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百科] 茶缘、茶韵系列之四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15:2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湖龙井:名茶之冠 沁人心脾

西湖龙井 

我国第一名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品质为最佳。龙井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




西湖龙井


杭州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西湖龙井茶区位于三面环山的自然屏障的独特小气候中,自古是文人墨客留恋之处。宋代诗人苏东坡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赞美诗句。龙井茶加工方法独特运用“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十大手法。特级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西湖龙井茶不仅汇茶之色、香、味、形“四绝”于一身,而且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构成了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西湖美景、龙井名茶,早已名扬天下。游览西湖,品饮龙井茶,是旅游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
历史渊源

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唐代,在清代,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




龙井茶历史悠久


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 北宋时期,西湖群山生产的“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都已成为贡茶。元代,龙井茶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明代,《钱塘县志》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龙井茶名声远播。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四次到龙井茶区视察、品尝龙井茶,赞不绝口,并将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更加身价大振,名扬天下。

采制工艺

龙井茶优异的品质是精细的采制工艺所形成的。采摘1芽1叶和1芽2叶初展的芽叶为原料,经过摊放、炒青锅、回潮、分筛、辉锅、筛分整理(去黄片和茶末)、收灰贮存数道工序而制成。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凡观看过炒制龙井茶全过程的,都会认为龙井茶确实是精工细作的手工艺品。

分类

西湖龙井茶,过去按产地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狮”字号为龙井狮峰一带所产, “龙”字号为龙井、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为云栖、五云山一带所产,“虎”字号为虎跑一带所产,“梅”字号为梅家坞一带所产。其中公认狮峰所产者香味品质最佳。

西湖龙井背后的故事

1.龙井问茶

龙井位于凤篁岭上,三国时东吴曾来这里求雨,龙井因此而得名。北宋时,高僧辩才居住此地,为方便客来客往,整治山林,开通山道,龙井一带方才旺盛起来。辩才好客,每有客来,喜奉一杯自植的香茗待客,龙井茶渐渐有了名气。明、清以后,龙井茶声誉鹊起,袁枚的《随园食单》赞道“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乾隆皇帝也来到此地,亲封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前18棵茶树为“御茶”。

后来,龙井问茶入选新西湖十景,这里的茶叶和风景更加身价倍增,每年清明前后,谷雨时节,茶农采茶、炒茶,茶香飘溢,吸引了更多的游人。




龙井虾仁


2.18棵御茶树的传说

传说,乾隆皇帝有一次下江南时,在狮峰山下胡公庙前欣赏采茶女制茶,并不时抓起茶叶鉴赏。正在赏玩之际,忽然太监来报说太后有病,请皇帝速速回京。乾隆一惊,顺手将手里的茶叶放入口袋,火速赶回京城。

原来太后并无大病,只是惦记皇帝久出未归,上火所致。太后见皇儿归来,非常高兴,病已好了大半。忽然闻到乾隆身上阵阵香气,问是何物。乾隆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把龙井茶叶带回来了。于是亲自为太后冲泡了一杯龙井茶,只见茶汤清绿,清香扑鼻。太后连喝几口,觉得肝火顿消,病也好了,连说这龙井茶胜似灵丹妙药。乾隆见太后病好,也非常高兴,立即传旨将胡公庙前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年年采制,专供太后享用。这就是18棵御茶树的传说。

3.龙井虾仁的传说

据传,龙井虾仁这道名菜与乾隆皇帝下江南有关。有一次,乾隆便衣遨游西湖时,下起了小雨,乾隆只得就近到一茶农家中避雨。龙井茶农热情好客,主人为他奉上香醇味鲜的龙井茶,乾隆品尝到如此好茶,喜出望外,心想要是带一些回宫里就好了,可又不好意思开口向茶农要。于是,趁主人不注意时,抓了一把茶叶,藏在便服内的龙袍口袋里。

