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2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族民俗] 中国传统节日:中华年俗—— 漫话漫话年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9 09:2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年画源远流长,最早的起源应在雕版印刷之前。年画,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春节)时张贴的画。每当春节来临,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房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堂房、卧室、窗旁,门上以及灶前,院内的神龛上,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既用以创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又借以祈求上天赐给幸福,消除灾祸与不幸。古书里记载,传说很久以前,有名叫神茶、郁垒的两个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于是黄帝就在门户上画神茶、郁垒的像用以防鬼。这个神话就是后来“门神”画产生的缘由。
先秦时代有关“土偶桃梗相遇语……刻削子以为人”的记载,应该是最早有关年画起源的文字记载。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全面繁荣的时代,年画大概在此时已经初见端倪。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曾因恶梦致病,每到深夜就听见鬼叫,吓得不能入眠。有大臣进言说,派武将夜守宫门,必能驱逐魔鬼。唐太宗听后,便命令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全副披挂,彻夜守护,太宗的病果然好了。太宗大喜,但让两位爱将彻夜守门毕竟不是长久之策,于是命画工把两位将军威武的画像贴在门上,号称“门神”。后来这个宫俗传到民间,民间也逐渐流行起来,这就是传说中今天民间的“门神”的来源。


而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画像便成为最早的具有年画意义的原型了。然而从绘画上讲,梁朝刘琰的《少年行乐图》可能算是年画的先声。唐代画目繁多,有周访的《游春仕女图》、《朴蝶图》,李嵩的《观灯图》,易庆之的《元宵图》,徐熙的《牡丹图》,苏汉臣的《婴儿对浴图》等等。特别是《婴儿对浴图》画面上的婴儿赤身腰系红肚兜,戏舞花侧,“著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言笑者,可谓神矣”。这充分证明,至少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年画在构图和用色敷彩上已经初见端倪了。

如果说中国正式的年画,始于唐代,那么沿至宋代它才普遍流行起来,但仍以张贴门神为多,故年画可以包括门神在内。到了宋代就有木版和雕刻年画。宋代出现雕版技术后,为木版年画提供了技术制作条件,促使年画不断发展。特别是天津的杨柳青、山东潍坊的杨家埠、苏州的桃花坞、河南开封的朱仙镇,是我国四大著名的历史年画产地,其年画别具特色成为木版年画里面具有浓厚特色的民间艺术。民国初年间,日本人曾在甘肃发现两种宋朝的年画:一幅是班姬、王昭君、赵飞燕、绿珠的四美图,都作高鬃长袖的宫装;另一幅是灶王爷和关圣帝君。两幅画上都盖有“平阳姬家雕郎”的店铺字样,这已经充分说明在宋时人物年画已具相当的规模。

到了元代,年画中有了《寿星图》、《八仙图》、《松鹤延年》,而且在当时还有出售年画的交易市场。明清两代年画有了新的发展。
明太祖朱元璋喜欢过新年要贴春联,这是众所周知的历史趣闻。这样的习俗,使得年画也就特别发达起来。今日被保存下来的,还有明万厉年间最流行的彩色套印的木刻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图等,刻工精致细腻,迄今仍为民间艺人所师法效仿。这时出现了很多实用的年画,如:春牛、灶马、芒神等;更有民间历史故事“白蛇传”、“孟母教子”、“岳飞枪挑小梁王”、“牛郎织女”等;还有一些如“三国”、“水浒”等古典名著,也被民间艺人采用作年画题材。到明末崇祯年间,天津杨柳青的年画已经极负胜名,图画内容也愈见丰富。


随着年画在民间的广泛流传,加之巨大的商业和文化价值,使其内容和功能也不断丰富。到清代,年画发展到高峰。清代才子佳人辈出,年画题材更加丰富,除了人物、花卉、山水等艺术作品外,还有“老鼠嫁女”、“王婆骂鸡”等讽喻画,以及用歇后语构成的连环图画,予人以一种幽默感。印刷方面亦有各种各样,有木板、有石印、有胶板、有图画、有水彩、有图案、有单线平涂、有炭彩、有仿古、有创作,甚至有翻印西洋画的,例如姑苏年画中“西洋之剧场”就是。

