,其声名显赫,长达六百多年,延续了两个多世纪。据柳氏家谱记载,“家田千顷,路有万里,京归吾府,勿宿异姓”,子孙承继至今已二十六世,亲族分布极为广泛,历代历世居官累累,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广大深远。1942年,在沁南抗日县政府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西文兴村的世袭柳府始变为民宅至今,故称为柳氏民居。    柳氏民居,座落在西文兴村东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梁上,依山势高低,座北朝南,依山傍水而建,占地面积30余亩。始祖食邑为中条道中百顷良田,奴仆百余……。它依托北山之起势“凤凰单展翅”,座落后湾为“二龙戏珠”,左靠东山名“三台左抱”,右倚西岭为“九岗右环”,面壁历山近帝家,近傍洞水绕府行。四周青山绿野,林木森森,杂花吐芳,清新秀丽,为典型的明清庄园古建筑。藏龙卧虎,豪门旺族,一派气吞山河之气势。由于历史、地理、交通、自然等诸多原因限制,历经多代未造成大的破坏,至今仍保存有明代以来的六个完整府第。每院均为四大八小的四合院式建筑。内府区为全封闭式,只留有西南角的府门楼和东北角的砖拱门可进出,且府区中建有球环形路可通大府。外府第为半封闭式,西部敞开出入。    该民居东靠西文兴河,南临山谷,其东部的南北两端,因地势低筑有高大防护墙,墙下是砖窑式建筑,面朝村外。窑门外是走廊,约三米深,两米宽。上部为砖房,面朝西,建有木柱花栏、镂雕过亭、脊兽祥物。中间缓坡处往东走向为出村通道。庄园南临山谷处石墙高筑,西、北部为砖墙高筑。柳氏民居建筑在东南高墙之上、西北高墙之下之间的大平台之上。柳氏民居建筑共分三部分。村东端为外府区,包括柳氏词堂、虞帝庙、文庙、纸帛楼、天子殿、圣庙、柴房和左、右过亭等;村北端为内府区,包括府内环形小街、小戏台、司马第、中宪第、武德第、承德第、因秀楼、地道口、赏景亭、观河亭、后花园、府门楼等;中间区为内外府相接处,主要是文昌阁、校场、府外门楼和两个高大壮观的石牌坊构成的内街。    内府设有铁丝网、警铃、地道、防火墙等,防护设施,至今犹存。外府依据高墙建筑和过亭作防御。内府的八个府匾“行邀天宠”、“承德第”、“武德第”、“司马第”、“中宪第”、“河东世泽”、“青云接武”、“中宪大夫”,古痕斑斑,至今犹存。另外,在距西文兴村北约一公里处的老坟沟,便是规模宏大的柳氏祖墓陵。如今,柳氏族人遍布九乡十八村,更显旺势。    柳氏民居,就其建筑规模、艺术、工艺质量、建造技术来看,建造工艺水平极高,布局结构精巧,砖木结构十分坚固。从门、窗、过亭、檐头、楼道的斗拱、勾檐、浮雕、门匾、楹联、绘画、木刻、石雕、书法的装璜、布局上看,其观赏、研究的价值好于乔家大院,且保存下来的文物之多之好在我省少见。据考证,目前有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书法碑一通,明代文学家王阳明的书法碑二通,明代曲江书法家方元焕的草书碑刻四通,明户部侍郎、吏部尚书、可乐山人王国光诗作碑刻一通,明代内阁协办大学士田宜奄的诗作碑刻二通,宁海知州柳柳泉的碑刻二通,大书法家文徵明的书法碑一通,郑观洛的书法碑一通。另外,还有未署名的书法碑40余通,以及不少的石、木刻楹联、壁画、皇家赐匾多幅,还有柳氏族谱等文物。特别是朱熹、王守仁、文徵明的书法墨迹碑刻在我国北方实属罕见,研究价值极大。除此之外,还有散落在地头院落的家训、祭祖、记事、皇旨碑石、墓志碑石多通。从这些物件的艺术构筑上,便知晓柳氏民居的研究价值之重要,更是研究我国北方人文历史、古建筑史、文化、艺术、书法、考古方面的珍贵史料发掘地和开发、利用、游览的胜地

是个好地方,偶去过!!
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浑然天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656

帖子

328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328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11#
发表于 2008-12-10 09:01:56 | 只看该作者
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7342

帖子

144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447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团队最具号召力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金点子勋章

10#
发表于 2008-12-8 14:05:5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养养鸟、遛遛狗、种种花、喝喝小酒、上上中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46

帖子

176

积分

骑士

积分
176

社区建设勋章

9#
发表于 2008-11-25 22:58:38 | 只看该作者
有机会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529

帖子

484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484

最具号召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

8#
发表于 2008-11-25 15:01:30 | 只看该作者
好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主题

1864

帖子

517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7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贴图大师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创作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7#
发表于 2008-11-24 20:44:36 | 只看该作者
  好地方!!!
    柳氏民居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沁水历山舜王坪自然风景区腹地。 2006年05月25日,柳氏民居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柳氏民居系我国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后裔于明清时期所建。为一进十三院文人府邸,是一处极为罕见的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的明清文化艺林。从院宅、祠堂、庙宇、楼台到木石雕刻、匾碣墓铭,无不蕴含着精湛的建筑艺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柳氏民居是一处享受田园风光、喝泉水、吃绿色食品、住明清古院的生态旅游之佳地,我们真诚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来柳氏民居观光旅游。 旅游互联免费预订山西柳氏民居优惠门票
  柳氏民居的先祖,为唐代河东解州柳宗元的同宗。唐末永贞年间,柳宗元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遭到贬黜,他的同族为了免受牵连而四散逃避,族中一支就隐居在此。历经宋元两代,河东柳氏族人游居历山一带,时至明代永乐年间,河东绛州公柳琛携妻杨氏定居沁水,建造西文兴村,距今约600年。柳氏民居真实地记载了由明代的“官而商”到清代的“商而官”的社会发展史,揭开了河东柳氏家族百世书香门第的神秘面纱。
眉约春娇,声流秋响。冷烟疏雨,晴晖涤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3 01:26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