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以它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和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被列为世界奇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项目"。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长城的历史要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北京现存的长城为明长城,保存最完好、气势最雄伟的有四处:八达岭、清水岭、禾子涧、笔架山一线;龙泉岭、西水峪、黄花城、慕田峪一线;古北口、金山岭、司马台、关门一线;还有密云东部的墙子路一带南北走向的一段长城。
目前,经过整修,对游人开放的北京长城有两段。一是位于延庆县境内的八达岭长城;一是位于怀柔县的慕田峪长城。两段长城均有缆车直达山顶。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城西北80公里处的延庆县境内,结构严谨,形势壮观,气魄雄伟,是长城的一个缩影,是长城中最主要的游览点之一。八达岭长城依山势而筑,高低宽窄不一,平均高6-7米,宽4-5米,用整齐巨大的城砖筑成墙体外壳。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往北京的咽喉。从"北门锁钥"城楼左右两侧,延伸出高低起伏、曲折连绵的万里长城。八达岭长城游览区包括蜿蜒的长城、壮丽的敌台、居庸关和关沟内的胜迹。
居庸关是从北面进入北京的门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居庸关长城建筑在一条长达15公里的山谷中间,两旁山峦重叠,树木葱郁,山花烂漫,景色瑰丽,远在800年前的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称为"居庸叠翠"。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郊区怀柔县北辛营乡,距离北京市区70多公里。此段长城长2250米,有敌台22座。慕田峪以自然风景优美著称,花多,树多,春天看桃花,秋天看红叶,难怪清代学者孙学诗游览慕田峪时,曾吟诗道:"借问峪中何所有,千树桃花万树柳。"
万里长城第一墩
万里长城第一墩是万里长城西端起点的第一座烽火台。它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屹立于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脚下,滔滔奔流的讨赖河北岸80余米的悬崖峭壁上,因此又名讨赖河墩、头墩。万里长城就是从这里起步,象一条巨龙,穿戈壁、过沙漠、翻山越岭,蜿蜒东行。
长城第一墩在甘肃西长城的尽头,距嘉峪关7.5公里,是西长城的城台,又是明长城最西端的第一墩台。从文殊山城隔河相望,但见长城自讨赖河墩起。据《肃州志》记载:"讨赖河墩,城(酒泉)西七十里,乃边墙南,近讨赖河尽头之处。"
讨赖河墩台是兵备道李涵于明嘉靖十八年(1939)至十九年(1540)建筑的。墩台西侧地势开阔,便于观察敌军,作为长城第一墩在执行烽燧报警中起着先锋作用。
伫立在茫茫戈壁上的万里长城第一墩,虽然烽火狼烟已经消尽,但尚余苍凉冷穆的边关历史供人凭吊。在此还可以欣赏讨赖河绝壁天险,寻捡大漠风雨奇石,领略戈壁浩瀚风姿。
赵长城遗迹
位于呼和浩特市北大青山南麓。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向北扩张领土,公元前300年在阴山南麓修筑长城,东起今河北省蔚县,西至内蒙古巴颜淖尔盟境内。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这条赵国长城只残存下局部遗迹,而它又以呼和浩特北面大山脚下的这段最为清晰。这段长城大部分用土夯筑,在一些土壤不多的山谷口多用石块垒砌。呼市西北的乌素图召后面保存的一段长城残高3米,虽不是保存最好的地段,但因其交通方便,游人在参观完召庙后就可登临长城,远处苍茫景色可以尽收眼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