明清两代,画家们非常热衷于进行年画创作;因此,年画行业取得了大发展。从年画题材上分:有喜庆类、驱邪类、习俗风景类、门画类、故事戏文类、仕女游春类、花鸟虫鱼类等;明末清初,年画已经成为一种绘画体裁了。

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是我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和精华;同时又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从最初被作为辟邪驱鬼的符录,年画渐渐地又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寿、娃娃仕女一类的题材,现在的题材和形式更是丰富多彩,年画越来越具有表达在新一年中美好意愿,以及美化环境的功能。同时,年画也出现了表达农民自己现实生活以及民间传说、故事的内容,使年画具有了丰富文化生活,传播知识的作用,更具有民俗学的意义。在我国广大农村,过农历新年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每到乡村集市的年大集,卖年画的地方最是红火,每个赶集的人都会买上几幅年画贴在屋内墙上或厅房中,成为一种点缀新年喜庆气氛的必备品。

全国各地的年画流派

年画的出产地,一向分成两大中心:北方是在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纺县的寒亭杨家埠;南方是在苏州桃花坞和广东的佛山。他们的产量和制作,都各有明朗的风格,而且市场的范围也很大。这因为,年画在很长时期以来,一直就是民间所创造、所喜爱的美术作品。虽则年画在宋代已经具有了雏形的规模;但它的真正形成则在明代,资格最老的要算天津杨柳青的产品。





天津杨柳青年画:招财童子 利市仙官天津杨柳青



杨柳青原名古柳口,是在天津正西三十里的一个市镇,地当大清河的下游,风景宜人,交通便利,全镇居民经营年画生意者约占五分之二以上,由民末崇祯年间开业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极盛时期是在清光绪十年以前,每年要买出二千万份以上,行销华北与东北,远至西北的新疆各地。如齐建隆、戴连增、美利记等字号早年所印的年画,在内地既已成为珍品,在海外更难得一见。这里年画的特点是,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保留了民间绘画的技法,并受到清代画院的影响,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

再次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其开业年代约在太平天国以后,当时与天津杨柳青、广东佛山,是鼎足而三的年画名产地。除了苏州各地是它的畅销地以外,更远及湖南、湖北和云、贵、闽、赣诸地,若干年来始终如一。此中还出了一位名画家王铁珊,他的字体很秀逸,富书卷气,尤其用山水画的现实笔法,写西湖风景称为一绝。



桃花坞年画:钟馗 (福兮来临 喜从天降)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这里的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并由绣像图演变而来,至明代成为一民间艺术流派。桃花坞年画的印刷方法兼用着色和彩套,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在民间画坛,桃花坞年画也称“姑苏版”。桃花坞的年画,最时兴的除了三星图、天官赐福图外,还有滑稽年画和赏识年画。前者如:“老鼠娶亲”、“五鬼闹判”、“六童闹弥陀”、“怕老婆”等,皆寓有讽刺意味。后者如:“十二生肖”、“百鸟图”、“五伦图”、“西湖十八景”、“岁寒三友”等,皆足供人查考欣赏的。它也侧重戏画,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莲、孔雀东南飞、西厢记、秋江、贾宝玉与林黛玉等、都出自名画家手笔,绝非俗不可耐。



