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称之为“冬战”。战争初期芬兰军队的滑雪部队的确给苏军很大杀伤,但是终因国小力弱,最后还是不得不接受失败的苦果。二战中,为报伤雪恨,芬兰参加了轴心国阵营,不幸又成了战败国,战后,芬兰成了唯一还清了战争赔偿的国家。
二战中鲜为人知的局部战争
1939年11月30日,欧洲大战烽火正浓,强大的苏联发动了侵略弱小芬兰的非正义战争,苏芬战争爆发。
芬兰以弱敌强苏军久攻不克
芬兰对苏联的战争是一次很有名的以弱对强的战争。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军事上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军事力量更是比当时强大的法西斯德国有过之而无不及。1939年11月30日,苏军以20个师(45万人)、2000辆战车和1000余架作战飞机从四个方向对芬兰发起全线进攻。企图在3天内“解放”芬兰,并且当晚就在芬兰建立起了傀儡政府。
而当时芬兰全国人口只有370万人,国防军总数只有3.3万人。芬兰陆军的装备,也只停留在一次大战的水平上。芬兰国土狭小,根本没有战略空间。苏联高层骄傲地认为芬兰会像其他波罗的海国家一样不堪一击,乖乖地归顺于苏联强大的襁褓之中。然而,芬军在力量对比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凭借1927—1939年在卡累利阿地峡修建的“曼纳海姆防线”的坚固工事,利用严寒和沼泽森林的有利地形,展开反击战、阵地战和消耗性围歼战,因此苏军除在北冰洋的贝柴摩和萨拉地区进展较快外,在卡累利阿地峡和拉多加湖一带伤亡惨重,对芬军主阵地久攻不克。加上苏联在“大清洗运动”中,大部分军事将领都遭到迫害,“幸运”活着的将领们也根本无心指挥战争。残酷无情的严寒气候则使苏军损失惨重。根据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的回忆录透露,苏军实际在苏芬战争中损失上百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