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8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宣德官窑鸟食罐及其制作(五)

[复制链接]

188

主题

530

帖子

49万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499792

创作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6:1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宣德鸟食罐系列专稿在本期推出其完结篇。作者通过对过去几期资料的综合分析,依据各项特征,将宣德鸟食罐划分为早、中、晚三期,该提法令人耳目一新。 ——编 者
《萱草园杂谈·序》本系列在《艺术市场》连载三期,因种种缘由欲自此期暂停连载,待读者对永宣瓷有足够认识后再做打算,无奈责编力阻,年轻言语中不无丝毫道理。虽本文连载照常,但深知内容超前,恍惚中略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之味道。
如果仅依靠数件宣德官窑鸟食罐来判断、总结该类器物各项时代特征,结果会产生很大偶然性及片面性。在此,为全面总结其特征,本文综合前四期所介绍的,选其特征明显器进行比较、对比,所发现的宣德官窑鸟食罐基本时代特征则较前者更全面。

观察以上列表中宣德鸟食罐胎土、制作工艺、绘画等特征,再根据珠山宣德官窑发掘结果,大致可把宣德鸟食罐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代区。
第一时代区:景德镇珠山宣德官窑遗址1982年及1984年的出土遗址区制品。
第二时代区:景德镇珠山宣德官窑遗址1993年的出土遗址区制品。
第三时代区:暂无景德镇珠山发掘出土品资料的制品(凭器5、10、17,即绘画、制作等更精致的鸟食罐来分析)。
器5、10、17的瓷器绘画较其它宣德制品更加精细,胎土也越发细腻,理论上应为晚于前两个时代区制品,款为标准宣德官窑款,非景德镇出土的成化官窑仿宣款,因此可推断其为宣德晚期产品(相对于早、中期而言)。根据这些制品可推测景德镇宣德官窑御厂附近还存在一个考古工作者至今没有发现的宣德晚期产品遗址处。从现有资料来推测判断:该时期产品主要特点是胎土更加细腻、绘画更加严谨、釉水均匀,许多制作风格更加细腻。从与这三对鸟食罐(即器5、10、17)制作风格相似的宣德瓷器传世不多来判断,该期产品生产量可能相对不大,制作器形偏向于小巧玲珑。
根据三个时代区器物来看,可以基本得出如下结论:宣德鸟食罐从开始制作、逐渐发展、渐至成熟,表明其绘画图案由简单逐渐复杂,循序渐进,工艺愈来愈高,制作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最后在宣德晚期达到制作工艺最高峰(特指宣德官窑鸟食罐制作而言)。
为了系统、清晰认识宣德三个时期的各个制作特点,下文主要对比、观察各时期鸟食罐制品工艺特征,算是将本系列前四期文章做一全面总结。
2、三时期胎土细腻程度对比
图5-4:青花如意云纹鼓形鸟食罐背部图特写。晚期产品。所以胎土非常细腻,釉面均匀,绘画精细。
图8-5:青花转枝花纹六边形鸟食罐底部特写图。中期产品。与早期产品比较,能看出较前三者细腻。
图9-5:青花月季花纹鼓形鸟食罐底部特写。中期产品。与早期产品比较,胎土较早期细腻。
图10-3:青花八宝纹鼓形鸟食罐底部火石红图。晚期产品。
图11-4:青花蓝地浮雕卷草纹鼓形鸟食罐背部特写。早期产品。明显看出修胎略粗、不规整,且偶有缺胎处。
图12-5:青花蓝地浮雕人物纹鼓形鸟食罐底部图。早期产品。明显看出修胎略粗,有裂缝,以及旋纹。有旋纹的官窑器并不多,且较多存在于永宣时期。
图17-4:青花应龙纹罐形鸟笼花插底部火石红图。晚期产品。
图18-5:青花葫芦叶纹葫芦形鸟笼花插底部与口部特写图。早期产品。明显看出胎略粗,胎底有裂缝。
上面系列照片的胎土细腻差别应该说非常明显,一般读者都能注意其间所存在的细腻程度差别。其实,三时代的制品不仅仅胎土上有很大差别,从青花绘画风格看,区别依然非常明显。
3、三时期绘画风格对比
早期与中期的绘画风格差别不是很大,基本都是较粗笔点抹,画面一般不太拘谨。另外这两个时期的青花发色多不稳定,偏深、接近甚至成为黑青花产品较多,包括其它如漏釉、釉层不均匀、橘皮纹等都是这两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早、中时期与晚期的特征相差很大,一般来说,早、中不易分辨,但早中与晚期的差别很大,较易分辨。
图2-4:青花竹节折枝纹双槽鸟食罐发色偏黑者正面图。“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发色不稳定,在宣德瓷器中常见,时代特征非常明显,至少现在仿者还无能为力。早期产品。线条不拘谨。
图5-5:青花如意云纹鼓形鸟食罐口部图。晚期产品。绘画严密,釉面均匀。与早、中期差别很明显。

