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奇闻趣事] 康熙是什么口音? 说东北话颇像“小沈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9:4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广电总局下发的影视剧中领袖人物要说普通话的通知,引来一片众说纷纭。这让笔者突发奇想:在影视屏幕上频频出现的康熙该是什么口音?

看《满汉全席》张铁林演康熙,说话时高声大嗓、字正腔圆、拖腔拿势,一口地地道道的普通话。历史真是这样吗?

近日读康熙对臣下奏折的批示,稍玩味间注意到这样几处:

①“知道了。近日审事的大臣众论何如,必先严否?”

②“……专治疟疾……连吃两服,可以出根。”

③“……解京又费一凡事,不如存库……”

④“……密折伏于丙丁(今注:火的代称)了。”

……

这些语句说明了什么呢?

——康熙还带着挺重的东北口音,或者说,他颇像今天的赵本山、小沈阳一样,说的是“东北话”。

何以见得?

“①”之中,“必先严否”,实际上皇上问的是:“比”先前更严了吗?普通话里“必”读第四声,东北话“必”读第三声(读如“比”),于是康熙就把“比”写成“必”了。

“②”之中,“可以出根”,实际上皇上说的是服了这药“可以除根”。普通话里“出”读第一声,东北话“出”读第二声(读如“除”),于是康熙就把“除”写成“出”了。

“③”之中,“费一凡事”,实际上皇上嫌的是又要再费“一番事”。普通话

里“凡”读第二声,东北话“凡”读第一声(读如“番”),于是康熙就把“番”写成“凡”了。

“④”之中,“伏于丙丁”,实际上皇上说的是把密折“付于丙丁”,即用火烧了。普通话里“伏”读第二声,东北话里“伏”读第四声(读如“付”),于是康熙就把“付”写成“伏”了。

这种情况略想一下不难理解。看看我们身边来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等就可以知道,语音这东西是带着超乎寻常的传统力量的,源自远而流甚长。康熙的老根在辽宁的新宾,身边那个“语言场”造就了他一口浓重的东北味儿;后来他在北京坐“龙廷”年深日久,北京的语音环境自然对他会有影响。所以,在落笔写“御批”时,官场上通常使用的“北京音”和他那骨子里带来的“东北音”,就搅和到了一起,文字上也就出现了这些“转音借代”。

既然如此,如果只是追求“历史的真实”的话,那么影视中的康熙就不该是普通话,而应该是东北话;就不该是张铁林他们演,而应该是赵本山、小沈阳来演。可是设想一下,倘若如是,观众是不是也会感到“别扭”,“不真实”?

要求领袖人物说普通话——从长远来说,应该是有道理、有历史观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沙发
发表于 2009-12-12 10:57:43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真是这样吗?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59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人生是一次没有准备的旅行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贴图大师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09-12-12 13:47: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fly] [glow=255,red,1]自在养鸟,自由表达,自己成长[/glow] [/fly][flash=260,120]http://www.75one.cn/bbsxp/images/upfile/2006-5/200652010246.gif[/flas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18 10:48 ,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