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七品芝麻官权利究竟有多大:大官贵戚都要买帐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6:0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常在戏曲有见到七品县官,头戴鸟纱,脸上涂着白鼻子,十分可爱,到处受气,"做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白糬"。明清时代有几种七品官,官位很低,但权力不小,但都要进士翰林够资格出任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县官、巡按和给事中。

      明清的县官也有几种名堂,有称某某正堂的,有称署理或权理某某县县篆的,也有称署知某某县事的,其实都是县长,名称不同,职责都一样,不过只有正堂是正脾的实缺县长,一定要两榜出身,其任用一定要经过皇帝亲笔勾划,其撤任也要报到吏部转呈钦准。其他署理、权理或知事等,不一定要两榜出身,各省布政司(藩台)做主就行了。

      明清两代任何大官贵戚对本县的县官都要买账的,见面或通信时都称县官为"父台",还有称"公祖""县太尊"的,自己称"治生"或"治晚生",因为他是全县人民的父母官,老百姓都是他的子民。县官有权派公差到任何大官府第传讯被告,如果是刑事案件,公差手持"拘票",则可以直接进府抓人,如果民事案件用"传票",公差只能到府前的石狮子前,把"传票"交给守门人传递到府,当然累传不到,县官也有权改为"拘票",所以大官贵戚得罪不起县官。官府门口石狮子距大门的远近是有规定的,官阶愈大,离大门愈远。

      第二类是明清两代的八府巡按,大家看到他在戏台上显赫威风的不得了,各省大吏都要向他低头,实际他也只是一名七品小官,但都要翰林进士出身方有资格出任,所以戏台上都由英俊小生扮演,他们秉钦命,佩上方宝剑,手奉圣旨巡视地方,有权参革省首长以下大小官员,有的甚至更可先斩后奏,可见这七品小京官确实权力之大。

      第三种有权的七品小京官是"给事中",这种官可能有的读者不知道,凡是皇帝手诏到各部,在程序上必须先经由给事中拆阅签署后,方能交到各部尚书去执行,如果给事中认为御诏中有违法或有不妥处,他可以驳奏送回,皇帝如坚持成见,定要执行,给事中还可以再驳奏送回,直到双方妥协意见一致为止,如此看来给事中权力极大,而官阶只有七品,功名却一定要翰林进士。他只是外帘御史,官卑职小,虽可以驳回御旨,但平时除非特召,见不到皇帝的。

      八府巡按和给事中都属于监察机关御史台的官员,御史台的长官,称为内帘御史,或称谏议大夫,是位居一品二品的大官,官阶同于内阁大学士。宰相和六部九卿向皇帝奏事时他一定要在场,否则就违法,如果议事内容或决定他认为有不合法,可以当面和皇帝抗争,得罪皇帝的机会很多,明代在金銮殿上的廷杖,挨打屁股的也多半是谏议大夫。

      明太祖定制为何要翰林进士出任七品的县官、巡按和给事中,这也是有一定意义的,中国历史上多半民变都是由基层县府腐败,地方豪门勾结县官,压迫百姓,致使官迫民反。新科翰林进士,有初生之犊不怕虎的胆量,给于适当权力,就敢于不买任何豪绅的帐,更重的是这些人官居七品,前途无量,用不着去牵就地方的豪门劣绅,为一点小利和他们同流合污,葬送自己锦绣前程。

      明太祖也了解,皇帝下诏六部九卿大官明知有违法和有害百姓之事,为保自己官位,不敢驳奏,只有年轻的各部给事中敢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至于地方官员是否守法,断狱是否廉明,其政绩如何,中央政府如派年高位重的高官前往考察,这些人世故已深,很难说他们不和地方官员沾亲带故,见怪不怪,使用年轻的巡按,自然毫无顾虑。

      事实上明清两代由县官或给事中而升到阁台,总督的大有人在,如明代的海瑞就是由浙江的县官而升到御史台长官,清代著名的张汶祥剌马案的道光翰林马新贻就由安徽建平县官升到两江总督,另一个道光翰林毛鸿宾,则由礼科给事中和兵科给事中升到两广总督。