图8-6:青花转枝花纹六边形鸟食罐侧面图。中期产品。因宣德青花发色不是很稳定,所以两者青花发色略有不同。但是绘画布局较、器形都较早期制作规整。
图9-6:青花月季花纹鼓形鸟食罐款部图。中期产品。表面有明显橘皮纹。
图10-4:青花八宝纹鼓形鸟食罐局部特写图。晚期产品。绘画严密、细腻、一丝不苟,釉面均匀。与早、中期形成鲜明对比。
图17-5:青花应龙纹罐形鸟笼花插侧部柄处特写图。晚期产品。与上面两件一样制作严谨。
图18-3:青花葫芦叶纹葫芦形鸟笼花插局部特写图。早期产品。画面不拘谨,用笔较随意。
以上照片简单对比,就能很清楚发现三个时期的绘画差别。其实,仅仅观察照片,除胎土、绘画之外,仍然还有许多其它细节存在差别,需要读者仔细品味。如果能深刻认识了这些细节差别,然后再去鉴别瓷器真伪,断代鉴别就并不是像有些人传说的那样玄妙。
宣德官窑瓷器的许多特征是非常明显的,也是现在难以模仿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宣德青花瓷的鉴别是所有明代青花官窑瓷器中最简单的。这里再追加几张宣德瓷器特征比较明显的局部特写照片,希望能促进提高读者的鉴别水平。
图3-6:青花竹节灵芝纹双槽鸟食罐连接处结缝局部图。早期产品。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1.青花发色变黑的不稳定特征;2.釉面厚薄不一的漏釉特征;3.气泡浓密的“唾沫液”特征;4.胎土发色特征;5.绘画风格特征;6.其它。
图3-7:青花竹节灵芝纹双槽鸟食罐连接处结缝局部图。早期产品。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1.釉面的橘皮纹特征;2.器体结缝不理想特征;3.绘画风格特征;4.款的书写特征;5.其它。
其它,还有许多表现其时代特征的照片,如:
图6-4:青花瓜棱纹柿形鸟食罐底面图。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1.釉面暴釉处特征;2.釉水流淌、凝聚特征;3.造型特征;4.其它。
图7-5:青花松竹梅纹长鼓形鸟食罐侧面图。中期产品。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1.釉面橘皮纹特征;2.胎土发色特征;3.绘画特征;4.其它。
图13-5:青花蓝地浮雕螭龙纹鼓形鸟食罐内部特写图。早期产品。有坼裂、漏釉现象。
4、宣德鸟食罐早、中、晚三时期制作特点
真正搞懂以上照片,宣德官窑鸟食罐的详细断代就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早、中、晚三时期制作特点都比较明显。总结以上器物,各时期主要特点是:
早期:明代初期官窑制作特征明显。例如:1.胎体不非常细腻,常有坼裂现象;2.刷釉而导致釉面不均匀、漏釉现象时有发生,橘皮纹现象明显;3.苏青发色不稳定,容易产生深蓝甚至变黑等现象;4.绘画多用粗笔,比较随意,不拘谨;5.器形(包括底足修胎)略微粗糙,不如中晚期精巧;7.其它。
中期:接近早期产品,但制作更成熟,有典型宣德特征。例如:1.胎体明显细腻,坼裂现象减少;2.刷釉而导致釉面不均匀,漏釉现象明显减少,橘皮纹现象有的不明显;3.苏青发色依然不稳定,容易产生深蓝甚至变黑等现象;4.绘画多用粗笔,比较略显拘谨;5.器形(包括底足修胎)较早期很有改善;7.其它。
晚期:制作较早、中期更为细腻,并略显明中官窑特征。例如:1.胎体非常细腻,坼裂现象不见;2.釉面比较均匀,漏釉现象几乎没有,橘皮纹现象不明显;3.青花发色基本稳定;4.绘画用细笔,较宣德早、中期更加精妙,且用笔明显拘谨;5.器形(包括底足修胎)相当标致;6.其它。
三时期还有许多其它各自特征,这里不一一列举介绍。本文以上所介绍这些特征都是围绕宣德时期鸟食罐这个特定产品而言。在宣德官窑中,鸟食罐从开始制作至发展成熟,具有很大特定性与片面性,不能完全代表宣德朝其它官窑产品制作。读者在鉴别其它宣德官窑产品(或仿品)时,可以适当参考本文的宣德制品的釉面处理、绘画、胎土等特征,但不能绝对依照本文,防止本文的一些特定性(即仅指鸟食罐产品)引起误导。另外,本文许多资料公开,必然推动景德镇仿者提高仿品制作水平,希望藏友注意。
注:1.本文中所介绍的宣德三期划分至今学术界似乎没有提出过,仅为个人观点,还需要在未来发现确凿的发掘出土资料才能完全证实。
2.景德镇发掘出土相关资料表明:同年中,发掘物并非局限于同一地点、同一地层,因此同年度发掘出土品也因出处而异,不能因同年出土而断为同一时期产品。在某种意义上讲,该发掘工作是无计划性的。(全文完)
图8-5图5-4
图7-5图8-6
图10-3图22-4
图17-4图10-4
图18-5图2-4
图17-5图3-7
图12-5图5-5
图11-4图6-4
图3-6图9-6
图13-5图9-5
图18-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15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9
14#
发表于 2010-2-28 21:58: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9

