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39|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奇闻轶事] 打鹰

[复制链接]

90

主题

2485

帖子

373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73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3:3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打 鹰(转贴)

    凡是对鹰感兴趣的,都愿意知道鹰是如何打到的.因此讲玩鹰当从打鹰说起.不过讲打鹰只有打鹰人最有发言权,其次是鹰贩子,也有机会看到.至于一般养家,恐怕只有少数人见过.
    打鹰可真不容易,一上山就是一整天,带着星星出家门,踏着月色回村子,爬过十几道山梁,饿了啃几口干馍,渴了喝几口随身带的凉水,要是喝光了.只有去捧山沟里飘着羊粪蛋,绿不绿,黄不黄的积水喝.养鹰家很少愿为看打鹰去受这样的罪.至于打鹰的地方;远在二三百里外的塞北"大山"不用说了.即使是较近的"小山",如冷风口,天桥,西陵,九龙山等,离京也百里开外,不去上几天不行.最近的地方也在香山卧佛寺之间的山头上和宝珠寺上坎,不下五十里.近虽近了,鹰却少于小山各地,很可能守上一天见不到一只大鹰飞过.有谁肯不辞徒劳往返而去看打鹰呢!
    我很幸运,1938年秋曾去西山看打大鹰,居然一去就看到了.欣喜之于,随手把这一天的经历写了下来,可算是一篇纪实.久废故箧,遭劫而未失.今日取读,还历历如昨.不然的话,事隔五十多年,即使是赏心惬意之事,也不可能记清了.
    以下约四千言均录自旧稿.但有些关于打鹰知识,当年写纪实时还不知道,现在觉得应补充进去.特用方括弧[]括出,作为后增的标志.
    我今年买的第一架鹰是我看见它俯冲入网的.养了六年鹰,还是第一次开眼.尽管它长相平常,抓兔本领也一般,不及我后买的鹰好,而直到隆冬才送给了朋友,多少有些缘分和感情.
    去年我在护国寺,买过赵凌青(行四)一架青鹰,从此和他相识.赵四家住青龙桥西北镶红旗北门.今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我前往拜访的目的倒不是为看打鹰,只是想给他留个信儿,撂些定钱,打着好鹰给我留着.镶红旗北门迤东一点,路北三间破瓦房是他的家.院墙坍了一大半,花墙子门楼也没了顶儿.但从村子的格局来看,官房栉比相连接,当年旗营子确实兴旺过.我隔墙喊了一声:"赵凌青在家吗?"一位老太太拉着个小姑娘走出屋来,对我说:"儿子打鹰去了."她迈出大门,回身指给我看西北山坡上的宝珠寺,寺北半山腰上一条白沙沙的路名叫白道子,是去三招(当地称烽火台碉堡曰"招")必由之径.擦着三招西墙一直往上走,绕过山环就到打鹰的地方了.
    我觉得路途不远,故未加思索便解开大褂的纽子,撩起大襟,向白道子大步走去.真是"望山跑死马",看着仿佛很近,走了半天,再看反而更远了.八月的天气已不热,太阳也不高,走忙了照样出汗,好容易爬到了白道子,原来只是青石头被钉鞋踩成了砂砾,远看竟如有雪一般.从白道子上三招,更不好走,路窄而曲折,待我背靠碉堡往山下看时,汗已浸湿了衣衫.稍稍歇歇脚,又往上爬,以为打鹰的地方已不远了.不料过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没有赵四的踪影.不由得埋怨起自己来.此行既为买鹰,留话就行了,何必跑上山.既要上山,又为什么不问清道路,免得在山上乱转.接着我又想开了,今天只当来逛山,多转转总不至于找不到,顶多饿一天,渴一天,又算得了什么?!
    对面来了个打柴人,挑着山草要下山.我向他打听赵四,他说半个月来天天碰到他,只要顺着俺下山的道路往上走,准能找到他.我的精神马上来了,道声:"劳驾",三步当两步,又往上爬了.
    打柴人说得不错,上去不远,有用石块垒的矮墙,是打鹰人隐身之处,名叫"鹰铺".但是墙内没有人,墙外也看不见网.
    我心里有点纳闷,赵四哪儿去了呢?只希望等等他会来.于是靠在岩石上望着云彩出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不知在那里靠了多久.
    太阳到了正午,靠久了被山风一吹,又有点凉.把大褂纽子扣上,掸了掸土,无可奈何,只好下山回去了.
    没有走半里路,又碰上打柴人,他很诧异我会在山上呆那么久.待告诉他赵四没找到,他迟疑了一下说:"来,来,来.跟我走."经过方才靠着休息的岩石,贴山环往北绕,连小道儿都没有了,只能找石头缝和草根多处下脚,走不远,发现对面正北深谷的山头上,矮墙后面蹲着一个人,正是赵四.我轻轻地走过去,坐在他身旁.他已在此守了一个上午,连只小鹰也没有看见.
    待我来描述鹰铺的地形和鹰网设施.
    鹰铺位在距顶锋不远的山坡上,坐南(待续)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500 收起 理由
谭究竟 + 1600 請快续帖!
景山祥子 + 1900 好帖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主题

