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5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中国传统鸟文化

[复制链接]

138

主题

1483

帖子

528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528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贴图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11:1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传统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它有别于西方现代的观赏鸟饲养技术,独树一帜,自成一格,堪称我国的又一国粹。现在,就让我就中国传统鸟文化的一些基本问题和诸位谈上几句。

    中国传统的笼鸟饲养技术起源甚早,具体年代已无法考证。清末民国发展至鼎盛时期,其中没落的八旗子弟作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辛亥革命后,八旗子弟失去了奉禄,也失去了原有的特权,在极度的失落之中,一些人继承了满洲贵族嗜养观赏鸟的传统,用以填补内心的空虚。其中大多数人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贫困,在衣食无着之际,他们反而把饲养观赏鸟作为唯一的精神寄托,精研鸟艺,将中国传统的观赏鸟饲养艺术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境界。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世居北京,致使北京成为了中国传统鸟文化的中心。

    由于当时生产力条件的限制,(主要是交通条件的限制)形成了以画眉、百灵、点颏、红子(南方更偏重于粉眼)为核心技术,其它多种观赏鸟为辅的传统观赏鸟饲养技术体系。这一体系中的鸟种可能不是太多,但对每一种鸟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不厌其精,不厌其繁,极为庞大复杂,多数高手终其一生也是仅得皮毛,成为通家几乎是不可能的。比如你只想养一只画眉,从一开始买鸟就会遇到各种因扰,放下棘手的公母选择先不论,光是公中选优,传统鸟艺就有一套极为复杂而繁锁的讲究,从产地、毛色、毛的干燥程度、羽干纹、个头、身型、站腔、兴头儿,到嘴型、嘴色、头型、顶毛、眼型、眼皮、眼色、眼底、眼沙、眼水、脚型、脚色、爪型、爪色、翅型、尾型......每一项都有极为详细的规定和标准,而每一项的规定和标准又包含了这一项目中所能遇到的所有情况和有关这些情况的极为繁复的解释。

    除此之外,斗鸟和叫鸟的选择标准又不尽相同。更为糟糕的是这些东西光知道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变成实用的东西。那种根据毛色一眼看出产地的功夫,是要拥有数十年的经验,过眼千万只鸟才能达到的。

    当然,笼具的选择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传统鸟艺对笼子的形制(南北不尽相同)、选材、制做工艺、笼钩、笼抓、盖板、内衬、鸟杠、挡板、笼罩、食缸的形制、数量、安放位置、附件(如果叉、罐鼻、缸垫以及其它多种附助设施)等等都作了具体的要求,其中有些食缸、钩、抓、盖板是老年间传下来的,这又涉及到了古玩,光这一项就够学一辈子的了。

    如果你养的是叫鸟,就又碰到了叫口问题,叫口的质量姑且不论,光是叫口的内容,传统鸟艺就又有一大套的讲究。(北京地区就有一只画眉叫口,对音色、模仿的逼真程度、叫口的内容、叫口的顺序等等都作了近乎于苛求的规定)如果你的鸟的叫口涉及到蝈蝈、油葫芦,就有可能饲养这两种昆虫,关于蝈蝈、油葫芦的饲养与选择又是一个巨大的课题。

    自然,关于这两种虫的虫具的课题也不会比前一个课题小。单就饲养蝈蝈的葫芦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其内容涉及口、盖、蒙心、胆、套、模子的制作、葫芦的范制、砑花和炀花的方法、葫芦的作老、真老假老的鉴别等等......许多玩家倾其一生专攻此项,犹未尽其精髓。如果叫口涉及到了红子、百灵,那就更了不得了,因为那是两个同样巨大的体系。(小木的红子论虽好,也只不过才写出了关于红子的冰山一角)此外,涉及到斗鸟的内容自然也决不会比叫鸟少。

