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240|回复: 9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中国姓氏地图

[复制链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2:5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部分:《百家姓》中第一姓前言

    姓是标志一个人家族系统的血缘符号,也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首要条件,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每一个成员。通过这个符号,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和历史文化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无疑就是一个姓氏悠长、神秘而又扣人心弦的寻根隧道,探讨这种联系的过程不仅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寻根之旅,更是对中华姓氏文化的一次学习和巡礼。而且,对于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而言,我们今人能够直接“看到”并触手可及的那些,除了猿人化石、甲骨文字、秦砖汉瓦、典籍文献等实体文物和载体文物之外,还有一个至今仍然生生不息地繁衍延续着的活化石,那就是人人皆有的姓氏。   
    据统计,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姓氏总数已达近12000个。这些姓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个个都有一番意味深长的来历,蕴含着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正因之,以其为内核的中华姓氏文化才理所当然成为一种超越时空、贯通古今的文化现象,才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寻根问祖是人的天性,因而古往今来,对于中华姓氏文化的研究一直史不绝书,尤其是近些年来,“寻根问祖”已经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涌潮,而寻根的捷径就是追寻自己的姓氏谱系。另外,通过姓氏了解他人、了解社会是人际交往的一条重要途径。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就是一张绝佳的名片,也是打开交流通道的最好媒介;探究姓氏蕴含的奥秘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兴趣,人与人之间的认识和理解往往也是从姓氏开始的。为了满足海内外朋友对于姓氏文化的这种迫切需求,我们组织大量专家学者,在借鉴参考同类图书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分析论证,最终推出了这部《中国姓氏地图》。   
    顾名思义,《中国姓氏地图》的最大也是最突出特点即是以地图的理念立体诠释姓氏的源流、播迁。作为一般地图,其作用主要表现为明确无误的指南性,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地图轻而易举地查找到需要查找的东西,本书的“地图”当然也具备这个基本功能。姓氏的独特魅力,文化的博大精深辅以地图般的精确指示,展开一幅五千年姓氏的长卷,让你饱享文化大餐。另外,本书还拥有完备丰富的资料性,尽可能提供给读者更加丰富、全面的信息。精选近千幅图片,从名姓、名人、名地、名事入手,几乎囊括与姓氏有关的方方面面,给读者全新的视觉感受。按图索骥,每一姓氏的肇源地、播迁路线、主要分支、始迁祖、历史名人等跃然纸上,一目了然:无异于带你穿越时空隧道,让你在进行一次饶有趣味的寻根之旅的同时,身临其境地感悟姓氏文化的精髓。   
    在体例编排和版式设计方面,本书也不无独到和创新之处。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百家姓》为底本,结合姓氏发展的最新趋势,精选100多个姓氏,既增补了新涌现出的大姓,又照顾到历史上的“名姓”,兼容并蓄、古今咸宜,力争再现姓氏文化的全貌。第二部分考辨姓氏源流变迁,将有关姓氏文化的趣闻轶事娓娓道来,让你耳目一新,既学习了知识,又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体验。我们相信,中华姓氏文化还是第一次以如此面貌呈献给读者。   
    作为“中国文化地图系列丛书”的一种,本书虽然拥有上述诸多优点,鉴于能力和水平之限,不足和遗漏之处仍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不吝指正。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888 收起 理由
寒夜听竹 + 1888 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0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贴图大师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创作大师勋章灌水大师勋章财富勋章社区建设勋章

QQ
95#
发表于 2008-2-2 21:25:08 | 只看该作者
老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422

帖子

828

积分

精灵王

川西绵州鸟友  交流养

积分
828

创作大师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94#
发表于 2008-2-1 17:36:1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姓氏文化之精髓,管理员辛苦了! [s:2]
[fly] 宽宏大量会使你的精神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主题

1483

帖子

52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528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贴图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

QQ
93#
发表于 2008-2-1 15:17:02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慢慢看!!!管理员辛苦了!!!
龙的传人,要为中国花鸟虫鱼网效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92#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3:23:05 | 只看该作者
第六部分:以国为姓郭 郭姓起源于“虢”