雨过天晴,乾隆辞别了茶农,继续游览西湖。雨后的西湖分外美丽,乾隆流连于美景,直到黄昏时分才来到一家小酒馆用膳。点了几个小菜,其中有一道是清炒虾仁。点好菜后,乾隆口渴,想起口袋里的龙井茶,便撩起便服取茶给店小二。店小二看到龙袍一角,吓了一跳,拿了茶叶奔进厨房,正在炒虾仁的厨师听说皇帝到了,惊慌之中把小二拿的茶叶当做葱花撒进虾仁里,店小二又在慌乱之中将“茶叶炒虾仁”端给乾隆。饥肠辘辘的乾隆看到此菜虾仁洁白鲜嫩,茶叶碧绿清香,胃口大开,一尝之下,更是清香可口,连连称道:“好菜!好菜!”从此以后,这道慌乱之中炒出来的龙井虾仁,就成为杭州名菜。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15:21:50 | 只看该作者
名茶涌溪火青:叶如碧玉 味似花香

“涌溪火青”系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皖南泾县黄田乡涌溪,生产历史已有五百余载,曾为历朝之贡茶,现为馈赠之佳品;产地风景秀丽,层峦叠嶂,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常年云雾缭绕,泉水潺潺。

涌溪火青茶叶特征

鲜茶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摘标准,制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泣显毫;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醇正甘甜;质优形美,耐泡持久,携带方便,实乃茶中之珍品。




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产地特点

“涌溪火青”系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皖南泾县黄田乡涌溪,生产历史已有五百余载,曾为历朝之贡茶,现为馈赠之佳品;产地风景秀丽,层峦叠嶂,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常年云雾缭绕,泉水潺潺。

涌溪火青茶来源

据《宁国府志》记载:“宋时泾县有茶树四百万六千六百八十七株”。据考证,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关于它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涌溪有一位名叫刘金的秀才,外号罗汉先生,一年春天在涌溪弯头山发现一株“金银茶”(半边黄叶半边白叶的茶树),便采回细嫩芽叶创制成“涌溪火青”,后进贡皇帝,火青随之广为传名。

涌溪火青产地

涌溪火青茶属珠茶,产于安徽省泾县城东70公里涌溪山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泾县志》上曾描述道:“由磨盘山(今盘坑)南趋至溪溪山广袤三十余里,多产美茶并杉木”。这一带山高林密,谷深溪涌,云雾缭绕,花草丛生,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据测定,该地区年降雨量约180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达到90%,平均日照百分率40%左右,春季日照百分率仅26%,尤以涌溪盘坑的云雾爪和石井坑的鹰窝岩地所产茶叶品质最佳,为涌溪火青之极品。有人推断,“火青”是由“烚青”演化而得名,由屯绿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术发展创制而成。目前屯绿产区仍称“炒干”为“烚干”。 




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工艺特点

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由屯绿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术发展创制而成,三百年前已有盛名。后曾断产,1956年方恢复生产。火青的烚干特别精湛,是目前其他炒青类绿茶炒干技术无法相比的;火青制造技术之精华在于炭火烚干。古有诗云:“摘来岭上白云赊,夜烚风前处士家,三月报残春末头,东园谗说锻梅花”。

每年清明后3-5天开采。每隔1-2天采一批,共采10天左右。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身长为3厘米左右,匀净整齐。鲜叶经拣剔、杀青、揉捻、炒干、做形、筛选等工序制成,全过程需要20-22小时。该茶的关键工序,是炒干做形过程,全部以手工*作,在深锅内进行,炒时手心向上,五指拼拢,手掌伸直,由锅心至锅面翻炒,边炒边出风,至初具虾形,5-6成干时起锅,摊于软扁容器内晾1-2小时,后定型干燥。

火青采制工艺独特,茶树品种要求为当地的中型柳叶种,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初展,茶农俗称“一叶抱二叶靠”。鲜叶经捡剔和数小时摊凉后开始制作。传统制作工艺为手工*作,分为杀青、揉捻和长达20个小时的低温慢炒和二三次的并锅及干茶筛分数道工序,干茶出锅达10—20公斤 ,需鲜叶40公斤以上。该手工工艺制作的传统火青品质特征之一是“汤色杏黄”。分户生产农户一天采摘的鲜叶往往不足以一次炒干成形,半成品茶坏摊放两、三天待叶足干出锅,更使干茶色泽黄褐,茶汤暗黄,不符合目前消费者普遍要求的“清汤绿叶”标准。且制茶劳动强度极大,费工费时,浪费柴炭。为此,县茶业技术人员在茶农的积极要求和配合下,研究改革的火青制作工艺,在保持其原品质风格的前提下,提高干燥温度,缩短炒干时间,减少投叶数量,实行机械*作,基本克服了上述生产问题,并在两年之内全面推广运用。

