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历史文化名城~北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16:1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而北京建城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北京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和地方中心;自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又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上都、元大都、明清国都。1949年10月1日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总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北围墙为弧圆形,南围墙与东西墙成直角相交,为方形。这种南方北圆,通称“天地墙”,象徵古代“天圆地方”之说。外坛墙东、南、北三面均没有门,只有西边修两座大门--圜丘坛门和祈谷坛门(也称天坛门)。而内坛墙四周则有东、南、西、北四座天门。内坛建有祭坛和斋宫,并有一道东西横墙,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

  除祈谷坛和圜丘坛之外,天坛还有两组与众不同的建筑群,即斋宫和神乐署。 斋宫实际是座小皇宫,是专供皇帝举行祭祀礼前斋戒时居住的宫殿,也有城河围护。 神乐署则是隶属于礼部太常寺之下,专门负责祭祀时进行礼乐演奏的官署。它是一个常设机构,拥有数百人的乐队和舞队,平时进行排练,祭祀时负责礼乐。署衙的位置在外坛西部,与斋宫隔墙相邻,是一组标准的衙署建筑。

  天坛面积辽阔,相当于紫禁城的四倍。在极小占地的建筑周围种植着苍松翠柏,深绿颜色在古代表示崇敬、追念和祈求之意。这也是在坛、庙、陵寝种植松柏的原因。

  进入天坛,树木葱郁,尤其在南北轴线和建筑群附近,更是古柏参天,树冠相接,把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据统计,天坛仅古柏就有4000株。

  祈谷坛上为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径24.2米,宏伟壮观,气度非凡,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筑之一。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取名大祀殿,为宽12间,纵深36间的黄瓦玉陛重檐垂脊的方形大殿。大祀殿与其说是祭坛,不如说是一座宫殿,后来嘉靖皇帝旨意拆除,并于1545年在大祀殿原址上建成大享殿,清王朝建立后,用它来举行祈谷礼。1751年,正式将大享殿更名为祈年殿。清干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祈年殿,更换蓝瓦金顶。光绪十五年(1889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雷电击中,焚烧。因楹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

  据传,北京古建筑材料中有着名的四宝,即祈年殿沉香木楹柱,太庙前殿正中三间沉香木梁柱,颐和园佛香阁内铁梨木通天柱,谐趣园中涵远堂内沉香木装修格扇。现在所看到的祈年殿,是雷击后重修的,其形状和结构都与原来的一样。

  祈年殿是一座宏伟而又极具民族风格的独特建筑,鎏金宝顶三层出檐的圆形攒尖式屋顶,覆盖着象徵“天”的蓝色琉璃瓦,层层向上收缩,檐下的木结构用和玺彩绘,坐落在汉白玉石基座上,远远望去,色彩对比强烈而和谐,上下形状统一而富于变化。它的构造比皇穹宇复杂,外部是三层高阁,内部则是层层相叠而环接的穹顶式,仿佛像砖砌的券殿,但又没有一砖一石,全部采用木结构,28根大柱支撑着整个殿顶的重量。内外楹柱各12根,中间四根楹柱叫通天柱或龙井柱,高18.5米,大头直径1.2米,古镜式的柱础,海水宝相花的柱身,沥粉堆金,支撑着殿顶中央的“九龙藻井”。

  三音石:皇穹宇殿门外是一条由大长方石铺成的甬路,站在甬道第三块石板上,敝开殿门,并将全殿窗户紧闭,使殿门到殿内正中神龛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然后面对殿门说话,就可以听到非常洪亮的三声回声,而且站在殿外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由于这声音是在供奉“皇天上帝”的建筑里发出来的,而且回声很大,因而就有“人间偶语,天闻若雷”之说。于是又称这些石板为“天闻若雷石”。还称这些石板为“三才石”,即取天、地、人三才之意。人们必须是站在人石上说话,为让“皇天上帝”听到,还必须打开殿门,而说话的回声便是“皇天上帝”的回答。