    根据历史记载,郭姓出自古代的虢国。在古代,“郭”和“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郭氏是周王室宗支虢公的支派,也即黄帝的后代。他们都被封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地方。虢仲受封于西虢,在今天的陕西境内,后来东迁到上阳,称南虢;留在原地的称小虢。还有北虢也是虢仲的后裔。虢叔受封于东虢,在今天的河南境内。   
    史书上把“东、西、南、北、小”五个虢国并记。这几个虢国虽然相继被秦国、郑国和晋国所灭,但他们的子孙都以国为姓,而“虢”与“郭”音很相似,所以他们子孙便以郭为姓。   
    另外,根据史籍记载, 有一支郭氏是以古郭国的封地聊城为中心的,亦是黄帝的支脉。少数民族和其他姓氏改郭姓,也是郭姓的一个重要来源。   
    一、郭姓家族名人辈出   
    春秋战国时期,古郭国为齐所灭,其族人在灭国后四处飘流,辗转迁徙到今河北、山东一带。而起源于周王朝虢国的郭姓,他们的迁徙与虢国的兴亡相始终,每一个虢国的灭亡都导致郭氏族人的大逃亡和大迁徙。他们主要播迁到今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地。这时候的郭氏族人出了燕国谋士郭隗、齐国大夫郭荣和郭最。在饱尝流亡迁徙之苦后,郭氏家族在秦汉时期终于安定下来。这时候,郭氏家族名人辈出,如汉武帝的使节郭吉、名将郭昌、不仕篡位的王莽的郭宪、光武帝的郭皇后、被收入“二十四孝”之一的郭巨、博学多闻而不慕名利的郭泰。这一时期,郭氏家族秉承祖先的优良传统,迅速繁衍壮大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民南迁的潮流,郭氏族人经历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迁徙。这次迁徙,使郭氏族人开始散居到江南各地,以后又进入广东、福建。这时的郭姓名人有东晋著名文学家郭璞,魏晋时期玄学大家郭象,三国曹操的谋臣郭嘉、郭淮。隋唐时期,郭姓继续发展,出现了名臣郭子仪、后周王朝建立者郭威。宋元以后,郭氏族人继续南迁,基本上形成了现在郭氏族人在南方的分布格局。这时候,出现了元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郭守敬。此后又有清末著名的外交家、改革派的先驱郭嵩焘。近现代以来,则出现了著名的作家、诗人、学者和社会活动家郭沫若,著名诗人郭小川等。   
    二、郭姓名人   
    1.郭子仪功盖天下   
    郭子仪是功高盖世的唐朝名将。他一生戎马倥偬,立下了赫赫战功。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郭子仪担任节度使。他率军讨伐叛军,收复了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功劳最大。安史之乱平定后,郭子仪又负责抵抗回纥的侵袭。面对吐蕃的频频侵扰,他指挥若定,屡平吐蕃。郭子仪一人身系国家安危、社稷存亡长达30年之久。   
    郭子仪有胆有谋,他曾单骑趋回纥,以信服人,使回纥与唐朝化干戈为玉帛,传为佳话。郭子仪手握重兵,但他忠于朝廷,只要一有诏书,他便日夜兼程,踏上归途,从不给任何人留下把柄。他虽然德高望重,功高盖世,但却从不矜夸自己,而且治家严谨。唐朝皇帝也对他恩宠有加。   
    郭子仪之子郭暧娶升平公主为妻。有一次夫妻吵架,郭暧说:“你倚仗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是不看重天子之位才不当的。”公主大怒,以此告诉唐代宗,代宗安慰公主后就送他回家。郭子仪听说此事后囚禁了儿子,入宫请罪。代宗对他说:“儿女们闺房中的话,不值得怪罪。”郭子仪回家后,用杖打了郭暧数十下。   
    郭子仪功盖天下而天子不起疑心,位极人臣而无人嫉妒,生活上穷奢极欲而无人指责。古今往来,为人臣子而能做到这样的,仅郭子仪一人而已。   
    2.天文学家郭守敬   
    郭守敬,字若思,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仪器制造家、数学家和水利专家。   
    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郭守敬奉命主持天文台的工作。元大都司天文台规模宏大,人员众多,组织严密,设备齐全,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功能最好的天文台之一。元大都司天文台更为世人瞩目的是它拥有当时非常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其中,郭守敬所创制的简仪是世界上首次采用滚柱轴承的机械,也是世界上第一台集测赤道坐标和地平坐标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测量仪,开创了在仪器上同时设置和使用附加设备的先河。还有一种天文仪器叫仰仪,它是中国和世界上首次出现的一种新型仪器,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太阳投影的观测仪。   
    郭守敬还奉命编修历法。为了编修历法,郭守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天象观测,通过实地观测,测出了二十四节气,特别是夏至和冬至的精确时刻。他还推测出一年为365.2425天,与当代的科学测定只差26秒。现在世界通用的格里高利历与郭守敬所测分秒不差,但它的制定时间却比郭守敬晚了302年。郭守敬和王恂编制的“授时历”是中国古代一部极好的历法。   
    郭守敬一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他的成就为世界所公认。国际天文学家学会用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的一颗小行星。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91#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3:22:52 | 只看该作者
第六部分:以国为姓颜 颜姓邾君,五迁其居

