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 佛教艺术明珠——大足石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17: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巴蜀地区有众多的人文古迹,介于重庆与成都两大都会之间的大足石刻,就是巴蜀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佛教石刻艺术明珠。戊寅年初冬,有幸前往一游。

  作为宗教性的中国石刻艺术,和印度文化有渊源关系。它是伴随佛教在中国传播,外来的宗教艺术和中国固有的雕刻、绘画等艺术交相作用,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有一个模仿、改造、融合、创新的过程。大足石刻,一方面继承和弘扬以大同云冈、敦煌莫高、洛阳龙门等石刻为代表的中国早、中期佛教石刻艺术的精髓,另一方面又博采全国各地石刻造像艺术的长处,呈现百川归流,群艺荟萃之势,创造性大于继承性,变革性大于模仿性,把中国佛教石刻艺术推向成熟阶段,在世界佛教石刻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

  大足石刻分布在大足县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五十余处,已发现的石刻造像在五万尊以上。其中北山、宝顶山两处各有造像近万尊,规模之宏大,龛窟之集中,艺术之精湛,均为大足石刻的代表,应是游人的首选参观地。唐代末年开始凿石造像,中经五代、两宋、元、明、清,前后绵延近千年。两宋造像又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大足石刻造像的极盛时期。

  大足石刻成功地把中国画的写意、重叠、线条造型、散点透视等传统笔法运用于石刻造像,山水画、宫廷画对大足石刻的影响明显。北山的石恪线刻《维摩示疾图》,就大类吴道子的笔法;罗汉群像就如贯休的力作;状如连环浮雕的宝顶山大佛湾造像,多采用汉代石刻画像的平列、填充装饰手法;憨态可掬的《牧牛图》更具汉代画像砖的遗风;深山藏寺手法在《释迦牟尼涅槃图》中,用得恰到好处:沿着全长三十一米的岩湾刻出了卧佛庞大的上身和头部,两腿则隐藏在山岩之中,给人们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难怪会有“脚踏泸州,手摸巴县,身在大足”的民谣流传。《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中的释迦牟尼亲抬父母棺一组造像,仅露棺椁一角,艺术手法简洁到了极点。大足石刻,以虚代实,以少胜多,意到笔不到,不全中求全的艺术手法,处处都有巧妙而成功的运用。   

  大足石刻的人物造像有很高的审美欣赏价值。宝顶山的千手观音,镌刻在身后八十多平方米的岩面上,手达一千零七只,千手千眼,各执法器,姿态各一,状如孔雀开屏,美丽绝伦,堪称世界佛教艺术一绝;那些吹笛神女,身躯微倾,动态感强,双眼微闭,神情安详而甜蜜,把陶醉在优美旋律中的神女形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北山的《转轮经藏窟》中的普贤菩萨,端庄典雅,质感特强,集中体现了东方女性的贤淑美,故有东方“维纳斯”的赞誉。数珠观音微作“S”形立像,明眸微顾,樱唇微启,粉颔微敛,面向微右,身侧微左,裙带微飘,婀娜多姿,有“媚态观音”的昵称。大足石刻,不但女性造像美,而且男性造像也特别传神。如北山的地藏菩萨,石门山的宰官造像,尤其是《玉皇大帝龛》外的千里眼、顺风耳造像,身高一米八二,裸露上身及双腿,肌肉发达,筋脉粗壮,呈现出刚健美。总之,由于大足石刻造像的刀法工整细腻,又富于变化,能把传统的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阴线刻等艺术手法,结合运用得天衣无缝,大大增强了石刻的艺术效果。

