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9-8-31 16:26:32
|
只看该作者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意思是:到了七月,那颗名为“火”的星星出现在西边天空时,暑热开始消退,天气渐渐凉了。到了九月,天气转寒,该缝制棉衣了。需要说明的是,三千年前用的是太阴历,那时七月即今八、九月份。
万物应时而动,鸟经里面有“七零八落九齐羽”之说,意既七月份鸟开始零星落羽,八月份羽毛开始大量脱落,到了九月,鸟儿已经脱去旧羽,换上新装,候鸟准备踏上漫漫的迁徙征途。春华秋实,四季轮换之中,大自然在演绎着每一章精彩,对于各地鸟友亦在自然轮回之中品尝手中爱鸟每一细微变化带来的身心愉悦。赏鸟是一种心境,养鸟是一个过程。赏鸟的至高心境在于自得其乐(当然,与众人乐亦不失为众多鸟友之高品位,此则另当别论),不慕富嫉贫,丑鸟破笼在手,闻婉转啁啾之音,心驰神往天籁之外,乐哉悠哉,妙不可言啊!那是一种怎样的雅趣!养鸟的至真至美之手法在于心中有法而手下无法,何谓心中有法而手下无法?几千年来,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学会了驯养野生动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自古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鸟经亦然,四时不同,天南海北有别,春夏秋冬异彩纷呈,环境不同,地域不同,塞北之名家宝典到了江南未必能成就一只靓鸟,一方水土养一方鸟,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养鸟亦是同理。掌握了基本法则,其中的加减之法就全凭自悟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拿绣眼的大唱与换羽来说,春暖花开,鸟上性发口大唱,南北无多大差异,但是,秋高气爽,落性换羽之先后却有一定的时差,温度、湿度、光照程度都是影响鸟儿换羽节奏的因素,所以,观察鸟的状态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人家的绣大唱了,而你的还在小叙,人家的鸟已经脱去旧装,闪亮登场,而你的还是“破衫褴褛”,“衣不遮体”,请不要着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道的特性,“顺时而为,无为而无不为”意即很多事情不是人能够凭自己的意愿所能改变的,要顺应事情本身的发展方向来做事情,不必去强行的改变。无为而无不为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只是应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必去勉强为之,很多事情自然而然的就能做成了。悟中有变乃大彻大悟,不分地域环境的拿此鸟的眼下状态为标准硬性的去跟彼鸟套状态,实则为一知半解的穿凿附会,所以,每一位鸟友在管理自己爱鸟的过程中,认真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分析笼中之鸟的年龄、体质、发口情况等,对下一步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师法而不泥法乃笼养鸟管理过程应该遵循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拿山东潍坊来说吧,地处山东半岛,南依沂山,北濒渤海,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降水量在650毫米左右。立春过后,鸟就逐渐进入发情状态,引吭高歌,呼朋唤友,状态好的鸟一直鸣唱到农历的六月底,大暑以后,就拿我的百灵来说,目前正在热火朝天的换羽,两翅大翎已经换出,尾羽已进入“扎把子”阶段,绣眼也正伴着瑟瑟秋风紧锣密鼓的褪去旧装。换了别处鸟友,有的可能已经换完,那也很正常啊,潍坊近日温度在15——28℃之间,南风3-4级,其环境气候跟昆明没得比,跟南京上海没得比,跟新疆西藏也没得比,这就决定了鸟的状态。即使处于同一地区,城市跟乡村,楼房跟平房,室内养跟室外养还不一样,等等等等,差别多了去了,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鸟而异,此一鸟耶,彼一鸟耶!
——鸟经之水深,怎一个“悟”字了得!
这正是:
你换你的羽,
我唱我的歌。
道法师自然,
勿须妄穿凿。
悟得真谛在,
笑看雀鸟跃。
冬去春又来,
鸟健人亦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