  其实,这种奇妙的现象,正是因为皇穹宇的殿门高,而石阶下面的第三块石板和殿门以及殿内神龛上面的殿顶形成一条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站在第三块石板上说话,声波可以沿着斜线直接传入殿内,碰到圆形殿壁、殿顶后再返回殿外。又因第三块石板位于垣墙的中心,所以站在这里击掌,都能听到它的回声,只是由于声波传播的距离不同,所以才会听到次数不同的回声。由于其他石板与殿门和殿内的壁三点之间难以形成直角三角形的斜线,所以即使站在那里的其它石板上击掌或说话,就不可能听到回声。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圜丘坛在天坛南半部,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上饰绿色琉璃瓦,俗称“子墙”。子墙四周各有一大门。北门叫成贞门,也称北天门;东门叫泰元门,也称东天门;西门叫广利门,也称西天门。南面正门叫昭亭门,也称南天门。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璧门额。将各门名称的第二个字顺序排列为元、享、利、贞。这种排列据是据《周易》的“干卦四德”而定。“元”,代表始生万物,天地生物无偏私;“享”为万物生长繁茂享通;“利”,为天地阴阳相合,从而使万物生长各得其宜;“贞”,为天地阴阳保持相合而不偏,以使万物能够正固而持久。

   皇帝每年祭天时,都从西边牌楼下轿,然后步入昭亭门,进昭亭门到圜丘坛。四周绕有两层名叫 墙的蓝色琉璃瓦矮墙。第一层墙为方形叫外;第二层墙为圆形叫内 ,象徵“天圆地方”。 内中央处,就是祭天台(也叫拜天台),即圜丘台。

  台面墁嵌九重石板,是象徵九重天的意思。所谓九重天,即:第一重日天;第二重月天;第三重金星天;第四重木星天;第五重水星天;第六重火星天;第七重土星天;第八重二十八宿天;第九重为宗动天,即上帝的起居室。每当祭天时,在坛台中央的太极石上供奉着皇天上帝牌,外面支搭蓝色缎幄帐,象徵皇天上帝居住在九天之上。古代中国认为天属阳,地属阴,引申开来,奇数属阳,偶数属阴。圜丘之所以都用奇数去构筑,就是因为它们都是阳数。而在10以下,最大的阳数是9,引申下去,9就是最大、无限、至极的意思。中国过去皇帝称为“九五之尊”,中国古诗词中也有“九霄”、“九天”、“九重天”……其中的“九”都是这个意思。圜丘在建筑设计中使用奇数,而且反复使用其中“九”的倍数,正是中国古代匠师对这种概念的运用和发挥,使“天”的观念能在祭祀建筑中更好地体现。

   圜丘台中心是一块呈圆形的大理石板,称作天心石,也叫太极石。从中心向外围以扇形石。上坛共有九环,每环扇形石的数目都是“九”的倍数。一环的扇面石是9块、二环18块、三环27块,……九环81块取名九九。中层坛从第十环开始,即90块扇面石,直至十八环,为126块九组成,下层坛从十九环开始,至第二十七环,扇面石243块。三层坛共有378个“九”,合计用扇面石3402块。

  站在圜丘台中间的圆心石上轻轻唤一声,就立即从四面八方传来回声,好似众人齐鸣,一呼百应。封建帝王附会说这是皇天上帝在向凡人发出“圣谕”。其实,这种现象是声波被阻的回音。从圆心石发出的声波传到四周的石栏以后,就同时从四周迅速反射回来,声波振动较大;又由于圜丘坛的半径较短,所以回声很快。据测试,从发音到声波返回到圆心的时间,总共只有0.07秒,所以站在圆心石上的人听起来,声音格外响亮。因此,圜丘坛上的圆心石又称为“亿兆景从石”。  