涌溪火青品质特点

涌溪火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外形腰圆,紧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显毫;香气浓郁,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爽耐泡;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整齐成朵。干茶落杯叮当有声,沸水中泡茶粒慢慢舒展,在杯中宛如蓓蕾初放,逐渐变成朵朵初开的兰茶,枝枝竖立于水中,颇有观赏趣味,在众多的高档绿茶中独树一帜。

茶叶全部卷曲成螺旋圆珠,颗粒细嫩重实,色泽墨绿莹润,银毫密披。冲泡形似兰花舒展,汤色杏黄明亮,香气浓高鲜爽,并有特殊清香。可冲泡4-5次,以第2-3次最好。

火青茶因品质突出而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和关怀,小平同志1979年来泾县品尝了该茶后赞道:“涌溪火青有黄山毛峰、西湖龙井之好”。1982年,涌溪火青被商业部和中国茶学会联合评定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97年,机制火青被农业部茶叶检测中心授予名茶质量证书,次年又获农业部举办的‘98中国国际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称号。 

涌溪火青贮存方法

1、简袋保存:取无毒无味无隙的塑料食品袋,将干燥的茶叶用软白纸包好装入塑料袋中,排出空气,封好袋口,放入干燥、无味、密闭的铁筒内,并在筒中放一截草纸包裹的木碳或干燥剂即可。

2、瓷坛保存:用干燥、无味、无裂缝的瓷坛,将茶叶用草纸包好置于坛中,在瓷坛中再放置一截草纸包裹的木碳或一袋干燥剂,用草纸将坛口盖住,每3 ̄4个月换一次木碳或干燥剂。饮用时,可用小筒取出部分,将瓷坛仍旧封好。

3、冰箱保存:将茶叶置于干燥、无异味、能密封的盛器瓶中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即可。

4、热水瓶保存:将茶叶放进干燥无味完好的热水瓶中,在瓶口放小袋干燥剂,把瓶口塞盖紧即可。

桃花潭涌溪火青

桃花潭涌溪火青系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皖南泾县涌溪。产地青山环抱,云雾缭绕。此茶常年与山花为邻,白云作伴,故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制工艺十八道,生产历史五百载。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15:22:22 | 只看该作者
芬芳冠世 清雅阳羡雪芽

阳羡雪芽简介


阳羡在历史上是一个古老茶区,位于江、浙、皖三省交界处,有父子岭、大毛山、马蜂岭、啄木岭、悬脚岭、白卯山、西川岭、黄塔山和三洲山,峰峦起伏,竹木茂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产茶历史悠久,所产名茶在唐代统称为阳羡茶。




阳羡雪芽


东汉末年,就已有宜兴生产茶叶的记载。 唐代,宜兴以产“阳羡茶”进贡著名。 唐肃宗年间,常州刺史(旧宜兴属常州)李栖筠到宜兴,有个和尚送来“阳羡茶”,李栖筠会集宾客品饮。茶叶权威陆羽认为阳羡茶“芬芳冠世”可以上贡给皇帝,于是阳羡茶被列为贡品。在陆羽的《茶经》中还记载:“常州义兴县生君山悬脚岭北峰下”,可见唐代阳羡茶之盛名。宜兴古称“阳羡”。阳羡雪芽是宜兴老字号茗茶。

阳羡雪芽品质特征

条索紧直有锋苗,色泽翠绿显毫。香气清雅,滋味鲜醇,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匀完整。

阳羡雪芽历史

宋代,宜兴茶叶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大文豪苏东坡留下了”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的诗句。