杨家埠年画:连年有余(张殿英藏)山东潍纺杨家埠年画



山东潍纺市城东北四十里有个叫寒亭镇的地方,在寒亭镇附近的几个小村庄里,其中以西杨家埠最为著名,差不多有一百余家经营年画,多半只是家庭的副业,专门以此为业的不过几家,其中以“同顺堂”一家为最大,资本雄厚,出品除行销于山东境内各县外,南至大江流域,北至东北各省,西则直到郑州一带,不可谓之不广。杨家埠的年画一共可分为六类:第一类是神马像,门神、财神、灶王、八仙等。第二类是庄稼生活,像春耕图、秋收图、过新年图等。第三类是吉祥画像,富贵满堂、福禄寿喜、连生贵子等。第四类是怡情画像,渔樵耕读、春夏秋冬等。第五类是故事画像,二十四孝、梁山伯祝英台等。第六类是戏剧画像,唐僧取经、桃园结义等。画中每个人物的表情动作,都恰如其份的刻划。

杨家埠戏剧画,多取材于舞台的扮相,其中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按照舞台上的形态而画;另一种则是把舞台上的形态加以点缀,例如:战士便都有骑马,战场上则配搭山水树木,室内也都加上门窗和陈设。但是人物的服装,仍是模仿舞台上的装束,尤其是花脸,也都依照演剧的方式来勾抹的。据说杨家埠的戏画是得到天津名画师王寿田不少新的稿本,因此遂一跃而与杨柳青齐名。
上述六类年画中,以第一类面世为最早;但门神、灶王还不能满足人们艺术欣赏的要求,于是第二类乃至第三类便陆续出笼了。不过杨家埠一带所出的戏画,看来和杨柳青的出品很相近,只是在色彩上略有变化而已。




朱仙镇年画: 灶王像朱仙镇年画



河南开封县朱仙镇因岳飞抗金而驰名,这里的木版年画也很有特色,自北宋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木版年画历史更为悠久;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神只画。另一种是门神画,多为历史英雄人物。朱仙镇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鲁迅先生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评价很高。他说:“朱仙镇木版年画好在线条雕刻粗壮有力,和其它地方的不同,不是细腻雕琢,木版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鲁迅先生收藏的朱仙镇年画作品。



绵竹年画:扬鞭锏门神(绵竹年画博物馆藏)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因产于四川省绵竹县而得名,在清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城乡就有年画作坊300多家,以雕版艺术精湛、艺术情调高昂而著称。绵竹年画的历史远在明末时便已开始了,发展得最蓬勃的时期是在清朝乾嘉年间,当时绵竹经营年画的成行成市,最兴旺时有二三百家年画店,拥有成万名的年画制作工匠。绵竹年画之所以如此兴盛大概两个重要的原因:其一是绵竹曾经出现过大量民间画工,他们应聘到四川各地从事建筑的装饰、彩绘和寺院的雕塑、壁画等工作。这些画工有一定的绘画造诣,当时他们回到故乡闲居的时候,偶而技痒,便成了年画的制作家。二是绵竹的造纸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年画印刷就地取材,份量充足而成本殊轻,该县拥有一种特产粉尖纸,可以较长时期保持鲜艳色彩而不褪。由于地区关系,杨柳青和桃花坞的年画,比较易于吸收外来形式的影响;但绵竹因为地处西陲,过去交通不便,当地的画工很少受外来的影响,因而他们绘制的年画,更有浓厚的民间气息,更富粗犷、古拙的情趣味。



佛山年画:和合二仙(冯柄棠作)广东佛山年画


佛山原是南海县一个大镇,其年画销路的最鼎盛时期,是在清末民初之间,以农村为主要销场,包括广东、广西全境,和福建、湖南、贵州一部分地区,并远至南洋群岛。但至我国对日抗战以前,即逐渐衰落,这原因有四:一是佛山的商业地区被广州取而代之;二是石印代替了传统的棕刷木版拂印的古老方法;三是民智渐开、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神像画,不能适应大众需要;四是农村经济衰退,购买力薄弱了。