主题

2497

帖子

729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729
13#
发表于 2010-2-25 02:06:5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      这样的贴必须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89

帖子

113

积分

骑士

积分
113
12#
发表于 2010-2-25 01:43:0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1万

帖子

30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59

创作大师勋章贴图大师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

QQ
11#
发表于 2010-2-23 04:59:1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提供!学习了。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QQ:654657073 手机:1385189266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3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10#
发表于 2010-2-21 20:50: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QQ群107643903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万

帖子

90万

积分

元老

积分
904754

灌水大师勋章

9#
发表于 2010-2-21 16:57:22 | 只看该作者
宣德官窑鸟食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

8#
发表于 2010-2-21 16:30:56 | 只看该作者
学了解宣德官窑鸟食罐及其制作(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主题

530

帖子

49万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499792

创作大师勋章

7#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6:23:06 | 只看该作者

宣德官窑鸟食罐及其制作(一)


鸟食罐作为盛放鸟食的小罐,历来受到很多藏家的喜爱。最早见于江苏镇江东汉永元十三年(101年)墓曾出土的黑釉器。传世品中偶有唐宋时期遗物。从器形方面看,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的种类最丰富,有钵式、瓜式、横向竹节式、筒式、罐式、水盂式等等,在鸟食罐的工艺历史上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此后各代所烧制的鸟食罐多仿宣德款式。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刊登萱草园主人的宣德鸟食罐专题,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和启发。 ——编 者
《萱草园杂谈·序》着手本文之前自己曾再三权衡公开本文利弊点。由于许多资料首次公开,可能对瓷器[收藏界带来一定冲击。利点是可以提高瓷器爱好者对宣德鸟食罐的认识及鉴赏水平;弊点则为仿古者带来参考资料,如果仔细研究、对症下药,必定提高其仿造水平,届时,可能给[社会带来较严重不良影响。
然而,自己只是一个幸运的玩瓷者,所玩瓷器都如同过眼烟云,虽无可怨悔,但常想,假如没有如此机会,看看其他玩瓷者的文章或能欣赏类似照片,是否也能心满意足?况且,古人云:“独悦乐、与众悦乐,孰乐?不若与众。”于是决心整理这篇文章。至于本文利弊,全由大家分说了。
中国养鸟历史相当悠久,现存古代史籍中多有相关记载,《礼记·曲礼》中有:“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而《庄子·至乐》中明确说明养鸟故事、即《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鸟也,非以鸟养鸟也。”以上这些文献资料都能说明养鸟在我国历史之久,至少有两三千年了。
慢慢,养鸟成为一种传统文化,所养鸟的观赏标准也逐渐多样化,例如以鸟的鸣声、美丽程度、是否善于飞舞、是否善于争斗、接受训练而是否能学会各种技艺、以及是否能模仿人语等行为等等,都说明养鸟的欣赏目的多种多样。正是因为养鸟乐趣很多,并能陶冶情操,使人更接近大自然,使得不仅仅在平民百姓中养鸟活动久盛不衰,同时在历代达官显贵、皇亲国戚中也广为流行。
朱庆余(越州人,登宝历进士第而官不达。)所作《宫中词》中有:“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说明唐宫中养鹦鹉已经善于模仿人语,令宫女不敢随意交谈宫中事情。又《明皇杂录》中也记载:“开元中,岭南献白鹦鹉,养之宫中,岁久,颇聪慧,洞晓言词。上及贵妃皆呼为雪衣女。”且“上令以近代词臣诗篇授之,数遍便可讽诵。”以及“上使贵妃授以《多心经》,记诵颇精熟,日夜不息,若惧祸难,有所禳者。”等等,虽然文章有些夸张,但是鹦鹉学舌却是不争事实。其实,宫中养鸟种类繁多,并不只限于模仿语言的鹦鹉。综合其它观赏鸟类,宫中所养鸟类品种及数量则实在不可小觑。明代谢肇(文学家。万历进士,官广西右布政使。)曾在笔记《五杂俎》中记载:明宫“禁苑中,四方鸟兽毕备,其不可驯也,盛以樊笼。有鸷高六七尺,诸禽兽皆畏之,不知其何名也……”文章明确形容了当时明宫中养鸟种类之多。
爱屋及乌,随着人们对鸟的喜好,注意力也逐渐扩展到养鸟笼以及鸟食罐等的发展制作。避开养鸟笼,本文只简单涉及鸟食罐。历代制作鸟食罐所用材料种类很多,其中,瓷器鸟食罐从现有传世品及发掘品可以确凿考证的至少起自宋朝,历经元、明、清,至今依然大量制作使用。同时,制作时间久远且精巧的鸟食罐也常被收藏爱好者所珍惜庋藏。
宣德官窑鸟食罐种类很多,本文为方便起见,以造型来分类介绍说明。宣德官窑鸟食罐主要分为双槽类鸟食罐、单槽类鸟食罐,另有鸟笼花插,虽然不属于鸟食罐类,但是由于同属宣德官窑养鸟瓷器系列,就在本文下半部分中一并介绍了。

一、双槽类鸟食罐:

双槽类鸟食罐的特点是一件鸟食罐存在两个独立食槽,中间完全隔开,不互相连通,方便同一器内盛放两种不同食料。同时,为了固定时保持鸟食罐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同一器上配置左右两个小柄。双槽类鸟食罐式样不是很多,至今为止所见的只有三种,即并蒂石榴形和竹节形(又包括两种)。这三种类型在景德镇珠山都曾出土,从出土遗址推测,估计为宣德早期与中期产品。
1、青花并蒂石榴形鸟食罐
该器曾在《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第59页图54-1有介绍,为1993年景德镇珠山发掘出土复原品类似产品,属覆烧,器身为石榴状,文饰绘石榴花叶。由于自古石榴有榴生百子的含义,所以在历代官窑瓷器中属于常用图案,无论绘画还是造型都多有涉及,宣德时期也是如此,除以下的青花并蒂石榴形鸟食罐之外还有下文介绍的单槽式石榴形鸟食罐。以下两件都应属于宣德中期制品,发色都比较理想。

2、青花竹节折枝纹双槽鸟食罐
该器曾在《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第60页图54-3有介绍,为1984年景德镇珠山发掘出土复原品类似产品,应属宣德早期产品。覆烧。下面两器中,一件发色略深,另一件发色偏黑,接近黑青花,类似发色永宣常见。后文中略有宣德普通青花与黑青花的简单对比介绍。
3、青花竹节灵芝纹双槽鸟食罐
该器曾在《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第60页图54-2有介绍,为1993年景德镇珠山发掘出土复原品类似产品,应属宣德中期产品。属覆烧。下面两器中,一件发色漆黑,可谓黑青花,另一件发色较理想。两件宣德特征都非常明显,如表面上釉明显不均匀,使釉层厚薄不一,釉厚处气泡浓密,类似唾沫液,气泡迸裂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棕眼,产生橘皮纹,双槽之间结缝处处理不理想,有明显连接痕迹。

二、单槽类鸟食罐:

单槽类鸟食罐的特点是一件鸟食罐只有一个食槽,适合只盛放一种食料,由于体积不大,一般配置一个小柄,其中也有体积较大者,为了坚固性,并列配备两个柄。单槽类鸟食罐与双槽类鸟食罐相比,式样种类更多,并且在宣德早、中、后期都有大量出土,说明其实用性很大、因此应用广泛,制作量也是宣德鸟食罐中最大的。

4、青花五毒纹蟾形鸟食罐
涉及到青花五毒纹蟾形鸟食罐,就要先简单说明其来历。
明万历年间太监刘若愚,《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中有记载:“时有刘若愚者,故隶陈矩名下。善书,好学有文。天启初,李永贞取入内直房,主笔札。永贞多密谋,若愚心识之,不敢与外廷通。忠贤败,若愚为杨维坦所劾,充孝陵净军。”后来:“帝验疏,墨在上,遂诛永贞,坐若愚大辟。久之,得释。若愚当忠贤时,禄赐未尝一及,既幽囚,痛己之冤,而恨体乾、文辅辈之得漏网也,作《酌中志》以自明,凡四卷,见者邻之。”因刘若愚身为宦官,深谙宫中行事,所以所著《酌中志》中描述宫苑生活非常详实。其中《火集·饮食好尚》中有文记载:“五月初一日起,至十三日止,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门两旁安菖蒲、艾盆,门上悬挂吊屏,上画天师或仙子、仙女执剑”降五毒“故事。”其中的五毒即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根据文中宫廷内端午节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辟邪除秽,而所养众鸟不能穿衣,于是特制青花五毒纹蟾形鸟食罐供鸟类辟邪除秽。
青花五毒纹蟾形鸟食罐曾在《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第61页图55-1有介绍,为1993年景德镇珠山发掘出土复原品类似产品。该器以蟾蜍为器身,上盘蛇,周身以蝎、蜈蚣及壁虎为凸雕,富有立体感,生动形象。单柄。应为宣德中期产品。
5、青花如意云纹鼓形鸟食罐
该器在本文定稿时还未在景德镇珠山发掘出土过类似产品。从多数宣德单槽类鸟食罐的形状来看,采用类似鼓形制作较多,虽然绘画装饰等文饰各有不同,说明这种造型具有很大实用性。这两件从工艺处理来看,制作工艺已经非常成熟,青花发色理想、器体没有出现坼裂、漏釉等现象,特别是釉与胎结合相当理想、釉面比较均匀,应该是宣德后期鸟食罐制作非常成熟时的制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主题