雄伟壮丽的故宫,是北京城的中心。这组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和独特风格的庞大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基本建成。历经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至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故宫一直是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统治全国的中心。
故宫四周筑有城墙,名叫紫禁城(。城墙高十米,东西宽七百六十米,南北长九百六十米,呈长方形。总建筑面积七十二万多平方米。紫禁城内有宫室九千多间,殿宇巍峨,宫阙重叠,画栋雕梁。紫禁城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所谓“九梁十八柱”,异常美观。
游览故宫,多从天安门进入,它是紫禁城外围皇城的南门。过了天安门,越过端门,迎面就是高大的午门。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午门上有五座楼,人们习惯叫它五凤楼。明清两朝,冬天在这里颁发次年的历书,遇有大规模出征或凯旋献俘,皇帝就在这里发布命令或受俘。明朝臣子获罪,往往要受“廷杖”,就在这里挨打。
午门为紫禁城的正门,它高35.6米,座落于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居中向阳,位当子午,帮名午名。门分五洞,中门供皇帝出入,叫“御路”;王公大臣走左右门;殿试时,考生按单双号分进左右掖门。
由午门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内金水河。河上跨有汉白玉桥,名金水桥。沿河两岸,有汉白玉雕琢的栏杆。这条河曲折有致,形似玉带,也叫玉带河。过河往北,经过太和门,就是故宫最著名的建筑三大殿 三大殿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总称。这三座大殿在涨白玉砌成的八米高的平台上,台分三层,每层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远望就犹中神州中的琼宫仙阙。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最堂皇的建筑。殿高二十八米,宽十一间,进深五间,共五十五间。有盈米大柱八十六根,气魄雄浑稳重。殿内居中是一座两米高的小平台,摆着金漆雕龙宝座。座顶正中的金龙藻井倒垂着圆球轩辕镜。天花板绘龙戏珠图案,两旁耸立蟠龙金柱,座后是精美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太和殿是明、清两朝举行大典的地方,新皇帝登极,颁发重要诏书,以及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发布新进士黄榜,都在这里举行庆祝仪式。当皇帝升座时,殿前陈列的鹤、鼎、炉都升起袅袅香烟,缭绕殿宇。殿廊下的金钟、玉馨和笙、箫、琴齐鸣,跪在丹犀和广场的文武百官三呼万岁,充满了肃穆的气氛。
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是一座方形的殿堂,殿内雕刻着很多金龙,显得金光灿烂。殿内也设有宝座、金鼎、熏炉等陈设,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保和殿是三大殿的末殿,大殿全部木构和内檐彩画,都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原物。殿内也设宝座。每年除夕。皇帝在这里赐宴处藩王公。
三大殿是故宫的中心。太和殿南端的太和门东西两侧,有一组建筑群。东侧是文华殿、文渊阁、传心殿和内阁,再东是清史馆,旁边就是紫禁城的东门----东华门。
文华殿是明朝皇太子读书的地方。明清两朝的皇帝春秋两季也在这里讲学。文渊阁是清朝收藏图书的地方,是宫内的图书馆。传心殿建于清朝初年,殿里供奉伏羲、神农、黄帝以及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和孔子的牌位。内阁,是明清两朝政府最高行政机构,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古代的宰相。
太和门西侧的建筑以武英殿、南薰殿为主。再西便是紫禁城的西门----西华门。
武英殿在文化史上是相当有名的。清朝在这里集中了一些文人编辑书籍,著名的《四库全书》、《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等都是在这里设局编辑的。这里不仅编书,而且印书,创制了木刻活字版,就是有名的聚珍版,通称殿版,字体美观,校勘翔实,纸墨精良,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南薰殿收藏历代帝后图像。
照一般的习惯,宫廷分为外朝和内廷。上面介绍的三大殿和太和门东西两组建筑,都属于外朝。多外朝往北,便是内廷。外朝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内廷是皇帝起居生活的地方。保和殿以北有一座宫门,叫乾清门,便是外朝和内廷的分界线。
乾清门装饰华丽,两边有八字照壁,左右分开,门前有金狮子、金缸成对排列。清朝皇帝经常在这里听取大臣们奏事和作出决定。
乾清门西侧有几间矮屋,显得有些简陋,叫军机处。军机处经常由军机大臣值班,每天都可能被皇帝召见,由皇帝授意,草拟谕旨,权力在内阁之上。
过乾清门往北,主要建筑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这三座宫殿的两边是东六宫和西六宫,是嫔妃居住的地方。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三宫门院”。
乾清宫正中也设有宝座,分东西暖阁,这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卧室,也是日常办公的地方。遇到节日,在这里大宴群臣。皇帝死了,灵柩也停在这里。清朝自康熙以后,向来不宣布预定的太子。皇帝将指定的继承帝位人的名字写好,用小匣子装起,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背后。待皇帝死后,立刻打开匣子,宣布皇帝的继位人。
