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南洱源县西山乡:“仙女撒歌的地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23:3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洱海之源的“热水城”乘车出发,沿着蜿蜒盘旋的公路,翻越海拔数千米的罗坪山,再跨越波涛汹涌的黑潓江,前行90多公里后才到达“仙女撒歌的地方”——洱源县西山乡。这里虽然山高谷深,地广人稀,但却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从而享有“诗歌王国”、“民间文学王国”和“舞蹈王国”等美誉。


  传说这群山之中的歌舞,来自天上一位能歌善舞的仙女,是她把歌舞的种子播撒到了西山的崇山峻岭间。后来,人们把这里的歌调称为“西山调”,把这里的舞蹈称为“里格高”(西山舞)。

  “ 西山调”是洱源县西山白族人家婚丧嫁娶、建房树碑、酬神谢佛时宾主娱乐或在野外谈情说爱时对(演)唱的调子,又叫“对调”或“对歌”。它既有灵活的歌词,又有固定的曲韵。歌词是因时因地因人而随口即兴编成的,但非常讲究韵律和谐,朗朗上口。曲韵又叫“韵头”或“曲姓”,开始对唱西山调时,双方先要商定选唱哪个“韵头”后,才放声歌唱。对唱时,要一韵到底,途中不能替换韵头或走韵(跑调)。否则,对方立马停止对唱,道:“韵头曲姓都不懂,对哪样调子!”那你就没戏——对输了。

  口耳相传的“西山调”在西山白族民间,男女老幼都会即兴演唱。195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调查组的李星华、陶阳和杨亮才等专家到西山采风,短短3个月,就收集整理了10多首长诗和上万首短诗,还记录了5000余首“西山调”。那里的字阿八和李九富等老歌手每人都给他们演唱了数千首的白族民歌。其中西山调《我家住在西山区》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直白通俗的歌词、优美豪迈的曲调唱响全国。

  “里格高”是洱源县西山乡白族人家的传统舞蹈,又称为“西山舞”。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的采集和狩猎等集体活动,虽已历经千百年,舞蹈动作却仍保留着当时古人模仿飞禽走兽和原始生产生活的动作,因而被李星华等专家称作“原始舞蹈的活化石”。

  西山白族人家每逢婚丧嫁娶、建房树碑、祭神娱佛等民俗活动时,本村和附近大小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赶来捧场助兴。在村子里的露天广场上,或是在自家的场院里,一伙伙舞者围着一堆堆熊熊燃烧的黄栗柴篝火跳起来,通宵达旦之后才依依散去。

  回荡在连绵起伏、云遮雾绕的千里群山中的“西山调”那悠远绵长的拖腔、粗犷豪放的嗓音,“西山舞”那铿锵有力的舞步、整齐优美的舞姿,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远古的记忆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12-6 23:38: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花鸟鱼虫,就不养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9 10:22 ,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