    小小的画眉便已如此,要是再喜欢上其它的鸟,如何招架的了。

    几点看法:一是西方现代的观赏鸟饲养技术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支持下,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我们跟在人家后面向人家学,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只有发扬我们固有的传统观赏鸟饲养技术,才是唯一的出路。比如诸位中有许多是喜欢饲养鹟科鸟的,换食就是传统鸟文化中特有的一种技术,试想如果没有这种技术,如何能在狭小的笼中饲养如此难养的鸟呢?(至于那种号称在大笼子里以昆虫喂养也可以养的很好的言论,纯属放屁,害人非浅!)我敢打包票,象老年间王家茶馆,之字楼那样的点颏饲养大家,一定能通晓各种鹟科鸟的饲养。这一点,西方人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

              二是饲养观赏鸟要想达到一个稍高的层次,是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的,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在鸟市上向人请教枝术问题时往往得不到答付的原因,(许多老东西的失传与此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但只要大家用心,多多少少还是可以有一些收获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大家都能把自己知道的关于传统鸟文化的一点有价值东西在这里发表,不但可经使大家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形成一个体系,一笔财富。不要象现在这样,弄的象个初学者培训班,这样永远也上不了层次。

              三是观赏鸟饲养者一开始不可贪多求大,饲养员的品种过多。精研一、两种观赏鸟已十分不易,待日后稍有所成后再慢慢扩大。旧时常以某某人擅长的项目作为他的称呼,如红子李,画眉刘之类,但这些人饲养起其它观赏鸟,水平亦毫不逊色。顺便还要提到的是在技术提高的道路上,死鸟毁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压缩这一数字。

              四是对于市面上的大多数养鸟书籍的内容和社会上的一些关于观赏鸟饲养的言论要抱着批判的态度去吸收。一些无良作者,根本不懂得养鸟,只知道东抄一点西抄一点无稽之谈来骗钱,社会上的一些人更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误人误己。在此也奉劝大家不要把未经自己亲身体验为正确的东西随便发表。

              五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养鸟人的成分十分复杂,其中不乏地痞流氓,至使社会上对观赏鸟的饲养者产生了一定的误解。一提到此便使别人联想到提笼架鸟,不务正业。这也正是笔者当初放弃观赏鸟饲养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大家能够处理好这其中复杂的关系,把观赏鸟的饲养引上一条正确健康的道路。当然,如何不被市面上的社会闲杂人员欺骗和影响也是一个值得好好讨论的问题。

              六是对传统鸟文化的继承一定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其中的糟粕和迷信的部分,一定要去除,并运用现代的科学知识对其进行完善。七是观赏鸟饲养者切不可以高手自居而固步自封,需知既使是最低层次的观赏鸟饲养者也可能有别人所不具备的经验,更何况高人上面还有高人。笔者所认实的几位前辈,其观赏鸟饲养技术在笔者看来已经达到了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程度,而其犹言比起他们的师父来,还差的甚远。遥想前辈的前辈,更不知入法海,博道要,深邃何似。我之得窥传统鸟艺门径,从几位前辈处所得犹多,非仅口述,且曾涉猎,及后十余载,以世事倥偬,不复能求深造。回忆往昔,与人谈论鸟事,终宵不倦,时不觉感慨系之矣。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572 收起 理由
一轮明月 + 666
寒夜听竹 + 1888
laohao + 18

查看全部评分

龙的传人,要为中国花鸟虫鱼网效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3

主题

1万

帖子

262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25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贴图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创作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

QQ
沙发
发表于 2008-9-7 11:31:18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学习!!
http://shop1134729.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

帖子

15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9
板凳
发表于 2008-9-16 17:43:49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帖子

159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9
地板
发表于 2008-9-19 09:59:12 | 只看该作者
经典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15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58
5#
发表于 2008-9-19 10:47:40 |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子,有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96

帖子

203

积分

骑士

积分
203
QQ
6#
发表于 2008-9-21 17:13:49 | 只看该作者
有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4-18 05:05 , Processed in 0.0936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