茗鼎1984年,无锡市茶叶研究所和宜兴市林副业局,根据历史传说,重新定型工艺,联合成功研制了“阳羡雪芽”茗茶。

茗鼎茗鼎牌阳羡雪芽的采制十分重视鲜叶原料,主要是楮叶、浙农139等良种茶树上的芽苞或一芽一叶初展,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名茶机械精制而成。

阳羡雪芽主要工艺

茗鼎阳羡雪芽的主要工艺有:原料拣剔、薄摊委凋、名茶机高温杀青、名茶机揉捻、名茶机理条、手工低温整形显毫干燥、摊凉回潮、名茶机提香等,从而使得茗鼎阳羡雪芽色更绿、香更郁、味更鲜、形更美。

阳羡雪芽茶史

东汉末年,就已有宜兴生产茶叶的记载。 唐代,宜兴以产”阳羡茶“进贡著名。 唐肃宗年间,常州刺史(旧宜兴属常州)李栖筠到宜兴,有个和尚送来”阳羡茶“,李栖筠会集宾客品饮。茶叶权威陆羽认为阳羡茶”芬芳冠世“可以上贡给皇帝,于是阳羡茶被列为贡品。在陆羽的《茶经》中还记载:”常州义兴县生君山悬脚岭北峰下“,可见唐代阳羡茶之盛名。宋代,宜兴茶叶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大文豪苏东坡留下了”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的诗句。

名茶鉴赏

“阳羡茶”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全国。 阳羡雪芽采摘细嫩,制作精细,外形纤细挺秀,色绿润,银毫显露,香气清鲜幽雅,滋味浓厚清鲜,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幼嫩,色绿黄亮。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15:23:09 | 只看该作者
白毫披覆 鲜醇无锡毫茶

无锡毫茶简介


无锡毫茶产于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的无锡市郊,这里群山环抱,四周丘陵起伏,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下太湖烟波浩渺,碧水荡漾。无锡北面惠山的惠山泉素有“天下第二泉”之称。名湖、名泉、名茶三者汇为一体,相得益彰。

无锡地处江苏南部的水网区域,属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5.5℃,日照适宜,日照年时数2064,年降雨量877.5~1438毫米,年相对湿度80%以上,优越的生态条件适宜于从福建引进的无性大毫良种的生长。该种具有吐芽早,萌发力强,芽头肥壮,茸毫特多和内含成份丰富的特点。



无锡毫茶


无锡毫茶采制

无锡毫茶采摘标准分为四级,一级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二级以一芽一叶半开展;三级以一芽一叶开展;四级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夏、秋茶以一芽二叶开展为主。通常,炒制500克一级毫茶需采1.6~2.0万个芽叶。采回鲜叶及时在室内阴凉清洁的地板上进行摊凉,摊叶厚度3~5厘米,摊放时间据气温高低而定,一般在6小时左右,夏茶气温高,可以缩短一些时间。

无锡毫茶炒制工艺

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毫、干燥四道工序。用手工炒制,炒制时在锅径58厘米、深24厘米的龙井电炒锅中进行,锅面必须保持光洁、平滑。从杀青到干燥,全在一口锅内,凭靠工人一双技巧熟练的手,采用不同的手势炒制而成。

杀青:锅温180~190℃,投叶量700~900克,炒至折梗不断,茶香透露即为适度。历时3~6分钟。

揉捻:锅温100~110℃,揉至芽叶卷曲成条为宜,也可采用微型揉捻机揉捻。历时12~15分钟。

搓毫:是毫茶成形、显毫的关键工序,当锅温80~90℃,用双手在锅中搓揉茶叶,边搓揉边在锅中翻动茶叶,至使芽叶卷曲显毫为适。历时15~18分钟。

干燥:目的是继续蒸发水分,固定形状。锅温70~80℃,用双手继续翻炒茶叶,但动作应轻巧,不碰断茶叶,不脱落茸毛,当茸毫全部显露,含水量在6.5%左右起锅摊凉,包装贮藏。历时约8~10分钟。