  大足石刻造像的内容题材空前广泛,世俗化、人性化、民族化倾向,成为主导倾向。造像以佛教内容为主,但已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道教、儒家及中国古代民间神话和当代世俗人物,以及诸般飞禽走兽,器物图案,应有尽有,包罗万象。宝顶山威武凶猛的十六明王像,是云冈、莫高、龙门等石窟没有的。观音与地藏合龛,更是别开生面的创造。南山《三清古洞》的道教造像,包括了“三清”——玉清、上清、太清,“四辅”——北极大帝、至尊上帝、天皇上帝、后土皇祗,以及道教诸真人像,形成了极少见的道教系列神谱。石篆山《孔子及十哲像》更是系列地展示了儒学大师们的风采。宝顶山不少造像,都是借佛教艺术形式,宣扬程朱理学内涵。如《父母恩重经变相》、《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等龛窟,基调都是反映理学的伦常主张。《十恩德》造像,系统地表现了父母养儿育女的大恩大德,提倡百善孝为先。《地狱变》中设置的种种刑罚,都是对悖乱伦常、大逆不道的警戒和惩罚。大足石刻造像不但有佛、道、儒的神和神话人物,而且有众多的社会人物群像:大德高僧、藩镇统帅、官吏、武士、役丁、绅士、贵妇、乐童、侍女、商人、农夫、工匠、僧侣等。他们的穿着打扮,无不透露华夏民族风情和超凡出世的神仙气息。所以有人说:“大足石刻有神的庄严,人的风韵,生活的美,神化了的人,人化了的神,这些到了宋代,在大足石刻中反映得充分了。”

      到大足看佛教石刻艺术,虽然不是参加宗教学术讨论会,但确是引发了对佛教文化的思考。首先是印度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影响问题。要搞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家底,不了解佛教文化对中国哲学、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天文、医学、建筑等的影响是不行的。在表面上,两宋及以后,佛教似乎被儒学打败了,衰落了。实际上,佛教的不少东西,都在儒学中合法化了。从两宋开始,佛教向程朱理学的纲常名教靠拢,佛、道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都被理学吸收,形成了儒、佛、道相结合的理学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不仅深入学术界各个领域,而且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主导中国社会生活达数百年。儒、佛、道结合,标志着佛教民族化过程的完成,佛教完全中国化了。

      对佛教文化,既要看到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又要看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特别是佛教教徒热心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号称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在不少国家和地区,拥有众多的教徒和信仰者。但到十三世纪初,在原产地古印度它却悄然消失了,同时又在另些地方得到长足发展。这种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印度社会与公众不需要它,而且还有合适的代用品。反之,不管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北传佛教,还是以缅甸、泰国为代表的南传佛教,在形态、方法和理论系统上,都能根据不同环境有所变革,基本上做到与当地固有文化相妥协、相调和,并与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思想靠近,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佛教宗派体系,成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大放异彩。明代高僧德清更是提出为学三要:“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又说:“孔老即佛之化身”,把佛学与儒道两家在理论、思想、道德实践方面完全贯通了,佛教在中国完全扎下根来。通过中国传到日本、越南、朝鲜的佛教,又有重大变化。比如日本佛教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变革。教团组织灵活多样,注重现实利益与社会问题,把传教与为教徒介绍职业结合起来,又与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结合起来。绝大多数寺院,绿树参天,净无纤尘,景色奇秀,幽静宜人,是社会公众休闲驻足的好去处,日本和尚可以婚嫁成家,日本佛教完全世俗化了。它拥有八九千万教徒,七万余座寺院,七百多个教团,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很大。四世纪后期,佛教从中国传入朝鲜,中国佛教的禅宗一派对朝鲜佛教有决定性影响。近代日本各派佛教,对朝鲜佛教也有不小影响,使朝鲜佛教别具一格。越南佛教是佛学、儒学和越南民族信仰三合一的产物,有独特色彩。南传佛教对所在国的社会影响之大,更是超过了北传佛教,几乎要成为国教了,是一股很大的社会力量。

      宗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既不要无原则地去提倡,又不能简单地采取行政命令去消灭。只有在正确的宗教政策指导下,弄清它的过去和现在,承认宗教是有宗教需要的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创造的。相信当世界大同来临时,产生宗教的需要——不管是真实需要,还是虚幻需要的条件,就会逐步消失。宗教问题,将会得到最终而彻底的解决。

  说远了,还是回头说大足石刻艺术吧!如果条件允许,去看看那些绚丽多彩的艺术瑰宝,领略中国艺术,特别是成熟了的中国佛教艺术的魅力,不能不说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4-11-26 04:25 ,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