    周宣王时,邾国国君夷父伯颜助宣王讨伐自立为鲁君的伯御有功,赐为公爵,为颜公。其次子友被封至小邾国,以颜为姓,颜姓开宗。其后代颜回位列孔子之后,尊为“复圣”,故颜姓族谱以颜回为一世祖。   
    王俭说颜姓起于周公旦的后裔中采食于颜邑的一支。颜真卿否定了这种说法。   
    因邾国弱小,依附于鲁国,故颜姓人多任职鲁国。颜回即生长就学于鲁国。后世所修颜子祀庙,亦在曲阜。历史上颜氏宗族有五次大的播迁。   
    一、颜姓迁变   
    东汉时关门侯颜盛为避战乱,举家东迁至临沂,为首位离开曲阜的颜氏子孙。东晋后,颜含、颜之推等大批颜氏后裔在江宁等地做官、生活,形成了第二次大迁移。隋唐时,居高官的颜氏子孙中的一支云集长安,定居并修建宗庙,形成了第三次大迁移。这时颜氏最盛,名人辈出,见于史册者过百人。唐玄宗追封颜子为亚圣,在曲阜立专祀宗庙,颜姓后人有许多返回临沂的。至后周时,宗子归鲁,完成了第四次大播迁。北宋末,第五十代宗子颜尧随驾南迁,称南宗;颜昌领九支后裔留在曲阜,代宗子祭祀先祖,称北宗。元以后以北宗为正统。第五次迁移产生了南北分宗。   
    二、颜姓名人录   
    自一世祖颜回起,颜门就名士辈出,代领风骚。战国时有令齐王两次下拜的颜、为周王室保住九鼎的颜率。秦汉之际有名将颜良。南朝时有名诗人颜延之,官封光禄大夫;颜师伯权倾刘宋。隋唐时有大儒颜之推,其《颜氏家训》流传千古;忠烈名臣颜杲卿,因起兵抗击安禄山被俘,凌迟而死,至死骂不绝口。五代时有数朝为高官的颜。宋有身正行端的大臣颜师鲁、慷慨好义的颜太初。明有颜鲸,刚直不畏权贵;颜佩韦是为周顺昌鸣冤而死的五人之一;颜思齐远渡东瀛,又开发台湾;颜元倾力于治习儒学。清朝的颜光敏,雅善能文,为清初十子之一;颜检善于断案,曾官至直隶总督;颜检子颜伯焘,抗英有功,还曾保举过林则徐。   
    三、颜姓名人   
    1.陋巷“复圣”颜回   
    颜回虽出身贵族,但家道已中落,家境贫寒。他13岁师从孔子。颜回甘居于穷居陋巷,吃粗粝之食,精研《诗》、《书》、《礼》、《易》诸书,认真体悟孔子教诲,个人修养极高,被孔子称赞为“三月不违仁”,孔子甚至说他是仁德之人,自己不如他。颜回极聪敏,子贡说他“闻一以知十”。   
    传说有一次,颜回与子路在孔子门口,有一个鬼魅来求见孔子。鬼体壮身高,目光如电。颜回和子路分别以仁、勇闻名。子路被吓得后退,颜回却勇敢地拔剑上前,与鬼搏斗。搏斗中颜回横扯鬼魅腰带,鬼一下子倒地化蛇,被颜回斩杀。人们谈起此事,都说是“仁者必勇”。   
    2.精注《汉书》的颜师古   
    颜师古是颜之推的孙子,自幼博览群书。他精通训诂学,文笔出众。隋朝仁寿年间,由李纲荐举,做了安养县尉。尚书杨素见他年纪尚轻,就问道:“安养是一个大县,难以管理,你要怎样去治理它呢?”师古回答:“安养也不过是个县而已。杀鸡何必用牛刀!”杨素甚是惊奇,又有些怀疑。师古到任后果然把地方治理得很好,表现出非凡的能力。   
    师古为安养尉时,薛道衡任襄州总管,他与师古祖父颜之推是旧交,又欣赏师古的才能,每写好一篇文章都要让师古指摘其中毛病,提出修改意见。   
    在唐代,颜师古又任中书侍郎等职。他所校订的五经,被太宗列为定本颁行于天下。后来,他奉太子承乾之命注释《汉书》。注成,自当时直至今世,均为世人推崇。他的《急就章注》亦为世人推重。   
    3.忠烈书法家颜真卿   
    颜真卿是一代书法名家,他师从先人而又有所独创。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对后世影响极大,人称“颜体”。   
    颜真卿少时,家里养着一只断翅仙鹤,不能高飞,真卿常捉来在鹤背上书字为戏。他二哥允南见后训斥他说:“仙鹤不能高飞,已经很可怜了,你怎么不知爱惜它的羽毛?毫无仁爱之心!”这件事颜真卿终身不忘。   
    颜真卿曾为监察御史,常去地方巡查。当时五原县有一桩久悬未决的冤案,他一到任立即着手办案,迅速查清了案情,当即予以平反昭雪。当地本来久旱不雨,当晚突然下起雨来,人都将其称为“御史雨”。   
    德宗时李希烈叛乱,颜真卿奉旨前去劝谕。李希烈威逼利诱,颜不为所动。后被勒死,时年77岁。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90#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3:22:35 | 只看该作者
第六部分:以国为姓江 黄帝后代

