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黄额丝雀 ,又名:金** 身长:12.5厘米 平均寿命:12年 两性差异:雌鸟的羽毛比雄鸟暗淡;喉部具有淡黑色斑点,有些会连成带状。 繁殖:孵化期14天,14天后羽毛长成 幼鸟:与雌鸟相似但条纹的颜色更深
编辑本段金青(黄额丝雀)简介
天生的歌唱家,与家养金丝雀的野生祖先有血缘,因而习性也很相近。黄额丝雀广泛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带,有许多因分布区域不同而产生的品种。其中一种较常见的品种是黄丝雀,与食籽雀外型相似,容易相混淆,其实二者的亲缘关系较远,二者的区别在于食籽雀的喙比黄丝雀的宽大许多。金**具体特征可见本文的20张附图 ,请大家鉴别欣赏。
编辑本段饲养方法
可用喂食丝雀的种子混和饲料和普通的加那利子喂养黄额丝雀。平常期的饲料可参照金丝雀的饲料喂养。繁殖期适当增加营养,可喂少量动物性饲料。通常在适应新环境后,体质就可以保持很强壮,如果在温带地区饲养,最好让它们在室内过冬。
编辑本段繁殖
请为雌鸟准备丝雀繁殖专用的巢盘。繁殖期的雌鸟要每天喂食新鲜的加那利子,在雏鸟快要孵出时还要添加活饵,这些营养万分可以保证黄额丝雀顺利度过育雏期,直到雏鸟的羽毛长成。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中国不少饲养高手进行繁殖的探索研究,已经取得成功,相信不久将结束金**依靠进口的局面。在饲养过程中特别是繁殖季节,雄鸟之间会相互攻击,最好能分开饲养;但一对黄额丝雀能与其他梅花雀和睦相处,可以放心的将它们养在一起。
编辑本段金青的挑选
谈及金青的选择,有必要介绍一下石燕这种鸟。笼统的讲,石燕可以说是金青类鸟的统称,严格来说它可以再划分为“大金黄”、“金青”,及“吉打”。这种鸟来自非洲,但近年南方不少地方(特别是广东省一带)及香港巳有人颇有规模地人工繁殖这种鸟,因此目前这种鸟的供应十分充足。 论档次,大金黄排首位,金青位于次席,吉打排行最末。大金黄和金青之所以档次比吉打高,主要是因为它们在鸣唱方面较佳。大金黄和金青雄鸟均能连口大唱,往往能一口气唱出七至八个不同音调;吉打严格来说是没有叫口可言,它虽也鸣唱,但却只能不厌其烦地不断重复三至四个音调。大金黄目前十分稀有,据说是因为主要产地南非严禁该鸟出口。 论身材,大金黄和金青均呈鸭乸状,胸腹宽阔,而前者一般而言比后者身形较大且胸腹部的颜色较金黄。吉打则修长得多,身材有点像芙蓉鸟。由于目前大金黄十分稀有,所以鸟迷往往所遇到的难题不外是如何避免误把吉打当金青。最快捷的分辨方法是:留意它们的尾羽,金青尾羽的末端一定呈白色,而吉打则必定没有这特征。 如何辨别雌雄对于鸟迷来说当然也是一个重要课题,要挑雄性石燕(不论大金黄, 金青或吉打)一定要选颈部(下巴及以下的位置)、胸部及腹部完全没有白毛夹杂的。另外,切记大金黄及金青雌鸟也会鸣唱,但却绝不能像雄鸟一样可以一口气唱出七至八个不同音调。 现以大金黄及金青为例,一般选鸟要求是: 1、颈部(下巴及以下的位置)、胸部及腹部的羽毛要全金黄色(夹杂灰黑毛有损外观),愈金黄愈佳。 2、一双金黄色的眼眉要贯通、连在一起。行内人士称为通眉(品质的好坏就取决于这一项)。真正的选择优质项是金青的眉毛.通眉的金青就好比竹树绣眼和薄嘴绣眼,通眉的金青都是名门之后,均能大叫唱出几个音阶和学习别的鸟的大叫(如四喜,绣眼等)。 3、愈鸭乸身材愈佳., 大方头或小方头为佳, 头部过圆为劣。(关于这一条,也有玩家认为:外型方面 是各人有个人的喜爱,有人喜欢瘦而长的,有人喜欢短而肥的,远不及2条重要)。
鸟种:沼泽山雀 学名:Parus palustris 英文名:Marsh Tit 俗名小仔伯、仔仔红、红子、小豆雀、唧唧鬼子、泥泽山雀 分类: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属
编辑本段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山雀科Paridae 属: Poecile 种: 沼泽山雀 P. palustris 分布地域沼泽山雀广布于欧亚大陆,自英伦三岛以东,经巴尔干半岛、俄罗斯、蒙古直抵日本,南到亚洲的印度、缅甸均有本物种分布,沼泽山雀在中国分布于东北三省、华北各省市包括河北、山东、北京、山西,西部省区包括陕西、甘肃、西藏、南方的安徽、湖北、云贵川也有本物种分布。
编辑本段生态环境
