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羊 Ovis ammon 盘羊 学名:Ovis ammon
英文名:Argali sheep
中文俗名:大角羊、大头羊、盘角羊、蟠羊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同物异名:Ovis altaica Severtzov,1873;Ovis ammonoides Hodgson,1841;Ovis bambhera Gray,1852;Ovis blythi;Ovis blythi Severtzov,1873;Ovis brookei Ward,1874;Ovis comosa Hollister,1919;Ovis dauricus Severtzov,1873;Ovis heinsii Severtzov,1873;Ovis henrii;Ovis henrii Milne-Edwards,1892;Ovis humei Lydekker,1913;Ovis jubata Peters,1876;Ovis mongolica Severtzov,1873
分类位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牛科 Bovidae 羊亚科 Caprinae 羊属 Ovis
同属还包括:
加拿大盘羊(大角羊)Ovis canadensis
雪山盘羊Ovis niviocla
白大角羊Ovis dalli
欧洲盘羊(莫弗伦羊)Ovis musimon
东方盘羊Ovis orientalis
维氏盘羊Ovis vignei、
绵(家)羊Ovis aries
濒危信息:CITES:附录I(西藏亚种)
IUCN:易危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2级
物种特征:羊属中体重最大的一种,有些亚种重达204Kg,一般体重范围100~185千克,平均160千克,肩高120cm,体长120~190厘米。腿甚长。雌性体较小。雌雄都有角,雄性的角粗大,表面布满环形的褶皱,角型呈螺旋形,由头顶向下并向后作螺旋状弯曲,几乎可达360度。长达100cm,基部围长达40cm。雌羊角短而细,弯曲度也不大。皮毛短而粗糙,全身棕灰色,有白色臀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盘羊(指名亚种)
分布范围:盘羊分布于亚洲中部广阔地区,包括中国、前苏联和蒙古。分类学家对盘羊的亚种分类各有所见,十分混乱,有待进一步整理和澄清。这里暂且按照 Shackleton (1997),国内的盘羊亚种和分布大致如下:指名(阿尔泰山)亚种(O. a. ammon)分布于新疆北部和蒙古交界的青河附近的阿尔泰山的低山和坡地地区;戈壁亚种(O. a. darwini)分布于从新疆准葛尔盆地东部的克拉麦里山,将军庙的东北,经与蒙古交界的北塔山、甘肃的哈布底克山、苏海图山、北山,到内蒙古的大青山;西藏亚种(O. a. hodgsoni [含O. a. dalai-lamae] )分布最广的一个亚种,主要分布于西藏,但雅鲁藏布江以南,延展到西藏西南部山区较罕见。华北亚种(O. a. jubata)分布于从内蒙古的亚布兰山、贺兰山到陕西的横山;天山亚种(O. a. karelini [含O. a. adametzi; O. a. littledalei; O. a. sairensis])分布于新疆北部和中北部,从西部喀什邻近的天山到东部博斯腾湖的邻近地带,包括伊犁盆地和乌尔都斯盆地的周围山地。帕米尔亚种(O. a. polii)也叫马可波罗盘羊,分布于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中国西部边境的帕米尔高原,从新疆的考克塔尔西部,到昆仑山最西边,红旗拉甫走廊的东南,南边和东边与阿富汗接壤。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盘羊的分布范围
生境与习性 盘羊栖息于沙漠和山地交界的冲积平原和山地低谷中。海拔范围为2000-5000m,因地区而异。它们喜欢开阔、干燥的沙漠和大草原。嗅觉灵敏,不易接近。冬季大雪时,常下至平原或山谷中积雪较浅的地方。群居性,一般3-5或数十只为一群。以禾本科、葱属以及杂草为食。冬季发情,妊娠期150-160天,次年5月至6月产仔,每胎1仔,偶有2仔。盘羊的主要天敌是狼和雪豹。
