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翠龙茶:清高甘甜 回味悠长
苍南翠龙茶产地
苍南翠龙茶产于浙闽交界处、平均海拔高度达400米的苍南县五岱山顶上。
苍南翠龙茶特征
外形扁平直,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和甘甜,汤色翠绿明亮,叶底成朵。其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要求芽叶大小匀齐,芽叶长不超过2厘米;采摘期早,一般在春分到清明之间,采回的鲜叶要进行拣剔,清除病叶、碎片等,使之匀刘纯净;炒制工艺可分为杀青、青锅、回潮摊凉、辉锅四道工序。
苍南翠龙茶
苍南翠龙茶历史
苍南翠龙茶属我县新创名茶,该茶97年曾获省二类名茶称号,99年又在浙江省第十三届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省一类名茶。2003年分别荣获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上金奖、上海国际茶博览会绿茶类金奖、浙江省第15届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一类名茶。2004年在中国宁波国际茶博览会上获中绿杯金奖。现该县年生产苍南翠龙约3000千克,产值50万元,生产基地茶园面积有5000亩左右。
苍南翠龙茶采制
1.鲜叶采摘:苍南翠龙茶鲜叶原料采于当地群体种茶园或不带茸毛的早芽良种茶园,如龙井43、乌牛早等。春分前后开始采摘,采摘标准按不同等级要求分为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要求芽叶大小匀齐,芽叶长度不超过2cm。采下的鲜叶要达到“嫩、鲜、匀、净”的标准。
2.鲜叶摊放:鲜叶采下后先经拣剔,清除碎片、病叶、鱼叶、蒂头、杂物等,再把鲜叶薄摊在竹匾上。摊放时间一般为6~14h。当鲜叶青草气散发,叶片变软,减重率达10%~15%时,便可付制。
3.炒青锅:青锅每锅投叶量为100~150g,开始锅温90~100C,以后降到70~80C。青锅时间一般掌握在13~15min。具体炒制方法为:开始时以抖炒为主,经3~4min,待叶子萎软,叶色由青绿转为深绿时,采用抹、抖、搭有序结合的手法,将茶条理顺、炒直、炒扁,大约历时4~5min。当叶子干瘪,茶条不互相粘结时,改用抹、搭为主,手势逐渐加重,促使茶叶更趋扁平,炒至茶叶能散得开,茶身挺直时,就可以起锅。减重率为60%~65%。
4.回潮、簸片、筛分:青锅叶先经过回潮摊凉后,用软口畚箕簸去片末,再用3孔筛撩出粗头,以便分档辉炒。
5.辉锅:每锅投青锅叶200~250g,锅温60~70C,时间20~25min。炒制方法为:投叶后3~4min内,锅温要稍高一点,炒制动作以抹、抖、搭为主,以后抖的次数逐步减少,并以甩代抖,待茶叶较滑手时,降低锅温,转为轻抓轻推,用力逐步加重,将茶身抓直推扁。炒至茶叶有刺手感时,用力减轻,轻抓轻推少时,转为荡磨,锅温稍升高,促使茶叶外形光滑,香气增高,经3~4min便可起锅。辉锅时要尽量把大部分茶叶抓在手中,要做到“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否则,会产生“空壳燥”、焦点、茶末多等不良现象。
6.筛分、割末、辉头子:经辉锅的茶叶要用4孔筛撩出头子,筛底茶割去茶末,把头子茶再辉炒一遍,使其色泽、条形、干度都符合成品茶质量要求。然后把辉炒的两种茶叶进行拼堆、装袋,用灰缸贮藏。