无锡毫茶品质特征

无锡毫茶品质特征:外形肥壮卷曲,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叶底嫩匀。冲泡后白毫显见,汤色碧绿澄清。饮后体会:滋味鲜醇香气清高。

无锡毫茶社会评价

无锡毫茶为江苏名茶林中的新秀,是无锡茶树品种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从1973年开始研制,几经周折,终于获得成功,1979年通过了科技鉴定,相继获得了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优质名茶称号,1986年被商业部定为全国名茶之一,1989年在西安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评比会上,又荣获全国名茶称号。

无锡毫茶茶史

无锡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惠山寺僧植茶的记载。著名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更像一颗明珠,为无锡茶文化增添了一道璀璨的光彩。为了发挥和继承无锡丰富的茶文化,无锡农业科研人员经过6年多的辛勤研制,于1979年创制成功了无锡毫茶。无锡毫茶创制成功后,在历届名茶评比中获奖,并远销美、英、加拿大等国家,获得好评。

无锡访茶,最最要紧的有三件事:竹炉煮茶、二泉水、品毫茶。其中的竹炉和二泉更是名声久远,茶客不可不睹其风采。

无锡毫茶名茶鉴赏

无锡毫茶成品条纹紧而卷曲,肥壮翠绿,白毫披覆,香高味浓,色绿明亮,茶汤晶莹隐翠,茶叶清香鲜醇,别具风味。若以二泉水冲泡,“无锡茶,二泉水”相得益彰,则更得毫茶之真味。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15:23:52 | 只看该作者
文山包种茶:台湾名茶 茶中珍品

文山包种茶,为轻度半发酵乌龙茶。盛产于台湾省北部的台北市和桃园等县。名贵的文山包种茶产于台湾台北县文山区,包括新店、坪林、深坑、石碇、平溪、汐止等乡镇,具有两百余年之植茶历史,为本省制茶的发祥地,本产区地处群山环绕,得天独厚之经纬度,四季分明,气候终年湿润凉爽,土地肥沃,适于茶树生长。




文山包种茶,为轻度半发酵乌龙茶

现有茶园面积达1.895公顷,种植青心乌龙等优良品种所制包种茶品质极佳,年产量约为一百三十余万公斤,闻名海内外,被喻为茶中珍品,在世界茶叶市场中更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与冻顶乌龙茶并称为台湾两大名茶,素有“北包种,南乌龙”的说法。“包种”名的由来:在清光绪初年,因向宫廷进贡,将四市两茶叶用两张方形毛边纸内外相衬包成四方包,以防茶香外溢,外盖茶名及行号印章,光绪帝对此茶赐封为“包种”。

目前台湾所生产的包种茶以台北文山地区所产制的品质最优、香气最佳,所以习惯上称之为“文山包种茶”。文山地区包括台北市文山、南港,台北县新店、坪林、石碇、深坑、汐止等茶区。约有2300多公顷,茶园分布于海拔400公尺以上的山区,环境特殊,尤以坪林地区山明水秀,气候终年温润凉爽,雪雾弥漫,土壤肥沃,故所产之文山包种茶品质特佳,更有“坪林包种茶”等于“文山包种茶”印象。


极致享受 宝岛十大名茶


台湾茶业的历史较短,名茶却不少。冻顶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松柏长青茶、木栅铁观音、三峡龙井、阿里山珠露、高山茶、龙泉茶、日月潭红茶为台湾十大名茶。

台湾十大名茶简介 

1.冻顶茶,被誉为台湾茶中之圣。产于台湾省南投鹿谷乡。它的鲜叶,采自青心乌龙品种的茶树上,故又名“冻顶乌龙茶”。冻顶为山名,乌龙为品种名。但按其发酵程度,属于轻度半发酵茶,制法则与包种茶相似,应归属于包种茶类。文山包种和冻顶乌龙,系为姊妹茶。冻顶茶质量优异,在台湾茶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其上选品外观色泽呈墨绿鲜艳,并带有青蛙皮般的灰白点,条索紧结弯曲,干茶具有强烈的芳香;冲泡后,汤色略呈柳橙黄色,有明显清香,近似桂花香,汤味醇厚甘润,喉韵回甘强。叶底边缘有红边,叶中部呈淡绿色。 