种群现状 据 Mitchell(1989)年估计,中国的盘羊数量超过10万只,全世界大约为16 万只。以下数据除特别注明者外,主要均来源于谷景和等提供的关于中国盘羊的种群估计,经Shackleton(1997)整理归总的结果:阿尔泰山亚种 据王亭正等1983年估计分布区密度为0.06只/km2,按此密度计算种群数量大约只有几百只;戈壁亚种 种群数量估计为2100-2800只,新疆1500-2000只,甘肃的北山约200-300只,内蒙古的额齐纳旗300-400只,大青山头有24只;华北亚种 目前在内蒙古的阿拉善左旗约有600-700只,1976年在陕西最后一次发现该亚种,现在已经消失;天山亚种 对阿克苏、和靖分布区的调查,平均种群密度为0.2-0.4只/km2,博格达山为 0.08-0.12,东天山到北山为0.32-0.41。全部分布区估计总数为8000-11000只;帕米尔亚种 在塔什库尔干保护区的该亚种数目不超过150只 (Schaller, et al. 1987),红旗拉甫东部有100-200只(Wegge, 1988),帕米尔的其他地区的该亚种的数目未调查过,但是估计该亚种群的数量不超过2000-3000只(谷景和等,1991),也许少到1000只;西藏亚种 它是盘羊中分布最广的亚种。粗略估计该亚种的种群数量为29000-36000只,不同地区的密度相差很大。在新疆的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及阿尔金山保护区的种群密度为0.014只/km2,且末的密度为0.46只/km2。估计新疆的该亚种数量为6000-8000只。但1992年的一次3万平方公里调查的种群估计为16000-23000。西藏西部,从阿里地区到双湖地区,种群密度低,估计数量为6000-7000只,占西藏所有盘羊数量的3/4。甘肃分布区的该亚种密度为0.5只/km2,甘肃的数量大约为3000只。青海的该亚种集中在西北部、西南部和南部,数量超过2000只(该数据可能过于保守)。四川西部的该亚种种群情况不明,估计数量大约为1000只。该亚种在西藏南部和西南部种群密度很低,甚至没有。然而,这一估计数字很可能是大大超过了实际所有的数字 (Shackleton, 1997)。此外,Harris (1998) 在1997年就盘羊作专门调查称:在甘肃最西部阿克塞地区的考察中见到至少129头,估计该地区总数为150头,其中成年的至少67头,认为该种群是健康的,并认为每年开展国际狩猎2-3头将不致危害种群的繁殖。又称阿尔金山地区2天考察,见至少116头,除6头亚成体外,其余均为母子群。在野牛沟的考察称:同1991年他与Loggers 的考察国际盘羊为245头相比,1997年考察估计野牛沟盘羊数为140 头,减少了也43%。
致危因素 1、盘羊是传统的狩猎动物,皮板坚韧,可制革;头骨及角被作为高雅、珍贵的装饰物和收藏品。长期的过度猎杀是盘羊面临灭绝的主要因素。但是Mitchell(1989)认为中国狩猎体育运动较少,盘羊生活于开阔地,腿长,眼力好,一般在600m以外盘羊就能发现动静而逃跑,很难接近。因此偷猎现象并不是盘羊的主要威胁。 2、分布区周围人口增多,人类的开发干扰活动频繁,如天山亚种个种群。随之而带来畜牧业的发展,家畜的增多,一方面与盘羊争食,另一方面造成盘羊栖息地的破坏,给某些盘羊亚种的生存带来很大的威胁,例如戈壁亚种正是由于分布区家畜的增多和偷猎,使新疆的卡拉麦里山和内蒙古的大青山的种群几乎灭绝。帕米尔亚种的塔什库尔干保护区的家畜达70000只。 3、有些亚种分布区狭窄,如阿尔泰山亚种,对小面积的生境依赖性强,人类的干扰和栖息地的破坏都容易给这些亚种造成毁灭性的影响;有的分布区被分割成小块,种群间缺少基因交换,近交衰退将使其后代生存力和繁殖力降低。 现有保护措施 已被列为国家 II 级保护动物。在某些亚种的分布区已建有保护区,如戈壁亚种的分布区有卡拉麦里山保护区,但该保护区对戈壁亚种的保护并不得力(Mitchell,R.M., 1989);阿尔金山亚种分布区有新疆的阿尔金山野骆驼保护区;甘肃的盐池湾、大苏干湖、小苏干湖和安南坝保护区。有些亚种由于处于边境地区而得到一定的保护,如阿尔泰山亚种。国际濒危物种公约将盘羊不同亚种分别列为附录 I 或 II ,但是,由于目前国际或国内对本种亚种分类的见解很不一致,实际上说明研究还不成熟,这就造成在执行中的困难。同时,也造成管理和合理利用如适当开展国际旅游当如何掌握的问题。
保护措施建议 1. 加强盘羊分类研究系统整理,包括开展分子分类学的研究,为它们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2. 开展对种群数量及现状的调查工作,制订盘羊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对策和行动计划,通过不断举行的研讨会,进行科学评估和修订,是当务之急; 3. 在科学的基础上,应考虑将某些数量稀少和高度濒危的亚种或某些地区种群从国家 II 级保护动物升为国家 I 级,也可考虑提高地方保护的级别,如西藏亚种某些种群、阿尔泰山亚种、华北亚种、帕米尔亚种等,严格控制捕猎活动,以确保其种群恢复; 4. 对于分布在中苏、中蒙、中巴、中阿边境的亚种,如阿尔泰山亚种、帕米尔亚种等,有关政府在有条件时,应加强双边合作,建立相应的保护区; 5. 应在某些亚种分布区增建保护区,如在雅鲁藏布江以南西藏亚种的分布区建立西藏亚种保护区等; 6. 应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于在盘羊分布区范围内家畜饲养过多的作出相应的协调发展和管理,控制家畜的载畜量,确保当地的盘羊和其他野生动物保留足够的食物和空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盘羊各亚种外形及分布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