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古老静谧 探访南锣鼓巷中的名人故居[3P]

[复制链接]

1251

主题

1952

帖子

1511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511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5:1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锣鼓巷是一条躲藏在老北京中古老静谧的街道,如今汇聚了数不胜数的潮流小店和具有传统民俗文化的小铺子,然而多数人所不知的是,在这条普通的小巷里,曾经包裹着多少名门望族的回忆,那些名人故居就隐匿在这里。南锣鼓巷全长786米,以南锣鼓巷为主干,向东西各伸出对称的八条胡同,呈鱼骨状,俗称蜈蚣街,这也是最初元大都的棋盘式城市建筑格局。南锣鼓巷在地理特色上呈现两头低中间高,形似罗锅,在明代就被称为罗锅巷,清代依谐音改称南锣鼓巷。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拥有700余年历史的南锣鼓巷的每一条胡同都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提起《子夜》、《林家铺子》,就想到中国文坛的一位巨匠——茅盾。1974年至1981年,茅盾先生曾居住在南锣鼓巷后圆恩寺胡同13号。历史上,这是元代的圆恩寺旧址,时过境迁,如今早已没有了庙堂香客,只是一座普通的两进四合院。走进茅盾故居,门前影壁上为邓颖超题写的“茅盾故居”,影壁后即前院,有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倒座房六间。西厢房是茅盾生前的书房和会客室,东厢房为饭厅。现在前院客厅均为陈列室,展陈一些手稿、信件、文学刊物等,介绍茅盾一生的革命活动和文学创作。北房东有夹道通向后院,六间正房掩映在两株枝叶繁茂的太平花后。正房室内的书柜、写字台、沙发、案几等布置陈设均为茅盾生前原状,里里外外无不透露出主人生前的朴素与简洁。说起中国近代的书画大家,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到齐白石。新中国成立后,齐白石曾居住在南锣鼓巷雨儿胡同13号。雨儿胡同13号连同11号、15号,原是皇太极第四子叶布舒(康熙年封辅国公)的宅子。后来此宅被分割为数块,现在的齐白石故居为原宅东部的一部分。故居如意大门一间,但此门已不是旧物。门内无影壁,倒座房两间,均为硬山顶。正房内南窗满镶玻璃,采光极佳。上世纪50年代齐白石迁出后,13号院设立“齐白石纪念馆”,现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站在齐白石故居中,望着那满眼的书画,不得不感叹于这位老人的飘逸与豁达。如今的南锣鼓巷,保留完好的四合院其实并不多,位于前鼓楼苑胡同中的秦唐府客栈7号院,堪称是四合院建筑的典型代表。前鼓楼苑胡同7号,主体建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约公元1530年),现保存的完整四合院建筑为清代乾隆年间所建(约公元1750年),后因镶黄旗将领瓜勒佳氏图钦保平定金川战乱有功,赐此宅为其府邸,供其及后人居住。清朝末年,瓜勒佳氏家势衰落,此宅被卖予著名徽商吴肇祥。直至1927年,东北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吉林督军公署副官长宋寿山将军将此宅买下居至1949年。虽饱经三百年的历史沧桑,四合院至今仍保存完好。古老的宅院散发着古朴而神秘的气息,前后共三进院落,占地2000平方米,建有垂花门、正房、厢房、耳房、后罩房等,院内环以游廊。院落布局严谨,结构合理,建筑考究。除了以上对外开放的名人故居,南锣鼓巷里还有许多宅院如今已是民居大杂院或机关单位,却都留下了名人的印迹。漫步在南锣鼓巷的一条条胡同中,硕大的上马石和石质的拴马桩,以及精美绝伦的门墩儿和巧夺天工的砖雕,还依稀可看出当日的盛景。例如:南锣鼓巷59号的明末清初重臣洪承畴的故居;炒豆胡同里曾居住过清朝王爷——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中西合璧的后圆恩寺胡同7号,原是清代庆亲王奕劻第二子载旉的府第,后为蒋介石在京行辕而声名煊赫;帽儿胡同35号和37号诞生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后婉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4-11-22 09:00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