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在山中
与茶具一样,茶叶的鉴赏也不可以采用一个强盗标准来说明一切。不可能出现所有茶叶的色、香、味、形能对付所有人的品茶习惯、品茶口感、品茶思路以及品茶风格。
但作为一本教材,不谈及茶的鉴赏必然是一个问题,如果要针对各形各色的茶和人去谈鉴赏,那是五千万字以上的工程,谁又有这个能力和时间去谈呢?我国茶史发展了几千年,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个人将茶的鉴赏谈清楚了的。在笔者看来,谈不清是正常中的事,谁认为是谈清楚了的,此人不是在自欺欺人就是在欺世盗名。不同的人爱不同的茶,不同的人爱同一种茶,同一个人爱不同的茶。这种在数学上称为“排列组合”的学问居然被无数的茶叶鉴赏著书人三下五去二就讲清楚了,可不可能的事呢?
于笔者撰写这本教材,对于鉴赏这一节,我选择的是“谈不清”,只列出一些鉴赏心得而已,比较适用于全体茶叶和品茶人。
1、茶叶谈到鉴赏,无论何种茶叶,不外乎首先谈质量的鉴定;其次是产地的鉴定;第三是品种的鉴定;第四是品牌的鉴定;第五是工艺的鉴定;第六是口味的鉴定;第七是季节的鉴定;第八是叶形的鉴定。这是当今广为使用的,所谓的“鉴定”。
2、鉴和赏是相互对抗又相互依赖的两个字,赏什么?赏是视角信息的传递,也是帮助大脑神经消化事物的前瞻体。无论是什么人,也不外乎首先谈赏的类别;其次是赏的立场;第三是赏的对象;第四是赏的心态;第五是赏的兴趣;第六是赏的环境;第七是赏的主人;第八是赏的行为。这是当今最不易被人发现的“赏析”。
3、以上两个观点综合起来,又可以分为不可能和可能两种说法。不可能的理由是:如果茶叶是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达到鉴定出好坏的话,那一定是整个茶叶行业的一大憾事,也是对科学技术的一大亵渎,更是对茶叶本身开出的国际玩笑。而可能的理由是:在鉴赏茶叶过程中,虽不能达到科学技术的支持,但如果茶的类别是正好是喜爱的,那立场就坚定了,有了立场,对象是价值的体现还是玩玩而已呢?如果是价值体现,那就会因喜爱而不惜观点的展示,如果是玩玩而已,那就更好办了。心态、兴趣、环境又都牵涉到茶的主人行为,一好百好,反之则后果是相反的结论。也就是说,如将一名喜欢铁观音茶的人请去鉴赏君山银针,搞不好味觉也会让他在主人名前不听使唤,至少表情上不是那么特别的松弛。而号称学习过茶叶专业鉴赏的人,可否直接回答他是天下茶叶都一一“品完了”三个大字,而且是年年新开发产品都不会放过。由于每年的气候、土壤、制作工艺都在不断变化,茶叶三年就变了大样,拿十年前的专业来鉴赏十年后生产的茶叶,也就只有骗术才能完成这一重大工程了。
为了说明笔者的观点是正确的,笔者就在此很庄重地写下五大鉴赏茶叶的日常方法,这种鉴赏是有别于前三皇后五帝地吹“茶文化”神而又玄的方法,也是反对一些瞎胡闹者为茶找的“博大精深”四个谎言大字。
鉴赏茶叶是否是好茶的五大条件:
1、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决定茶叶基础品质,所以请出示产地证明书。
2、优良的茶树品种。品种决定茶叶品位,所以请出示品种鉴定书。
3、独特的制作工艺。工艺决定个性,所以要出示非专利制茶技术说明书,好比药方。
4、国家质量检验认证。质量检验决定安全性,所以请出示检验报告书。
5、老百姓公认。公认决定市场,不是吹牛吹出来的,请出示销售业绩调查报告书。
以上五大要素的具备就可以鉴赏茶叶了,无论什么神茶都逃不过这五大要素的约束力,老是以“听人家说”某茶怎么样的好,这是对自己学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度不负责和否定。当然,拥有以上五大鉴赏条件,也就用不作采用“鉴赏”二字了。这是对科学普及认识茶叶及其重要。盲目迷信于“鉴赏”茶叶和“神化”茶叶的人,十有八九是有传销病史的那一类纯伪茶商人,也有的是照书读字的“文化人”,天天翻着五十年前的茶叶制作学来鉴赏现代茶叶等等。这两种人多为喊口号的精神病患者,其实他们还不知道,这世界并不欢迎人为的“茶叶鉴赏”。我国在宋代就开始打击“人为赏茶”,而是采取“土科学”的办法,以“斗茶”形式来鉴赏茶叶。古人都知道“科学”的重要性,相信现代人比宋代人傻不到那儿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