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楼主 |
发表于 2010-2-21 16:23:06
|
只看该作者
宣德官窑鸟食罐及其制作(一)
鸟食罐作为盛放鸟食的小罐,历来受到很多藏家的喜爱。最早见于江苏镇江东汉永元十三年(101年)墓曾出土的黑釉器。传世品中偶有唐宋时期遗物。从器形方面看,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的种类最丰富,有钵式、瓜式、横向竹节式、筒式、罐式、水盂式等等,在鸟食罐的工艺历史上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此后各代所烧制的鸟食罐多仿宣德款式。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刊登萱草园主人的宣德鸟食罐专题,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和启发。 ——编 者
《萱草园杂谈·序》着手本文之前自己曾再三权衡公开本文利弊点。由于许多资料首次公开,可能对瓷器[收藏界带来一定冲击。利点是可以提高瓷器爱好者对宣德鸟食罐的认识及鉴赏水平;弊点则为仿古者带来参考资料,如果仔细研究、对症下药,必定提高其仿造水平,届时,可能给[社会带来较严重不良影响。
然而,自己只是一个幸运的玩瓷者,所玩瓷器都如同过眼烟云,虽无可怨悔,但常想,假如没有如此机会,看看其他玩瓷者的文章或能欣赏类似照片,是否也能心满意足?况且,古人云:“独悦乐、与众悦乐,孰乐?不若与众。”于是决心整理这篇文章。至于本文利弊,全由大家分说了。
中国养鸟历史相当悠久,现存古代史籍中多有相关记载,《礼记·曲礼》中有:“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而《庄子·至乐》中明确说明养鸟故事、即《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鸟也,非以鸟养鸟也。”以上这些文献资料都能说明养鸟在我国历史之久,至少有两三千年了。
慢慢,养鸟成为一种传统文化,所养鸟的观赏标准也逐渐多样化,例如以鸟的鸣声、美丽程度、是否善于飞舞、是否善于争斗、接受训练而是否能学会各种技艺、以及是否能模仿人语等行为等等,都说明养鸟的欣赏目的多种多样。正是因为养鸟乐趣很多,并能陶冶情操,使人更接近大自然,使得不仅仅在平民百姓中养鸟活动久盛不衰,同时在历代达官显贵、皇亲国戚中也广为流行。
朱庆余(越州人,登宝历进士第而官不达。)所作《宫中词》中有:“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说明唐宫中养鹦鹉已经善于模仿人语,令宫女不敢随意交谈宫中事情。又《明皇杂录》中也记载:“开元中,岭南献白鹦鹉,养之宫中,岁久,颇聪慧,洞晓言词。上及贵妃皆呼为雪衣女。”且“上令以近代词臣诗篇授之,数遍便可讽诵。”以及“上使贵妃授以《多心经》,记诵颇精熟,日夜不息,若惧祸难,有所禳者。”等等,虽然文章有些夸张,但是鹦鹉学舌却是不争事实。其实,宫中养鸟种类繁多,并不只限于模仿语言的鹦鹉。综合其它观赏鸟类,宫中所养鸟类品种及数量则实在不可小觑。明代谢肇(文学家。万历进士,官广西右布政使。)曾在笔记《五杂俎》中记载:明宫“禁苑中,四方鸟兽毕备,其不可驯也,盛以樊笼。有鸷高六七尺,诸禽兽皆畏之,不知其何名也……”文章明确形容了当时明宫中养鸟种类之多。
爱屋及乌,随着人们对鸟的喜好,注意力也逐渐扩展到养鸟笼以及鸟食罐等的发展制作。避开养鸟笼,本文只简单涉及鸟食罐。历代制作鸟食罐所用材料种类很多,其中,瓷器鸟食罐从现有传世品及发掘品可以确凿考证的至少起自宋朝,历经元、明、清,至今依然大量制作使用。同时,制作时间久远且精巧的鸟食罐也常被收藏爱好者所珍惜庋藏。
宣德官窑鸟食罐种类很多,本文为方便起见,以造型来分类介绍说明。宣德官窑鸟食罐主要分为双槽类鸟食罐、单槽类鸟食罐,另有鸟笼花插,虽然不属于鸟食罐类,但是由于同属宣德官窑养鸟瓷器系列,就在本文下半部分中一并介绍了。
一、双槽类鸟食罐:
双槽类鸟食罐的特点是一件鸟食罐存在两个独立食槽,中间完全隔开,不互相连通,方便同一器内盛放两种不同食料。同时,为了固定时保持鸟食罐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同一器上配置左右两个小柄。双槽类鸟食罐式样不是很多,至今为止所见的只有三种,即并蒂石榴形和竹节形(又包括两种)。这三种类型在景德镇珠山都曾出土,从出土遗址推测,估计为宣德早期与中期产品。
1、青花并蒂石榴形鸟食罐
该器曾在《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第59页图54-1有介绍,为1993年景德镇珠山发掘出土复原品类似产品,属覆烧,器身为石榴状,文饰绘石榴花叶。由于自古石榴有榴生百子的含义,所以在历代官窑瓷器中属于常用图案,无论绘画还是造型都多有涉及,宣德时期也是如此,除以下的青花并蒂石榴形鸟食罐之外还有下文介绍的单槽式石榴形鸟食罐。以下两件都应属于宣德中期制品,发色都比较理想。
2、青花竹节折枝纹双槽鸟食罐
该器曾在《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第60页图54-3有介绍,为1984年景德镇珠山发掘出土复原品类似产品,应属宣德早期产品。覆烧。下面两器中,一件发色略深,另一件发色偏黑,接近黑青花,类似发色永宣常见。后文中略有宣德普通青花与黑青花的简单对比介绍。
3、青花竹节灵芝纹双槽鸟食罐
该器曾在《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第60页图54-2有介绍,为1993年景德镇珠山发掘出土复原品类似产品,应属宣德中期产品。属覆烧。下面两器中,一件发色漆黑,可谓黑青花,另一件发色较理想。两件宣德特征都非常明显,如表面上釉明显不均匀,使釉层厚薄不一,釉厚处气泡浓密,类似唾沫液,气泡迸裂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棕眼,产生橘皮纹,双槽之间结缝处处理不理想,有明显连接痕迹。
二、单槽类鸟食罐:
单槽类鸟食罐的特点是一件鸟食罐只有一个食槽,适合只盛放一种食料,由于体积不大,一般配置一个小柄,其中也有体积较大者,为了坚固性,并列配备两个柄。单槽类鸟食罐与双槽类鸟食罐相比,式样种类更多,并且在宣德早、中、后期都有大量出土,说明其实用性很大、因此应用广泛,制作量也是宣德鸟食罐中最大的。
4、青花五毒纹蟾形鸟食罐
涉及到青花五毒纹蟾形鸟食罐,就要先简单说明其来历。
明万历年间太监刘若愚,《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中有记载:“时有刘若愚者,故隶陈矩名下。善书,好学有文。天启初,李永贞取入内直房,主笔札。永贞多密谋,若愚心识之,不敢与外廷通。忠贤败,若愚为杨维坦所劾,充孝陵净军。”后来:“帝验疏,墨在上,遂诛永贞,坐若愚大辟。久之,得释。若愚当忠贤时,禄赐未尝一及,既幽囚,痛己之冤,而恨体乾、文辅辈之得漏网也,作《酌中志》以自明,凡四卷,见者邻之。”因刘若愚身为宦官,深谙宫中行事,所以所著《酌中志》中描述宫苑生活非常详实。其中《火集·饮食好尚》中有文记载:“五月初一日起,至十三日止,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门两旁安菖蒲、艾盆,门上悬挂吊屏,上画天师或仙子、仙女执剑”降五毒“故事。”其中的五毒即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根据文中宫廷内端午节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辟邪除秽,而所养众鸟不能穿衣,于是特制青花五毒纹蟾形鸟食罐供鸟类辟邪除秽。
青花五毒纹蟾形鸟食罐曾在《景德镇出土明宣德官窑瓷器》第61页图55-1有介绍,为1993年景德镇珠山发掘出土复原品类似产品。该器以蟾蜍为器身,上盘蛇,周身以蝎、蜈蚣及壁虎为凸雕,富有立体感,生动形象。单柄。应为宣德中期产品。
5、青花如意云纹鼓形鸟食罐
该器在本文定稿时还未在景德镇珠山发掘出土过类似产品。从多数宣德单槽类鸟食罐的形状来看,采用类似鼓形制作较多,虽然绘画装饰等文饰各有不同,说明这种造型具有很大实用性。这两件从工艺处理来看,制作工艺已经非常成熟,青花发色理想、器体没有出现坼裂、漏釉等现象,特别是釉与胎结合相当理想、釉面比较均匀,应该是宣德后期鸟食罐制作非常成熟时的制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