7732

帖子

3837

积分

中花贵宾

积分
3837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10-12-6 13:55:05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子,故事记录的好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9

主题

2607

帖子

1477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1477

灌水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10-12-6 14:25:00 | 只看该作者
很有趣‧楼主不必停、快快续上,多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主题

2485

帖子

373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373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4:47:17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0楼玩的还行于2010-12-06 13:37发表的 打鹰 :
打 鹰(转贴)

    凡是对鹰感兴趣的,都愿意知道鹰是如何打到的.因此讲玩鹰当从打鹰说起.不过讲打鹰只有打鹰人最有发言权,其次是鹰贩子,也有机会看到.至于一般养家,恐怕只有少数人见过.
    打鹰可真不容易,一上山就是一整天,带着星星出家门,踏着月色回村子,爬过十几道山梁,饿了啃几口干馍,渴了喝几口随身带的凉水,要是喝光了.只有去捧山沟里飘着羊粪蛋,绿不绿,黄不黄的积水喝.养鹰家很少愿为看打鹰去受这样的罪.至于打鹰的地方;远在二三百里外的塞北"大山"不用说了.即使是较近的"小山",如冷风口,天桥,西陵,九龙山等,离京也百里开外,不去上几天不行.最近的地方也在香山卧佛寺之间的山头上和宝珠寺上坎,不下五十里.近虽近了,鹰却少于小山各地,很可能守上一天见不到一只大鹰飞过.有谁肯不辞徒劳往返而去看打鹰呢!
    我很幸运,1938年秋曾去西山看打大鹰,居然一去就看到了.欣喜之于,随手把这一天的经历写了下来,可算是一篇纪实.久废故箧,遭劫而未失.今日取读,还历历如昨.不然的话,事隔五十多年,即使是赏心惬意之事,也不可能记清了.
.......
大鹰篇



       养獾狗、玩大鹰是过去北京同一社会阶阶的两种娱乐癖好,二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故俗语有“獾狗人鹰”一辞。“鹰”,其广义被用作猛禽的总称,包括体型最大的雕(别名日鹫)类;体型次大的鹰(即所谓“大鹰”)和鹘(北京称免虎,乃兔鹘一音之转);体型最小的隼类(鹞子、细雄、伯雄、松子等皆属之)。狭义的 “鹰”把雕和鹘排除在外,只包括捉兔的“大鹰”、捉雉的“鹞鹰”和捉鸟雀的隼。因各种隼都不大,故通称“小鹰”,捉兔的鹰大,故通称“大鹰”。   

       人类养鹰,历史悠久。中外文献记载及形象材料十分丰富。全国各地区不但所养鹰种不同,打鹰、驯养、出猎亦方法多异。经过搜集、采访、记录,可以写成数十万言的专著。不过本篇只讲我亲身驯养过的大鹰,分为扣鹰、相鹰、训鹰、放鹰、笼鹰五节。  

一、打鹰

       凡是对鹰感兴趣的,都愿意知道鹰是如何打到的。因此讲玩鹰当从打鹰说起。不过讲打鹰只有打鹰人最有发言权.其次是鹰贩子,也有机会看到。至于一般养家,恐怕只有少数人见过。

       打鹰可真不容易,上山就是一整天,带着星星出家门,踏着月色回村子,爬过十几道山梁,饿了啃几口干馍,渴了喝几口随身带的凉水。要是喝光了,只有走捧山沟卫飘着羊粪蛋、绿不绿、黄不黄的积水喝。养鹰家很少愿为看打鹰去受这样的罪。至于打垮的地方,远在一三百里外的塞北“大山”不用说了。即使是较近的“小山”,如冷风口、天桥、两凌、九龙山等,离京也百里开外,不去上几天不行。最近的地方也在香山卧佛寺之间的山头上和宝珠寺上坎,不下百十里。近虽近了,鹰却少于小山各地,很可能守上一天见不到一只大鹰飞过。有谁肯不辞徒劳往返而去看打鹰呢!  

