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泰山草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5 14:1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多年前读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便想诗人不过是朝泰山远远一望,定留下些许遗憾。20多年后的今天,我终于置身泰山前,先像诗人那般一番眺望:经过28亿年孕育、浮沉,3000万年前,泰山从汪洋中忽啦啦崛起,形成现在雄姿。面对雄姿,我没有止步,可也没能自山脚起步,旅游车不容分说,左拐右绕,摇摇晃晃,眼瞅着遥参亭、万仙楼、斗母宫、经石峪,匆匆摇晃过去了,导游只是随手指点一下而已。至中天门,车不能再开,到岱顶还有数千级石阶,别人择捷径,纷纷奔缆车而去。我挥挥手,下半山已然过去,上半山便不能再失去,舍得一身筋骨累,珍惜20年一次的登临机会。

一步步,一阶阶,一步一阶,左顾右盼,才明白:泰山不愧为五岳独尊,其魅力,不仅在于自然景观雄奇险秀,更在于人文景观得天独厚以及历史文化悠久与丰富。明末张岱曾言:泰山元气浑厚,绝不以玲珑小巧示人。初次,我无从把握这浑厚元气,况且古今多少诗文,简直写遍了泰山!或许很难出新,避重就轻,从一草一木着眼,我起码能以几行微不足道的文字,同草木一起,给泰山添一抹5月的新绿。

槐树。进中天门不久,便见一株古槐,须二三人才能合抱,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沧桑,都干枯了。多亏旁边还有一树,将枝叶悄然伸向古槐,宛若老树新枝,青春再现。猜想李白当年游泰山,兴许就在大槐树下歇息,烈日下撑开一片荫凉,回望中天门,遥望南天门,诗兴勃发,咏出“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豪迈诗句。山路蜿蜒起伏,槐树一棵两棵三棵五棵,时隐时现,不绝于路。并非国槐、龙爪槐,全是刺槐,或粗或细,或高或矮,摇曳着串串白花,撒一路清芬。蜂在花间辛勤地采蜜,鸟儿也乘机在花间兴奋地啼鸣。按说鸟鸣山更幽,怎奈路上人摩肩接踵,实在“幽”不起来。

松树。最著名者莫过于“五大夫松”了,我仔细寻找,但见3株松树。3株也不少了,记得秦始皇登泰山,“遇暴风雨,休于大树下”,护驾有功,封此“树”为“五大夫”。这里只提及“大树”,没点明是松树,而“五大夫”在秦代官爵中为第九品。后世阴差阳错,竟认作是5株松树了。唐朝陆贽有“不羡五株封”诗,他是不羡慕,官居大唐宰相,“五大夫”对他又算什么呢?还有好事者,怕不够五株,为凑数进行补栽。已然是一桩公案了,就甭人为地造景。还有一松,长枝下垂,导游一笑:松在伸手欢迎您。故名望人松,又名迎客松。黄山有迎客松,泰山松何必重复呢?缺少创新,便觉乏味。而不少商家争相以此松作为商标,松借泰山之势,也名扬天下。对松亭前,奇峰对峙,万松叠翠,大有“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之概,无须侧耳,便可闻千山鸟语,万壑松风。想碧霞元君,当初本是民女,到泰山争做山神,事先在一松下挖出一只木鱼,放上一只绣花鞋,又将木鱼埋好。玉皇大帝封神时,问谁来得早,曾推车把赵州桥轧了一道沟的柴王爷说:“我早。”并扒出木鱼。谁知那民女继续扒出绣花鞋。玉皇大帝便封民女做泰山神了,封号“碧霞元君”。不是我姓柴,就为柴王爷打抱不平,就事论,总觉柴家人太宽厚,应做的山神,竟被民女“巧取”了。柴王爷一气之下,拔起山顶的松树扔到了山下,落山后的,就是后石坞松林;落山前的,就是万松山了。我分外地多坐一会儿,听那阵阵松风,莫非柴王爷心中的不平?不至于,事过境迁,柴王爷不会如此斤斤计较,小肚鸡肠,天下的山有的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900 收起 理由
星天外 + 1900 美图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59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人生是一次没有准备的旅行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贴图大师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9-12-25 15:40:46 | 只看该作者
其魅力,不仅在于自然景观雄奇险秀,更在于人文景观得天独厚以及历史文化悠久与丰富。   
[fly] [glow=255,red,1]自在养鸟,自由表达,自己成长[/glow] [/fly][flash=260,120]http://www.75one.cn/bbsxp/images/upfile/2006-5/200652010246.gif[/flas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8-1 18:42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