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窦。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此二篇,在《礼记》。今单行,本元晦。《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六经者,统儒术,文周作,孔子述。诗书易,礼春秋,《乐经》亡,余可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诵。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尔雅者,善辨言,求经训,此莫先。注疏备,十三经,惟“大戴”,疏未成。《左传》外,有《国语》,合群经,数十五。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古九流,多亡佚,取五种,修文质。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注释
训蒙:即启蒙,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训,教诲。蒙:初生之草,比喻幼稚的小孩。 讲究:讲解考究。
训诂:即用当代通俗的语言解释古书字句的意义。 句读:一句为句,句中间停顿处为读,这里指给古文断句。
御:驾驶马车。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才能和技艺。 具:齐全。
书学:研究文字的学术。
说文:即《说文解字》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
古文:像甲骨文、钟鼎铭文的上古文字。
《小学》一本古代儿童教育课本。宋代朱熹编写。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的合称。
中:不偏不倚。 庸:平常,指中和常行之道。
连山:即《连山易》 ,相传为伏羲氏所作。 归藏:即《归藏易》 ,相传为黄帝所作。
周易:书名,相传是周文王、周公、孔子著作。
四诗:指国风、大雅、小雅和颂,是《诗经》的四种体裁。 讽诵:诵读。
赏析
这一部分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窦”启蒙初学者要注重解释字、词含义,古书中词句的意义,弄清文辞语意的停顿和终结,以便他们口诵。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可惜的是,作为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礼节知识作为少年儿童应当学习的知识,只能到大学毕业后面试时花重金来学习。书法课八、九十年代还设有专门课程,现在小学生的书法课已经被毫无作用的英语课占领了,以至于现在的很多学生字写得一塌糊涂,毛笔字基本无人能写。即使会写的,也是家长让孩子上书法补习课的结果。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语文这门学科,是各门类的基础学科,可以说是百科之母。它是深入研究各门专业学科的工具课,所以一定要努力学好, 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我们今天通行的是隶、楷、行、草四种体式,但对于先人留下的古籍也要有所了解。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现在讲究的是一专多能,对于研究学问也必需做到从大处着眼,要理清思路,提纳挈领,才能抓住问题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
“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论语》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孟子,名轲,尊称孟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作《中庸》 ,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孔伋是孔子的孙子, 《中庸》的作者。 《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
“作《大学》 ,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参。 《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修养性的书。
“此二篇,在《礼记》。今单行,本元晦” 《中庸》和《大学》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朱熹把这两篇单独成书。
“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六经者,统儒术,文周作,孔子述。诗书易,礼春秋, 《乐经》亡,余可求”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阴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书经》即《尚书》 ,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方面来看,很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历史,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儿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帮助成王辅佐朝政,由于他的贤德,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强.。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中国传统的礼义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营养、身体力行。
“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诵”我国最古老的一本诗集叫《诗经》 ,共汇集了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反映复杂的社会形态,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我们读春秋,除了能够了解当时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累积前人的经验,成为自己做人处事的借鉴。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榖梁” 《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内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记事都非常简洁。加之年代久远。所以必须详读三传,才能研读明白。
“尔雅者,善辨言,求经训,此莫先” 《尔雅》一书精于辩解词义,若要寻求对经文的解说,没有比《尔雅》更好的了。
“注疏备,十三经,惟‘’大戴,疏未成”在被注释完备的书中,共有十三部儒家经典,惟有《大戴礼记》没有注疏。
“ 《左传》外,有《国语》 ,合群经,数十五”左丘明著作除了《左传》外,还有《国语》 , 《左传》《国语》加上前面所述的经书,共十五部经典。当然,现代 考证, 《左传》《国语》可能不是左丘明所著。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学习和掌握各门类的知识都要牢记一条原则,学习历史更是如此,这就是提纲挈领,掌握主要脉络。对于重点历史事件要记住它的起因和结局,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学问。
“古九流,多亡佚,取五种,修文质。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五子当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子和庄子,他们博学广闻,象老子,就连孔子都曾向他请教过礼的问题。庄子则经常用寓言的形式表达思想,是非常有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