       我很幸运,1938年秋曾去西山看打大鹰,居然一去就看到了。欣喜之余,随手把这一天的经历写了下来,可算是一篇纪实。今日取读,还历历如昨。不然的话,事隔五十多年,即使是赏心怄意之事,也不可能记清了。

       以下约匹千言均录自旧稿。但有些关于打鹰知识,当年写纪实时还不知道,现在觉得应补充进去。特用方-弧【】括出,作为后增的标志。

       我今年买的第一架鹰是我看它俯冲人一架青鹰,从此和他相识。赵四家住青龙桥西北镶红旗北门.今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我前往拜访的目地倒不是为看打鹰,只想给他留个信儿,撂些定钱,打着好鹰好给我留着。镶红旗北门迤东一点,路北三间破瓦房是他的家。院墙坍了-大半,花墙子门楼也没了顶儿,但从村子的格局来看,宫房栉比相连.当年旗营子确实兴旺过。我隔墙喊了一声:“赵凌青在家呜?”一位老太太拉着个小姑娘走山屋来,对我说:“儿子打鹰去了。”她迈出大门.回身指给我看西北山坡上的宝珠寺,寺北半山腰上一条白沙沙的路名叫白道子,是去三招(当地称烽火台碉堡曰“招”)必由之径。擦着三招西墙一直往上走,绕过山环就到打鹰的地方了。

       我觉得路途不远,故未加恿索便解开大褂的纽子,撩起大襟,向白道子,大步走去。真是“望山跑矩马”,看着仿佛很近,走了半天,再看反而更远了。八月的天气已不热,太阳也不高,走忙了照样出汗、好容易爬到了白道子,原来只是青石头被钉鞋踩成砂砾,远看竟如有雪一般。从白道子上三招,更不好走,路窄而曲折待我背靠碉堡住山下看时,汗己浸湿了衣衫。稍稍歇歇脚,又往上爬,以为打鹰的地方已远了。不料过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没有赵四的踪影。不由得埋怨起自己来,此行既为买鹰,留话就行了,何必跑上山。既要上山,又为什么不问清道路,免得在山上乱转。接着我又想开了,今天只当来逛山,多转转总不至于找不到:顶多饿一兀,渴一天,又算得了什么?!对面来了个打柴人,挑着山草要下山。我向他打听赵四.他说半个月来天天碰到他.只要顺着俺下山的道路往上走,准能找到他。我的精神马上来了,道声“劳驾”,三步当两步,又往上爬了。打柴人说得不错,上L小远,有用石块垒的矮墙,足扣鹰人隐身之处,名叫“鹰铺”。但是墙内没有人,墙外乜看不见网。我心里有点纳闷,赵四哪儿去了呢?只希望等等他会来。于是靠在岩石上望着云彩出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不知在那里靠了多久。太阳到了正午,靠久了被山风一吹,又有点凉,把大褂纽子扣上,掸了掸土,无可奈何,只好下山回去了。没有走半里路,又碰卜打柴人,他很诧异我会在山上呆那么久。待告诉他赵四没找到,他迟疑了下说:“来、来、来,跟我走。”经过打才靠着休息的岩石,贴山环往北绕,连小道儿郁没有了,只能找石头缝和草根多处下脚,走不远,发现面对正北深谷的山头上,矮墙屙面蹲着一个人,正是赵四。我轻轻地走过去,坐在他身旁。他已在此守了一个上午,连只小鹰也没有看见。

       待我来描述鹰铺的地形和鹰网设施。鹰铺位在距顶峰不远的山坡上,坐南朝北,居高临下,在稍有小坳可容一二人处垒起一道石墙,高三尺余,宽约六七尺,打鹰人就呆在墙后。墙上留两个洞,靠下的洞一根铁丝由此穿出,名曰“弹绳”,是刷来拉网的。靠上的洞,两根绳索由此穿出,是用来提拉“油子”的。油子就是活的诱饵,鸽子、胡伯喇各一。胡伯喇比麻雀大不了多少,一名赌;即所谓“伯劳燕子,各自东西”的伯劳。

       网约六尺见方,周匣粗线作纲,张挂在四根斜偃着的竹竿上,贴近刚边的两根粗些,网中间的两根细些。弹绳和网上缘的“网纲”及竹竿上顶相连。网纲另端叉和一根铁丝相连,约有两三丈长,拴在一根桩子上,名日“脑橛”。经观察,发现竹竿下端有孔,夹着它是两个栽人山坡的橛子。橛子架着穿过竹竿孔的横轴,故整片网下有四个活轴,使网像一张书叶子似的能向左或右翻转。由于鹰从东方飞来时为多,网总是东而敞开,向西倾斜。翻扣过来,被网覆盖的坡面名曰“网窝子”:两个油子就安放在这里。从石墙的洞向坡下望去,掸绳和脑橛遥遥相对,在条直线。竹竿下的橛子则向西偏出两三尺,如果将几个点连起来.就形成一条近似弯弓的曲线。正因如此,当鹰来攫捉袖子,猛拉弹绳,网就会迅速地向东面扣过来。