530

帖子

49万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499792

创作大师勋章

6#
 楼主| 发表于 2010-2-21 16:20:25 | 只看该作者

Re:宣德官窑鸟食罐及其制作(二)

上期的鸟食罐专题中,萱草园主人在回顾中国养鸟历史的同时介绍了三件双槽类鸟食罐和两件单槽类鸟食罐,本期萱草园主人在简单谈及宣德帝生平的基础上继续介绍了六件单槽类鸟食罐供大家鉴赏。
  ——编 者
  《萱草园杂谈·序》辟此萱草园,耕耘其间,只寻清闲幽静,可品茗读书、修身养性。不求“门庭若市”,期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那种超然情调。
  宣德帝姓朱名瞻基,为太祖洪武帝朱元璋曾孙,成祖永乐帝朱棣孙,仁宗洪熙帝朱高炽嫡长子,生于洪武三十一年二月九日,卒于宣德十年一月三日,在历史上可称得上是一个极其风光的帝王,除英年早逝、执政时间只有十年之外,其他条件都可谓得天独厚。
  据《明史 本纪第九 宣宗 》记载,宣德帝:“生之前夕,成祖梦太祖授以大圭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既弥月, 成祖见之曰:‘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比长,嗜书,智识杰出。”且“每语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也。’仁宗即位,立为皇太子。”点明宣德帝未出生时,就已经得到永乐帝的器重喜爱,自小就开始受其祖父永乐帝熏陶,跟随其左右,接受正统宫廷教育,长成后智识杰出、文武兼备。在历来皇位斗争非常激烈的封建社会,祖父即位时就已经基本确立自己的皇位,实在鲜见罕闻。即使是清代的乾隆帝也未有如此殊遇。
  朱瞻基从小学习保家治国、帝王心术,为以后即位正统而打下深厚基础。即位后,几度亲征叛乱,一再显示出其雄才大略。宣德帝朝中历史名臣甚多,如蹇义、杨士奇、杨荣、夏原吉、杨溥、张瑛、金幼孜等,皆能深受重任,各掌其职,表明宣德帝深得用人之道、治国有方。宣德朝的统治是建立在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稳定基础上,当时国力相对稳固,宦官势力尚弱,宣宗继续发展国势,使得“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可算是明朝鼎盛时期。
  宣宗书法、绘画、诗文无不精湛,可与北宋徽宗媲美。宣宗的诗文著作也有《宣宗御制诗集》流传。现在台北故宫及北京故宫等许多博物馆中都藏有宣宗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另有明正德时期韩昂所著《图绘宝鉴续篇》中也记载:“宣庙御笔有山水、人物,有花果、翎毛,有草虫,上有年月及赐臣名。”都能说明宣宗艺术造诣很高。
  宣德帝不仅常赐御笔与爱臣外,其它器物也有记载,《杨文敏公集》中记载宣德元年,赐杨荣“……赐公端砚,御用笔墨及白磁酒器,茶钟,瓶罐,香炉之类。”宣德四年九月甲辰朔,赐杨荣“……赐白金,珍珠,钞币,白磁器苏合香丸等物。”等等。甚至,明黄佐《翰林记·卷六·侍游禁苑》中记载:宣德三年三月庚辰,宣德帝与蹇义、杨士奇、杨荣等十八重臣游览禁苑万寿山时赐给每人鹦鹉一笼。在宣德养鸟资料所存不多的情况下,很有历史意义。其实,我们还可以从现存宣宗绘画中鸟类品种很多来间接说明宫中养鸟情况。除此之外,景德镇珠山宣德官窑遗址中大量发掘出土的鸟食罐更加证明宣朝养鸟种类丰富。
  