河北武强年画:门神(武强年画博物馆藏)河北武强年画



河北武强年画始于明永乐年间,盛于清康熙至嘉庆年间。历史上武强年画曾达到相当规模,当时以南关为中心的生产地画店毗连,享有“年画之乡”的美称,作品行销东北、西北和华东的广大地区。制版技法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并以红、绿、黄、紫、粉等套色彩印,作品色彩对比鲜明,线条疏密有致,流畅奔放。武强年画体裁类型相当丰富,包括门画、窗画、炕围画、中堂、横披、屏条、历画、灯画、纸马等。画面结构严谨,主题突出、形象生动洗练,有很强的装饰性和乡土气息。题材内容有戏文故事、世俗生活、美人娃娃、山水花鸟等。

年画的制作艺术

民间年画基本上属于农民自己的艺术。画中形象质朴、自然、简练单纯,比较直白地表达农民朴实的主观愿望。很多画面都有情节性、装饰性、趣味性,色彩鲜艳强烈。这样的表现方法既适合于广大农民、市民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也便于木板印刷制作。一般说来年画的制作,木版比石印更富情趣。首先是构图的设计,民间年画是先画出底稿,再复刻在木板上印刷而成,或印出轮廓线,再用笔填色。设计图稿要顾到大众的心理,那些木板的吉祥喜庆年画,永远占着行销的首席地位。在现代印刷技术产生之前,木板印刷制作是大批量生产图画的唯一方法。图稿设计的第二个要点,便是画工的精拙,凡是线条细致,调色适宜的,必受大众欢迎。但图稿设计,各家有各家的版样,互不相同,即使同一画稿,也必设法作出一些差异来,或者姿式部位稍变,或是线条颜色稍改,总以能表现出工整细致的为上品。

木版年画虽为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但因木版不易保存太久,用过几年必需翻刻,翻一次不免失去一部分神采。最初是用木刻套色,之后改用了五彩石印,其纸质和颜色都很拙劣,却代表了民间艺术的朴实形式,而且取价低廉,所以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爱好。
因为印刷技术的突飞猛进,年画也跟着出现了新面貌。它利用旧形式,注入新内容,所选取的题材,也多至数百种。用七彩橡皮版彩印,彩色艳丽,形象鲜明,抗战前后的新年画,叫做月份牌,曾经喧宾夺主了一段时间,便是由杨柳青与桃花坞的木刻画蜕变而来。那时画人物的推周慕兴为巨孽,次为徐咏青的风暴画、谢之光的时装美人画,郑曼陀、杭樨英的仕女画,都富有时代的气息,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手。

正统的年画,多数是对开、三开、四开的条屏,而且是采用道林纸彩色印刷,堪与流行的美女月分牌争雄,于是石印胶版代替了木刻艺术,以后更有了柯林影印术,原有的农村手工副业就不免转而为城市的轻工业,成为可以大量复印的彩色印刷品。




木版年画描稿


民间木版年画的体裁有很多,也很讲究。门神是贴在院门上的,根据门神的种类,又细分为贴在大门、二门、后门或闺房门上的区别。神像有灶王神、天地神、仓房财神,甚至贴在牛棚马圈上的车马神。“中堂”贴在客厅,“月光”贴于窗旁,斗方则贴在箱柜或升、斗上,真是各有规矩。总之,过年时,屋里屋外,院内院外,各个角落都贴得红红火火,花花绿绿,既用以表达了主人的心愿,又布置烘托了节日气氛。

随着时代的推移,旧年画中一些迷信落后的观念渐渐被淘汰。年画只是作为一种非常通俗而普及的艺术形式保留下来。自本世纪中叶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年画艺术家创造了新的年画形式,并用以表现现实生活。至五十、六十年代新年画一直兴旺发达。它已经改用新的印制技术,印数和发行量极大。可以说,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个画种出版数量能达到年画的出版量。年画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画种。

每逢新春佳节,人们都喜欢买些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门上或布置室内,增添新春佳节的祥和气氛。劳动人民总是向往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东西总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也是年画艺术长久不衰的最主要原因。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12-19 09:43:54 | 只看该作者
  
花鸟鱼虫,就不养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2-26 05:09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