       再说油子。鸽子和胡伯啊分别拴在一个上形木架上。木架的直棍上端拴绳,通到石墙靠上的小洞。横棍的两端被有孔的一双木橛子支起,使它起着轴棍的作用。只要提拉小架,就可以牵动油子。更因另有短绳连着直棍和栽人山坡的橛子.故架子只能拉到一定的高度,约和坡面成70度而止,不致被拉翻。可怜的油子,眼皮都被细线或马尾缝上,不使透光。只有如此才能任凭打鹰人摆布,要它什么时候飞,提拉木架,它就扑漉漉地拍几下翅膀,随又跌落到坡面。如果油子眼睛能见天,有鹰飞来,它早已吓成一滩泥,趴在地上不敢动,又怎能引诱雁来人网呢?赵四告诉我,要是来了小鹰,他就提拉胡伯喇;耍是来了大鹰,他就两只油子一起拉,因为大鹰既抓鸽子也抓胡伯喇。

       有关鹰网及其设施的最早记载当是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肉攫部》中的一条:“鹰网目方寸八分纵八十目,横五十目。……有网竿、都栈、吴公。磔竿二:一为鹁竿,一为鸽竿。鸽也能远察,见鹰常在人前。若竦身动盼,则随其所视候之。”可见当时的网为长方形,也有网竿。“栈”字本义为系畜之桩,疑指钉网的橛子。碟竿为拴油子的木架。油子用鸽子和鹎鹑,不用胡伯喇。鸽子也可当看雀使用。一切足“证明,现在打鹰的网及其设施早在一千多年前已经有了。

       我曾把当年写的纪实念给老友常荣启由听。他认为我所见到的是京西山的鹰铺,和大山的设施颇有出人。如明、清两代为官府进鹰的赤城(在河北北部云州附近,距内蒙古不远)鹰户,鹰铺不垒石墙而用山草树枝搭成窝棚。网竿只有两根。可见各山自有它的传统方法而彼此时有差异。大山鹰铺还用大鹰和兔子皮作油子,引诱大雕来袭击,将它扣入网内。因大雕有和鹰争抢食物的习惯。更有使用截然不同、尢需人看守的“攒叉网“和“锅网”等,设计询单而巧妙,值得采访记录,但非专著不能详及。

       打鹰难,难在必须手捷眼快,心手相应。鹰来时,快如电,疾封风,真是“飞将军自天而降”。手稍一慢,油子就可能被鹰抄走或攥死。人怕眼睛跟不上,早就想出了好办法,利用鸟来替人站岗放哨,搜索长空。被利用的鸟即所谓的“看雀”。又是一只胡伯喇,一只不缝眼皮的胡伯喇。

       赵四又开讲了。他说:“打鹰必须分辨风向。鹰和鱼抢上水一样,总是顶着风走。今天早晨刮北风:鹰擦着阴坡向西飞,所以网安在北铺。现在眼看风要转变方向,说不定我们得往南铺搬呢。”他叫我注意山上的草,果然连动也不动。可是再看山头上受得着南风的草,都已向北倒了;他用手远远一指,远,远极了,差不多在东头望儿山上面,有鹰飞过。他一望而知地说:“是鹞子,它一定向南飞,擦着阳坡走。。没有北风,这里休想过鹰。别在这里白耗着,我们赶快收网吧。”

       赵四跑下坡解开网竿的绳,把网在竹竿上绕成一个球。掸绳盘好了,油子也飞了。我替他举着肴雀,背着兜子,不慌不忙地往南坡行来。路上我发现他兜子里的馍已经吃完,水壶里有半下子水,据说是沟里打的。我渴急了,呷了一口,差点没呛死,太难喝,不禁想起飘着羊粪蛋的山沟穗水.再渴我也不喝丁。

       南铺安好了网,赵四说,这块鹰铺有来历,隐老头传给他父亲,父亲传给他,别人是不得占用的。因为山头有块大石头向南方突出个包,尖头尖脑,人称“黄鼠狼” 是西山六七块南铺中最好的一块。秋天很少刮南风,但只要刮,这里打鹰就有几分把握。我听他如此一说,又把渴和饿给忘了。

