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奇闻趣事] 皇帝竟然是个文盲!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0 16:4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熹宗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按说,有前面的“神光”照着,朱由校再不济也差不到哪儿去,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或者说,朱由校失败的根源恰恰就在于他的祖父过于“神”。明神宗在位时只顾自己寻欢作乐,无暇顾及皇太孙的读书问题,而明光宗又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因此,明熹宗直到16岁的继位时,一天正规的学也没上过,文化程度很低,堪称“文盲皇帝”。

明万历、泰昌两朝,皇位的更迭,宫廷的谲变,这一切对于朱由校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场噩梦。特别是他的父亲泰昌皇帝即位一月即驾崩,举国上下,乱作一团,这年,他才十六岁。而他的生母孝和王太后和光宗的正宫孝元皇后郭氏已分别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和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死去。在明光宗朱常洛死后,皇帝朱由校已成孤儿,这在明代历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
这时的朱由校,还没有被其祖父万历皇帝立为皇太孙,也没有被其父亲泰昌帝立为皇太子,更没有出阁读过书。万历皇帝在世时,始终不肯立这位长孙为太孙,也不肯让他出阁读书,直到临死时才留下遗嘱:皇长孙宜即时册立、进学。几天以后,泰昌皇帝即位,朱由校自然应该从皇太孙变为皇太子。但是泰昌皇帝似乎并不急于册封太子,后来在大臣的一再请求下,才下旨:“钦定册立东宫,择九月初九日。”但人算不如天算,九月初一日,泰昌皇帝竟然驾崩。朱由校皇太孙未做成,皇太子还没来得及做,书本一天也没有正式读过,竟然要连跳三级,继承皇帝大位。这样的皇位继承者,纵观有明一代,也仅此一人。
由于没有文化,明熹宗发布命令指示,往往只能靠听别人的拟稿来决断。他又不愿意全听别人摆布,为了显得自己似乎很有主见,往往不懂装懂。一纸草诏、半张上谕,经多次涂改,往往弄的文理不通。颁发出去,令朝野人士啼笑皆非。比如有一次,江西抚军剿平寇乱后上章报捷,奏章中有“追奔逐北”一句,原意为平息叛乱,四处奔走,很是辛苦,而明熹宗身边的太监竟将此念成了“逐奔追比”,并解释为“追赶逃走,追求赃物”。明熹宗听了大发雷霆。后果是严重的,剿平寇乱有功的江西抚军不但未得到奖赏,反而受到“贬俸”的处罚。
还有一次,扶余、琉球、暹罗三国派使臣来进贡。扶余进献的是紫金芙蓉冠、翡翠金丝裙;琉球进献的是温玉椅子、海马、多罗木醒酒松;暹罗进献的是五色水晶围屏、三眼鎏金乌枪等。邦国的进贡,而且进的是贵重礼物,按理说明熹宗原本应隆重接待。而在金殿上,尽管使臣递上的是用汉文写成的奏章,但明熹宗在装模作样看了半晌后,却把进贡的奏章当成是交涉什么问题的奏疏,怒气冲冲地将奏章掷于地,并说“外邦小国好没道理”,拂袖退朝。三国使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中琉球使臣多个心眼,经多方打听,才知道大明皇帝竟然不识字,使臣们听说后几乎笑掉了大牙。第二天,明熹宗弄清情况后再次召见使臣,而使臣们却已没有了往日的恭敬。从这年起,外邦各国大都停止了进贡。

关于明熹宗知识贫乏,以至于笑话百出的故事,当年明月先生在其大作《明朝那些事儿》中就有一段精彩的描述,现转录于此。

“自古以来,人类追求的东西不外乎以下几种:金钱、权力、地位,这些魏忠贤全都有了。但最重要那件东西,他并没有得到。那是无数帝王梦寐以求,却终究梦断的奢望——入圣。成为圣贤,成为像老子、孔子、孟子一样的人,为万民景仰,为青史称颂!问题是,魏公公不识字,也写不出《论语》、《道德经》之类的玩意,现在还镇得住,再过个几十年就没辙了。

为保证长治久安,数百年如一日地当圣人,魏忠贤干了这样几件事:

第一是修书,虽然他不识字,但他的龟孙还是比较在行的,经过仔细钻研,一本专著随即出版发行,名为《三朝要典》。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在这本书里,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叫梃击,讲述疯子张差误闯宫廷,被王之寀诱供,以达到东林党不可告人的目的。第二个故事叫红丸,说的是明光宗体弱多病,服用营养品“红丸”,后因体弱死去,无辜的医生李可灼被诬陷。第三个故事叫移宫,是最让人气愤的,一群以杨涟为首的东林党人恶霸,趁皇帝死去,闯入宫中,欺负弱小,赶走了善良的寡妇李选侍。

为了弘扬正义,澄清事实,特作本书,由于瞎编时间短,作者水平有限,有错漏之处,敬请指正。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愤怒,很多人的愤怒,浙党、楚党、方从哲,以及所有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还有那个拉住轿子,被杨涟喝斥的小人物李进忠。为圆满完成对东林党人的总清算,除此书外,魏忠贤还弄出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名单——《东林点将录》。

几年前,为了抓住伊拉克的头头们,美军特制了一副扑克牌,把人都印在上面,抓人之余还能打牌,创意备受称赞。但和几百年前的魏公公比起来,美军就差得太远了,他的敌人们统统按照《水浒传》一百单八将归类编成册,每个人都有对应外号,读来琅琅上口,而且按牌数算,美军只有一副扑克,只能打斗地主,魏公公能做两副打拖拉机。

这份《东林点将录》的内容相当精彩,排第一的托塔天王,是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第二男主角及时雨宋江,由大学士叶向高扮演。戏中其余主角,以排名为序,不分姓氏笔画:玉麒麟卢俊义---吏部尚书赵南星饰演;入云龙公孙胜---左都御史高攀龙饰演;智多星吴用---左谕德缪昌期饰演。鉴于以下一百余人中没有路人甲、宋兵乙之流,全部有名有姓有外号有官职,篇幅太长,故省略。

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前斗争中给魏人妖留下深刻印象的杨涟和左光斗,都得到了重要的角色,其中杨涟扮演的,是大刀关胜,而左光斗,是豹子头林冲。当然了,创意并不是魏公公首创的,灵感爆发的撰写者是王绍徽,时任吏部尚书,这位王尚书并非等闲之辈,据说他虽然惟命是从,毫无道德,人品低劣,但相当女性化,长相柔美,还特别喜欢给人起外号,所以江湖上的朋友给他也取了个响亮的外号—王媳妇。

王媳妇向来尊重长辈,特别是对魏公公,他知道自己的公公不识字,写得太复杂看不懂,但《水浒》还是听过的,所以想了这么个招。魏公公很高兴,因为他终于看到了一本自己能够看懂的书,兴奋之余,他跑去找皇帝(明熹宗),展示这个文化成果。

可是当皇帝拿到这份《东林点将录》的时候,却问出了一个足以让魏公公跳河的问题.‘什么是《水浒》?’魏公公热泪盈眶了,他终于遇到了知音:在这世上,要找到一个文化比他还低的人,是太不容易了。本着扫除文盲的决心和责任,魏文盲详细解说了《水浒》的意义的内容。皇帝满意了,他翻开首页,看到了托塔天王李三才,随即问了第二个让魏公公崩溃的问题:‘谁是托塔天王?’

如此朋友实在难寻,有生以来,魏公公第一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问,他马上将自己听来的托塔天王晁盖的故事和盘托出,从生平、入行当强盗、智取生辰纲,梁山结义等等,娓娓道来。……”

对出版于嘉靖年间,当时几乎家喻户晓的《水浒传》,明熹宗尚且如此无知,其求知欲就可想而知了!
明熹宗在万历末年虽贵为皇长孙,却与贫家失学子弟无异。从当时朝臣的奏疏上看,明熹宗九岁尚未出外就学。其实,明光宗朱由校在东宫时,昏庸懦弱,自己都有朝不保夕之忧,常常寄情酒色以自慰,又哪里顾得上长子的教育?而明熹宗所亲近的太监,又多是文盲。所以可以断言,明熹宗幼时的光阴必定是等闲抛却的。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2-24 13:27 ,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