    江姓出自嬴姓,传说是大禹的贤臣、颛顼帝玄孙伯益的后代。   
    据《姓谱》载,古代的江国在今湖北江陵,也有一说在今河南正阳西南。春秋时,楚国消灭了江国,其子孙便“以国为氏”,世代承袭江姓。伯益的后代在江国被吞并后,只有少部分留居本土,其余的则逃至今河南、山东等地。江姓的祖先立足河南、山东之后,又四处播迁,以至于全国各地都有了江姓。   
    江姓源远流长,名人辈出,值得子孙骄傲。汉代有精于《诗经》,被称为“鲁诗”之宗的经学博士江翁。南北朝时有人称“江郎才尽”的江淹,有历仕梁、陈、隋三朝,素称三朝元老的江总。宋代有以《千里江山图》闻名画坛的江参。清朝则有经学家兼音韵学家江永、诗人江、名中医江有诰等各界翘楚。   
    江姓名人   
    骈赋名家江淹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南北朝时著名的文学家。他曾在南朝的宋、齐、梁三代为官。在梁任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因此,江淹的诗文集称《醴陵侯集》。他的名作是《别赋》、《恨赋》。   
    江淹少时家境贫寒,但他聪明好学,写出了很多非常精彩的诗文。20多岁时,江淹已在文坛享有盛誉。可是到了晚年,他的才思却大大减退,文章平淡,再也没能写出什么佳句来。   
    人们都说“江郎才尽”了。   
    江淹自称,他在离宣城太守任时,曾中途泊船于禅灵寺附近的江边。有天夜里,一个自称为张景阳的人来访:“我以前曾给你寄去了一匹锦,现在已到了归还于我的时候了。”江淹听了,便从怀里抱出锦送还给那个人。可那人看了,非常生气,大声叫道:“我给你整整一匹锦,你怎么割得就剩这么一点了?”说完,他转过身对站在他身后的一个人说:“就剩下这么几尺了,也没什么大用处了,就送给你吧!”自此,江淹的文采情思就大不如前了。   
    关于“江郎才尽”还有一个传说。据说,江淹梦到了晋代著名的文学家郭璞。郭璞说:“我有一枝笔已放在你那儿好久了,现在该归还给我了吧!”江淹一摸怀里,果然有一枝五色彩笔,就还给了郭璞,从此他就再也写不出精彩的文辞了。   
    其实,“江郎”之所以“才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和享有盛誉以后,过着优越的生活,心里也自满自足起来,从此便不再努力刻苦,自然就退步了。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89#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3:22:20 | 只看该作者
第六部分:以国为姓贾 黄帝后裔,文王子孙

