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田从典(1652-1728)字克五,号光山。山西阳城通济里(今东关)人。康熙三十四年(即1695年),田从典由广东英德县知县,历任御史、右通政参议、左右通政、光禄寺卿、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兼管光禄寺、左都御史、户总尚书、吏部尚书等职。雍正三年(1725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田从典性甘俭约,有“清白宰相”之称,雍正帝亲书“清谨公方”四字赐赠,并赠诗赞其“出纳望同天北斗,清芳品拟省中兰”,对田从典一生为官清正、严谨认真给予了充分肯定。
雍正六年(1728年),田从典因病辞职,加太子太师,以原官致仕。行至良乡驿病逝,享年77岁。谥文端。著有峣山文集四卷,诗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史载:田从典捐俸兴学
田从典从小专心好学,以宋代五子(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他从小很有才气,10岁就能写文章,与县人张泰交齐名,时称“田张”。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36岁的田从典考中进士。随后因老父亲去世,居家服丧。一直到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43岁时始任广东英德知县,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从政生涯。
田从典在英德执政五年间,体察民情、为官清廉、颇有德政。据英德县志记载:田从典学识高深,品行醇笃,刚履任,即为文向城隍庙宣誓:“从典读父书几十年,口卸王命七千里。学固多陋,惭政事之未谙;地属冲疲,惧民瘼之未悉……总期上下相安,良顽胥治。其有为囊橐之计,而倾一人家,任喜怒偏,而戕一人命。则大庾岭上,将同颓石齐倾,始兴江头,直与流波俱逝。”一番心头话,表明了自己为官一任、振兴一方的志向,也给了当时民众良好的第一印象,“时人认为从典为官,与众不同。他的向神誓愿,并不是一纸具文,而是发自由衷的肺腑之言。且将誓词上报州官,下集乡民,谆谆告诫,发聋震聩,家喻户晓,鼓舞人心。”
田从典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地方之所以落后,民众之所以贫困,官员之所以肆行无忌,都是因为愚昧无知造成的。因此,他极力主张兴办教育,并且身体力行,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他捐出自己的俸薪,建立了近圣书斋。据史料记载,“国朝定鼎以来,邑学久未修葺,从典鸠工,逐一翻新。又建圣斋,捐俸金买田,专供讲席经费及奖励。从此,人文尉起。”
据说田从典离任时,英德县的百姓攀车挽留,依依不舍,有的一直把他送过大庚岭。在英德,田从典曾为在当地任过县令的三位宋代贤臣唐介、郑侠、洪皓建立“三贤祠”。他死后,英德县百姓把他供入祠内,改“三贤祠”为“四贤祠”。
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知县周本荫将其与学宫迁复今址。随着近圣书斋的完善,当时的英德大兴办学之风,培养出大批学子。据说仅近圣书斋就出了解元、拔元、举人、贡生等100多名。创办于1928年10月的英德中学,前身即为近圣书斋。如今,“近圣书斋”石刻犹在,现存英德市文博部门。
传说:
“万人衣”救清官
正因田从典任英德知县时的德政,赢得广大民心,后其面临杀身之祸时,百姓合力相救,留下一个“万人衣救清官”的历史美谈。
传说康熙皇帝为了解广东一带民情,派钦差大臣到英德。此钦差大臣贪婪成性,非阿谀奉承之词不听,是个名副其实的贪官。他从京城一路鸣锣开道南下,向沿途官吏索要钱物,名为视察,实为满足个人吃喝玩乐,大肆敛财。而沿途官员却慑于其威,敢怒不敢言。
钦差沿北江南下到了英德,本以为田从典也会像其它地方官绅一样,给予隆重接待,却不料田从典只带了几名随从迎接,稀稀落落,没有隆重排场,钦差大臣感觉被怠慢了,满肚子不高兴。在英德考察的几天时间,田从典坚持一贯清廉作风,只是从俭招待,钦差离开时更没有金银细软送他。这位钦差大臣口里不说,却已暗自怀恨在心,决定回京弹劾田从典。但田从典一向两袖清风、洁己爱民,想找到他贪污腐化的证据,谈何容易!最后,他绞尽脑汁,想起考察期间听闻英德有座金子山 (在今英州大道北端),遂以“私开金子山”的罪名向康熙参了田从典一本:诬陷其瞒着朝廷私开金子山,大饱私囊,民怨载道,请求查办。康熙闻言,愤怒至极, 下旨田从典到京候审。
圣旨传来,田从典即感到大事不妙,钦差大臣回京不久,皇帝即下旨命他进京候审,难道哪里开罪了他?又转念一想,未做亏心事,不怕他诬陷,反倒很是心宽。当时,英德百姓知悉后也觉事有蹊跷,田知县一向为民办实事好事,何来中饱私囊一说?热心人士商量对策,决定向朝廷请命,赶制一件“万民衣”为田从典洗脱“莫须有”的罪名。所谓“万民衣”,就是在田从典的长衫上写明其政历、事绩,以证此人的光明磊落、清白无罪,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以示呼吁。由于签名者人数众多,故被称为“万民衣”。
田从典被千里迢迢押解至京,那钦差串通刑部主管官吏,逼田从典招供,光明磊落、清正廉明的田从典自然不从。钦差大臣遂炮制认罪状,呈康熙批示,皇帝盛怒之下,御笔一挥判田从典死刑,命人将其押解午门,只等午时问斩。其时,恰好四太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打猎回来经过午门,马队跑过时掀起一阵风,把田从典的“万民衣”吹起,胤禛料想必有冤情,遂命人先把田从典押回,并立刻禀明康熙“万民衣”的存在。
康熙闻后暗惊,惟恐错杀无辜,命人到广东英德调查。办案官广泛调查英德的地方官吏、乡绅甚至老百姓。所到之处,所闻之言,皆是田从典的高尚品格及件件德政,办案官员也深受感动。又查实英德金子山只不过是座山名,哪里来的金子?回京禀明,康熙马上命人释放田从典,并将钦差大臣革职查办,发配边疆。不久,康熙皇帝亲自召见,进一步了解到田从典廉洁奉公,颇有学问,于是将他留在身边,加以重用。
英德与田从典相交甚笃的三姓人
任英德知县的五年,田从典不但以高尚人品、清正官品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和爱戴,还与英德张、邓、陆三姓人结下了深厚情谊,一时传为佳话。据悉,田从典重视文化教育,即便远赴朝廷任职后,依然不忘关心英德的人才培养问题,经常寄语英德年轻人要学有所成,进京赶考争取出人头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