冻顶乌龙


2.“包种茶”名称的由来,相传于距今150余年前,大陆福建省泉州府安溪县茶农仿武夷茶的制造法,将每一株或相同的茶叶分别制造,再将制好的茶叶,每四两装成一包,每包用福建所产的毛边纸二张,内外相衬包成长方形的四方包,包外再盖上茶叶名称及行号印章,称之为“包种”或“包种茶”,后来辗转传到本省南港、文山等地。目前本省所生产的包种茶以台北县文山地区所产制的质量最优,香气最佳,所以习惯上称之为“文山包种茶”。文山地区包括台北县新店、坪林、石碇、深坑、汐止、南港等茶区,约有2300多公顷,茶园分布于海拔400公尺以上的山区,环境特殊,尤以坪林地区山明水秀,气候终年温润凉爽,雪雾弥漫,土壤肥沃,故所产之文山包种,茶品质特佳,驰名中外。 

珍贵的文山包种,茶菁均以人工手采“青心乌龙”品种所制成的茶叶,外观翠绿,条索紧结且自然弯曲,冲泡后茶汤水色金黄鲜艳悦目,香气扑鼻,滋味甘润,入口生津,侯韵无穷,且“香、浓、醇、韵、美”等五大特色,是茶中极品,深为消费者所喜好。

3.三峡茶区位于台北县西南方,连接文山茶区,与新店、土城、树林、莺歌、大溪相邻,三峡茶区分布在安坑、竹仑、插角及有木等里,山上云雾蒙密,气候凉爽,土质良好,极适合茶树生长,当地农民开垦种茶已有200余年历史,目前已有茶园面积430公顷,种植品种以青心乌龙、青心柑仔为主,尚有台茶12号、13号及14号等,分别制造包种茶、龙井茶,碧螺春(绿茶)等;尤清县长访三峡茶区,将三峡茶区所生产的茶叶命名为“海山茶”;海山茶包括三峡茶区当地所生产的“包种茶”、“龙井茶”、及“碧螺春绿茶”等。

4.松柏长青茶原名“埔中茶”或称“松柏坑茶”,生产于南投县名间乡的松柏岭(旧称埔中),地属八卦山脉的最南端,气候凉爽,十分适合种茶,茶园多分布在200至400公尺之间的台地,目前茶园面积达2500公顷。松柏坑茶在本省的茶业发展史上,开发极早,初期本区所产茶叶在内销市场上知名度较低,销路不易打开,以致茶农生活清苦,1975年蒋经国先生行政院长任内莅临巡视,对此地茶叶香郁芬芳称赞不已,特命名为“松柏长青茶”。

5.阿里山珠露茶产于嘉义竹崎乡石棹地区,阿里山公路自嘉义市区起50公里处,距阿里山风景区25公里,茶区分布于海拔1300公尺至1500公尺之山坡地,有新辟之公路直达玉山国家公园,车程约90分钟,村庄所在地名为石棹坪,附近茶厂、山庄及店铺林立。本地栽培茶树始于百余年前,由当时满清之台南府精选茶种,委由梅山之保长吴氏于梅山乡瑞峰、外寮及生毛树等地区试种成功,后由洪氏引进至石棹地区栽培。

6.“东方美人茶”在正宗的台湾乌龙茶一般茶农俗称“番庄”,因其茶芽白毫显著,又称“白毫乌龙茶”;在夏茶期间茶芽受浮尘侵蚀后所采收制成一种含有特殊风味的茶,此乃乌龙茶之极品,称之为椪风茶,西方饮茶人士誉之为“东方美人”,六年前恭请谢前副总统东闵先生命名为“福寿茶”,此与目前市场上所称之乌龙茶(半球型包种茶)大不相同。 

白毫乌龙茶是半发酵茶类中发酵程度最深的一种茶,茶叶外观以白毫肥大,叶部呈红、黄、绿相间,颜色鲜艳者较佳;茶汤水色明亮艳丽橙红色,香气闻之有天然熟果香,芬芳怡人者为贵,茶汤入口滋味浓厚,甘醇而不生涩,圆滑润和具有刺激性,过喉徐徐生津,口中甘醇尚有 回味者为上品。