该茶在99年浙江省第十三届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省一类名茶,又荣获99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国际名茶金奖。目前该产品年销售量100多担,销售额120万元。
安溪色种:万千风姿 极品乌龙
安溪色种
福建省安溪县是乌龙茶主产区,地处戴云山脉的东南坡,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倒。西部以山地为主,层峦叠嶂,最高峰海拔达1600米,通称“内安溪”。东部以丘陵为主,通称“外安溪”。以往茶区集中于内安溪,50年代以来茶区不断发展扩大,目前已遍及全县,常年茶产量占福建省茶产总量10%以上,居全省首位。
安溪色种各类品种茶色各异
据县茶树品种普查结果,现有茶树品种达50个以上。其中普通栽植的有铁观音、本山、黄淡(黄旦)、毛蟹、乌龙、梅占、奇兰等。铁观音、毛蟹、梅占、黄淡、大叶乌龙、本山在1984年于厦门召开的全国茶树良种审定会上被认定为全国良种。
50年代开始,为了便于分类列等,将安溪乌龙茶分为铁观音、色种及乌龙三个品类,除铁观音及乌龙外,其他品种均归入色种。近年黄淡。品种已单列出来。据1937年庄灿彰统计,乌龙品种占全县产量的38%,目前大部已为铁观音、毛蟹等所取代,少量乌龙多混入色种出售。现安溪色种占安溪乌龙茶总产量的80%以上。据1983年资料,安溪色种在全县茶树栽植面积中,本山占12%,毛蟹占21.2%,乌龙占 16.4%,梅占占10.5%,奇兰占2.7%,其他色种占 21.2%(另铁观音占13.1%,黄淡占2.9%)。
安溪色种的采制
安溪色种的采制期,因品种不同和茶园海拔高度不同,差异甚大。一般春茶在谷雨至立夏之间。夏茶在夏至前后。暑茶在大暑后处暑前。秋茶在秋分至寒露之间。冬茶在霜降后。海拔500米的茶园,一般春茶开采期为早芽种在4月14日--4月24日; 中芽种在4月22日--5月2日;迟芽种在4月30日 --5月6日。
安溪色种初制工艺
色种的初制工艺基本与铁观音相同,但因各品种鲜叶特点不同,掌握上也不同。晒青的失水率以梅占为最高,次为奇兰、毛蟹,再次为本山、乌龙。做青 程度毛蟹、大叶乌龙、奇兰等宜稍重,促使青味散发,但应注意保持鲜活和品种香。梅占等宜较嫩采,重晒,轻摇,以使发酵充分,青辛味散发,转清香味。乌龙等宜轻晒,重摇,促消青味;发酵宜适中。色种初制 过程中包揉工序不如铁观音那么考究。
色种中各品种茶的形、色、香、味特色
本山:茶条壮实沉重,梗鲜亮,较细瘦,如“竹子节”,尾部稍尖,色泽鲜润呈香蕉皮色;茶汤橙黄色;叶底黄绿;叶张尖薄,长圆形,叶面有隆起,主脉明显,味清纯略浓厚,香类似铁观音而较清淡。
毛蟹:茶条紧结,梗圆形,头大尾尖,芽叶嫩多白色茸毛,色泽褐黄绿,尚鲜润。茶汤青黄或金黄色。叶底叶张圆小,中部宽,头尾尖,锯齿深、密、锐而且向下钩,叶稍薄,主脉稍浮现。味清纯略厚,香清高,略带茉莉花香。
奇兰:茶条较细瘦,梗较细,叶柄窄;色泽黄绿色 或褐绿色,较鲜润。汤色青黄或深黄。叶底叶张圆,头尾尖,呈棱形,叶面有光泽,主脉浮现,稍显白色。味清纯甘鲜,香气清高。
梅占:茶条壮实长大,梗肥,节间长,色泽褐绿稍带暗红色,红点明。汤色深黄或橙黄,叶底叶张粗大,长面渐尖,主脉显,锯齿粗锐。味厚香浓,带线香香气。
乌龙:茶条瘦小,头尾尖,质轻,梗头短小,梗皮不光亮,色泽褐,较不鲜润。汤色青黄、浅黄或橙黄,叶底叶张薄,叶脉浮现;锯齿较粗钝。味清纯稍薄,香带焦糖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