  从人生经历、人物性格等方面来比较看,清朝的乾隆帝的许多地方都与宣德帝相似,比如自小深受祖父宠爱、早日确定帝位、文武双全、兴趣广泛、艺术才华出众等特点,但是乾隆帝的艺术绘画尚不及宣宗。这里之所以拿乾隆帝来与宣德帝相比较是因为大家对乾隆更加熟悉,这样可以加深对宣德帝的进一步了解。
  本期简单介绍宣德帝本人。但有关宣宗详细情况,论文著作较多,这里已属累赘,下面转入正题,继续介绍单槽类鸟食罐。
  6、青花瓜棱纹柿形鸟食罐
  该器在本文定稿时还未在景德镇珠山发掘出土过类似产品,属覆烧,形状如同一个削掉上部的柿子。由于制作比较成熟,可能属于宣德中期制品。两件发色都很理想,为先涂抹钴料,然后上釉烧制。因为器体较大且厚重,为了弥补柄部容易损伤等缺陷,该器特别制作了两个并列小柄,使其更加坚固。类似双柄的鸟食罐下文还有其它式样,多属于体型较大鸟食罐,防止单柄不牢固,难以支撑负荷。
  7、青花松竹梅纹长鼓形鸟食罐
  该器曾在《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第65页图56-2有介绍,为1993年景德镇珠山发掘出土复原品类似产品,属覆烧。应属宣德中期产品。由于该器较长,重心不稳,所以也使用了并列双柄,保持稳定性。松竹梅的纹饰在历代官窑中都昌盛不衰,主要是文气很足,宣德官窑瓷器中,杯、碗、壶、盘、玉壶春、梅瓶等都广泛应用三君子,属于传统纹饰。下面两器中,一件发色深黑,可谓黑青花,另一件发色接近黑青花。两件宣德特征都非常明显,如青花发色深蓝,釉面橘皮纹现象明显等,其中一件有坼裂,属于宣德瓷器的时代特征。
  
  8、青花转枝花纹六边形鸟食罐
  该器曾在《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第64页图55-8有介绍,为1993年景德镇珠山发掘出土复原品类似产品,原复原品器发色接近黑青花。下面两器发色都很理想。两件宣德特征都非常明显,如上釉不均匀,青花发色不稳定等等。由于是宣德中期产品,所以,制作工艺比早期有一定改进,例如造型较早期规整许多等等。
  9、青花月季花纹鼓形鸟食罐
  该器曾在《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第64页图55-9有介绍,为1993年景德镇珠山发掘出土复原品类似产品。台北故宫仅藏一件宣德鸟食罐藏品(参考《明代宣德官窑青华特展图录》第64页图5)。下面两器青花发色都略显深蓝。
  
  10、青花八宝纹鼓形鸟食罐
  该器在本文定稿时也还未在景德镇珠山发掘出土过类似产品。两器制作、绘画精细,发色理想。该器与上期文中器5之青花如意云纹鼓形鸟食罐工艺相似,可能为相近时期产品。因为此器与其它宣德早(1983-1984年出土品)、中期(1992-1993年出土品)制品比较,绘画风格绝然不同,采用细笔描绘,绘画熟练精细、胎土非常细腻,较接近于成化时期,这些特点都鲜明体现出该器制瓷工艺好于宣德早、中期制品,应当是绘画、制作工艺都相当成熟时的制作,即宣德后期产品。
  11、青花蓝地浮雕卷草纹鼓形鸟食罐
  该器曾在《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第62页图55-4有介绍,为1984年景德镇珠山发掘出土复原品类似产品。双柄。由于属于宣德早期产品,所以胎土略显粗糙,底部修胎处能看出工艺不很成熟。
  注:
  1、由于上期中的器5、本期器10以及后面的器17都还未见出土资料,所以不能像宣德早期及中期产品那样依靠发掘等资料断代,这里所推测其为宣德后期制品并没有确凿历史依据,仅仅是从其制作工艺、绘画等成熟程度来推测,所以个人观点浓厚,希望读者指正。
  2、本文中所说宣德鸟食罐早、中、后三时期之间也并没有确切年代差距,仅是相对各自制作时间而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8-14 01:54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