       南风越刮越大,赵四也越来越高兴。他说,现在差不多四点钟,正是好时候。鹰来时,说话不要紧,可千万身体别动,更不能和鹰对眼神。注意看雀,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鹰来了。我全神注观者看雀,真太有意思了,人想出来的办法太妙了,不愧是万物之灵。但随又想到正因为是万物之灵,也能成为万恶之首。人常常利用动物来陷害动物,用油子、看雀都是明显的例子。看雀胡伯喇拴在一根长长的枣树杆上,赵四将它插在离人不远而视野广阔的地方。胡伯喇脖下拴着线,线下端有个缎子套住枝子上,它可自由地顺着枣枝上来下去跑。枝底有个凹坑是它的防空洞。当没来鹰时,油子 眼神澄清,平静无事,它神色自若,气度安详,理理毛,拉拉膀,伸件脖了,颠颠尾巴,好不自在。忽然眼神一愣,毛儿一紧,说明发生了情况,远处有鹰出现。它一边密切瞭望,一边一段一段地往枝下出遛。蓦地掉进了凹坑,这时鹰也来到了当头。赵四在胡伯喇开始紧张时已经接到了警报,一手将弹绳握紧,一手把油子提拉得乱飞。果然把饥鹰从远方引诱到山前。我也看明白了,原来是一只花狸豹(比大鹰小.鹰中最不中用的一种,不堪驯养),在离网五六丈的空中“定油”(两翅紧扇,定在空中不动为“定油”)。忽然它识破了巧机关,嗖地两翅一斜,往南掠空而去。胡伯啊顿时解除了警报,从坑中跃上枣枝,越爬越高,直到顶端又自由自在,神气起来了。

       我不由得责怪自己,花狸豹八成是被我给看跑了.连忙向赵四表示歉意。他却故意安慰我道:“不一定,有时没有对眼神色它也跑。再说就是看跑了又算老几,花狸豹卖给楦标本的只给两毛钱。”正说着,忽然看雀扑地一声掉进了凹坑。抬头看,只觉得眼前一黑,仿佛一块砖头从半空扔了下来。赵四站起来喊:“好大个的儿鹰子:”(当年的雏鹰叫“儿鹰子”)定镜再看,尢鹰已扣在网窝子里,唧溜唧溜地乱叫.我愣住了,竟没有看见从哪个方向飞来的。

       赵四跑下坡,从网里把鹰掏出来,用绳儿“紧上”(一种暂时性的束缚法,翅、爪都贴身捆好,使鹰不能动弹而又不会伤害它,便于携带)。淡豆黄,窝雏眼,大黑趾爪,慢桃尖尾(详后),足有三十二两。虽长得不甚出色,却也挑不出大毛病,只颜色淡了些。赵四笑着对我说:“鹰是从西北方向上来的,我早就看见了,只是没有对你说。”我心里明白,准是怕我冉给看跑了,所以不言言。

       赵四高兴,我更高兴,为买鹰而看见打鹰,看打鹰居然看见打大鹰,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赵四钉了半个多月网,小鹰打了不少,大鹰这还是头一个。太阳转过山头,偏东南的山坡,比平地黑得还要早,山影已经快把三招遮上。赵四说咱们起网回去吧,晚了鹰要入林,冉说鸽子刚才被鹰攥了一下,受了伤,飞不动了,不能再当油子使了。下山还是我给赵四背着兜子,因为里面有大鹰,走山道加倍小心。回到镶红旗,老太太拉着孙女早在那里等候,头一句便问:”引著大鹰了吗?“”打着了!”赵四回答也透着精神。大鹰就是油盐柴米呵!我们以十二元成交。我笑嘻嘻地捧着鹰走,他们笺嘻嘻地送我上路,真是“皆大欢喜”。走到青龙桥,早已掌灯。连忙进茶馆,吃饱喝足了才回成府东大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7

主题

5227

帖子

1904

积分

中花贵宾

积分
1904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5#
发表于 2010-12-6 14:56: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楼主转帖辛苦。
祝福北京  吉祥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55

帖子

50

积分

骑士

积分
50

社区居民

QQ
6#
发表于 2010-12-6 15:44:57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7841

帖子

1016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1016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财富勋章

7#
发表于 2010-12-6 16:25: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6

主题

7511

帖子

368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85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创作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贴图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

8#
发表于 2010-12-6 16:26: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60

帖子

8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88
9#
发表于 2010-12-6 16:48:55 | 只看该作者
精彩,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6

主题

940

帖子

433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433
10#
发表于 2010-12-6 17:06:43 | 只看该作者
转自王世襄《锦灰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2-23 01:32 ,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