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百科] 解读《三字经》(六)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15:3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注释】


诵:诵读,熟读成诵。

惟:思考。

项橐:又作“项托”,相传为鲁国神童,年仅七岁就会回答孔子的问话。

赵中令:指赵普,任中书令。北宋幽州蓟县人。

《鲁论》:即《论语》 。古时《论语》有三种本子:古论、齐论、鲁论。前两种早已失传。

蒲:蒲草,又叫菖蒲。

股:大腿。

挂角:隋末人李密替人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骑着牛一边放牧一边读书。

卓:特异,超出一般。

籯:竹子编的箱子。

戏:嬉戏玩乐。

【赏析】



这一部分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有的版本前边还有“汉贾董,及许郑,皆经师,能述圣。宋周程,张朱陆,明王氏,皆道学。屈原赋,本风人,逮邹枚,暨卿云。韩与柳,并文雄,李若杜,为诗宗。凡学者,宜兼通,翼圣教,振民风”部分。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我们应该立志努力学习,知识的领域是无穷无尽的,知识是财富、是力量、是智慧。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只有刻苦地、不间断地学习才能掌握和运用它。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孔子曾经拜郯子学礼仪;拜长弘和师橐学乐曲;拜老子学人生哲学。孔子曾说过:“三个人一起同行,其中一定有一个人值得我向他学习和效法的”。孔子被尊为具有高智慧和道德的人,他思想精深,才识广博,但遇有难题,仍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显示了孔子谦虚好学的研究精神。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人的学问是永无止境的,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是不可中途终止的。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应该好学不倦,直到死为止。赵普出身小吏,本来学问很浅,等到做了宰相后,白天处理国家政事,夜间则埋头读书。每天回到家里就关上大门,打开箱子拿出书,整夜整夜的读,第二天处理政事就非常得心应手。他死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共有二十卷。他晚年好学,专攻《论语》 ,手不释卷。宋太祖问他:“你为什么特别喜欢读《鲁论》?”赵普回答说:“齐家、治国、平天下,尽在《鲁论》中矣!为臣的平生所知,确实没有跳出这个范围,从前以它的一半辅佐太祖定天下,现在想以它的一半辅佐陛下致太平!”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路温舒和公孙弘这两个古人,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想办法把书抄在蒲草或刻在竹子上学习,我们今天能有印制精美的书本,学习条件和环境如此优越,更应该刻苦读书。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要想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必须自觉地刻苦读书。因为求知识这件事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学到,古代的孙敬、苏秦就是榜样。现在我们有父母、老师的关心和教导,就更应该好好学习才是。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车胤、孙康这种求学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钦佩呀!在那样恶劣、贫困的情况下,能够克服困难,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努力学习。今天我们有方便舒适的环境,如果不知道珍惜,那真是惭愧啊!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朱买臣和李密,一个打柴一个放牛,生活都非常贫苦,但能自己发奋读书。后来都成为很出色的人。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怎么能不努力学习呢?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和他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是我国文学史上十分有名的人物,他们的学问都很高,文章也都写得很好。被后人合称为“三苏”,也是唐宋八大家里的三位人物。苏洵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有的版本作“若荀卿,年五十,游稷下,习儒业。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有志者事竟成,凡是立定的志愿,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去做,是一定会成功的。年轻人应首先立下志愿,失败了不要气馁,仍坚持努力、百折不回是一定会成功的。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为强大。你要使自己变为一个强者吗?那么你就要立定志向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成功就一定会属于你。光明的前途也会属于你。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祖莹和李泌两人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才华。这和他们的智慧是分不开的。但只是聪明而不学习终究还成不了才。祖莹和李泌学习非常刻苦,每天几乎是手不释卷。已经把读书看成是生活中的最大乐趣。虽然祖莹和李泌从小就特别聪明,但是如果不知努力,聪明反而会被聪明误的。所以我们现在求学,也应该效法他们,除了运用聪明才智外,更要努力用功求进步,才能有所作为。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在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人们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一个女孩子要读书学艺是非常困难的,蔡文姬和谢道韫两人都是女子,可以想见她们在当时学习是多么不容易。当然,现在男女平等了,女孩子也能上学读书,这是社会的进步。而我们更应该珍惜社会给我们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无论男孩、女孩都应刻苦努力,多学知识,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刘晏有一次回答唐玄宗提出的问题时,曾说:“臣凡《四书》《五经》都能正,只一个‘朋’字正不了。”后来玄宗一查证才知道,原来当时朝延里很多人朋比为奸,所以刘晏说无法正“朋”字,就是这个道理。刘晏长大以后,他当了唐代宗的宰相。在他任职期间,非常爱民,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这和他从小立下的志向是一致的。我们也应该和他一样从小立下志向,长大后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万事万物都有自然界所赋予的特质,如狗能看门、鸡会报晓。而做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该如何呢?人类是有思维能力的,所以,自然赋予人的使命当然是掌握各门知识,学有所成。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知识是靠勤学苦练、日积月累得到的,人类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留下来的知识,并以此来开拓更深、更广泛的知识领域,不断地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动物的活动不过是一种本能的表现,是无法与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相比的。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如何把学到的知识为大众服务,不枉费自己一生所学,对后人也有所帮助,首要的问题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用所学习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古人讲求光宗耀祖,我们应该提倡一种奉献的精神,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对人民、对他人的奉献精神,我们的学识是奉献的资本,谁的学识越多,谁的奉献就越大。人民就把更多的荣誉献给他们。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唯一经”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做父母的再有钱,如果子孙不求长进,又有什么用呢,钱总有用完的一天。到那时,一无所长什么也不会干,反而害了他们。而书中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才是取之不竭的财富。“黄金满簇,不如教子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珍惜大好的时光,持之以恒地读书学习,那么你就一定会得到丰厚的收获,你的思想和学识就越加丰富。你也将会做出更多贡献,这样才不枉人生在世。我们要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时刻提醒自己。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2-25 06:45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