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索发现] 立志做周公的鲁隐公为何不得善终?(一)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15:5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公旦



周公旦是武王姬发的弟弟,武王去世时成王年幼,周公旦便当朝摄政,他施行德政、推行礼仪、公而忘私、鞠躬尽瘁,为巩固周王朝政权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成王长大后,周公旦还政与成王,被封在鲁地(今曲阜一代),由于朝廷需要,周公无法回归封国,只好派长子姬伯禽前往,周公为儿子制定了治国方针,并一再告诫儿子要用周礼善待自己的臣民,他担心儿子记不住自己的话,于是当面对儿子言传身教,他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我还求什么呢?但即使如此,我依然要礼贤下士,洗头的时候要三次握起头发,吃饭的时候要三次吐出食物,唯恐自己有点过失而使国家遭遇祸害。姬伯禽带着周王的诰命,带着周公旦的谆谆教导经营起鲁国,所以鲁国一直是谨遵周礼的“礼仪之邦”。
  
鲁国第十三位国君鲁惠公有三位姬妾,都是宋国女子,元配叫孟子,二房是孟子的堂妹叫声子,小三叫仲子,孟子死得早没留下后人,另两位妻妾共生育两个儿子,声子生了隐公,仲子生了桓公,说起小老婆仲子,还有一段令人啼笑皆非并颇具戏剧性的故事。
  
过去诸侯娶亲一般都有妻妹陪嫁,孟子的堂妹声子就随姐姐一起嫁给了鲁惠公,孟子死后,声子便有望扶为正室,可正当此时,宋武公却为自己的女儿能够成为鲁国夫人进行了暗箱操作,他首先贿赂鲁惠公,然后到处宣扬说,自己的女儿仲子出生时手心里就有“为鲁夫人”四个大字。仲子本是隐公的未婚妻,鲁惠公一见到“准儿媳”立刻被其美色迷惑,便厚颜无耻地充进了自己的后宫,于是隐公没过门的媳妇就成了庶母。
  
仲子嫁给惠公后生育了桓公,被扶为正室,不久惠公就死了,按照周礼“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贤”的传统做法,桓公应继位为君,但由于桓公尚在襁褓之中,大臣们便推举惠公的庶子隐公代理摄政。
  
隐公摄政后注重与其他诸侯国的协调发展,在处理诸侯之间的纷争时一直采取谨慎和中立的政策。惠公晚年曾与岳丈宋武公打仗,隐公摄政当年不仅没有记恨宋武公撕毁与仲子的婚约,反而立即与宋国媾和并结盟。第二年又把女儿嫁给纪国国君,此后逐渐与郑国、齐国、晋国结盟。当郑国共叔段谋叛并要求鲁国发兵的时候,隐公认为共叔段不得人心最终必定失败,所以没有答应。卫国公子州吁弑兄篡位还要起兵攻打郑国,派人联系陈国、蔡国和鲁国,鲁隐公觉得州吁做事不厚道不是正义之师,也没有发兵相助,这说明隐公处理诸侯纠纷还是能够把握原则的。鲁隐公晚年为开拓版图也作出过贡献,公元前713年他与郑国、齐国一起攻打宋国,将宋国的郜邑、防地两座城池划入鲁国版图。
  
隐公对周边邻国则采取柔和宽厚的政策,它们都认为鲁是大国所以愿意亲附,比如滕国和薛国,这两个小国还发生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公元前712年,滕侯和薛侯同时来鲁国朝见隐公,他们都争着排在前面朝拜,薛侯说,我们薛国比滕国受封早,应该排在前面。滕侯则反驳道,我们滕国是姬姓国,曾做过天子的卜正官,薛国是异姓国,排在异姓国的后面那是滕国的耻辱。他们争的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弄得鲁国接待官不知如何是好,隐公调停说,你们来看我,我非常高兴并表示感谢,俗话说得好,山上的树木只有工匠才能衡量它的用处,宾客有礼,主人才会以礼相待。隐公转向薛侯说,周王室规定,凡是不与主盟国同姓的诸侯都居下位,假如我前往薛国,我绝不会与任姓诸侯一争长短,但现在你到了鲁国,还是让滕侯居先为长吧,都是自家兄弟,别因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真闹翻了我的脸也不好看,是吧。薛侯觉得隐公说的在理,只好屈居下位。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2-2-17 19:47:10 | 只看该作者
多读史书,增长知识!
相识是缘分,共事做朋友! 我喜欢养鸟,爱收藏鸟笼! 开旅游客车,诚交天下朋友! 电话;13801263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2-24 17:47 ,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