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幢幢民宅,白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翘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脊斗拱,还有那高低错落、层层昂起的马头墙,绵亘着一幅千年时光斑斓的痕迹,那久远的徽州民宅古韵扑面而来……
“观皇宫去北京,看民宅到潜口”
这是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元士先生的感叹。
潜口民宅坐落在黄山第一峰的紫霞山麓,依山傍水,自然和谐,环境十分优雅。在一九八八年一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荟萃了徽州明、清两代古徽州精致的幽静典雅的小舍和富丽豪华的宏楼绮园,五百年的时空及数不尽的徽人的生活在这里凝固成历史的断面……
当踏进古老厚重的山门,迎面望去是一座“方氏宗祠坊”耸立眼前。此牌坊建于明嘉靖丁亥年(公元一五二七年)。徽州历史上做官的多,牌坊树立的也较多,这座牌楼与众不同的是,别的牌坊上大多是题书 “圣旨”、“恩荣”、“御敕”,唯独这座“龙凤榜”处没有题字,只雕刻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手里拿着一支生花妙笔,脚上托着一只方形大斗,“斗”用来衡量人的才华,“笔”用来点状元,学富五车、才高八斗,鬼、斗合起来是“魁”字。牌坊反面雕刻着“月宫桂树图”,正间额袱为双狮戏球,上枋为双大鹏展翅飞翔,体现了立牌坊者希望家族子孙中多出文魁星,去蟾宫折桂,入仕做官、光宗耀祖,其用心可谓良苦,这是我第一次领略到当年建设者的独具匠心,将魁字与石雕艺术结合得如此巧妙,那精妙绝伦的石刻令我叹服,更让我感悟到人生的最佳状态或许就是顺其自然,生命中总有许多“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的阴错阳差,或许有个无形的“鬼”在与你争“斗”,能否成“魁”倒是次要的。
拾阶而上,“善化亭”映入眼帘。善化亭建于明嘉靖辛亥年(公元一五五一年),“善化亭”顾名思义,意在劝人行善积德。古徽州民风淳朴,修桥补路、建亭留名、助人为乐、蔚然成风。这是明代一位善士为方便行人歇脚而建造的一座雨亭,亭顶梁横木上刻的一副楹联特别引人注目,“阴德无根方寸地中种出,阳春有脚九重天上行来”,意欲劝人诚心行善方可积德。还有一副对联寓意也很深刻,“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 我咀嚼着其中人生哲理,受益匪浅。
我边琢磨边走近乐善堂、司谏第、方观田宅、苏雪痕宅......幢幢民宅精巧别致,大多是高墙飞檐,白色的外墙高高挺拔,正面宅门上有精美的砖雕,大门两边有细致的石雕,屋内还有各种图案的木雕,看到家家屋子正中有个天井,觉得很是奇怪。其实在四面围合的深宅大院的房檐下,留下一方天空,这正是徽商的高明所在。小小一方天井的二次折光,既起到通风透光的作用,使人坐于室内能晨沐朝霞、夜观星斗;雨水经过天井的水沟排入地下,又寓意着“肥水不外流”,徽商真是敛财有道。
正当我的思绪漫无边际地信天游时,同行的朋友大声告诉我:“老曹,曹门厅,你们曹家厅。”
我的精神为之一振,目光打量着气宇轩昂的曹门厅,一看就是历史上名门辈出的声势显赫的大家族。高高的门槛、气派的仪门、抱鼓石、门廊前依次排开的八根粗大的廊柱,宛若八大金刚,折射出家族的显赫。明朝朝廷严格限定民间建筑不得超过三间五架,不准用斗拱,饰彩色,然而,曹门厅九开间,比山东孔庙还多出两开间布局。结构简直能与宫廷建筑相媲美,真是上有上的规定,下有下的对策。大概这里远离朝廷,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想管也管不了,朝廷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此时此刻,我不由自主的回想起矗立在歙县雄村村口的“四世一品”牌坊,关于曹氏家族的故事:
“四世一品”牌坊建造于乾隆年间,为曹氏新厅门房,三间三楼,四柱冲天,全部采用灰凝石构造,中间三楼字匾上刻“四世一品”。二楼额坊上刻曹文植及其父、祖父、曾祖父四世姓名及官衔。
曹文植的祖父是扬州盐商,父亲曹景宸在赚足了银两之后,富而思退。却给自己的几个儿子设计好了今后要走的路。经商的只管打理生意,管理田产的负责巩固后方,读书的就专攻仕途。承担了读书重任的曹文植,而且不负父望。
乾隆二十五年(1765年),曹文植高中第四名,后来担任户部尚书,在皇上身边待了20多年,成了皇上最信任的人。很巧的是,他的儿子曹振镛,也跟父同朝称臣,长达六年。
儿子显然继承了他父亲的所有优点,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曹文植还深受皇上宠信,历任三朝工部尚书、太子太保、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官场54年始终荣衔不断。仅凭这点,就可以看出曹振镛的政治智慧的确有过人之处。而他那三个月的代理朝政经历,更是成了曹氏后人乃至整个徽州津津乐道的谈资。
曹振镛的这段经历发生在嘉庆年间,皇上塞外出巡,委托他代理军国大事3个月。这3个月,成就了曹振镛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代理皇上”声誉。
但是这座“四世一品“牌坊,据说并不是为曹振镛立的,而是因为曹文植的缘故。曹文植深得皇上欢心,乾隆六次江南之行又均得到徽商赞助,乾隆一高兴,对曹文植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三代盐商进行“突击提干”,一概封了个一品虚衔。于是,这座名正言顺诞生的“四世一品”牌坊,成了曹家登峰造极的丰碑。
对牌坊深有研究的考古学家邵国榔说,这座牌坊建造时,曹振镛还未位居一品,否则,这座牌坊恐怕就是“五世一品”了。
造物弄人,没有谁可以预料未来。但是看看曹氏家族从一开始对子女所作的安排,就不能不感慨,这个徽商家族,处处体现着有别于他人的精明
几个儿子各有分工,有的做生意有的专门读书从政,结果又都做的很好。这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曹氏家庭却做到了。
这种家庭成员的分工,体现的恰恰是徽商“贾而好儒”氛围。
做生意是为了谋求利益,读书是为了追求功名,以商养文,以文传家,在儒和贾之间,自主追逐,这里面本来就寄托着大多数徽商相同的愿望呵。
游走在徽州民宅中,商人不仅留下古宅,更值得珍惜的应该是几乎家家正中高悬的楹联,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女必读书” “快乐多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我把他抄录下来,不是为了验证什么,只是隐约感觉到,这里面,或许能深刻地反映出徽商普遍的思想,??其中蕴含经商的艰险、做人的道理、治家的高招,令数百年后的人们获益非浅。那副 “辛”里多出的一横、“亏”里多出的一点,告诫后人要勤奋,要厚道,不正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一种社会风气吗?还有“读书好经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上联提醒不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效果好就是好的,下联则说明了知难而进便可克服困难,再难的事情也就不难了,这一副副楹联,都传递着民俗文化的魅力
我站在曹门厅前,凝视着,驻足小憩,思忖着这座纯明代山庄,感悟着先民生活,感受着徽州古村落“人与自然”的和谐,琢磨着徽州人的儒雅风范和处世哲学,深感潜口看民宅,不虚此行,待日,我会重返,继续来看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