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昆虫”妙趣无限是天然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4:1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南开大学里,有一位对蟋蟀、蝈蝈和葫芦痴迷不已的教授。他不是生物学家,却有许多研究昆虫的学者来向他请教;他的本行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却一不留神成了在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虫文化”专家。这就是南开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孟昭连。

  蟋蟀、蝈蝈、葫芦不过是市井百姓闲暇时的平常玩物,可这些东西到了孟昭连手里,却生发出许多文化魅力,这也正是孟先生与一般“玩家”的区别所在。孟昭连说,他的“主业”本是中国古典小说理论与艺术研究。在翻阅、整理古籍文献的过程中,他发现有很多关于蟋蟀的记载。童年时在江苏沛县农村玩蝈蝈、斗蟋蟀的回忆油然升起。儿时的乡野童趣与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颖悟相结合,促使他走上了“虫文化”的研究道路。

  从八十年代末至今,孟昭连一方面在古代小说领域多有建树,出版了《金瓶梅诗词解析》、《金瓶梅辞典》、《中国小说学通论》等著作;另一方面,在昆虫文化和葫芦器研究上同样硕果累累。《蟋蟀秘谱》、《中国葫芦器与鸣虫》、《中国虫文化》以及近百万言的《蟋蟀文化大典》等多部著作先后问世。

  也许是他涉足的这个领域对大家来说太陌生了,因此他的这类研究著作常被人称为“奇书”。在这些著作里,孟昭连或对中国斗蟋蟀的历史加以勾勒,追寻几百年、上千年前的民风民俗;或从文人墨客对蟋蟀的吟咏中找寻其独特的文化意象;或试图发现葫芦与道教“洪水神话”等之间的密切联系。正如孟昭连所言,他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将蟋蟀、葫芦等放在文化的视野中,作为一种民俗学现象加以考察。

  孟昭连研究鸣虫和葫芦,不但有理论更有实践。他曾半夜三更守在一旁,观察蟋蟀蜕皮的过程;他不但自己种葫芦,而且还动手制出造型别致、图案精美的葫芦器;他能花上三、四个小时绘制一只小虫的解剖图,其精确程度令人叫绝。他笑称:“我都快赶上达尔文了!”孟昭连的著作里记载了许多他饲养鸣虫的心得,其中不乏像“如何利用电驱蚊器改制为鸣虫保温的暖盒”,这样从实践中得出的“绝招”。在他多年的摸索实践中,一种失传了一、二百年的葫芦工艺竟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了。  

  孟昭连并不认为他的古典文学研究与“虫文化”研究相比,有“雅”、“俗”之分。他说:“从研究的角度看,每一个小问题都有它本身的价值。”于是,他一边撰写《中国小说思想史》,一边写《中国昆虫文化史》。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0-1-12 14:17:45 | 只看该作者
“昆虫”妙趣无限是天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6749

帖子

1452

积分

风云使者

爱花喜虫,寻知己

积分
1452

灌水大师勋章贴图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财富勋章社区建设勋章

QQ
板凳
发表于 2010-1-12 19:45:16 | 只看该作者
虫子的乐趣
[glow=255,red,1] [move] 欢迎大家到瓜果蔬菜,花卉花草、盆景园林版块!发帖求精,诚信交友!互相学习,一起进步![/move][/glo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4-9-21 22:49 ,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