7. 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安溪素有茶树宝库之称,有一千多年产茶历史,境内著名品种除铁观音外尚有肉桂、黄棪、奇兰、桃仁、佛手、梅占及大叶乌龙等,而制茶之质量则以铁观音种为最优。福建省的铁观音茶栽培据考有两百多年历史,铁观音的命名相传清乾隆元年春,安溪尧阳乡书生王士谅与诸友会文于南山之麓,见观音山下岩石间有一茶树,闪烁夺目,异于其它茶欉喜而移植于自家之圃,细心培养后将之制茶,气味芳香异常,饮后令人心旷神怡,王士谅携此茶致赠相国方望溪,方相国转献廷内,黄帝饮后甚喜,视其美如观音,茶汤深重醇厚似铁,于是赐名为“南岩铁观音”。亦有他说,谓观音佛祖显灵赠与信士之茶树繁衍而来,各种传说均带有神奇色彩,却也道出了铁 观音之名贵。

8.红茶属全发酵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而成,一般红茶工厂所制成的红茶可分为条型红茶、切菁红茶及粹型红茶三大类。 




台湾红茶


台湾早在100年前即用本地种植的小叶种来制造红茶,其质量滋味不够香醇,日据时期为改善台湾红茶质量,1925年自印度引进大叶种阿萨姆(Assam)茶来台种植,并先选择在南投县鱼池、埔里、水里地区开发推广种植,至1966年种植达1815公顷。由于大叶种制成的红茶,水色艳红清澈,香气醇和甘润,滋味浓厚,而且埔里鱼池一带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阿萨姆茶生长,所以此地区所产红茶可媲美大叶种阿萨姆原产地印度及斯里兰卡的红茶。

9.龙泉茶:龙潭乡地势高亢平坦, 海拔在300 ̄400公尺之间,全年高温多雨,每日清晨黄昏都有一层薄雾笼罩,茶叶生长经此湿气滋润,所制成的茶叶质量醇厚,香气怡人,曾于1982年荣获全省机采优良包种茶比赛冠军,1983年更命名龙潭乡所产的茶叶为龙泉茶。

10.在台湾惯称的“高山茶”是指海拔1000公尺以上茶园所产制的半球型包种茶(市面上俗称乌龙茶)。台湾各产茶区内,海拔高度在1000公尺以上的地区,包括有阿里山山脉、玉山山脉、雪山山脉、中央山脉和台东山脉等。主要产地为嘉义县、南投县内海拔1000~1300公尺新兴茶区,因为高山气候冷凉,早晚云雾笼罩,平均日照短,致茶树芽叶所含儿茶素类等苦涩成分降低,而茶胺酸及可溶氮等对甘味有贡献之成分含量提高,且芽叶柔软,叶肉厚,果胶质含量高,因此高山茶具有色泽翠绿鲜活,滋味甘醇,滑软,厚重带活性,香气淡雅,水色蜜绿显黄及耐冲泡等特色。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6#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15:24:22 | 只看该作者
杯中雀跃 极品上饶白眉


上饶白眉概述

外形紧直披白毫。上饶县产茶历史悠久,唐代诗人孟郊在《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一诗中说:“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说明茶圣陆羽曾在上饶建屋居祝据明代《广信府志》记载,陆羽的山居,就筑在上饶城北的茶山寺。其凿石开出的泉水,后人称之为陆羽泉,“以土色赤,又名胭脂井”;其所建小亭,名为“观泉亭”。