      到了晚清,清廷为了收括更多的银两,应付外债及种种的亏空,采用捐银卖官政策, 这类官员以捐官作为投资,自然在任上刮地三尺,加紧回收,就不在此例了。

      大家不禁要问,这些毫无行政管理经验的书生到地方上能当的好县官吗?在明清两代的县官职责没有今天这样复杂,主要责任有五个方面,一是处理讼案,司法工作;二是钱粮,主管税收;三是管理生员,按时考试,设有教谕专司教育工作;四是治安,巡捕盗贼,设有巡检专司其事;五是在军事重地设有地方武装,设有典史负责。教谕、巡检和典史位阶是正式的朝廷八品或九品的官员。因而县官直接管理的只有前二项,即司法和财税。

      新县官上任必定要聘用三位幕宾随同就任,尊称师爷。一是刑名师爷,处理司法案件;二是钱谷师爷,处理财政税及粮食事务;三是文案师爷,处理书信文件,相当于秘书。他们是县官请来的幕客,不是下属关系,县官尊称他们为师爷,他们称县官为东家,只作揖不跪拜。双方签有合约,称为关书,以三年为期,因为县官本人就是三年一任。

      师爷一般带有徒弟随任作助手,称为学幕,老师今后随长官高升,推荐他们到其他新县官当师爷的机会就很多,但如果长官丢了官,他们的前程也有影响。

      明清两代县官的威风很大,出巡时三班六房都要背着执事牌跟随,鸣锣开道,又有"肃静""回避"牌子作前导,前呼后拥。县官升堂更是威风之极,三班六房两旁侍立,齐呼"升堂",等到传押人犯审问时,堂上一声吆喝"威-呼"足以让跪在下面的犯人心惊肉跳,但是如果传讯生员到案,他可以站立回话,而且必须本县的教谕在旁参加会审,教谕名义上是生员的老师,他负有教育和保謢生员的责任,没有革除功名的生员是不能施用刑法的。

      县官上任还要带一个长随很重要,此人或称跟班,他必须是要有历练的经验丰富的差役担任,他懂得官场一切礼节,应酬。作者读到一篇笔记记载其本人初当县官,在祭孔跪拜时误听赞礼生呼声以为要立起,幸而在一旁的跟班紧紧一脚死死踏定他的袍角,使他无法站立,致未失礼,否则县官在祭孔时失礼,按律例,是要撤职的。

      明清两代对县官还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例如新官上任,可以携带家属上任,包括妻子,子女及老太太,而老太爷却不可以随任,如果新官没有结婚,可以先买妾赴任,遇到喜庆大典,如夫人可以暂代夫人参加,但只能穿银红色礼服,不能穿大红色礼服。这项规定也有一定道理,如此新官家务有人料理,私生活也有人管束,不致在外寻花惹草。老太爷不能随任也有其特殊的情况,老太太可以管理家务,老太爷在家无事,有可能各处活动,难免拉出许多关系,日后引出事非。

      七品官的正式俸禄不高,按明万历年间统计,正七品月俸是七石五斗米,从七品月俸是七石米,并不算太厚,到清朝为了培养官员的清廉,另加给高薪的养廉银,养廉银与地方收入有关,一般是俸禄的10至100倍,至于做满一任是否可以得到白花花十万两雪花银,自然要看所在县份的贫富之分,要看收得之税金上缴国库之比例,明清两代县衙的支出并不多,有品级的官员不过三五个人,师爷和三班九卿胥吏人数也不多,如果本县能留下税银较多,县官也就富了。

      最初外放到地方的进士多半是赐同进士出身,正榜出身一般都是守在翰林院由庶吉士做起,进而任给事中,但小京官一做十多年,没有机会外放,穷的揭不开锅,有的要靠老家接济,甚至举债度日,因此慢慢正榜出身甚至翰也愿外放当县官了。他们先要到吏部登记当候补,在候补期间可以先到各部司衙门上班,以增加学习机会,不过他们一旦外放就是钦派正堂,举人和捐班当知县,他们只能是署理、权理或知事等头衔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900 收起 理由
彪彪 + 1900 优秀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2375

帖子

57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3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

5#
发表于 2010-12-26 00:46:1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七品芝麻官就大了,我们这里的小村长,一般都是百万富翁,也有千万上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6639

帖子

1420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1420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贴图大师勋章灌水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10-12-25 14:38: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致虚守静、为而不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

主题

815

帖子

435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435
板凳
发表于 2010-12-24 16:20:31 | 只看该作者
博文广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

沙发
发表于 2010-12-24 16:09:12 | 只看该作者
做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白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2-26 04:08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