    贾姓是当代中国的第四十五大姓,相传贾姓是黄帝的后裔,周文王的子孙,姬姓贾氏占了当今贾姓子弟的绝大部分。   
    贾姓始祖最早可以上推到西周初年。周康王封唐叔虞的少子公明于贾地,即现在的陕西蒲城西南,人称为贾伯,随后公明建立了贾国,成为西周的附庸国。这支贾姓始祖后来渐渐迁移到今山西襄汾一带,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678年,贾国被晋武公所灭,贾伯的子孙就以其原来的国名为姓,这是贾姓正式出现的标志。这支贾人也有一部分逃到西部的贾河一带,成为当地贾姓的始祖。   
    一、贾姓迁变   
    贾国被晋灭以后,晋襄公又封同姓亲戚射姑到贾国之地。射姑是狐偃的儿子。狐偃是春秋时期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追随晋文公重耳亡命在外19年,是晋文公完成霸业的得力助手。射姑居于贾地之后,人称其为贾佗或贾季,他的子孙也以封邑为氏,这也成为贾姓的一个重要来源。有意思的是,这两支贾姓实际上都是姬姓,又都以山西为根据地,这是中国姓氏来源中很少见的现象。   
    贾姓中也有一些外族的改姓,例如北宋金国女真人中有贾姓,满洲八旗姓嘉佳氏的也集体改为贾姓等。   
    贾姓郡属山西,后来逐渐辐射到河北、河南一带,宋朝时河北已成为贾姓大省,但由于战乱频仍,贾姓逐渐由北向西和东部迁移。明清以后,贾姓出现了由东部向华北、华中回迁的现象。西部贾姓的人口也不少。   
    二、书香门第贾姓多   
    贾氏历代名流众多,春秋时期晋国有贾佗。第一个替贾氏扬名的人,首推西汉初年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贾谊。与贾谊同时代的还有一位政治家贾山。贾谊之后,贾姓多出诗书专家。   
    东汉初年的贾逵为经学家,著有《春秋左传解诂》、《国语解诂》;西晋时贾姓有宰相贾充和其女贾后贾南风;南北朝时有农学家贾思勰、数学家贾宪;唐代出现了著名的诗僧贾岛、宰相兼地理学家贾耽,他尤其熟悉边疆地理。唐代的贾公彦为经学家,所著《周礼义疏》、《仪礼义疏》被收入《十三经注疏》。宋代有贾似道、贾安宅、贾炎,元代有画家贾虚中,到了元末明初,贾仲明开始以戏剧闻名,明代以后,贾姓名人有贾仁元、鼓词家贾凫西等人。   
    三、贾姓名人   
    1.博学能文的政治家贾谊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和文学家。贾谊少时就有“博学能文”之誉,当时人都称他为“贾生”。汉文帝初年,皇帝听说贾谊很有才干,就征召他为博士。在当时的博士中,贾谊只有二十来岁,最为年轻。每次皇帝诏命博士议事,那些老先生不能回答的,贾谊都对答如流,常常说出老先生们心中想说却又无法言表的话,因此大家无不佩服贾谊的才干,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不到一年就提升他为太中大夫。   
    贾谊好论国家大事,经常写文章为西汉的统治者出主意,提建议。他所写的政论,见解深刻又很有文采,深为当时及后世之人喜欢,其中最著名的是《过秦论》。西汉初年,国家刚经过秦末的大动乱,民生凋敝。在《过秦论》一文中,贾谊分析秦朝兴亡的原因,指出即使是像秦国那样强大的国家,利用武力吞并了其他六国而建立秦朝,如果不行仁政,不顾百姓的死活,统治者只是一味好大喜功,满足自己的私欲,也必然导致迅速的败亡。因此贾谊提醒西汉的统治者要吸取秦亡教训,施行仁政。   
    贾谊的建议多为汉文帝所采纳,但他年少得志,不免为其他人所排挤,文帝也渐渐疏远了贾谊。他后来还做过长沙王和梁王太傅,但总是郁郁不得志,曾作《鸟赋》以屈原自比。后因梁王坠马丧生,贾谊悲痛异常,33岁就去世了。   
    2.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贾思勰(公元386~534年),齐郡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但他同一般的富贵子弟和读书人不同,他从不轻视劳动,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有着发展生产和富国强民的热切愿望。贾思勰最推崇的是像龚遂、召信臣和王景那样的良吏,他们都因重视推广农业生产技术而为老百姓所称道,因此他决心成为对民众生产生活有用的人。   
    贾思勰曾做过地方官,他很关心群众疾苦,常跟他们谈论生产上碰到的事情,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当地有经验的老农请教。因此,贾思勰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他感到有必要把这些经验写出来,于是,《齐民要术》一书就应运而生了。   
    《齐民要术》是中国公元6世纪时的一部最完整的、最系统的、内容最丰富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一种农学书。它在总结中国的农业生产经验技术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88#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3:22:08 | 只看该作者
第六部分:以国为姓阮 以国为姓