沼泽山雀虽然名字中有沼泽二字但实际上并不栖息在沼泽中,他们常在针叶林阔叶领或针阔混交林中高大 沼泽山雀
乔木的树冠活动,偶尔也到低矮的灌丛中觅食,在近水源的林区更易见到,这也许就是沼泽二字的来历。
编辑本段特征
相比于大山雀,沼泽山雀的体形明显要小一些,其体长约为11厘米左右。沼泽山雀雄雌同形同色,成鸟头顶和后颈黑色,部分亚种略带凤头,下喙基部亦有一块黑色羽毛,远看犹如蓄着黑色的山羊胡子一般,两颊及喉部白色这两块白色延伸致颈后,这两道白色的长度,或者说由头顶延伸到颈后的黑色区域的宽度是区别本物种与近似的褐头山雀的一个鉴别特征; 沼泽山雀
上背翅及腰部灰褐色,尾羽亦为灰褐色但颜色较腰背为深,下体胸腹部为污白色,两胁略沾褐色。虹膜深褐色,喙黑色黑,脚深灰色。沼泽山雀的叫声似大山雀但音调更高听起来更尖锐,另外鸣声也是区别本物种与褐头山雀的一个重要鉴别依据。
编辑本段食物与习性
沼泽山雀的喙尖而细长,是典型的食虫鸟,据中国鸟类学者郑作新等人的调查,沼泽山雀的食谱中动物性所占的比例高达93.81%。 沼泽山雀
其中昆虫占66.23%,其余的6.19%为植物的种子;而活动于针叶林区的沼泽山雀取食的昆虫比例高达93.8%,它们取食的昆虫中以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最多。一般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加入混合群。喜栎树林及其他落叶林、密丛、树篱、河边林地及果园。 主食各种昆虫及其幼虫、卵和蛹,如直翅目的蝗虫、同翅目的角蝉、鳞翅目的斑蛾、膜翅目的蚁和蜂、双翅目的蝇等,仅吃少量植物种子。
编辑本段繁殖与保护
本物种繁殖季节为3月-5月,4月间开始发情,营巢于高程约为0.5-2.5米的天然树洞中,巢呈杯状外壁用 沼泽山雀
苔藓、草茎等坚固材料砌成,内垫羊毛、棉花、鬃毛、羽毛等柔软材料,非常精致,整个营巢过程耗时长达一周左右。每巢产卵4-6枚,孵化期约14-16日。雏鸟为晚成雏,一年性成熟。营巢在树洞、石垣和墙壁缝隙中,巢外围以地衣和苔藓,内衬兽毛、棉花等柔软物质,每巢4-6卵,呈乳白色,上有多数棕红色斑环绕在钝端。雌、雄亲鸟轮流孵卵,约12-14天孵化,育雏期14-16天。 沼泽山雀未列入濒危名单,但受到非法鸟类贸易的严重威胁。
编辑本段非法鸟类贸易
沼泽山雀鸣声清脆悦耳,长相清秀,在中国是传统的宠物鸟类,亦是中国非法鸟市中交易量最大的物种。但沼泽山雀始终没有实现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因此鸟类贸易中所有的沼泽山雀均直接从野外捕捉,这 沼泽山雀
种非法鸟类贸易对野生鸟类种群造成极大的威胁,主要体现在: 在原产地的捕捉有可能会对本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造成野外种群的灭绝。在输入地的逃逸和重新野化有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破坏输入地本地鸟类种群结构。 有可能给输入地带来新的传染疾病在输入地土著种群中蔓延。
编辑本段饲养管理
1、鸟的选择 北方笼鸟,南方很少饲养.头顶黑,头侧白;上体褐灰,下体灰白;是一种小型山雀。它那细柔婉转、多变的鸣叫,仔细琢磨十分有趣,令人陶醉。叫口有唧唧棍、汲汲水、伊得水、呛呛水,旗格呛等。 在鸟市上选购时,除了解产地外,还应注意鸟的健康情况,是否真正认食等。 沼泽山雀
2、笼的特点 方笼、圆笼都有,大小也不一。比较讲究的是似黄雀笼的封底圆竹笼,只是条间距要小(l厘米),除食、水罐各两个外,还有一软食缸(食抹)。 3、饲料和喂法 平时可喂黄雀的粉料搓鸡蛋黄(约占1/5),常给些昆虫幼虫、叶菜和水果。夏季是换羽期,宜捕蝉剪开喂,喂蝉蜕粉有助于换羽和羽毛的生长。 4、管理和调教 胆小怕惊,新捕来时应捆膀放入笼中,罩上笼套置安静处,并以昆虫幼虫或瓜子仁放软食中诱食,平时应避免惊吓,否则会仰头、摆头(俗称“颤头”)。有熟鸟“带食”最好,只要把两笼置食抹的一面相靠近即可, 因好斗,故决不能放同一笼内饲养。 通常人们喜欢喂花生、核桃,葵花籽、苏子等脂肪性饲料,以促其鸣叫;雏鸟(约10日龄,已长羽芽)可用竹蓖挑食填喂,白天每隔1.5小时喂一次,长大后驯熟。两周龄时就应让它跟成鸟学叫,否则失去欣赏价值。 为了“教”其它歌鸟,需要把笼挂高处,并定时打开笼套使其鸣叫,此时应把歌鸟的笼罩上,以便倾听。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