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云南大理感受古老白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4 10:0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没有话筒、没有音响,最朴实的唱腔、最传统的乐器,正是这样一出独具云南白族特色的戏剧,吸引了云南大理古城众多中外游客的目光,记者三日在此间感受了一次来自白族最古老的声腔。

提起云南大理古城,除了其古朴别致的建筑、丰厚韵味的历史文化外,更多的人喜欢在古城内洋人街广场游玩。三日上午,行走在洋人街上的记者偶然欣赏到一处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戏剧——“吹吹腔”。

演出的戏台就在洋人街上知名的樱花屋酒吧旁,这是一个古香古色的建筑,过往的游客都能站在台下观看及拍照,在周围的几个酒吧内也能看到演出。据演出的负责人介绍,该戏剧当地人叫为“吹吹腔”,当天演出的曲目是《窦仪下科》,讲述了一个当地白族小伙读书立志的故事,其中不但有生活琐事,还有民间祭祀、神话故事等内容。

记者在现场见到,整个演出以白族的唢呐为主,配上大鼓、钹等民族乐器为伴奏,一男一女两位演员身穿古服,脸涂白粉,时而白族语时而汉语,边唱边跳。而最为有趣的是他们的动作与常人不同,是同时迈左脚挥左手。台下也集聚了近百名游客,观众不时还发出热烈的掌声,几位坐在酒吧走廊上的外国人也跟着叫好。

当天表演的“吹吹腔”是由大理云龙县文化馆专门组织当地民间艺人经过精心准备推出,同时也是为正在此间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摄影节献上的一道民族文化大餐。该表演队领队马建强介绍,“我们的这个吹吹腔比京剧还要早”。吹吹腔是明朝时期由中原传入大理的弋阳腔,后与当地的白族音乐、歌舞和生活相结合发展演变而成,以清朝最盛,整个发展过程涵盖了数百年的风土人情,沧桑历史。剧目大多数是与汉族剧目同源,也有以白族人民的生活和民间故事改编的。

马建强告诉记者,“吹吹腔”是白剧当中最古老的一种戏剧,与“黄梅戏”、“越剧”同属板腔体。但是由于“吹吹腔”所流行的地区在边远的民族地区,因此曾经一段时间面临消亡,年轻人都外出,也不愿意学习这个剧种。近年来,通过政府的支持,该剧又在自己的家乡开始盛行开来。

据介绍,目前在云龙县已经有八个“吹吹腔”剧团,能表演“吹吹腔”的也有五百多人,其中也包括一些小孩子。但马建强也表示了担忧,“现在不如以前了,虽然有孩子也会,毕竟是少数,我们还是应该加强保护,把它传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59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人生是一次没有准备的旅行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贴图大师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9-12-24 10:07:42 | 只看该作者
现在不如以前了,虽然有孩子也会,毕竟是少数,我们还是应该加强保护,把它传下去   
[fly] [glow=255,red,1]自在养鸟,自由表达,自己成长[/glow] [/fly][flash=260,120]http://www.75one.cn/bbsxp/images/upfile/2006-5/200652010246.gif[/flas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09-12-24 14:49:3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已被删除
地板
发表于 2009-12-25 06:46:4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6 16:24 , Processed in 0.13200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