    据史书记载,殷商时有一诸侯国阮,位于泾渭之间,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泾川一带。后来,阮国被邻国周吞并,阮国子孙为缅怀故国,纷纷以国为姓,由此,便产生了阮氏。   
    阮姓自得姓以后,开始往中原迁徙,到达今河南的陈留一带时开始定居下来。阮姓在陈留一带生息繁衍,逐渐成为当地非常有名望的家族。后来,其他地方的阮姓大多是从陈留迁移出去的。   
    一、三国阮氏多风流   
    到了三国时期,阮氏家族出了几位名声显赫的大人物。首先是阮,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投身于汉末曹操幕府中,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的儿子阮籍名声更大,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以才气和放达名闻天下;阮籍的侄子阮咸与阮籍十分相似,他们俩同为“竹林七贤”中人物。受他们的影响,阮氏家族在这一时期有很多人都生性放达,风流不羁,在当时成为有名的“阮氏多风流”。明代的阮姓名人阮大铖,著有9部传奇,有4部传世。清朝学者阮元,主编《经籍纂诂》、校刻《十三经注疏》等。当代的著名女影星阮玲玉一生共拍影片30部,塑造了旧社会各种不同的妇女形象。   
    二、阮姓名人   
    放达狂诞的阮籍   
    阮籍,三国魏著名文学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散骑常侍、东平相等职,世称“阮步兵”。   
    阮籍才思敏捷,诗词歌赋常一挥而就,为当时文坛巨擘,名重士林。因不满曹魏昏暗,又不愿攀附司马新贵,内心忧郁苦闷,遂蔑视礼教,纵酒放达,行迹颇多狂诞之举。阮母去世,中书令裴楷前去吊唁。阮籍饮酒大醉,披头散发,衣衫不整,坐在床上毫无哭泣之意。裴楷见此情景竟不以为反常,坐在地上哭泣尽哀,然后便走了。有人对此颇感惊讶,裴楷却说:“阮籍是超脱世俗之人,所以不尊崇礼制;我们这种人是世俗中人,所以必须遵守礼制。”   
    阮籍邻家有一个美丽的少妇,平日在酒垆旁卖酒。阮籍和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常在她家饮酒,醉了就睡在少妇身旁。少妇的丈夫对此产生疑心,但仔细观察,发现阮籍根本没有什么不轨企图。   
    阮籍虽然放达狂诞,然而对于政事却极为谨慎,从不褒贬人物,评论优劣,常用醉酒的办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这也算是他“明哲保身”的一种手段吧!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QQ
87#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3:21:56 | 只看该作者
第六部分:以国为姓杜 杜姓起源有三支

