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河北永通桥
永通桥又名小石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西门外清水河上,建于唐代宗永泰(公元765年),金、明、清以来曾多次维修。和大石桥形似,是一座带腹拱单孔并列券敞肩式石桥,桥长32米,宽6.34米,,主拱券由20道独立拱券并列砌筑而成,大券上伏有小拱 4个。桥栏长 32.7米,跨径26米,拱矢5.34米,桥面宽度,东西两端各6.7米,中间6.2米。桥栏板雕刻一为两端雕斗子蜀柱,中间用鸵峰托斗,华板通长无格,上有优美浮雕;一为荷叶墩代斗子蜀柱,华板分两格。在各小券的撞券上都有河神浮雕,北面东端小券墩上雕飞马, 西端券面雕鱼,形象生动,内容丰富。从现存实物看,应为唐、明、清不同时代的作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河北井陉桥楼殿
桥楼殿在河北省井陉县东北苍岩山,这里山群峦叠翠,危崖削壁,在对峙的双峰之间,南北飞架石拱桥三座,石桥飞跨两山腰,将两岸的峭壁连接起来,桥楼殿就建在其一座石桥之上。它坐西向东,横跨在两山峭壁之间,上接青天,下临深谷,如彩虹高挂,形成“桥殿飞虹”的天下奇观,为苍岩山“三绝”之一。建于桥上的桥楼殿为敞肩拱式,翼角高翘,流苏彩绘,高架于云天雾海之上,有高不可攀之威、腾空欲飞之势。殿内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琉璃光王佛三尊佛像,正中背面塑观音像,殿内两侧十八罗汉像。据考证石桥为隋代建筑,略早于赵州安济桥。形成“桥殿飞虹”的天下奇观。
3、贵州黎平地坪花桥
地坪花桥位于贵州省黎平城南54公里,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桥墩以青石砌成,桥为木质结构。桥廊连在梁的上面,桥廊长 56 米,桥面宽4.5米。桥廊上建有桥楼3座。中楼高 5米,5层重檐,4角攒尖顶,顶部置葫芦宝顶,宝顶下饰以如意头装饰,形似鼓楼;两头小楼高3米,3层重檐,悬山顶屋面。全桥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全系穿榫衔接。桥拱脊上,泥塑双龙抢宝,鸳鸯鸾凰。桥楼翼角,分别泥塑各种珍禽异兽。桥廊两侧,有一米高的梳齿栏杆。栏杆外面又有一层外挑 1.4 米的挑檐。桥廊内两侧设置连通板凳供人歇憩。上部的花板绘有各种侗族风情人物故事及山水、花木、动物等彩画。此外,“桥中楼”四柱,绘有4条青龙抱柱,顶层花板又绘龙凤鹤中齐欢。桥之两头柱壁有三幅楹联。全桥的构造和装饰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地坪花桥还是当地侗族人民欢歌娱乐之场所。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贵州大七孔桥
大七孔桥又名双溪桥,位于贵州省王蒙乡孟塘村附近的孟塘河(又名打狗河)上,有七个桥孔,高7米、宽4.5米、长35米,横跨东西。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7年),落成于三十年(公元1850)年,后因桥被洪水冲毁一孔,交通中断。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修复改名双溪桥。是解放前荔波县境内第一大石拱桥,现今通向小七孔的公路经过桥上,是大七孔旅游区的重要桥梁和景物之一。
5、贵州镇远祝圣桥
祝圣桥位于贵州省镇远县城东中河山,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说到这座桥,还和张三丰有关。据说,修这座桥的时候,给桥墩下脚就碰到了难题:河底淤泥太厚,挖不到底。众石匠苦苦思索,无有良策,工程停下多日。张三丰见了,却哈哈大笑,说;“基脚挖成这样,已经行了,只是差一样东西垫在下面。”张三丰找了个竹篮,去到街上买了一篮豆腐,晚上来到桥基地方,往每个基脚坑里撒了一些豆腐,口中还念念有词。第二天,众人出工来到工地,往基坑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采基坑底是整块的大青石,稳稳当当。就在青石上砌上了桥墩,所以镇远人都说祝圣桥是张三丰用豆腐垫的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