乾清宫北面的交泰殿,呈方形,规模较小。明朝曾做过皇后的寝宫,清朝为放置宝玺的地方,现在收藏宝玺二十五颗。殿内还收藏有古代计时器水漏壶(铜壶滴漏)和一座西洋式大钟。
交泰殿的后面是坤宁宫,清朝作为祭神的地方。皇帝大婚时在这里举行仪典。这里靠东墙陈列着一乘轿子,里外包着红黄缎子,绣着精致的龙凤,是皇后嫁过来后在宫里换乘的小轿。这个宫的东边便是皇帝结婚的新房了。
坤宁宫北,过坤宁门便是御花园,它是供帝后们游赏的花园,是明朝修建的。
御花园内建有各种亭阁、假山、花坛,还有钦安殿、养性斋,虽然规模不大,但有皇家苑囿的特色,出御花园往北为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
从午门、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直达御花园的钦安殿和神武门,宫殿布置在一条正南正北的直线上,构成了故宫全部宫殿的中轴,这个中轴又在北京全城的中轴线上。
从乾清门开始又分内廷东、西两路。
乾清门以东是景运门,过景运门经奉先殿东行,有琉璃影壁一座,上雕九龙,叫九龙壁。和北海的九龙壁是同时建成的。往北,是修建得颇似乾清宫的皇极殿。清乾隆皇帝传位给儿子嘉庆之后,自己当太上皇,就住在这里。现在这里为绘画馆,每年轮换陈列历代名画家和书法家的真迹。
皇极殿向西,到斋宫。皇帝去天坛、地坛祭祀之前,这里是吃斋的地方。斋宫以北的许多宫殿都是后妃们居住的地方。现在辟为历代艺术综合馆,陈列各朝代的珍贵艺术品。
乾隆花园是利用宁寿宫的隙地建造的,过去一直没有开放,因此很少有人知道。花园东西宽不到四十米,南北长仅一百六十米,总约六千平方米。面积不大,内容丰富,意境不凡。花园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古华轩、禊赏亭、旭辉亭和名为“撷芳”的小亭等。第二部分是一座地道的北京四和院建筑,正面为遂初堂,是乾隆祈求得遂初愿的地方。第三部分是假山,山中有洞。隐现在假山之东的三友轩,以岁寒三友松竹梅为主要装饰。第四部分以碧螺亭和符望阁为两栋主要建筑。最后一部分有一座歇山式的小阁,亭亭玉立在假山之上,名叫竹香馆,阁旁有翠柏四株,还有一个乾隆游园后休息的地方,叫倦勤斋。五个地方的景色可用“秀、雅、奇、清、巧”五个字概括。
宁寿宫的后面有一水井,名为“珍妃井”。珍妃是清光绪皇帝的妃子。她支持光绪皇帝变法图强,受到光绪的宠爱,却遭到慈禧的嫉妒,不仅常受虐待,还被打入冷宫,不许和光绪见面。互一九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慈禧携光绪逃往西安之前,命总管太监崔玉桂将珍妃推入此井中。
乾清门西侧路北,是养心殿。现在是按当年原样布置的,殿内陈设讲究。养心殿是清朝雍正以后历代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每天早晨,皇帝在此接见军机大臣,听取政务。慈禧搞的“垂帘听政”也是在这里。现在西殿的南窗下,还保留有当年的木板围墙,是防备有人偷听和偷看而设的。
从养心殿往北是永寿宫、太极殿、体元殿。体元殿也是一座华丽的建筑,慈禧早年曾在这里居住,这座殿堂屋檐华丽,象座戏台,当年慈禧常叫小太监在这里演戏。对面的长cg,附近有不少宫室,也是后妃们居住的地方。现在陈列着清朝的工艺美术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00 收起 理由
2008的北京 + 100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0

主题

5437

帖子

1275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1275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居民

QQ
沙发
发表于 2010-1-30 16:27:26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三人行,必有吾师!行万里路,交天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7841

帖子

1016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1016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财富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10-1-30 16:33:2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

地板
发表于 2010-1-30 17:01:18 | 只看该作者
常去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3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5#
发表于 2010-1-30 17:07:4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QQ群107643903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8

主题

6749

帖子

1452

积分

风云使者

爱花喜虫,寻知己

积分
1452

灌水大师勋章贴图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财富勋章社区建设勋章

QQ
6#
发表于 2010-1-30 19:26:50 | 只看该作者
喜欢首都啊!
[glow=255,red,1] [move] 欢迎大家到瓜果蔬菜,花卉花草、盆景园林版块!发帖求精,诚信交友!互相学习,一起进步![/move][/glo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7#
发表于 2010-2-1 10:25:02 | 只看该作者
北京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7 12:18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