    据考证,杜姓的起源主要有三大支。第一支出自祁姓。商朝后期,丹朱后裔刘累的后裔封为豕韦国君。西周初期改为唐公。周成王时,唐公迁于杜,降公爵为伯爵,遂称唐杜氏。后来,周宣王杀死无辜的杜伯,杜伯的子孙出逃。杜国灭,杜姓自此问世。   
    第二支出自外姓和外族的改姓。由于民族之间的不断交流,互有基因流动。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独孤浑氏族改为杜氏;北宋金国女真族徒单氏族改为杜氏;清朝满洲八旗都善氏、图克坦氏等氏族均集体改为杜氏。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时善酿酒的杜康之后。   
    杜氏经数千年的生息繁衍,遍布大江南北,但尤以京兆(今陕西西安东北)、汉阳(今湖北长江以北地区)、南阳(今河南南阳)之地的杜姓家族最为繁盛。   
    一、杜姓多诗人   
    历史上的杜姓名人层出不穷。秦朝有大将军杜赫。东汉有南阳太守杜诗、北海相杜密、经学家杜子春、经学家兼文字学家杜林、书法家杜操。西晋有名将杜预。隋朝有农民军首领杜伏威。说到杜甫,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杜牧是唐代的又一著名文学家。其他的唐朝杜姓名人还有宰相杜如晦、史学家杜佑、诗人杜审言、杜荀鹤。杜荀鹤是杜牧的儿子,在唐代末叶亦是诗名满天下,他吟咏的“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的绝句,一直传诵不绝。明朝画家杜琼擅山水,多用平笔皴擦,淡墨烘染,设色清淡,风格隽秀。清朝有诗人杜、云南回民起义首领杜文秀。近现代有上海青帮头子之一的杜月笙,曾任全国政协常委的杜聿明,哲学家、历史学家杜国庠,图书馆学家杜定友等。   
    二、杜姓名人   
    1.“诗圣”杜甫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第一次是南游吴越,江浙的山水人物,引发他无限想像。第二次到燕赵平原,过了四五年“裘马轻狂”的“快意”生活,这个时期他留下的《望岳》,结尾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流露了诗人少年时代不平凡的抱负。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杜甫同李白同游梁、宋,会见了诗人高适。杜甫一生引为“快意”的读书游历时期,到34岁时就结束了。后寓居长安将近10年,未能有所施展,反而饱尝饥寒疾病之折磨,这使他认清了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集团贵族的腐化面目,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对国运的危机,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和认识。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四月,杜甫靠献赋得官,任左拾遗,后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由于看出肃宗小朝廷已经无法容纳正言德论,纲纪已乱,杜甫不久即弃官往秦州、同谷。   
    后杜甫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他携带家小出蜀,在湘江舟中病死。   
    杜甫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著有《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被称为“诗史”。   
    2.贤相杜如晦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他年轻时才能出众,性格豪爽,好读书,以风流儒雅自诩。有临难不苟的气节,能当机立断。高祖李渊平定京城后,杜如晦被李世民引为秦王府属官。   
    杜常随秦王李世民征伐,参与机要、军国之事,剖断如流。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建天策府,以如晦为从事郎中。秦王立为皇太子后,他被授职左庶子。太宗即位,如晦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李世民对杜如晦十分器重。杜如晦因病辞职,太宗诏令给他原俸禄在家养病;他病危时,太宗诏令皇太子前去问候,并亲自到他家去。逝世时,太宗极其悲痛,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衔;安葬时,又加司空衔,谥号“成”,并亲手诏令虞世南撰文刻于石碑,以便记载君主痛悼臣子之意。有一件小事即可看出如晦在太宗心中的分量:某日,太宗吃瓜,瓜味甜美,便留下一半祭奠杜如晦。   
    杜如晦为相时,和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每次在太宗的处所商议政事,房玄龄必定说:“非如晦来不能筹划。”等如晦来到,又尽都采用房玄龄的计谋,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当时人们谈到良相,必定房、杜并称。
踏踏实实地改良传统庄园,并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长,丰足。 QQ 737605825 手机:137926128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4-11-25 16:20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