上饶白眉茶汤清亮

上饶白眉是江西省上饶县创制的特种绿,它满披白毫,外观雪白,外形恰如老寿星的眉毛,故而得此美名。其鲜叶采自大面白茶树品种。白眉茶外形壮实,条索匀直,白毫特多,色泽绿润,香气清高;滋味鲜浓,叶底嫩绿,由于鲜叶嫩度不同,白眉茶分为银毫,毛尖和翠峰三个花色。各具风格,品质皆优,总称上饶白眉。尤其是银毫,外形雪白,茶叶沏泡杯中,朵朵芽叶犹如雀舌;亭亭玉立,不仅饮后回味无穷,而且冲泡后芽叶在杯中雀跃的情景,也令人赞叹。上饶白眉自1982年以来,四次被评为江西省优质名茶,并荣获1985年度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畅销国内外。1983年,有关科研人员在原有茶树良种的基础上,在上饶县尊桥乡茶场新创制成功上饶白眉茶。1995年,上饶白眉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金牌”奖,并被评为中国名茶。

上饶白眉制作工序

上饶白眉的加工工艺分杀青、揉捻、理条、烘干四道工序。1、杀青采用30型或40型滚筒杀青机。*作要点:先开机空运转25分钟左右预热,等筒体温度达120℃左右,即可投叶,刚开始投叶量适当多些,以免芽叶烧焦,当杀青叶质量达到要求,投叶量必须保持稳定均匀一致,确保芽叶杀熟、杀透、杀匀。杀青适度标准:叶色完全失去光泽,叶质柔软,折梗不断,青草气消失,略有清香,无焦边爆点,芽叶完整。杀青时间为1.5min,杀青失重率35%左右。出叶时要及时打开吹风机,散热降温,以保持茶叶翠绿色。2、揉捻揉捻采用30型或25型揉捻机,25型投叶量不超过2.5kg,30型投叶量不超过4kg,揉捻加压原则要轻,切防茶叶溢出,色泽度暗,揉捻时间要根据白眉银毫、白眉毛尖、白眉翠峰三个等级原料老嫩程度,掌握在2~5min之间。3、理条理条可采用振动理条机,锅温掌握在120℃左右,时间约10分钟左右,待触摸茶叶有刺手感时,白毫开始飞出,即可出茶摊凉。4、烘干茶叶理条后摊凉20min~30min,然后采用名茶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分初烘和复烘两次进行,初烘温度为130℃烘到8成干,经摊凉30min再进行复烘。复烘温度要求控制在100℃左右,严防火温过高,干燥过快,香气不高,毫色发黄。烘至茶叶含水量6%以下,手捻成粉末,经摊凉,方可包装贮藏。
上饶白眉分类

上饶白眉根据采摘技术和鲜叶幼嫩程度不同,分为三个等级:银毫、毛尖、翠峰,总称白眉。上饶白眉成品外形肥壮,条索匀直,白毫特多,色泽绿润;冲泡后香气清高,滋味鲜浓。尤其是银毫,外形雪白,沏泡后芽叶在杯中雀跃,品味无穷。

上饶白眉茶史

上饶县产茶历史悠久。唐代诗人孟郊在《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一诗中说:“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说明茶圣陆羽曾在上饶建屋居住。据明代《广信府志》记载,陆羽的山居,就筑在上饶城北的茶山寺。其凿石开出的泉水,后人称之为陆羽泉,“以土色赤,又名胭脂井”;其所建小亭,名为“观泉亭”。

1983年,有关科研人员在原有茶树良种的基础上,在上饶县尊桥乡茶场新创制成功上饶白眉茶。1995年,上饶白眉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金牌”奖,并被评为中国名茶。

上饶白眉名茶鉴赏

上饶白眉根据采摘技术和鲜叶幼嫩程度不同,分为三个等级:银毫、毛尖、翠峰,总称白眉。上饶白眉成品外形肥壮,条索匀直,白毫特多,色泽绿润;冲泡后香气清高,滋味鲜浓。尤其是银毫,外形雪白,沏泡后芽叶在杯中雀跃,品味无穷。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宠物鸟管家 该用户已被删除
7#
发表于 2009-6-12 15:45:0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6-12 15:45:44 | 只看该作者
看帖子,长知识!
相识是缘分,共事做朋友! 我喜欢养鸟,爱收藏鸟笼! 开旅游客车,诚交天下朋友! 电话;13801263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宠物鸟管家 该用户已被删除
9#
发表于 2009-6-12 15:46:4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5 02:57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