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生活百科]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简析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7 13:2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情景交融 将感情融会在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因事即理 就着某一事情或画面的叙写阐明某种道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对比衬托 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陪衬。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动景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是反衬。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怀古诗中,它往往通过今昔对比反映盛衰变化。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通过对越宫遗址对比描写,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借助修辞 诗词中用得较多的修辞有比喻、借代、排比、夸张、拟人、设问、反问等。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的修辞。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运用了夸张、比喻。杜甫《江村》“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爱水中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格。


                    托物言志 借写某一物表明某一中心。如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蝉言志: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虚实结合 虚写和实写相结合。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拟虚,表达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使用典故 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典故,一方面使诗词内容更丰富,另一方面也给读者的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在考题中出现的典故应是大多数考生熟悉的。如1996年高考题中出现的三个典故就是如此,“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南阳卧龙,成名八阵图中”,依次是曹*、孙权、诸葛亮。


                    渲染烘托 这两个词本是绘画的传统技法,在诗词中也经常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的江天,织成了无边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0

主题

1万

帖子

237万

积分

认证会员

以后带儿子一起养花玩鸟喝茶

积分
2377473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QQ
沙发
发表于 2009-1-7 13:33:4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7 21:41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